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区域生产效率与经济发展差距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SFA模型利用超越对数函数估算了中国各省市区和三大区域历年的资本和劳动产出弹性、全要素生产率(TFP)水平及其效率变化,研究发现,东中西部的资本产出弹性大于劳动产出弹性。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市区历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998-2007年间,东部的TFP增长率最高,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以上研究表明,TFP是造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差距扩大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中西部全要素生产率生产效率和国家增加对中西部的投资可以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  相似文献   

2.
文章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1999-2008年我国建筑业技术效率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并引入趋同理论进一步分析了技术效率空间差异的演进轨迹和内在规律。结果表明:我国建筑业技术效率存在较大空间差异,东部地区高于全国和中西部水平,中西部低于全国水平;从变动趋势来看,建筑业技术效率表现为明显的绝对趋同和“俱乐部趋同”特征;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呈现较为明显的资本驱动型和规模经济特征,城市化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对建筑业技术效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政府行为对建筑业技术效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我国建筑业技术无效率程度有明显的不断减弱趋势。  相似文献   

3.
水权质量与水资源效率是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水权质量作为地区水资源配置合理性的指标,从理论上证明水权质量会影响水资源效率,结合中国目前的用水现状构建水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结合Meta-Fronitier-ML模型测算在污染减排约束下的水资源效率,并将水资源效率分解为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以及测算技术缺口比率、潜在技术变化和纯粹技术追赶。通过构建水权质量影响水资源效率及其分解项的计量模型,采用动态面板的系统GMM估计水权质量影响水资源效率的程度和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水权质量的提高对水资源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主要通过影响技术进步、缩小技术缺口比率降低技术追赶成本等方式作用于水资源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我国2005-2013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经济指数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的收敛性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发现我国省际经济增长质量不存在绝对收敛,但存在条件收敛;网络社会对我国东西部信息经济发展贡献的差异较大,对西部的贡献稍大于东部;在控制地区差异的条件下,网络社会指数会促使我国各省市区的信息经济以1.26%的速度收敛.因此,应进一步缩小三大区域内部经济发展差距;提升区域经济一体化水平;进而缩小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差距,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基于DEA的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并分解了2002—2007年我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基于数据包络方法测算出各省历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实证表明:从2001年后我国东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改善趋势,技术进步的作用逐步增强。然而,东部地区各省(市)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显著差异,能源效率的变化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呈现出相似性,技术进步成为各省(市)能源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基于环境因素的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环境因素,采用超效率模型,分析了我国1998~2007年间区域的全要素能源效率,结果显示上海、海南等7省能源效率处于有效前沿;全国以及中部、西部地区能源效率总体趋势是不断提高,东部地区能源效率先上升后下降;省际之间的能源效率差距经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变动及收敛性研究——基于Malmquist指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分析DEA-Malmquist指数能合理地测度省域节能减排效率。将中国各省份作为开展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的基本单位,搜集各省份相关指标数据组成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各省的节能减排效率进行测度,并分解成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再从全国、区域、省域层面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节能减排效率正在提升,得益于技术进步;东中西区域节能减排效率存在差异,东部的效率要高于中西部的水平;绝大多数省份节能减排效率在进步,同时省际节能减排效率存在收敛现象。最后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陈迅  卢进  王鹏  刘珊宏 《统计与决策》2016,(24):119-121
文章基于AMSZ标准,对中国31个省份1990-2012年的经济动态效率进行了检验和分析.研究发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省经济的动态效率与投资率负向相关,呈现对称变化趋势,过半省份经济基本处于动态有效率状态,不到半数省份的经济动态无效率;几乎所有省份在2006年或2007年后出现效率急剧下降趋势;总体上经济处于动态效率上升的省份是处于中国经济发展前沿的东部省份,而下降型的省份多数位于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如何提高我国农业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文章构建超效率EBM模型测算2001—2022年我国31个省份的农业资源配置效率,采用Dagum基尼系数、马尔可夫链探究其空间差异和动态演进规律,用地理探测器考察其时空演进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升,呈现东部地区高、中西部地区低的分布特征;不同区域内部差异较大,东部地区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不均衡现象最为突出;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差异最大,但从年均增长率来看,差异贡献率增长最快的是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两极分化现象,并随时间推移加剧,各省份农业资源配置效率也不太可能实现跨越式提升;耕地、科技进步是影响农业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利用2002—2012年中国29个省的面板数据,采用投入导向的VRS-DEA模型,对中国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变动呈现U型特征,东部地区能效水平高于中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在规模效率上较差而西部地区缺乏技术效率;全要素能源效率受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能源禀赋技术水平的影响;第二产业占比越高,能源消费结构越依赖煤炭,能源自给自足率越高,技术水平越低的地区往往具有更低的全要素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1.
冯蕾 《统计研究》2009,26(11):31-35
 本文使用DEA方法测度了2005-2007年我国各省能源效率。通过在CRS模型中限定资本和劳动力为非意愿变量,发现效率提高了三年间能源技术效率平均提高4.32%,但各省之间的差异没有明显缩小迹象。比较全要素技术效率与能源技术效率得分还可以发现,能源效率低于劳动力和资本效率。进一步利用Malmquist生产指数的测算结果表明,技术进步是目前生产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而且多数省份的技术进步还是倾向于劳动力和资本。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查询2000年和2005年各省发表文章的数量,利用创新区位商的分析方法,比较分析了中国省际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000年和2005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强的核心区域都集中在北京、上海和天津,虽然各省之间区域创新能力的差距处于缩小的趋势,但是,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存在很大差距.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方法研究了2000~2007年中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效率损失,平均技术效率水平偏低,区域差异明显,全国31个省市农业生产技术效率主要集中在0.5~0.9之间,东部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复种指教、劳均化肥施用量、灌溉率、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劳均播种面积、农业政策等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而劳均农机总动力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的提高有较小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4.
要素集聚可能存在正负两方面的外部性,充分发挥创新要素集聚的正外部性,对于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尤为重要。基于2005—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当前各省创新要素集聚水平,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和随机前沿分析技术测算了分省创新绩效,探讨了创新要素集聚对创新绩效的非线性边际效应及其在创新绩效不同分布下的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的创新绩效存在较大差异,东部地区的创新绩效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考察期内全国整体创新绩效先降后升,呈现出U型趋势;创新要素集聚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创新要素在不同创新水平下的最优集聚度不同,随着创新绩效的提高,两类创新要素的最优集聚规模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在上述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构建了一个包括期望产出和非期望产出的生产可能性集,在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基础上构造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结果表明,中国TFP平均增长率不高,各省的TFP增长存在异质性;中国TFP呈现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1992年之前技术效率提高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1992年之后技术进步是中国TFP提高的主要原因;同时发现样本期间技术进步是东部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技术效率对该地区TFP的促进作用较小,而中西部地区结论与之相反,技术效率是两个地区TFP增长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准确把握能源效率空间差异,对拟定我国区域能源差异性政策具有重大意义.文章根据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应用空间统计方法,对2004-2014年间我国省际能源利用效率展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集群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省际能源效率呈现出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东部地区较中西部地区空间自相关现象更为明显,省域能源效率空间集群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很难脱离原先的集群,结合能源资源、经济环境和地理位置等对不同省份能源效率聚集的原因进行分析,并从“一统筹、二区别、三重点”的角度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供给侧结构性视角为切入点,基于投入-产出层面的供给效率和满足需求充分性层面的配置效率视角,构建体现公共服务供给质量水平及与公众需求契合度的指标体系,用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方法(StoNED)修正DEA模型,测度环境变量、随机误差和管理无效率等外部因素对公共服务效率的影响,探究从“供给侧”和“需求侧”相结合的视角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效率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结果表明,公共服务效率受“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共同影响,在民众需求导向下,配置效率总体上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纯技术效率是导致差异的重要原因;考察外部因素对公共服务效率影响时发现,相较于SFA受参数影响的局限性,半参数StoNED模型能够更有效地分离无效率项和随机误差项,在提升区分度及优化计算上具有较好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劳动力、资本、技术和FDI等要素在中国各区域投入的长期不均衡,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出现了生产要素的多重集聚效应;国内投资的集聚正在从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技术进步、出口贸易和FDI依然集聚在东部地区,并没有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投资与技术进步的集聚产生了交互作用,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将技术进步扩展为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重新构建技术型C-D函数。在面板数据模型支持下,利用2000—2011年中国各省域数据,验证了技术产品、技术资本、技术劳动和技术外资均为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东北三省技术产品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具有最强的作用;西部地区利用外资溢出效应在四大区域中最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和技术劳动投入力度对经济产出作用在四大区域中均无显著差异;比较起来,中部地区技术资金投入力度对经济贡献效果最大,东部地区技术劳动资本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效率、模式与收敛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以2000~2007年我国大陆31个省级地区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应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测评了我国各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的增长状况.研究显示: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呈现增长趋势,TFP年均增长率达到2.1%;技术进步是推动我国科技创新效率增长的最显著因素,技术效率对科技创新效率有负作用;各地区科技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且东部地区高于中西部地区;我国区域科技创新的TFP增长与技术进步均存在绝对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