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模式直接影响政策执行的过程和效果。为了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从我国国情和社会转型期的实际情况出发,应该选择有限集权模式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是有限集权模式的制度性依据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形成.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联邦制。单一制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掌握着主要的和统一的政治权力,并统辖着地…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人们普遍厌恶传统体制时期的那种空泛政治、整人政治,但是,绝不能因此否定政治的客观存在。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发展之时,我们更需要讲一点政治。讲政治有它的时代特色,当前的主要特色是:(1)四个现代化建设仍是当前最大的政治;(2)把握好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更是迫在眉睫的政治,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到作为改革基本导向的市场经济既是一种调节经济的方法,更是而且首先是一种经济关系;(3)政治参与的层次性,高中级干部首先要讲政治,以正确把握政策的社会主义导向,一般干部和广大劳动者同样要讲政治,主要表现为自觉地维护社会利益和国家利益,以限制拜金主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生态政治论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绿色革命运动及其理论代言人从政治与生态相结合的角度阐明了一种宏观的、自觉的生态政治理论。生态政治具有三个生态层次,即政治体系内生态、政治-社会生态、政治-社会-自然生态;它与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有相通之处,但亦存在显见的本质差别;它与斗争政治不仅无共通之处,而且在某种意义上说是相互对立的两极;它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是对民主政治在新的视角上的补充、完善和发展。在民主基础上的生态政治是人类政治的未来走向,而协调与综合发展则是生态政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4.
跨世纪政治犯罪的结构与趋向施雪华(杭州大学政治系副教授、博士)如果不重视政治犯罪的话,经济发展很可能会中断或倒退,这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一)政治犯罪来自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国内社会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来自统治集团;另一部分来自社会。来自国际社会的政...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协凋发展已初具特点、即,以“民富国强”为社会发展总体目标,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以经济改革为龙头带动政治体制改革和其它改革、创造经济发展需要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解决阻碍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社会问题;建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社会结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并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方公共事务的管理应看成是一种治理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比地方政府范围更大的对话空间,政治认同正是这个空间中联系地方政府与社会公众的纽带。现代意义上的政治认同是社会公众基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而对其权威的认同,是作为政府社会资本的政治认同,是区别于传统政治认同而存在的,它为地方政府职能的履行提供了秩序保障、技术支持与制度保障。政治认同有利于规范社会公众行为,提高自治能力;有利于社会公众对政府的合理预期,促进合作。政治认同是降低社会治理成本、营造和谐的政治环境的基础,是提高地方政府绩效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从不同角度解决政治问题的纵向权力结构的两个方面。中央集权主要表现在财力向中央集中,地方分权主要体现在由地方承担更多的事务。中国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合理模式是,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双轨运作机制,使集权与分权在政治过程中实现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其中中央集权居主导地位,同时地方分权必须具有真实意义。从地区差异、民族问题、东方文化背景等现实国情看,中国实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具有可能性,也只有这样,才能合理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8.
肖瑛 《社会》2005,20(2):1-41
本文探讨了清代中央王朝在广西土司地区推行科举以及该地方社会因应这一政策而逐步“文明化”的过程。文章首先描述了广西土司地区依据土地的占有与使用而建构起来的社会结构与身份体系,继而梳理了清初以来中央王朝在该地区推行科举的历史进程,并说明清政府的科举政策如何与地方社会进行互动,进一步导致了土司社会的重构。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地方文书材料,探讨了地方社会群体如何通过商品化手段转变身份,进而追求社会平等与自由的“文明化”过程。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区域发展与区域政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区域问题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十分突出,对区域问题的政治学研究还有很多空白点。区域发展差距过大会威胁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统一。经济全球化加大了我国国内地区发展的差距,国际环境中也存在分裂势力。区域政治主要研究国内地缘政治、民族地区的政治整合策略、地区政治发展与国家政治发展的关系、行政区与经济区的关系、中央政策与地区差异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宋丽萍 《唐都学刊》2012,28(3):84-89
中央与地方的博弈一直是影响印度国家整合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因为印度社会的多元性质,地方政治成为推动中央地方关系良性互动的主导因素。印度地方分权运动在经历了最初的行政区划调整和要求全面调整中央地方行政、经济和立法关系后,逐步走向衰落。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关系的些微变化均来自于政治和经济形势转变带来的客观变化,而深层次的制度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因此,中央地方矛盾冲突的解决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地方先行法治化是学者针对"先发"地区法治建设先行发展状态提出的新理念.它是指具有经济社会"先发"优势的地方区域在国家法治的基本框架内,在本地区经济、政治、社会优先发展的基础上,就依法限制公共权力、保护公民自由与权利、调节各领域社会关系,按照国家统一的法治目标展开先行一步的法治建设状态.其主要有四个特征,即地方党委民主政治建设先行,关键环节的法治建设先行,地方法治建设与其他工作协调并进先行,法治建设压力机制先行.  相似文献   

12.
从危机到治理:俄罗斯中央和地方关系制度变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联邦国家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直是俄罗斯处理中央和地方关系的老问题。叶利钦时期,联邦中央以给予地方充分的权利为条件,寻求与地方的妥协,结果立宪联邦事实上成了契约联邦,使俄罗斯处于“国体四分五裂时期”。普京集制度整合和权威导向于一体,使“叶利钦后遗症”日益缓解,地方“权利岛”开始削弱。尽管目前对普京改革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最重要的是:任何改革,必须符合国情,符合基本民意,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的稳定。  相似文献   

13.
地方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不被社会重视,忽视对外联系与宣传是一个重要原因。本文从七信方面论述了社科研究工作对外联系与宣传的途径和方法:(1)办好向当地领导及政府部门呈送的《理论送阅件》;(2)积极主动参与当地党委政府的经济社会活动;(3)在新闻媒体建立宣传阵地;(4)积极宣传科研单位自身的先进事迹和成功经验;(5)开展带有宣传意义的“跑经费、跑项目”活动;(6)尽快实施社科研究成果的上网工作;(7)从繁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央和地方的经济关系有了较大调整和变化,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此相伴,中央和地方关系中的法律问题也在不断衍生。一、衍生的几个法律问题(一)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中存在的问题第一,中央部门规章与地方法规之间存在的某些矛盾。中央部门规章是由国务院行政部门制定的,在本部门、本系统权限内有效。地方性法规是由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在本行政区域内有效。中央各部门的规章一般都及于地方法规有效的行政区域内,但在实施过程中,地方往往从本地利益出发,优先执行本地法规。这时候,中央各部门…  相似文献   

15.
多元的时代与多元的法学──迈向21世纪的中国法学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正处于一个变动不居的多元化时代:世界进入了一个多元并存的时代,中国的社会结构、人的心态和行为趋向都呈现出一种多元的存在。多元化的时代必将产生多元的法学,世纪之交的中国法学也将趋向于多元化的发展:(1)中国法学将发生分化,大一统的法学格局将被多元并存的法学新格局取而代之;(2)将出现中国法学流派;(3)域外法律文化的影响显得更重要、更深远;(4)法学研究方法多元化。而法学多元发展的实现尚需要一系列内在的和外在的条件保障,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上和学术上的宽容。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一个异地商会组织的深度个案研究,本文从内部组织原则入手,展现了该社会组织构造差序公共性的实践。“差序公共性”包涵了三个逐渐外推的层次:“团体的公共性”体现为组织内部对领导层结构的协商安排,克服派系关系的分裂效应而实现组织整合;“地方的公共性”体现为对组织会员资格的弹性界定与模糊运用,通过会员资格的非排他性和延展性建立社会归属意识;“政治的公共性”,体现为将组织积极纳入国家政治的自我要求。从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出发,“差序公共性”形成了一个由主导性地方派系为中心、以会员为一般边界、以来源地社会为归属、以政治社会为外延的差序格局,这使得社会组织在构成组织单位的同时又融入地方社会和体制政治。本文的讨论,弥补了当前社会组织研究中“社会”分析不足的缺陷,展现了一种“同心圆”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也体现了社会组织现代化发展的一种特殊路径。  相似文献   

17.
略论西汉的学校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学、私学和重视学校与教育的实例三个方面,论述西汉的学校与教育,如何由不够重视到发展、繁荣,并为贯彻礼义、《六经》服务。作者认为,学校的形式多种多样,教育的方法各不相同,这有利于发展与扩大教育、快出与多出人才。而在办怎样的学校,如何教育学生,培养怎样的人才,教育与国家、社会、家庭的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各级官吏应该狠抓教育。学校制度必须法律化等方面,不仅有它的历史意义与深远影响,而且对于今天也有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个演进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1976年以后才有了本质性的变化。在1949~1976年期间,中央政府由于不同的原因没有可能在其与地方关系的变革上迈出更大步伐,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一直在集权与分权之间徘徊,也正是中央与地方的不稳定关系对国民经济的制约使得从1976年开始的变革成为可能。作者总结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进过程,分析了中央与地方关系在不同时期存在的不同问题,特别指出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经济改革之后随着地方经济的自主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特征。  相似文献   

19.
《社会工作》2008,(9):53-54
目前,首都地区共有社会工作人员323919人,其中社会服务人员224806人,社会管理人员62833人。主要分布在三类领域:一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主要职能的部门和单位,以民政系统为代表,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二是以提供社会服务(管理)为辅助职能的领域,包括卫生、教育、司法等系统;三是综合性领域,包括街道、社区和农村地区的社会工作人员。现有社会工作人员基本上还是以“行政性、半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为主体。  相似文献   

20.
可持续发展——中国跨世纪纲领的战略保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考察,论述了它所包含的三个方面的含义: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建立生态文明;提高生活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基本原则是持续性原则(自然持续性、经济持续性、社会持续性)和平等性原则(代内平等与代际平等)。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既存在着不利因素,同时又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可持续发展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文章联系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和实施状况,分析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教兴国战略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