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影响人,时代磨砺人,时代造就人.我们所处的时代,是社会大嬗变的时代,是革故鼎新的时代,是东方睡狮--中国自立自强、与时俱进、展现辉煌的时代,是中国人说话,世界都在倾听的时代.生逢盛世,民族幸甚,吾辈幸甚.  相似文献   

2.
蔡波 《社会科学论坛》2011,(10):181-184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让人们感到惊异的现象,比如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发现的世界级伟人同时出场的"轴心时代"[1]。百家争鸣、伟人竞现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属于那样的时代。另一种现象也时有发生,即决定历史进程或影响历史转折的关键事件都集中于某个历史时段:  相似文献   

3.
在湖南乃至全国的青年学者中,罗成谈是校仅者,他的学识、才华、成果、业绩以及在学界的影响,都是出类拔革的,他先后出版了《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回溯长河之源──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人合作)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文学评论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赃》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罗成谈的求学和治学道路是比较通畅的,他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的学土、硕士学位都是在湖南师大取得的,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李何林先生),…  相似文献   

4.
对在多元化时代的来临加速形成的流散文学大语境下处于边缘状态的作家及其创作主题越来越鲜明的持续关注,使近期的诺贝尔文学体现了当今多元化视野中的世界文学的基本特征:在对时代精神的全面地深层次表现中,有着对新的生存观和新文学观的大体一致的流散价值取向,以及由流散而必然产生的混杂与边缘特征.流散性是随着一波又一波全球性的移民潮而形成的特点;混杂性是多种文化相互交流、冲突、渗透、交融的产物;边缘性则是文化消费主义对文学原有价值的消解.  相似文献   

5.
良知·内省·自律——中国传统道德精神与现代人格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把道德定义为人格的自我完善,以及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的和谐化关系建构,则会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资源既丰富多彩,又亲近切实,即使在进行全面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也大可放射万丈光芒!伦理道德精神的重建作为一严峻的时代课题,已刻不容缓地摆在现代中国人面前,而人格的自我完善,也是每一个体生命无法回避的切身问题,有必要展开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6.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美学。一种文化有一种文化的美学。文化与时代的主体都是人。支撑着一种文化衍生发展,一个时代兴衰流变的力量,归根结底不外乎人的精神或其物化形式。所谓时代,历史地看,不外乎浩浩荡荡的时间长河中横切的一段区间。这一区间自有它的波涛与声浪,...  相似文献   

7.
五四·新儒家·现代文化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五四”和新儒家代表了以西学消化中学和以中学消化西学的两种文化模式。这两种文化模式长短互见、功能互补。“五四”凸显了传统文化的缺陷,却泯灭了传统文化走向现代化的潜能;新儒家肯定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却有意无意地为传统文化的不足辩护。“五四”开辟了一条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的长河,造就了中国文化范式的革命,新儒家开启了一条人文主义、非理性主义的大流,以扬中国文化之所长。在现代文化的建构中,既要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自我转换或转型的潜能,重铸民族灵魂,又要引进西方文化的结构和格局,促使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蜕变,也许这就是建构现代文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求索·创新·超越──读《中国小说学通论》胡荣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长河中,小说艺术不仅孕育出众多彪炳于世的伟大的小说家和伟大的小说作品,而且积蕴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叙事传统和理论批评体系。这是一笔丰富的理论遗产,很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近期由安徽教育出版社...  相似文献   

9.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这是孙中山在《遗嘱》中总结他个人的革命经历,①并高度概括地表述他毕生所追求的革命目标。翻开中国近代史,人们不难发现:以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政治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为在中国大地上建立一个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奋斗了整整三十年。这个战斗的历程,基本上是以孙中山开始革命斗争为发端,又以孙中山的去世为终结。这并不是历史的偶合,而是这个时代赋予孙中山的伟大历史使命,是这个时代铸造了孙中山这个伟大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的生活中轴由肇始于工业革命时代的人一物关系,到20世纪中叶逐渐转向人一人关系,而政治哲学亦随之成为哲学之显学,政治哲学研究占据着哲学研究的中心位置.本文在梳理中国改革开放30年哲学研究轨迹基础上,着力对中国近十年来政治哲学研究之学科定位、理论主题和核心难题进行了前提性的元思考,从哲学的历史与逻辑角度提出政治哲学是哲学的基本样式,其根本主题是共同活动方式或公共生活型式,其核心难题是中国的政治发展与政治起飞,在理论构成上包含正论、政论、治论三个主要部分.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产业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每一个发展阶段的到来 ,都必然带来人类生活面貌的深刻变化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亦是如此。而尚处于工业化时代的中国对不期而至的知识经济如何应对 ,尤其是教育 ,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大踏步地迈进世界的大舞台。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正面临着诸多的考验,人们为此做出过许多的探索与努力。汤池的庐江中华文化教育中心也正是其中之一。汤池的试验,对于承继传统文化提供的启示是:坚定弘扬传统文化的信念,注重传统文化对人由外而内的塑造以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关注人所具有的种种美德、积极品质、积极能力和积极潜力等人性中的积极方面,致力于使生活更加富有意义和幸福.积极心理学中那些体现人文关怀和代表时代精神的概念和理念对中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回应时代的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重视个体性功能,提倡积极人性论,加入更多有关希望、快乐和幸福的元素,并根据积极心理学的原理,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人在历史之中。无论作为类的人,还是作为个体的人,都和历史交融在一起。因而,人命中注定地漂浮在无尽的时间长河之中,无可逃避地要对自身历史进行思考、想象,不仅反省过去、思考现实,同时,也筹划未来。雪莱说,“啊世界,啊人生;我在攀登它的顶峰!”自由主义反对“人为”地设计历史,强调历史的自发性,但是,这本身也是一种历史设计。当代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无疑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人们普遍的历史叙事欲望,“和谐社会”正是这种历史叙事的理性结晶。由于新的生存空间的开拓、新的文化因素和历史意识的介入,有关“和谐社会”的历史叙事,也许要比以…  相似文献   

15.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上所作的报告,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全面分析了我们党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科学总结了十三年来的基本经验,进一步阐明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和党的建设等各项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十六大报告鲜明地向世人昭示:在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自公元392年基督教被正式定为罗马国教后,宗教便成了西方人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宗教对苦难的慰藉,对情感的宣泄,对人们不死愿望的满足,使现实中的人有了一种依恋和期许,尤其是宗教教义以诫命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与社会伦理道德重合后就更是深入到了信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社会生活为反映对象的文学,自然而然地要在作品中表现出对人们宗教生活的关照,同时传达出作家及时代的宗教态度。西方文学中的宗教态度大致经历了由尊奉到批判再到召回的过程。 一、尊奉 中世纪是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发展、繁荣的时期,也是宗教达到…  相似文献   

17.
<正> 拙著《美学问题论稿》出版了。出版社的同志希望我把该书的主要方法和观点作一简要介绍,于是草成了这篇短文。在这里我试图强调一下理论和实践,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我觉得我们研究美学问题,首先要象列宁所说的那样,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畴上来解决。我们研究美学,研究美和艺术,首先就要问什么是时代的美学,什么是时代的美,什么是时代的艺术,不能抽象地、一般地谈问题,而应历史地、具体地谈问题。抽象的、一般的美学是不存在的,抽象的一般的艺术也是不存在的。具体存在的,只有古代的美学、近代的美学和现代的美学,古代的美、近代的美(广  相似文献   

18.
<正>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竞争的时代、科技进步与文化创新的时代。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企业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为了推动中国企业文化的发展,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创造企业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良好环境,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呼吁中国企业共同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履行《企业全球协议》,  相似文献   

19.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的行列里,丁玲是站在浪头上的弄潮儿。她像一株饱经风霜的松树,屹立在祖国的大地上。她给人力量,催人自新,使人奋发。研究这位贯串现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史长河中的女作家的创作是很有意义的。有人这样评论:丁玲所走过的曲折的创作道路是大多数中国现代作家和当代作家所走过的创作道路的缩影。这是颇有见地的。而探讨丁玲早期创作的特色应该是研究整个丁玲创作的起点,客观地评价其得失对于社会主义文艺是有借鉴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论博大精深,内容丰富。但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受西方文艺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论在当前如何更好地提升、转化,以适应当前的现实需要,怎样在当前语境下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髓,是进一步研究古代文论、反思古代文论阐释的重点。本专题从"和谐"的现代转换、"以意逆志"的再阐释以及对20世纪陆机文学思想阐释的反思三个方面选题,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更好地把握古代文论的精华,发挥古代文论在当前中国文学理论话语建构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