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为政清廉是“贞观之治”的重要内容之一.贞观廉政的兴起、发展及其变化与唐太宗的作为不无关系。本文拟从唐太宗在贞观前期的“躬履节俭”、惩治腐败以及贞观后期的“渐不克终”等方面,对贞观廉政的发展变化略加论述,以期揭示贞观廉政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贞观政要》中唐太宗与臣僚的廉政观,并从中得出廉政兴邦,奢政亡国的绝对化经验和教训。贞观君臣的廉政思想可为典教,为政者须为龟鉴!  相似文献   

3.
唐太宗李世民是个“文治武功”兼备的封建皇帝。在唐王朝建立过程中,他建有赫赫武功;唐王朝建立后,他又确立并大力推行“假武修文”之举。贞观初,魏征曾向他建议:‘堰武修文,中国既安,四夷自眼。”①唐太宗采纳了这个建议,实行数年,成效卓著。贞观时期,唐太宗“堰武修文”的文治思想,包括对待儒、释、道的思想、大兴礼乐的思想、驰情文史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的确立和与之采取的文治措施,不仅对巩固唐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直接架构了“贞观之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一、对待儒、释、道的思想与政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的廉政思想,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廉政思想,在人们的心目中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研究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对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反腐倡廉都具有指导作用。 一、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的廉政思想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三个革命历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由于每个革命历程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任务、革命对象和当时所处的环境不同,因而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在这三个时期孕含了不同的内容。 土地革命时期,特别是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在全国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有些党员放松了思想警惕,出现了一些贪污、浪费的情况。当时,中国共产党既无自己的军队,又无自己的政权,对贪污、浪费等毒素的出现非常重视,于1926年8月由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布了《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知》,此后,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指出“应该使一切政府工作人员明白,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反对贪污和浪费的斗争,过去有了一些成绩,以后还应用力”。把反对贪污和浪费看成是当前廉政问题的重点。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已上升为国内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也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毛泽东的廉政思  相似文献   

5.
贞观时期,是唐朝文化事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阶段.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偃武修文”,推行“文治”,在文化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深入研究贞观时期文化事业的发展,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贞观之治”,而且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次上把握唐朝社会的发展状况.因此,本文拟就贞观文化的发展战略及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 ,廉政思想及廉政制度的提出和建立 ,有一个漫长的发展形成过程。中国古代的史治中 ,特别强调“以廉以本”的思想。廉政是我国古代官僚政治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廉政思想是毛泽东同志关于执掌各类政治权力的机关和个人,要严守法纪、廉洁从政、秉公尽职、艰苦奋斗、当好人民公仆,而不要以权谋私、行贿受贿、奢侈浪费、贪赃枉法的思想。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基本特征可以从两方面加以探讨:一是把毛泽东廉政思想放到中国社会的大环境之中,放到毛泽东思想的整体结构之中去探讨。这样做,可以看到它的中国特色以及它与毛泽东其它思想乃至马克思主义廉政思想的联系。二是从毛泽东廉政思想的整体内容去概括。关于毛泽东廉政思想的整体内容,我们概括为一个“纲”、三个“目”、几条以“纲”带“目”的措施。一个“纲”是指权力属于人民,掌握各类权力的机关和个人应该用权力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那么我们只能用权力为人民服务,而不应该以权谋  相似文献   

8.
唐代贞观朝君臣治国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人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总结了贞观君臣以亡隋为鉴的历史经验 ,被誉为“济世经邦的宝典”,其中“民足君足”论、“民水君舟”论、“创业守成”论、“明君暗君”论等 ,反映了唐代贞观朝君臣治国安民思想的核心与精髓 ,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的廉政思想在他的政治思想、领导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他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执政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他的廉政思想和实践在当前形势下具有巨大的教育和启迪的意义。 毛泽东同志廉政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民主革命时期,其间高潮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生产运动。这时期的特点是从革命的根本宗旨来认识夺取政权和执掌政权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就西夏乾顺时期刊行《贞观玉镜统》的原因;《贞观玉镜统》的主要内容;《贞观玉镜统》的特点和实用价值等诸问题,在时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作些探讨。《贞观玉镜统》之所以刊行于乾顺的贞观年间,并非偶然究其原因大体上有以下几点:第一,推行“尚文重法”立国方针的要求。乾顺在“尚文重法”①立国方针的指引下。虽然将夏国建设的重点开始向振兴文教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倾斜,但“尚文重法”并非不要武备,而是在武备问题上要求更加精益求精。即不是一味去讲求军队的数量,而是需要提高军队的质量(包括军队的素质和战斗力)。而要达到…  相似文献   

11.
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身为“贞观之治”的开创者唐太宗之妻的长孙皇后,在贞观政局的建立、贞观政风的树立以及贞观政局的稳定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她内助夫君,铲除政敌,为创建“贞观”政权立下了特殊功勋;在进谏方面,她不仅勇于犯颜直谏,而且保护和鼓励谏臣直谏,促使贞观年间,臣下直言进谏,主上虚己纳谏蔚然成风;她谦逊勤俭,贤惠善良,促使“贞观”年间崇德尚俭之风盛行;她以史为鉴,避免了外戚专权悲剧的重演,保证了“贞观”政局的稳定。研究和探讨长孙皇后对“贞观”政风的影响,有利于深入了解唐朝政治权力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以及唐朝前期兴盛的内在动因,于今犹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作报告毛泽东的廉政思想,对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都有巨大的指导意义。一、毛泽东廉政观的渊源所谓廉,即廉洁,清白。东汉王逸云:“不受为廉,不污为洁。”所谓政,即指政事。西晋社领云:“在君为政,在臣为事”。因此,廉政即指领导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之意。毛泽东廉政思想的形成是有其特殊环境和历史渊源的。(-)东地“店展”了毛江江的“反抗”、“济立”和“住,果要方”的的神1.父亲造就了润之的反抗精神。毛泽东的父亲对儿子管教很严厉,“他自己生活中的直接反叛,则是反对父亲的专…  相似文献   

13.
唐太宗“精简官员”说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评价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时,人们大都要提及贞观初年,唐太宗曾把中央政府机构的官员从原来的“二千多人”,精简为“六百多人”。比“隋朝、唐初和后来的开元年间的数字少四分之三”。甚至有人把这件事,誉为贞观时期的善政之“首”。但是,我认为,此说证据不足,很难使人首肯。  相似文献   

14.
唐朝少数民族大将李光进、李光颜兄弟的祖上归属大唐的时间应是在“贞观”初年,是在太宗贞观三、四年间随突厥降唐和四夷一起内附的,并非《新唐书》记载的“贞观中”。李光进和李良臣碑文所记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肖起来 《船山学刊》2001,(2):15-17,40
在船山政治伦理思想体系中,廉政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他在分析和评价传统道德、观念的过程中,结合对吏治得失的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廉政建设的政治伦理规范。这些思想,继承、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吕氏春秋》)的重视廉政从严治吏的传统。正确总结和分析船山的廉政思想,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仍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拟就船山廉政思想的理论特色谈点一孔之见。一、把廉政看作吏治的根本所谓廉政,王船山是将它与廉德、廉行相联系来阐述的。所谓廉德是指个体道德情感上的廉耻心。一…  相似文献   

16.
房玄龄是“贞观之治”的重要人物。目前史学界在评价贞观人物时对他研究较少,本文从几个方面谈谈房玄龄,也许对研究“贞观之治”有所裨益。《旧唐书·房玄龄传》记载,房玄龄名乔,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受过良好教育,博通经史,且有极敏感的政治见识。大约在隋恭帝义宁元年(公元617年),李渊人关。李世民率部进军渭北,房玄龄投其门下,做过渭北道行军记室,时年39岁。从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拜相,到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去世,做了近18年的宰相,“贞观之治”中的许多政策和措施,都是他秉承唐太宗的意志,亲自制定和执行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是对谢保成先生关于《贞观政要》成书时间意见的商讨。笔者认为,《贞观政要》成书时间在开元九年九月至十年十月之间,着手编辑的时间的上限可以定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正式的编辑时间可以定在开元八年五月至十年十月之间。谢保成先生则认为,《贞观政要》“着手编录”“大约”始于开元五年(717年);正式编录时间在开元八至九年(720-721年)。而“基本撰成”时间的下限在开元十三年(725年);进呈玄宗的时间在开元十七年(729年)。故其意见不为笔者所同意。  相似文献   

18.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两论”是大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大庆思想政治工作除立体性、针对性、自主性的特征外,还呈现为:从认识的实践性到工作的深入性;从矛盾的复杂性到工作的导向性。其中包括:思想政治工作进班子,出水平;思想政治工作到现场,出干劲;思想政治工作到关口,出动力;思想政治工作到市场,出形象。同时,“两论”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导向作用体现在:会战初期,面对艰难,导向艰苦创业;“文革”时期,面对冲击,导向油田生产;开放时期,面对改革,导向安定团结;发展时期,面对腐败,导向廉政勤政。  相似文献   

19.
1 朱雷先生曾对麴氏高昌时期的“作人”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并预言:“麹氏高昌时期这批相当数量的‘作人’,在唐贞观十四年(640)平高昌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这一名称。”但是笔者在翻阅唐代文献时,不独在文献资料中看到“作人”一词,而在出土的唐代文书中也屡屡发现。这种作人的属性及其与高昌作人有何关系,是值得讨论的。  相似文献   

20.
宋代司法官员既继承了前代重视廉政的传统,又适应社会变革的要求,形成了富有时代特色的廉政思想。一是在选用官吏时将清廉与否作为重要标准;二是提倡节俭生活以“节用养廉”;三是秉公执法,不徇私情;四是奖廉和惩贪并举,以促进吏治的清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