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在增加人力资本水平和知识资本两种要素条件下,扩展了Lucas内生增长模型,应用分行业面板单位根和协整技术研究了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各种投入要素与产出的关系及其贡献度.研究表明:劳动力投入、固定资产、人力资本水平、知识资本等要素与高技术行业产出之间存在面板协整关系;整个制造业研发的投入对于高技术产业有很高的溢出效应;我国高技术产业以人力资本、知识资本两种要素密集型为主;技术水平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率最高,而劳动力对于高技术产业产出的贡献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无论要素分配参数是否为常数,均可推导出经济增长来源于中性技术进步、偏向性技术进步、资本和劳动的贡献度之和;TFP增长率在数值上等于中性技术进步和偏向性技术进步的贡献度之和.基于此,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4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资本-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当分配参数为常数时,我国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实现经济增长,同时,偏向性技术进步是TFP增长减缓的一个主要原因;当分配参数不为常数时,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TFP增长上,尤其是偏向性技术进步.因此,在新常态下,要实现增长动力的转换,必须从投入驱动的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即通过技术进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左晖  艾丹祥 《统计研究》2021,38(9):19-33
本文从偏向性技术变化视角出发,建立包含ICT资本、非ICT资本和劳动的平行三要素供给面方程系统模型,在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模式可变的条件下,分析我国工业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ICT资本和非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ICT 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和ICT资本深化一致性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6年,在我国ICT投资快速增长的背景下,ICT 资本对非ICT资本和劳动反而出现双重偏向性技术下滑,且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和ICT资本深化方向不一致,二者共同抑制了TFP提升;而ICT资本和非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促进了TFP提升。据此,我国工业数字化转型中,应当通过提高ICT投资与数字技术发展路线的匹配度来扭转ICT资本偏向性技术下滑,并进一步提高偏向性技术变化一致性,同时增强ICT投资的技术适宜性,从而改善ICT资本偏向性技术变化与ICT资本深化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国晖  吴伟 《统计与决策》2013,(5):126-129
关于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文章从产业升级的角度出发,实证检验政府规模对工业行业要素结构变动的影响.构建面板数据综合分析政府消费与投资的产业效应,结果表明政府规模对不同产业的影响效应差异明显,总体来看对于资本密集型行业发展的影响比较明显,对于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影响相对较弱,并且政府消费的作用相对政府投资更加积极.  相似文献   

5.
技术进步偏向、要素配置偏向与我国TFP的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加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慢慢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雷钦礼 《统计研究》2013,30(4):83-91
 本文构建了一套系统测算要素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方法,不仅可以计算出每年资本增强型和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各自的速率和技术进步的整体偏向性,而且还深化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使用这一方法对我国1991-2011年经济增长过程中技术进步偏向性的测算表明,这一时期我国劳动的生产效率逐年提升,而资本的生产效率却在1995年以后逐年下降,技术进步表现为资本使用和劳动节约型;相对于经济增长率,我国1995年以后大部分年份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都很低,凸现了我国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对促进工业可持续发展、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扩大就业渠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利用两次经济普查资料,对秀洲区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五年来的发展状况、经济结构、从业结构、企业资本结构和生存期进行分析,指出规下企业存在企业成长缓慢、规模偏小等不足,建议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业共性平台的建设等措施,促进秀洲区规下工业企业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生产要素的赋存状况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影响的理论基础是要素禀赋论,该理论认为任何一个国家都应该生产并出口自己资源丰富的要素产品,并进口自己资源缺乏的要素产品.因此,资本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应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要素禀赋说决定生产应体现比较优势.这种比较优势也就决定就业人口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间的分布,从而影响了就业结构.现代意义上的生产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自然资源、信息、管理等.  相似文献   

9.
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的半参数估计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构造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测算的半参数增长速度方程,该方程具有以下性质:并不事先假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与时间的表达式,通过估计获得这种结构关系;使用增长率相对指标,避免计量单位的影响。中国1979-2006年的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和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分别为0.525和0.585,规模报酬递增;资本、劳动力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6%、12%和42%。  相似文献   

10.
技术进步是国家与各省经济增长的关键。运用CES生产函数模型和泰勒级数估计法,对技术进步及各要素对陕西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陕西省劳动力的价值不能被资本的价值完全替代,总体经济处于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资本基础存量低于劳动力基础存量。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资本、劳动、资本劳动力组合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1978~2003年分别为95.26%、24.01%、-24.17%和4.9%,说明陕西省的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物质资本的大量投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是以牺牲综合效率为代价的。而在体制、管理、技术、工艺、经营意识等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李小平  陈勇 《统计研究》2007,24(7):22-28
 要素流动是影响生产率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两者的关系反映在“结构红利假说”中:当投入要素从低生产率或者低生产率增长的部门向高生产率或高生产率增长部门流动时,会促进总生产率增长。本文使用常用的和扩展的shift-share方法实证检验了1998-2004年期间中国省际工业间的劳动力流动和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发现劳动力流动对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资本转移对生产率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考虑Verdoorn效应后,劳动力和资本转移对中国工业TFP增长的总贡献较小,即结构红利假说并不显著;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绝大部分原因还是内部增长效应。因此,更合理的配置省际工业间的生产要素显得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2000—2020年的数据,构建包含资本、能源和劳动三要素的一般要素增强型的嵌套CES生产函数,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方法进行参数估计,从国家和区域两个层面对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有偏技术进步和技术进步偏向程度进行精确测度。结果表明,国家和区域层面资本和能源的替代弹性均小于1,表明能源与非能源要素可替代程度偏低。从要素效率增长率来看,能源效率增长率呈快速增长的趋势,能效提升潜力巨大;劳动效率增长率最快,但逐年下降,与劳动力价格日益攀升有关;资本效率下降,下降速度趋于平缓。从技术进步偏向来看,国家和区域均表现为资本偏向、能源和劳动节约型,对资本的偏向程度均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凤林 《统计与决策》2006,(13):116-117
一、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间结构的正面影响(一)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当下,产业结构出现了全球化大调整的局面,主要是因为许多发达国家的产业正在由资本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转变。中国正值具有广阔的市场、廉价的劳动力和丰富的资源比较优势,成为发达国家和新  相似文献   

14.
我们建立了集聚经济理论和要素禀赋论相结合的理论框架来分析向外转移的城市产业问题。在逆城市化过程中,在集聚经济的作用下,城市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供给增长缓慢,其相对价格上涨;密集使用相对价格较高的要素的产业,包括土地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城市中的比较劣势产业,被迫逐渐转移出城市。我国产业关联度较高的重工业共23个行业可被确定为土地密集型产业。  相似文献   

15.
周晶等 《统计研究》2015,32(4):51-58
本文首次对我国1980-2011年间36个工业大类行业CES生产函数中资本、能源和劳动力之间三种嵌套形式的参数做了非线性计量估计,并以资本/劳动力比率为门限变量,对我国CES生产函数的门限效应做了考察。本文研究表明:①对于三种CES嵌套形式,多数行业能拒绝替代弹性等于1的原假设,这表明目前很多研究在构建模型时选择使用Cobb-Douglas函数形式的做法有待商榷;②对于三种CES嵌套形式,仅有极少数行业不能拒绝规模报酬等于1的原假设,这表明在构建模型时假定规模报酬不变有较大风险;③总体上,多数行业能拒绝把三种要素放在一个核里的原假设,因此对CES函数进行适当的嵌套十分必要;④综合来看,资本与能源先聚合再与劳动力聚合的嵌套形式(KE)L比较符合我国工业实际情况;⑤多数行业门限效应显著,且门限值大多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之后,表明不少行业随资本/劳动力比率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要素替代弹性、技术进步参数及规模报酬等的表现有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农业产出的分地区面板协整模型表明:农业产出是规模报酬递增的,影响农业产出的主要因素按照贡献度从大到小排序分别是农机总动力、化肥施用量、农作物耕作面积和农业劳动力投入,其中农机总动力的贡献明显高于其他要素;从各地区要素贡献度来看,要素在不同地区的作用差异显著。因此,对于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的要素投入环节来说,应该因地制宜,不同地区要进行不同要素配置,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而不可完全模仿和复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三要素双层嵌套式CES生产函数和质量阶梯型技术创新模型,通过对企业行为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决定技术进步方向的各种因素,发现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劳动力市场内部的规模效应。其中,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引致技术进步偏向于技能的机制有二:一是通过体现于资本的技术水平提高偏向于技能劳动,二是通过资本规模的扩大偏向于技能劳动。运用贝叶斯参数估计方法对中国1991-2016年期间技术进步技能偏向指数的实证测算结果表明,资本技能互补效应对于决定技术进步的技能偏向作用巨大,尽管在此期间直接效应偏向于非技能劳动,但是由于资本技能互补的间接效应和要素配置的规模效应偏向于技能劳动,且二者的作用强度均大于直接效应,从而使得中国的技术整体呈现出技能劳动偏向。  相似文献   

18.
索洛余额法、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以及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没有解决函数的内生性和模型参数的时变性问题,ACF方法克服了这些局限性,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本文推导了参数的内生性和时变性问题,基于ACF模型提出了我国的时变参数估计方法,并对我国1990-2017年28个省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重估。研究结果表明,ACF方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更加准确。从全国来看,资本投入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大,TFP增长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正在逐渐下降,劳动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相对较弱且波动大。分地区来看,各地区的TFP平均水平有所回落,近年来东北地区的TFP增长率水平最低,2012-2017年均为负值。同时,东北地区的劳动力流失情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王贞茹 《统计与决策》2012,(14):138-141
要素投入是经济增长主要动因,但要素投入的结构、类型不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同。文章利用1980~2010年的经济数据,在对中国经济增长的相关研究中引入了C-D生产函数模型,主要解决了其要素贡献以及地区结构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资本、劳动投入、金融发展水平及全要素生产率等因素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相似文献   

20.
Fare R等提出的Malmquist指数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而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又可分解为纯技术效率指数和规模效率指数,但是这种分解并不能从投入要素的角度来寻找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或降低的根源.文章提出了一种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固定投入生产力变化与可变投入生产率变化的方法.特别地,如果只有资本和劳动两种投入要素,该方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分解为资本投入生产力变化和劳动投入生产力变化,以实现各种投入要素对全要素生产率贡献能够单独测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