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宁市市政工程管理处主任郝海生是一位敢用大手笔的人。郝海生对西宁市政建设的来龙去脉了如指掌。建国以来,西宁市的市容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比起沿海开放城市和一些基础较好的内陆城市,还相去甚远,由于市政建设跟不上,影响着市民建设大西宁的热情,也影响了外来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落后带来新的落后,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这座高原古城任凭时光流逝,声声哀叹。 国家政策倾斜,“开发大西北”的角号吹响之际,承担西宁市区和市郊区的道路、桥梁、涵洞、路灯、防洪堤等市政设施的养护、维修管理及防汛等工作的西宁市市政工…  相似文献   

2.
西宁是著名的西北高原古城。自汉代以迄如今,它已经走过了两千年左右的漫长历程。 这是一个怎样的历程?是繁荣兴盛?是衰落堙废?千秋沧桑,万般嬗变,最好还是让历史本身作回答吧!笔者之论粗浅,祈望教正。 一、西宁城的滥觞:关于西平亭的讨论 西宁城滥觞于何时?有学者认为,与汉武帝元狩年间霍去病河西走廊出击匈奴的同时,汉军进入湟水流域,在霍去病的主持下,于今西宁城址修筑了西平亭。若此论确实,那么西宁城之滥觞似就可以寻源于此之西平亭了。然而学界有人对此还持怀疑态度。为了说明  相似文献   

3.
拉科部落位于湟水西北,西宁古城以西40多公里处的西纳川地段(今湟中县拦隆口乡拉科村),方圆约五公里左右,东至拦隆口,西通上五庄,南临拉沙乡,北与四营乡相隔一座玛群山峰。民间传说,这里早先是一片原始森林和草木丛生、野兽出没的荒野地带,只有少数藏族牧民过游牧生活,几经沧海桑田,才逐渐形成拉科部落。  相似文献   

4.
2000年7月3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是目前青藏高原区域范围内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它为青海和西宁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和发展空间,必将成为青海经济建设发展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办区方针为:以工业项目为主,以利用外资为主,以出口创汇为主,致 力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一是大力发展盐湖化工、有色金属、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精深加工 产业;二是以高原动植物为主的中藏药、食品、生物化学制品等特色产业…  相似文献   

5.
衣、食、住、行,历来是为人们所关注的生存四大话题。而“住”,又因其稳定性高、持久性强、投入较大倍受重视。在古城西宁,有这麽一批人,他们整天在为城市建设和居民居住条件而操劳,这其中就有城东房地产管理局(以下简称“房产局”)的员工们。12月的西宁,寒风刺骨,雪花纷飞,拥有48名在职职工的房产局却还在为建设中的东关大街住宅楼而四处奔波。这个局成立於1984年,当时叫做建国路房管所。1997年10月成立西宁市城东区房地产管理局,设有房地政科、财务科、建设科,并辖有西宁建柬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西宁建方物业有限公司和西宁…  相似文献   

6.
在雄伟挺拔、险峻奇峭的雪域高原,一条东起青海西宁,穿越茫茫昆仑山,西至西藏拉萨的青藏铁路已全线铺通。青藏铁路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多数地带在海拔4000米以上,有多年冻土层和大片“生命禁区”,修筑铁路是一项异常艰巨的工程。铁路建设者们满怀豪情,英勇奋战,攻克了多年冻土、生态脆弱、高寒缺氧三大“世界性难题”,修筑了一条全球海拔最高、穿越高原及连续性永久冻土地区最长的铁路。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1984年建成。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2001年6月动工,于2005年10月全线铺通。今年7月试运行后,将开…  相似文献   

7.
《华人时刊》2004,(8):58-59
从国际大都市上海驱车往西,仅半个小时,就来到江苏省吴江市,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也是一座开放、文明的现代化新兴水乡城市。  相似文献   

8.
在藏族传统文化中 ,青藏高原藏族居住区域被命名为“神圣雪域”。藏族通过想象、语言、神话及象征符号将地理上的高原解释为“人类学的高原” ,使之成为神圣化的精神家园。因而 ,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青藏高原自然面貌与人文景观和谐地组合为一体 ,成为相互依存的完美整体。神圣生敬畏 ,敬畏生珍爱。对高原家乡神圣化的功能作用是珍爱保护它 ,是藏族人保护高原环境、美化家园的一种崇高愿望。通过自然禁忌行为和规范加强了对高原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西藏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气温低,很多地方都不适合人类生存。但自远古以来西藏人民就在雪域高原条件下创造了城市文明,并构建了适合高原条件的城市人居环境,其城市选址、空间布局和住居建筑等都能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顺应自然,展现了西藏人民的人居智慧,西藏城市成为全球人居环境的一个特殊样本。20世纪中叶西藏民主改革以来,随着政治制度的变革、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援藏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藏高原人民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对高原自然规律认识不断加深的基础上,运用智慧和能力,将城市人居环境变得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经济全球化过程的推进和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国内外的经济学家提出了环境经济学理论,即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服务环境,增强吸聚资金、人力资源的能力,实现区域经济速度和质量的提升。这种变速将以几何级数实现经济的升腾。整洁清爽的城市环境对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有极大的好处,将使城市环境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综合效应,外地过客也愿意在美景中停留甚至投资,因此说,城市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卖点和亮点。  相似文献   

11.
原来看地图,青海目标只是青海湖,谁知一跟旅游团出行,就增加了景点。车进入湟源县,让我做梦都不会想到,有一处文化品位极高的去处——丹噶尔古城。要不是西北行,要不是想看青海湖,丹噶尔古城我压根就没丁点印象……丹噶尔古城在青海湟源县城内,距西宁市50公里。作为青藏线上的一座历史文化古城,自古就是中原通往西部牧区和西藏地区的主要交通要道,是农业区与牧业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汉  相似文献   

12.
树立大旅游意识 发展合肥旅游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一步发展合肥市旅游业 ,应真正建立“大旅游”意识与思路 ,结合自己既是一座古城 ,又是一座工业城、科技城、园林城的特点与优势 ,以人文景观为中心 ,突出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色彩 ,通过建设和宣传 ,推出名牌精品 ,提高知度 ;强化新型旅游景点建设 ,造就具有满足游、吃、住、行、购多种需求的多种功能的现代旅游区 ;依托城市 ,幅射周边 ,形成景点网络 ,构筑合肥大旅游的天然风景环境 ,使合肥建成具有广泛吸引力的旅游城市  相似文献   

13.
《中华魂》2007,(11)
荆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城。如今在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活跃着一支老有所为的战斗队,他们就是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延安精神研究会的一群年届花甲、古稀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徐州北洞山汉墓、狮子山汉墓、龟山汉墓、火山汉墓等一座座汉代王陵墓葬被发现,随着一件又一件银缕玉衣、金印、银印、玉印、兵马俑、陶舞俑、车马器、玉环、玉佩等珍贵文物相继出土,随着中央电视台外景拍摄基地——“汉城”的兴建,沛县“歌风台”、“汉城公园”、“汉街”的对外开放,以及“汉兵马俑陈列馆”、“汉画像石馆”建成,古城徐州一座座以突出汉文化为主要特色的仿汉建筑群拔地而起,将以一座以汉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文物城市展现在世人面前。从而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披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仿古色彩!为改善投资环境、美化市容,徐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舞台上,将再展汉代雄风!  相似文献   

15.
吴哥     
《阅读与作文》2011,(6):18-19
每个国王都想新建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试图营造人间的天堂。吴哥的整体建筑花了大约600年的时间,并且从未停止。这座古城被世人称为吴哥窟,以城中最美的庙宇的名字命名,而真正的奇迹是这座名叫吴哥的城市本身。  相似文献   

16.
在西宁凤凰山(即南山)顶,有一组富丽堂皇的建筑物,它与邻近的凤凰亭相互辉映,为古城西宁增添了美好的风光。 这是一座伊期兰先哲的陵寝(俗称拱北)。也许一般人只知道那是个有关伊斯兰教教徒们的场所,而对墓中葬着什么人?陵寝修建于何时?其人在中国伊斯兰教史及中国和阿拉伯友好交往史上有什么地位与贡献?却鲜有所知。为了不使这位阿拉伯人民的友好使者及其南山  相似文献   

17.
她看起来真小,也许不足16岁,低低的,150厘米的样子,却有两条长长的辫子,搭在身前。抬起头的时候,面颊,有两抹高原女孩特有的高原红。穿蓝色碎花的裙子,干净的蓝,一如西宁的天空,蓝得清澈,蓝得透明,蓝得一如关于这个城市天空的传说。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怎样科学发展,怎样与环境和谐相处,这是目前我国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不仅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也可从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吸取营养。作为我国最早的城市,城头山古城在选址筑城、水利建设、各种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等方面堪称是与环境协调的典范。城头山古城在因地制宜、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等多个方面能为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人类只能顺应和主动地适应其周边环境,力求与环境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阳一 《中国农村》2011,(12):115-119
<正>环境优雅、气氛悠然娴静的葡萄园式酒店Villa del Quar坐落在毗邻意大利城市维罗纳的葡萄园中部,以大型的酒窖、米其林星级餐厅、品酒会,以及独特的烹饪技术而闻名,是当之无愧的美食之家。古韵留香维罗纳是一座有着丰富内涵的历史古城,  相似文献   

20.
英国作家爱德华·鲍沃尔·李敦的历史传奇小说《庞贝城的末日》,描绘了罗马鼎盛时期的庞贝城,通过城市物质空间及在这一空间中活动着的高贵的和卑贱的生命的故事,复活了一座埋葬了1700多年的古城,向现代人展现了这座城市的风俗习惯、宗教文化以及它所遭遇的一场巨大而可怕的灾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