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推动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较大差距,不利于区域协同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劳动力作为重要的投入要素之一,分析其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和地区差距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可计算一般均衡( CGE)模型的建模原理与参数估计方法,运用GAMS程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增长及地区差距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劳动力流动促进了京津冀经济增长,缩小了区域内人均消费水平的地区差距,但区域内人均GDP的差距并未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少数民族与汉族居民收入差距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利用1988年和1995年的农村住户调查数据,对少数民族居民和汉族居民的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进行了比较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少数民族居民的人均收入在1988~1995年间有所增长,其增长速度却明显低于汉族居民,出现了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问题。从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收入差距的分解分析中,我们发现产生差距的根本原因在于两组人群地区分布有着很大的不同。为了对这一发现加以充分论证,我们进行了两方面的分析,一是把分析范围缩小到贵州和云南两省的子样本上,二是利用全国汇总的数据分别对自治州、自治县和自治乡的少数民族人口比例与人均收入的关系进行了估计。这两方面的分析结果都支持了我们的论点。  相似文献   

3.
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差距影响的存量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力资本是决定居民获取收入的能力的主要因素之一,随着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居民个体人力资本存量积累通过扩张效应、平等化效应、缩减效应和错位效应影响居民间的收入差距,带来了人力资本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存量效应,形成了人力资本存量与居民收入差距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倒U形曲线。实证研究表明,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处于倒U形曲线的左侧,人力资本存量对收入差距的扩张效应大于平等化效应,呈现出随着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利用2010~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Dagum基尼系数和空间面板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在波动中上升,空间异质性较为显著。高水平和较高水平省份在东部集聚,低水平和较低水平由西部集聚到中部集聚。(2)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均等化程度增强,但区域差距依然明显。三大区域基本型民生发展水平基尼系数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3)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及就业水平对本地基本型民生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影响程度依次递减;人口密度对基本型民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财政分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因此,要注重基本型民生发展的区域均衡,增强基本型民生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协同性,通过加大基本型民生项目建设,使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5.
科技人力资源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科技人力资源数量及结构的统计分析,找出中西部地区在此方面存在的差距, 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居民收入差距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的愿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政府财政向贫困人群的直接转移支出,是最重要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之一。本文基于2007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验证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FE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对缩小城市、农村以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最低保障支出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使城市基尼系数有增加的趋势,而农村低保支出则显著降低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市化既会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会加大城市基尼系数。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基尼系数上升阶段,短期内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收入差距呈现出必然的上升趋势,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非常有限,未来加强其他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与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7.
城镇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现状、原因及抑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加大的突出问题。本文通过采集中国分阶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年收入、恩格尔系数等资料。利用洛伦茨曲线结合其它相关统计分析,揭示了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差距扩大的严峻状况。并对差距扩大的历史、劳动力、经济、政策等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快经济发展,规范市场环境,落实“扩中、保低、调高”方针、取缔非法收入、加大教育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等抑制收入差距扩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及区域差距变化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文章利用统计数据计算了中国农户人力资本投资的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并对泰尔指数进行了分解,实证分析了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及区域差异的变化和来源。研究发现,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处于一个较低的均衡状态,农户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仍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存在明显的地区差距,尤其表现在东西部差距上,并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差距主要源于东部、中部和西部三类地区间的差异,以及教育投资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最早、也是中国最富裕的城市深圳为例,研究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研究发现(1)利用2006年深圳市住户调查数据测算出深圳市的基尼系数为0.56,达到中国城市最高水平.(2)泰尔指数的分解表明,户口制度和地区发展优惠政策是产生收入差距的制度性原因.(3)用Oaxaca-Blinder法进行的分解分析表明,平均受教育年限的差距(即教育差距)可以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将近40%.文章的结论是,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主要是由政府的差别性政策等制度性原因和教育差距等市场因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论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人力资本的形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而西部民族地区的总体人力资本水平还很低 ,与沿海发达地区的“知识差距”在不断扩大。通过制定缩小知识差距的发展战略 ,注重人力投资的制度创新 ,加大人力投资强度 ,调整人力资本投资结构 ,加快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市场建设 ,促进劳动者的自由流动 ,改革人才配置制度 ,就能有效地促进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人口素质的提高是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两个难点,而以发展县域教育为形式的合理、全面地开发县域人力资源正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文章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以吉林省为例阐述县域教育和县域经济的现状和问题及其成因,通过对县域经济和县域教育的关系分析,论述县域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并提出通过互动发展的形式来推动县域教育和县域经济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农村地区属于扩张过程中的欠发达地区,其特征为: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正处于从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过渡的上升期。通过分析吉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在时间上、结构上的变化,及其与全国平均水平、发达省份统计数据上的对比,进而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吉林省劳动就业的现状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 ,吉林省的就业速度明显慢于经济发展速度。劳动力数量多 ,就业岗位有限。在未来 1 0年 ,就业状况仍不容乐观。解决这一问题应当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大吉林省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二是加强与西部各省份的交流 ,三是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选取中部的湖北省与东南沿海的浙江、广东两省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解析了我国当前区域经济不平衡发展的威廉姆斯(Williamson)拐点与二元经济社会发展的刘易斯(Lewis)拐点客观存在之现实,揭示了两者在市场主导下相互竞合且互为因果的内在逻辑联系,并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农村人口问题与社会经济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潇 《人口学刊》2005,(6):23-28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农”问题是制约吉林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还有很多不和谐的方面。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条件下,分析吉林省农村人口发展的现状与问题,科学规划农村人口发展,对于加快吉林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振兴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相对资源承载力是指通过选定资源承载力的理想状态作为参照区,以该参照区人均资源拥有量为标准,将研究区与参照区的资源存量进行对比,从而确定研究区内资源相对可承载的适度人口数量。吉林省与全国比较,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自然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率始终在50%以上,说明对吉林省相对资源综合承载力起支撑作用的主要是自然资源,经济资源承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7.
孔龙  朱薇 《西北人口》2014,(4):39-42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西北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西北五省省会城市居民收入明显提高,但各省会城市间居民收入差距却进一步扩大。本文依据2007-2012年的经济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西北五省省会城市间居民收入进行调查、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西北五省省会城市间居民收入差距主要由经济基础、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投入、金融发展程度、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等因素造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缩小西北五省省会城市间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成人教育是推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助力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县域经济从根本上说就是全面提升和合理开发县域人力资源,成人教育通过提高县域人力资源的素质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列举吉林省县域成人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成人教育与县域经济发展的关系,阐述成人教育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提出通过发展成人教育来推动吉林省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Jiang Zemin announced at China's 5th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4th Central Committee that there was a serious problem of differences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Eastern China and Middle and Western China. There are many economic development differences between provinces. The coastal eastern zone is comprised of 12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Beijing, Tianjin, Hebei, Liaoning,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 Fujian, Shandong, Guangdong, Guangxi, and Hainan. The middle zone is comprised of 9 provinces and regions including Shanxi, Inner Mongolia, Jilin, Heilongjiang, Anhui, Jiangxi, Henan, Hubei, and Hunan. The third development zone in Western China includes the 9 provinces of Sichuan, Guizhou, Yunnan, Tibet, Shaanxi, Gansu, Qinghai, Ningxia, and Xinjiang. The most developed region is the eastern coastal zone. About 41% of the total population live in the eastern coastal zone, about 36% live in the middle zone, and about 23% live in the western zone. The proportion of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in the eastern, middle, and western zones shifted from 52.5%, 31.0%, and 16.5%, respectively, in 1973 to 58.5%, 27.4%, and 14.1%, respectively. in 1994. GDP per capita increased by 10.5 times in the eastern zone, by 8.2 times in the middle zone, and by 8.0 times in the western zone to 5352 yuan, 2878 yuan, and 2320 yuan, respectively, in 1994. Nationally, per capita income among urban households was 3179 yuan in 1994. In the eastern coastal zone only two provinces were below the national average: Liaoning with 2750.73 yuan/capita and Hebei with 2906.42 yuan/capita. Only 2 of 18 provinces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zones had per capita urban income above the national average: Hunan with 3365.47 yuan/capita and Tibet with 3595.42/capita. Nationally, the annual net rural income was 1220.98/capita. Rural income below the national average occurred in Hebei and Guangsi in the eastern coastal zone and all provinces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zones. The highest rural income in the middle and western zones was in Tibet with 975.95 yuan/capita.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东北地区省际间人口迁移的人力资本考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人力资本的流动与人口迁移是两个相关但又不同的概念。区域间人力资本的流动情况更能反映人口迁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采用教育年限来计量东北地区及其各省迁移所造成的人力资本的得失,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在1995-2000年间经历了较严重的人口流失和人力资本流失。但东北地区内部又表现为辽宁省人力资本大比率的流入和吉林省、黑龙江省人力资本大比率的流出。东北地区省份间出现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反映了东北三省对人口与劳动力吸引的不同的社会与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