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翻开宁波的发展史,就是翻开中国改革开放辉煌历史一个精致的缩影。历史上,宁波以其著名的港口城市优势、悠久的对外开放传统、在国内一直居于比较重要位置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辉煌过;近代以来,宁波由于闭关锁国、港口重心转移等原因,发展趋于缓慢、经济社会相对落后、基础比较薄弱而黯淡过;改革开放以后,宁波经济社会发展才开始了真正的腾飞。 计划单列市、沿海开放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国际环保模范城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征程在方寸间定格,荣誉在文字中闪光,一幅精美的图片就…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现代化的成就与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加坡现代化成就斐然,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具有鼓舞作用;其现代化道路和历史经验,对广大发展中国家又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1994年中共宁波市委第八次党代会提出的把宁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以来的实践和有关研究成果,认为宁波的目标定位应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专业性、地区性国际城市;把国内权威机构提出的现代化城市和国际港口指标体系与宁波1994年实绩作了比较;对目前的几个落后指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和达标预测。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开创内蕴着深层次的传统文化基因。在全面推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中,以传统文化视角回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从根本上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内在耦合,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论根源与价值面向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大一统”理念涵括着党的领导的政治传统;大同理想蕴含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文化根基;民为邦本积淀着人民中心现代化的思想源泉;天人合一凝聚着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精神特质;和而不同奠定着和平发展现代化的道德支撑。总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始终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并不断从传统文化深邃的思想智慧中汲取丰厚滋养。  相似文献   

5.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也是把握和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内在规定不可或缺的维度。在人类现代化历史发展进程中,资本主义现代化占据着先行示范的特殊地位,是研究现代化绕不过去的范畴,问题在于资本主义以资本增殖为中心逻辑形成了对人的发展逻辑的强势压制,由此形成了资本财富积累和人的贫困积累的尖锐化对立矛盾,工人越劳动越贫困的社会问题严重掣肘了其现代化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空间。马克思深刻洞悉并指出了资本主义现代化内含的矛盾,为人类纠正资本主义现代化偏离人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导理论。尽管资本主义现代化为延长其生存发展周期采取了时间、空间以及福利社会政策,但这种不触及资本主义现代化矛盾根源的措施治标不治本,劳动者只能再次深陷资本增殖框架塑造的贫困化趋势中。为此,人类要消除悖论性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新型现代化道路,需要沿着马克思的理论和列宁的探索进行创新拓展与发展。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具体历史国情继承发展和创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以共同富裕为指向形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历史向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有着独特的历史资源和恢弘的历史进程,中华民族先贤对共同富裕的构想、近代以来仁人志士对共富的追求以及马克思主义对共同富裕的探索共同构成了其发展的历史资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富裕实践提供了独特历史蕴涵;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以及新时代的百年恢弘接续探索,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形成发展注入和拓展了共同富裕内涵。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制度架构内恢复了劳动者主体性,资本增殖逻辑与人的发展逻辑矛盾得到了和解,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共同富裕向度不仅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深远影响,而且为人类探索新文明形态提供了中国智慧,为后发国家走新型现代化道路提供了中国方案,是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开拓意义的原创性现代化探索,未来必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世界历史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6.
深入地理解中国式现代化何以可能,必须要对历史语境下的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进行追溯。面对资本主义文明对中国传统发展模式的冲击,中国知识分子开始探寻中国的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历史前提;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是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启动的思想基础,它引领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方向;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为中国式现代化启动提供了动力源泉。从历史前提、思想基础、政治保障、动力源泉四方面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启动要件,对于深刻认识中国式现代化何以显著区别于西方原生型资本主义现代化、拉美地区的依附型发展模式,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当代史,有一个一以贯之的时代主题,这就是中国现代化,这是一个跨世纪的大课题。从两宋以来,中国先后有六次痛失完成社会变革、走向近代化、现代化的历史机遇;今天正是一个百年不遇、千载难逢的大机遇。“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是带领20世纪中国现代化起步的三位历史巨人。“三民主义论─—新民主主义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改造论和建设论)”,是指引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面主要理论旗帜。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邓小平在历史的转折关头起了决定性作用,但也有毛泽东的奠基之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思维高度回答了三大课题:中国现代化道路问题;体制现代化目标问题;中国现代化主体确立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征程中,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和中国国情,先后领导编制了十四个五年规划,绘就了新中国发展蓝图,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并在这一历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作为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将人民民主落实到制定规划的具体实践;将实事求是作为分析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方法指导、原则遵循;按照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开创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这些经验揭示了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密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探索中国道路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9.
近代宁波籍工商人才的崛起,是近代中国工商界一个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从社会历史环境和群体特征诸方面分析近代宁波工商人才群体在近代中国险恶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商界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各种因素,足以肯定宁波帮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贡献给全世界人类的文明新形态,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厘清历史文明进程、厚植优秀思想理论成果、根植实践智慧以及融合价值意蕴四重逻辑辩证合一的现代化道路。从拓宽广度、拓展深度、保持鲜度、提升高度等重大战略维度思考,深入剖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推进脉络、夯实思想理论基础、积累生动具体实践、提升价值影响力,全面把握和深入理解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价值逻辑,是走稳、走实、走好现代化道路的关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筑牢了坚实的现实根基。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宁波人文荟萃,文风鼎盛,素有“人文渊薮”美誉。河姆渡遗址传诵著七千年文明;天一阁藏书楼历史位居亚洲第一;王守仁开创“阳明学派”,影响深远;黄宗羲的“浙东史学”,经久致用;史家绵延数百家,流芳千古;京剧麒派祖师周信芳、著名作家殷夫、柔石、书法泰门沙孟海、国书大师潘天寿等许多全国一流乃至世界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艺术家精英荟萃,成就斐然,彪炳汗青…… 浓郁的文化气息,累累的文化硕果,铸就了宁波一道独特的风景。宁波人民创造着历史,传承着文化,更弘扬着精神。改革开放以来,在一般城镇文化向都市文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秉承历史主动精神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现代化建设规律的结果。马克思现代性思想及其对现代化模式“非同一性”的科学判断为中国式现代道路提供了理论支撑,近代中华民族在救亡图存中对现代化的不断尝试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历史基础,中国共产党在立党兴国百余年历程中对现代化建设的持续探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实践根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从根本上超越了资本逻辑主导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新的路径选择,助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充分彰显了中国道路的“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引领着人类文明进步的总体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而且也是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他为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做出了新颖独特的四大理论贡献:(一)中国现代化目标──振兴中华论,他是这个口号和目标的最早倡导者。振兴中华论体现了把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意识统一起来的现代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二)中国现代化纲领──三民主义论。其本质是属于资本主义范畴的,其闪光点在于探索一种趋向于人民主体论的中国现代化模式,以求超越资本主体论的西方现代化模式;(三)中国现代化道路──自主开放论。他是中国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首倡者,他要求把对外开放的全面性与独立自主的主体性结合起来;(四)中国现代化文化──综合创新论。他主张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的道路,吸收中国传统的母体文化和西方近现代文化之精华,综合创造中国新文化。“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论──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邓小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这是20世纪前期、中期、后期推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三位巨人和三面旗帜;从毛泽东到邓小平,继承了孙中山现代化思想精华,扬弃了他的历史局限和思想局限,终于使世纪之交的中国迎来了现代化的关键期、起飞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建设宁波区域金融中心的目标依据是国际化趋向;区域金融中心是实力型、开放型的;思路是宁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定位的深化;定位目标是离岸金融较发达的区域金融中心。  相似文献   

15.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确认的中国式现代化五个特色之一。这一确认是从人类现代化历史比较维度上概括的。这一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创新了传统现代化的价值理念与行为方式,为国际发展与世界和平作出了理论与实践贡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长远的历史意义: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拓展了人类现代化的新路径,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了世界经济新发展,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维护了国际和平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主要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可分为九种类型,即荷兰模式、英国模式、法国模式、美国模式、德国模式、意大利模式、西班牙模式、加拿大模式和日本模式。发达国家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多数国家人口规模有限;资本始终对工人进行无情的剥削;人与自然的复杂关系;自始至终伴随着暴力,是一个血与火的殖民过程。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如下特点:拥有世界第一的巨大人口规模;成功实现了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历史意义包括:通过进行大众性的革命运动为现代化奠定基础;为第三世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推动了东西方力量对比的改变;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建立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运动;助力了全球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其特色体现在人口规模巨大、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平发展道路五个方面。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遵循近代以来中华儿女对现代化不懈求索的历史逻辑,淬生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逻辑之中。在价值旨归上,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于个体层面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于社会层面指向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于世界层面指向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中国方案,释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的优越性,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和平发展的现代化新路。现代化道路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呈现多样性,探索符合自身国情和客观实际的现代化道路是各国的重要课题。日本是“后发赶超型现代化”的典型,也是陷入“赶超后困境”的实例;中东国家很早就开始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至今却依然面临物质生产、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困境;拉美国家获得独立后随即开启现代化历程,时至今日却仍处于过渡阶段,未能成功实现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理论迷信,拓展了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的新模式,虽源于中国,却属于世界,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国际公共产品,可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启发。2023年3月1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举办“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学术研讨会,十余位知名专家学者就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意涵和世界意义展开深入交流,会后本刊组织其中六位专家撰稿,以推动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研究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19.
文化转型是一个客观的社会实际,也是文化发展演进的历史性标志。在宁波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次具有鲜明特色的文化转型期,其中,第一次转型发生在我国古代,南宋初年为关键的定型阶段,此次转型的结果是使宁波地区的文化形态由“未开化”走向“精致化”;第二次转型发生在我国近现代,民国年间为关键的定型阶段,此次转型的结果则使宁波地区的文化形态由“精致化”走向“世俗化”。种种迹象表明,当前正处于新一轮文化转型的关口,由“世俗化”迈进“现代化”应成为现实文化建设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宁波是我国向外开放历史最早的沿海港口城市;宁波又是我国人文荟萃、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名城.作为浙江望郡,历史上宁波就向以佳志迭出而著称于世,宋元时的《四明六志》就已是我国古代方志中的翘楚,民国的《郑县通志》又是当时规模最大的地方志和最后一志.如今,孜孜七载而编成的新中国第一部《宁波市志》,煌煌四百万言巨著,就是在继承前人传统的基础上后来居上,实为中国方志中一新开的奇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