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代西方规范美德伦理学研究近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规范美德伦理学的主要任务是证明美德的第一性或美德伦理学的独立性,以及回答美德何以能够成为行动的指导原则(做人的原则何以能够成为做事的原则).本文对当代西方规范美德伦理学研究近况作出综合性的评介,内容包括:对规范美德伦理学的责难;弗兰肯纳关于美德伦理学的标准观点;谢勒对规范美德伦理学的辩护;西方学者最近提出的实际行动者动机论、假设行动者动机论和美德目标中心论;作者对规范美德伦理学责难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行动要合乎道德?这个问题不是伦理学内部准则的问题,而是关于整个伦理学的问题,是用什么伦理观点来看待事物的问题。我认为伦理学的特点是:伦理判断是具有普遍性的。伦理学要求我们超出个人观点而采取公正的旁观者所持有的普遍的观点。从古以来,就有哲学家认为合理的行动就是合乎道德的行动。因为伦理是具有普遍性的、公正的;而理性也是有普遍性并客观地正确的。伦理和理性都要求我们摆脱各自特殊的观点。理性要求我  相似文献   

3.
生物伦理学与《生物伦理公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医学的迅猛发展及其日益增长的可能性和复杂性 ,使人们在许多方面对生物医学行为的意义产生疑问。传统伦理学对许多生物医学问题似乎难以作出回答 ;决定个人伦理责任的许多传统原则开始动摇 ;个人良知出现普遍的不确定性。于是人们呼吁建立伦理委员会并就相关问题立法 ,生物伦理学和《生物伦理公约》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生物伦理学是伦理学的一部分 ,也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科目。众所周知 ,伦理学是关于正确和良好行为的学说 ,其任务是论证人的最佳发展。应用伦理学涉及几乎所有生活领域 ,今天则尤其涉及公共机构和政治行为起…  相似文献   

4.
生态伦理学是现代生态学和社会伦理学的交叉学科,它是人们运用生态学知识去探索人类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伦理关系,从而确定评价人对自然的行为的伦理观点和道德规范的科学。生态伦理学肯定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伦理道德意义,大大开扩了人们伦理观念的视野,开辟了20世纪伦理学研究的新领域。生态伦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就是在人类一般道义的基础上,将生态学知识转变为人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本文认为生态学知识向道德规范的转换是多层次、多渠道的。从不同研究角度来分析,起码包括认识论、价值论和语言逻辑这三个层次和…  相似文献   

5.
锐新闻     
正@禁止未婚性行为:违者可能面临1年监禁9月底,印尼对新版刑法修改草案进行表决,草案中将未婚同居、婚外性行为等纳入违法行为。草案中规定,有婚外性行为者将被处以最高一年监禁。在印尼,婚外性行为是指已婚人士与配偶之外的人发生性关系,还可指未婚人士之间的性行为,这意味在印尼所有的未婚性行为将被禁止。此外,该草案还将未婚  相似文献   

6.
发展伦理学是关于发展善的学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伦理学以发展善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发展伦理学视野中的发展善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发展价值;二是发展道德,因而发展伦理学实际上是研究发展价值和发展道德及其相互关系问题的科学。构建发展伦理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追求社会发展人本性价值目标的实现和对人的发展行为的有效伦理约束。  相似文献   

7.
由甘肃省妇联、省社会学会、省法学会和省伦理学研究会联合筹办的甘肃省首次妇女问题理论讨论会,于今年六月初在兰州召开。会议根据当前我省妇女运动的实际情况,分三个专题进行了较深入的理论探讨。讨论的主要观点如下: 第一,关于改革与妇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环境伦理学观点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哲学角度所作的关于环境伦理学的文章、作品,概括说来反映出两种观点。一种是传统的泛道德主义,这种观点试图将以现世人为中心的伦理学向外延伸,及至更完全地给人类的子孙后代、非人类动物、所有有感知的生命,甚至给整个自然界以道德的承认和保护。泛道德主义极大地依赖于一致性原则,并且典型地以这样一种观点为前提,即不涉及评价主体,便没有价值可言。第二种观点正相反,其基础建立于生态科学。这种观点试图从对于自  相似文献   

9.
晁乐红 《学术交流》2005,(10):19-23
经济伦理学的合理建构,是经济学与伦理学长期互动融合的结果。许久以来,经济学一直在努力寻找经济行为的道德合理性支撑;而伦理学也一直在努力试图为经济行为提供道德合理性证明。因此,以人类经济行为的道德合理性为前提和基础的经济伦理学的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许多康德的评论家认为,道德完美的人并不一定需要由一种责任感来支配其行为。这种观点在学术界已引起愈来愈大的兴趣。支持者有R.比赫勒、P.富特、S.沃尔夫、M.斯托克和B.威廉斯。这种被称为“品德伦理学”的观点正日益赢得人心,但它并不准确。品德伦理学所设想的道德完美者具有道义上正确的欲望,却没有承担道德义务的概念。相反,责  相似文献   

11.
明朝治理边疆思想的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凡 《学习与探索》2006,(3):165-168
明朝的治理边疆思想既有对以往封建王朝治边思想的继承,又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在取代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朝之后,边疆局势与其他王朝有许多不同之处,治理边疆理念也必然随之发生变化。明朝统治者不仅从“天命论”的角度承认元朝的正统地位,而且提出“华夷一家”的理论,这是对元朝“大一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标志着民族融合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层次,中华整体观念已深入人心,同时也为清朝的治理边疆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资源型城市的资源枯竭包括物理意义和经济意义两种方式.在判定资源枯竭的类型以后,应在政策上区别对待处于不同发展时期的资源型城市,着力解决接续产业的选择与发展问题.应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进行分类研究,科学地判定并实施不同的转型策略,发展不同的接续产业.  相似文献   

13.
人们对实践概念内涵的理解通常是来自传统哲学教科书的定义,哲学史上各派哲学家对实践的解释仅限于道德领域和认识论领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对实践概念的内涵作一全新、整体的理解,把实践概念内涵和社会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联系起来,把实践理解为人类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总体性活动。  相似文献   

14.
居民消费信贷决策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住房贷款是居民中长期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内容.贷款利率水平、通胀率水平、房价水平与中长期居民消费性贷款水平进行的协整检验与Granger因果分析表明:信贷利率是影响消费性信贷的主要因素,而通货膨胀率上升刺激消费信贷的作用仅仅是相对较为明显,房产价格尽管对消费性信贷具有相关性,但是这种影响是微乎其微的;银行贷款利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消费性信贷增长之间的影响存在着较为复杂的互动关系.实施"区别对待、有保有压",鼓励合理发展消费信贷;完善住房公积金、建立住宅储蓄银行制度等内容有助于提升宏观信贷调整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土地的政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土地冲突,一是在城郊和沿海发达地区围绕土地征收而发生的土地冲突,二是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为农地权益归属而发生的冲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冲突,也服从完全不同的两种土地政治学.而就一般农业型地区农民之间的冲突而言,在取消农业税前后也有很大的差异.只有深入了解农村土地冲突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时期的划分,了解农民土地权利意识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围绕农村土地冲突的群体性事件的不同性质.  相似文献   

16.
法的本质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对法的本质的界定,又必须从人性、一般性、渐进性三个方面来进行。马克思主义法本质观认为,法是阶级意志与国家意志的统一,它体现了法本质中最为核心的内容。然而,意志本身必须受到制约,这包括两个方面:理性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内在因素,而物质生活条件则是制约法的意志性的外在因素,由此来保证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企业年金热的背后,存在着若干值得认真研究的问题,尤其是存在明显的将企业年金简单化、短期化和技术化的误区。国外企业年金发展中值得认真吸取的一个教训是,一些国家明显低估了企业年金计划的复杂性和职工的高度敏感性。即便是在规范的市场环境和习惯于遵循规则与法制  相似文献   

18.
组织生活在根本上具有价值性质,对组织生活的管理是一种价值实践过程.价值冲突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它内在于各种价值相互作用的整体运动的过程之中.管理价值冲突的原则是一种正义原则,针对的是不同主体之间的实质关系.正义地管理组织生活的各种价值冲突,是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所有的价值冲突都存在着对组织整体发展的一般关系,都涉及所有价值主体的共同本质要求,因而存在着管理所有价值冲突的普遍正义原则.价值冲突的性质类型不尽相同,这决定了管理它们的具体正义原则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19.
从应用统计和比较方法的角度来看,明清两代实录对东北历史记载存在很大的差异。由于修纂主体和观察视角的不同,《明实录》和《清实录》对东北历史的记录和反映出现了从远视到近观,从模糊到清晰,从笼统到具体的差异和转换。贯穿起来看,东北历史及其地位在明清两代的《实录》里,呈现出从边缘到中心的演变过程,原先朝贡的边夷成了中原的统治者,本来缺乏记载的明朝边缘转而成为清朝发祥的中心终获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20.
胡杰 《求是学刊》2013,40(2):93-99
社会组织本质上是一种个体权利之间的聚合与表达。作为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社会组织的孕育和发展为社会进步与人类的文明提供了极大的助益。社会组织的起源应当从人类学的视角去寻找,亦即基于人的社会性需要而引申出了人的结社本性,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多元化的社会组织。而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法律问题的正当性证明则应当从法律的基本范畴即权利和权力的层面去揭示。对社会组织的分析应当超越传统的社会学进路,将其置于权利保障、国家公权、沟通理性与善治主义的视角下而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