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玲玲 《经营管理者》2013,(24):288-288
近年来,随着"个性官员"的涌现,社会各界对其争议不断,褒贬不一。本文从辩证的角度对"个性官员"现象进行了分析,对"个性官员"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分析了其产生动因,具体阐述了"个性官员"现象的价值和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鼓励和约束"个性官员"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遏制事业单位的"萝卜招聘"现象,是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事业单位的"萝卜招聘"现象,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经济学重要命题"资源诅咒"现象进行分析,从现象入手对其存在性以及存在原因进行了梳理,尝试性的给出了解决对策,并引申出"低碳经济"的发展方针,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进行了探讨。以"低碳"思想为指导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西部地区避免"资源诅咒"的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工作实际,对"三违"现象及其特点进行了阐述,同时对"三违"心理特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减少"三违"的对策和措施,对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来华国外留学生逐年增加。由于生活习惯、学习状态与本国区别较大,很多留学生较难适应新环境,出现了焦虑、恐慌等文化休克现象。为了帮助来华留学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有必要对目前留学生进行"文化休克"现象调查;对留学生"文化休克"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对留学生的文化休克现象及成因有所研究,可以提高目前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现状,并能针对留学生在华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杀熟"现象是中国社会经历转型期所突显出来的现象。本文通过对遭遇传销"杀熟"的案例进行调查,分析了"杀熟"行为的特点和互动过程,并进一步从本土社会研究的视角来透视"杀熟"现象。传统社会的人际信任建立在稳定的、不流动性的社会结构的基础之上。信任作为面临风险时对他人行为的预期,在低风险的传统社会并不能成为一个问题。当"熟人"关系处于中国社会转型期,伦理实体崩溃,而处于雏形状态的市场经济又缺乏相应的行为规范,"杀熟"现象便产生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本文对"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现象的产生原因及《意见》发布的现实意义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管理心理学的视角对团队合作中的"搭便车"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索,在准确把握现象本质和类型的基础上,从个人心理和团队环境两个层面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工作效率和团队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王国俊  梁上坤  陈冬华 《管理学报》2010,7(8):1248-1253
结合配股权契约对我国证券市场"功能锁定"现象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1997~1998年我国证券市场不存在"功能锁定"现象;1999~2000年市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高于营业利润,表现为"功能锁定"现象,但可以通过配股权契约与盈利持续性予以解释;2001年配股政策的变革,降低了非经常性损益在取得配股权过程中起的作用,市场对非经常性损益的定价回复正常,"功能锁定"现象消失.结论显示,在我国特有的转型制度背景下,配股权契约对股票定价有影响作用.某些年份盈余定价表现的"偏离",是基于经济制度背景的理性行为,而非基于心理行为的非理性现象.  相似文献   

10.
"大班额"现象不但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影响师生身体健康,还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不利于学校的管理、学生个性成长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本文针对这一现象时黔江区的城镇学校进行了专题调研,对解决大班额现象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是对现在"中国式过马路"现象的真实写照,鉴于目前久治不愈的行人闯红灯的现象引起广泛热议,笔者从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入手以期探寻制止该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农民工返乡"近来成为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现象。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开始显现,以加工制造业为主的我国一些中小企业出现了经济困难,从而影响了一些农民工的就业,因而出现了大批农民工回流的现象。针对该现象,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其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马晓燕 《领导科学》2012,(24):18-19
"污名化"现象是现代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研究的重要主题。"污名化"的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诺贝特斯·埃利亚斯首先提出的,他在研究胡格诺教徒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污名化,即一个群体将人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一个群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过程(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社会学家戈夫曼对"污名化"现象进行了系统解释。他在考察了"污名化"产生的多种情境后指出,污名可能源自许多因素,在这些情境中,污名将人从"完整的、平常的人"  相似文献   

14.
"亚腐败"是腐败与廉洁之间临界状态的一种现象。因其不被人们普遍认知为腐败,而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往往会被忽视,以致于使其悄悄滋生蔓延,如若任其发展,将势必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对此,本文对"亚腐败"现象的成因及危害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有效预防"亚腐败"问题,从增强慎独、慎微、慎欲意识和建立健全制约机制、拓展监督领域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土地管理信息化项目的建设目标,是为了实现对土地进行科学、高效、精准的管理。土地信息化管理手段有效遏制了"关系地"、"人情地"、"水分地"等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现象,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洲政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境,长期徘徊于或"左"或"右"模式,陷入发展模式选择的困惑与危机之中。面对困境,这些政党加强了现代性反思,注重软实力的建设,积极推行"新政治",并对以往的政策与理论进行现代性反思与修正,以提升软实力。随后,社会民主党在欧洲许多国家获得执政地位,这种现象被称为"粉红色"现象。这为中国执政党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个家喻户晓的词汇出发,对现有的现象通过三方面进行阐述,并根据现有现象分析动因,主要从行政决策、行政监督和行政执行这三个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根据"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这种现象已具有的广泛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的特性,通过提高行政决策过程中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强行政监督机制和建立健全行政决策、监督、执行的法律制度这三个层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王芳  徐汶波 《科学咨询》2008,(15):70-70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面临的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现象反映出大学生对于"如何进行职业选择"这一问题还缺乏足够的思考.本文从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选择"入手,对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及如何开展"职业选择"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大学生能有所启发和帮助.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的普及,网络营销变得越来越盛行起来。淘宝"双十一"销售业绩屡创新高的现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就此现象进行分析,并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采取严格土地管理措施严惩土地违规"这一问题的来源为例,介绍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并对土地违规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解决土地违规现象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