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4.
劳动对象:生产力要素,还是生产要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对象:生产力要素,还是生产要素刘怡翔从五十年代起,我国学术界就存在着生产力三要素与二要素的争论.虽然毛泽东曾明确表示:“生产力有两项,一项是人,一项是工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19页)但学术界至今仍然普遍倾向于三要素说.双方争论的焦点在于... 相似文献
5.
值本刊十周年纪念之际,不少热情的作者和读者赐稿,给我们的工作以热情的鼓励。对此,我们深致谢忱。限于版面,我们不能一一刊登来稿,谨发表几位老作者的新作,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工具的特点 劳动资料分为劳动工具和劳动条件。劳动工具是生产资料的主体。它除了具有生产 资料的一般特点外。还有以下特点:(1)它放大劳动者的劳动能力;(2)它直接作 用于劳动对象;(3)它要由劳动者的体力和脑力操纵、控制。 工具必须具有克服人体的自然界限,放大人类劳动能力的 相似文献
7.
近代意义的法制,在世界上已存在了几个世纪。但对这一法律现象。中外法学界至今未有统一的解释。本文仅就法制的广狭义和构成要素问题,略陈管见。 法制概念的广狭义 什么是法制?董必武同志曾作出了简明的概括:“我们望文生义,国家的法律和制度,就是法制。”(《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第153页)所有论者对这一解释没有提出异议,但有的论者却借此否认法制概念分为广狭义的必要性。其实,综观董必武简志关于法制的一系列论述就可以看出,他有时是在广义上使用它,有时是在狭义上使用它。当他指出有国家就有法制,没有法制不能成为一个国家时,指的是… 相似文献
8.
李寿彭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8,(4)
区域生产力是生产力系统的一个现实形态。研究认识区域生产力的结构,特点及其运行规律,对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功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区域生产力的结构区域生产力结构就是区域内的生产力各要素的结构。按照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再生产的各环节,在区域内进行生产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可以提高区域整体生产力的水平。(一)区域生产力结构的基点。 相似文献
9.
边疆地区生产力的基本特点边疆地区的生产力状况,同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东南部沿海地区相比,同广大腹地相比,有着明显特点。第一,生产力发展“先天不足”,是全国生产力“梯度”的末级。九省区中除辽宁省外,历史上都比较落后,生产力的发展“先天不足”。就生产力梯度而论,东部海疆省区居先,内地省区居中,陆疆省区的边远地市县(盟)最为落后,属梯度末级。马克思曾指出:“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这是他们全部历史基础,因为任何生产力都是一种现存力量,以往的活动的产物。”我国边疆大部分省区是在比较原始落后生产力基础上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如云南山区独龙族、怒族、傈傈、景颇、佤族、布朗族集居地区,内蒙古的鄂伦春、鄂温克族广大地区,处于原始公社阶段,云南大小凉山地区近百万彝族地区,尚停留在“刀耕火种”的经济时代。民主改革前的西茂、广西的藏、傣、哈尼族地区,内蒙的一些牧区,还处于自给性农业和原始的游牧或封建农奴经济阶段。经过40年的建设,虽然都有巨大变化,但仍未能摆脱落后状况。直到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三大报告提出:“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应当成为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里包含着二层含义:其一,生产力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二,生产力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标准.其本身也需要有一个内在尺度,生产力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其自身更需要有精确的规定性。笼统地说生产力水平低是不够的。这就需要研究生产力标准的内在尺度问题。生产力标准的尺度可分为“要素尺度”和“结构尺度”两个方面。对于前一方面已有文章论及,本文仅就生产力的内部结构问题作一些初步…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生产力是古老而又永生的范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力进步和演化的历史。尽管生产力概念的提出是近代的事情,但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至少可以追溯到太古时代,甚至可以追溯到直立行走的时代,即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的时代。人类文明最早出现的地方,也是生产力最先发达的地方。如果我们追寻历史的轨迹,那末,毫无疑问,古代文明发源于东方。 历史是曲折前进的。人类文明的发源地虽然创造了古代灿烂的文化,但在近代却停滞了。产业革命并不是在生产力最早发达的地方发生,而是在后起的国家发生。西方的文明很快超越了东方的文明,东西方的反差… 相似文献
12.
"生产力"概念的社会哲学意义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全世界开展的科学技术革命、日趋尖锐的思想斗争,使我们又回过头来讨论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3.
纵观近两年的改革实践,我们虽在财税、物价、金融诸方面取得巨大进展,但不如人意者亦多。特别是把近年来出台的政策的结果和初衷相比,其差距更大,某些方面,甚至可以说政策留下的问题要比政策解决了的问题还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我以为其根源在于目前有忽视市场经济的生产力规律的倾向。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有二:其一,市场经济理论偏离生产力为中心的主题;其二,经济政策偏离生产力的功能结构的要求。一所谓“市场经济理论偏离生产力为中心的主题”,是指把市场经济的生产关系作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本体或主导的看法。当… 相似文献
14.
15.
生产力标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主义社会蓬勃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此问题上,我党的认识和社会主义的实践,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艰辛的路。令人振奋的是邓小平高瞻远瞩,他精辟地科学地论述了生产力标准问题,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一场世界性的技术“战争”正在进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们要在改革开放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敢于并善于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的生产力。1 实践表明,引进技术和设备,对于促进本国科学技术水平,加强木国经济实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引进是生产力发展的加速器。技术引进能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它有利于促进本国技术进步。技术引进对于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技术装备水平、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的 相似文献
17.
所谓信息生产力,是指信息劳动者以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手段作为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通过对信息的创造、采集、处理、使用等方法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获得新的信息产品,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实际力量.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技术取得了重大突破与创新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竞争突出速度与效率的条件下,信息才逐步显示其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逐渐从生产力诸要素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存在的形式,成为信息生产力这种新的质态.它具有形态的转换性、强烈的渗透性和快速辐射性特征.作为当代先进的生产力,它对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加以优化,改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素质,协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表现出极高的效能. 相似文献
18.
19.
20.
生态生产力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柯宗瑞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91,(1)
本文从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的危机日趋严重的态势出发,批判了片面强调征服自然的“征服论”和两利相权择其重的“择利论”,以及排除自然生产力的“半边生产力论”,提出了生态生产力的新概念和新理论。作者认为,生态生产力是自然力和社会力相统一的有机协调结合起来的整体生产力,它具有资源利用的节约性、生产行为的无害性和活动结果的双效性等主要特征,比社会生产力具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更广泛、更强大的功能。生态生产规律是地球大系统中的第一规律,不能把价值规律当作第一规律,不能夸大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应加强符合生态生产规律要求的科学计划性。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又解放自然界,才能最终解放自己。在改革中要采取积极主动的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要提高全民族的自然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