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茎秆像高梁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成一串串的,人在水稻下面美美地乘凉——这就是广为流传的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8,(9):46-48
每个人都做过梦。梦中的事情千奇百怪,五花八门。千百年来,人类就在探索“梦”的奥秘,可是一直到今天,人类对“梦”的了解还像对人本身的了解一样贫乏。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李存葆的生态大散文是中国文坛上最美的收获之一。在这些绿色大散文中,李存葆展示了深邃的生态智慧,气势磅礴地书写着自然之大美,并严厉地批判着现代文明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为了呼唤人们确立生态意识,他还精心地寻觅着前现代文明的珍贵启示。  相似文献   

4.
《白杨》是人教版第十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按“望白杨→说白杨→希望孩子也成为白杨”的思路来写。当教学“望白杨”这一部分,进行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哥哥、妹妹争论的话后:  相似文献   

5.
“中国梦”研究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初始萌芽、破土成长、发展壮大以及研究高潮阶段。从期刊文献可以看出,各阶段随着时代发展表现出相应的研究特点。整体上,“中国梦”内涵不断丰富,而文献数量整体呈增长态势,特别在近两年研究呈爆发态势。研究也表明,“中国梦”研究在与外国梦文化对比、外国人对“中国梦”的认同、对少年和儿童“中国梦”的培养、“中国梦”在社会各个层面上的关系与构建这些方面有待加深。  相似文献   

6.
仙人球     
今天,爸爸给我买了几盆仙人球。这些仙人球都有绿色的棱柱体一样的茎,从一侧望去像一个长三角形。它们的上面都顶着形状不同的球。瞧!五颜六色的鸡蛋一样的球簇拥在一起,这种叫“石子花朵”。这些“鸡蛋”大小各不相同,大的像乒乓球,小的只有小石子一样大。它们紧紧挨在一起,像一窝彩蛋,真有意思。另一盆仙人球头顶黄色的椭圆形的球,它叫“金丝猴”,从远处看真好像孙悟空挥动金箍棒立在山头。走近一看,“孙悟空”那元宝一样的耳朵真是逼真。还有一盆,绿色的茎长长的,叫“光棍树”。这些仙人球的身上都长着刺,这些刺不仅可以保护它们不被人欺…  相似文献   

7.
钱琦 《社区》2014,(24):55-55
如今,社区居民都喜欢在自己家的阳台上,用保温箱、花盆等大大小小的器皿,种些蔬菜,收获快乐的同时,也有绿色的回报。下面的小窍门将助您成为“种菜达人”,把自家阳台变成“绿色菜园”。  相似文献   

8.
2010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为《绿色生活》。当数以万计的考生将梭罗的“瓦尔登湖”之梦和陶渊明的“归隐田园”之梦硬让阅卷老师“重温”,令其昏昏欲睡时,一篇内容清新的高分文章脱颖而出,获得了阅卷老师的一致好评。请欣赏——  相似文献   

9.
晴雪 《21世纪》2001,(3):56-57
就像一朵云似的,我飘到了美国的南方。关于美国南方的印象,多是从福克纳的小说里得来的。仿佛南方是没落的世家,总有几根顶天的大柱,白色的楼,蓝色的池塘,绿色的树丛,与主人褪色的梦。那时侯心里执迷的很,对于浓酽的色彩狂热地喜欢,觉得自己命中注定属于遥远异域那一方土地。于是拼了命要考出去,亲友们以为我雄心壮志,要进哈佛或普林斯顿之类的学校,没想到我只填写了去南方大学的申请。“为什么去南方?”“为什么不去。” 于是一朵云似的,我飘到密西西比河边上的曼城,飘到绿色如海的一所小巧的大学里。校园被油绿的大树环绕…  相似文献   

10.
大海美男子     
川沙 《今日南国》2006,(1):59-63
一、暮色和月色,把初夏的大海海面织成了一张迷离缥缈的梦。浪涛一起一伏,像巨人均匀的呼吸。忙碌了一天的船,悄悄行驶在它的胸怀中,在暮色里,忽见不远处的海面上冒出气泡来,像有个人钻出了水面,似乎是个妇女,怀抱着婴儿在哺乳。“美人鱼!”船长轻轻喊了一声。  相似文献   

11.
[模拟题]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英国诗人雪莱的这一名句曾激励过无数处于艰难困顿中的心灵。的确,当你的世界弥漫着阴风凄雨时,当你的努力被挫折之刀割得七零八碎时,当美丽的期待结出了失望的果子时,那么,让我们学会种植希望。种植一粒种子,会收获一个金色的秋天,种植一个信念,会收获一个充实的人生,而种植一个希望,会让我们在冬天的苍白中永葆生命的鲜亮,会让我们在坎坷人生路上保持斗志的昂扬。种植希望,这是一种心灵智慧,是一种生活技巧,它让我们失望时不绝望,失意时不失志,永远扬起生命绿色的风帆,向着梦中的春天进发。  相似文献   

12.
在语言运用中,几种辞格融会起来使用,就是辞格的综合运用,它一般分连用、兼用和套用。本文只谈辞格套用问题。在一个语言片断里,几种辞格在不同层次上运用,即大辞格中套着小辞格,这就是辞格的套用。辞格套用,大小辞相互相配合,大辞格有所借助,小辞格有所依托,交相辉映,从而加强了语言表达效果。例如:〔王雨是《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外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朱自清《春》)“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是比拟,套用了排比,排比中又套用了三个比喻连用…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与作文》2009,(12):F0004-F0004
建校十几年来。云盘小学少先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曾被光荣地评为“江苏省少先队红旗大队”、“苏州市红领巾示范学校”。学校大队部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对少年儿童提出的“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抓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队员们在活动中丰富了知识,增长了才干,陶冶着情操,收获着快乐。  相似文献   

14.
早就听说“中国第一大报”──《人民日报》的总编辑范敬宜不但办报很有一套,而且既能写诗又能画画,是位才华横溢的人物。只是没想到他竟还是北宋名臣范仲淹的第二十八世孙。我上中学时就读过范仲淹那篇著名的《岳阳楼记》,也知道范仲淹是北宋的政治家、文学家,在朝当官时主张改革,推行法制,但由于保守派的反对而未能实现。在采访范敬宜时,我发现,他有很多地方像他的这位著名的祖先。除了都工于诗词散文外,他大概还继承了祖先的骨气和傲气,并因此在1957年,他年仅26岁的时候就被打成了“右派”。“文革”期间又被下放农村。…  相似文献   

15.
当代文学史上,史铁生的文学叙事游离于意识形态的“跟风”和文学的“轰动效应”,别具一格地形成了“梦醒说梦”的叙事图谱,它在叙事的结构模式、文本形式、视角定位方面都形成了独特的面目,其背后的叙事动力就是“梦醒说梦”:“梦醒”就是“终极目的的缺席”:“说梦”就是“谎言虚设的在场”。在“梦醒”与“说梦”的二律背反中建构了史铁生的“过程即目的”的叙事悲歌,在实践理性上,既拯救了小写的“我”,更召唤了大写的“我们”,在当下的欲望化叙事和消费性叙事中奏响了清醒的“思想清唱”。  相似文献   

16.
我家种着许多植物,芦荟和它的“宝宝”们便是其中的一员。现在,我家已有8棵芦荟了。芦荟绿色的叶子上点缀着白色的、米粒大的小点,仿佛穿了一件珍珠衣,叶面两旁各有一排黄色小齿,尖尖的,但并不扎人,就像珍珠衣上镶嵌着两条黄色的花边。绿叶向四周伸展,大大小小的叶子层层叠叠依次排开,加上那竹笋似的一节一节的茎,就像美丽的少女惹人喜爱。不久,芦荟当上了“妈妈”,有了6个“小宝宝”。看着这些小家伙一个个从土里探出头来,挤满了花盆,我不由得奇怪:“芦荟妈妈”是怎样“生宝宝”的呢?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芦荟又“生宝宝”…  相似文献   

17.
梦之船     
童年的梦像一只小船满载着希望飘过四季寻找最明亮的阳光春天的小鸟为船儿衔来彩色的翅膀夏天的湖水为船儿梳洗亮丽的脸庞秋天的枫叶为船儿点燃收获的畅想冬天的雪绒花为船儿谱写轻盈的乐章梦之船啊随我起航童年的阳光里有你我在徜徉(指导教师邓栋涛)梦之船$山东莱州市三山岛街道吴家完小五年级@王浩鹏  相似文献   

18.
钟荷 《百姓生活》2014,(3):36-39
2014年1月9日晚,“中国网事·感动2013”年度网络感动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10位(组)草根英雄从60位(组)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2013年“十大网络感动人物”。他们是中国梦最好的实践者,用点点滴滴的付出和坚守,让我们看到梦想会开花。网络无疆,人间有爱;大美无言,草根有力。正是这些草根中的追梦英雄,用他们不平凡的典型事迹,为更多中国人传递感动和力量。让我们走近他们,领略他们的风采,感悟他们的崇高,学习他们的境界。像他们那样,为实践中国梦舍得付出,勇于坚守!  相似文献   

19.
西单街拍事     
2016年12月的第二个周末,我再次如期来到西单街拍。辞旧迎新的西单,散发着时代的气息。没想到,我会用这样一种方式迎接2017年的来临。不知怎的,站在熙熙攘攘的西单文化广场上,看着如潮般的人群,不禁油然而生一种浓烈的感慨。“细雨湿流光,魂梦任悠长。”也许是8年街拍的风雨经历,也许是8年街拍的情感积淀,触发了我那颗驿动的心,不由得沉浸在美好的回味中。从2010年《北京纪事》杂志创办了“西单秀—美女街拍”这个栏目起,7年间,我就像一个街拍的朝圣者,如约而往。用镜头记录着西单的“五彩缤纷”、西单的“激情似火”、西单的”人性百态”。每一个瞬间都令我心潮澎湃,每一件事都让我回味悠长……  相似文献   

20.
导读     
中共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多次提及并阐述“中国梦”,由此引发了全社会的热议,进而逐渐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中国梦”产生如此广泛的社会反响,不独为其内容契合国人所求,还在于其话语充满着为普罗大众乐于接受的魅力。匡和平教授的《“话语转换”视角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一文,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创新性地转换为“中国梦”的话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