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作为市场化的中间投入要素,生产性服务业通过提高专业化程度和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来增强制造业的综合实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互动关系涉及许多要素,以中国2007投入产出表分析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的一般模式与主要制约因素,强调制造业的市场容量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制约作用,针对制造业的发展阶段与产业特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提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行业选择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我国生产者服务业和制造业的互动关系,首先运用2002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出各行业部门的中间投入系数表,初步展现二者的互动关系程度,然后运用1978年-2007年的年度数据进行计量检验,分析二者的互动水平。我国的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有一定的互动关系,但互动关系还处于较低水平;制造业部门依然是最主要的中间投入品部门以及中间投入品需求部门,生产者服务业居于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从生产性服务投入角度,借助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公布的2000-2014年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中日两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对比中日两国制造业服务化发展特征,并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中日两国以增加值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表征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1)中国制造业服务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整体上落后于日本,中国低技术、中低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比较优势明显,日本高技术、中高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更高;(2)从细分生产性服务投入行业类型看,中日两国服务化类型结构相似,批发零售和仓储运输服务化水平相对较高,其他类型服务化水平较低;(3)制造业服务化与国际竞争力水平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此外,信息通讯服务投入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且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更多依赖专利科技服务要素的投入。  相似文献   

4.
基于服务业推动制造业的增长理论,运用2002-2012年北京市投入产出表增加值数据和完全消耗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投入能提升制造业增加值,且高端制造业产出效率高于传统制造业.但以科学研究、 技术服务为代表的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对高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效率远低于劳动投入,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增加值的提升效应有待进一步增强.因此,北京市应加大科技创新和研发投入,提供金融科技和监管科技,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高端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求是学刊》2019,(4):45-53
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要素禀赋结构的错位会导致生产要素配置的错位,降低生产要素的投入效率,这是出现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并直接影响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竞争力的培育。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方法,选取2006—2016年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要素的投入产出数据,重点探讨创新技术进步偏向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工业行业创新资本投入的产出弹性呈现下降的趋势,创新人员的产出弹性呈现上升的趋势,创新人员近年来对创新产出的贡献程度逐步增强。在创新技术进步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各个工业行业创新技术进步的偏向方向和程度有所差别,并存在部分行业创新技术进步方向的选择与要素禀赋结构相失衡的情况。因此,结合工业行业自身要素禀赋结构选择相适宜的技术进步,对中国工业行业创新驱动结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韩东林  李兰芳 《创新》2014,(2):47-51
高技术服务业正逐步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提高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将大大地促进其快速发展。文章基于2004年和2008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利用DEA模型,实证分析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结果表明:两次经济普查都显示,中国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产出效率普遍较低,不同行业投入产出效率差异很大;无论是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规模效率,2008年大部分行业比2004年有显著提高;投入产出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下。  相似文献   

7.
郑伟  李庆晗 《阅江学刊》2013,(4):95-101
利用国家统计局颁布的《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考察我国制造业产业关联特征;并基于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表,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制造业细分行业间的网络效应和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揭示产业间网络结构内在机理。总体来看,制造业产业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均呈增长的态势;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力系数明显上升,感应度系数也有所上升;重工业部门感应度系数排名稳居前列;轻工业中除纺织业外,感应度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从行业异质性分析的视角出发,运用DEA-BCC模型从静态角度测算了2006-2013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九类细分行业的综合技术效率、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并运用RD-Malmquist模型从动态角度对其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进行评价,对产业内细分行业效率的异质性及其原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讨论.研究发现:技术进步是文化创意产业TFP显著增长的主要源泉,但技术效率尤其是其中的规模效率低阻碍了产业效率进一步提升;产业中细分行业效率不稳定,产业发展尚不成熟,易受外部环境变动影响;细分行业静态和动态效率特征均存在明显异质性,其产生的原因也迥异;在投入和产出方面,细分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改进空间.  相似文献   

9.
基于二阶段DEA模型的区域科技创新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成果的产出及其再次投入是科技创新过程的一个显性分界点,二阶段模型在区域科技创新效率评价中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二阶段效率评价模型研究区域创新效率有助于更合理地对地区按照创新效率情况进行归类,并协助地区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策略.区域科技创新是一个多要素投入和多变量产出的复杂的动态系统,投入向产出转化贯穿于科技创新的全过程,二阶段模型结合数据包络分析法,研究并设计我国区域科技创新中从科技投入到经济产出的二阶段模型,根据评价结果,按照产出效率和转化效率的有效性设置两个维度,以此对我国各省级区域按科技创新效率划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别,不同地区可以根据其所处的类别,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韩坚 《学术交流》2008,42(1):93-96
生产性服务业已成为制约或促进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现代工业生产中已融入了越来越多的服务作为中间投入要素.工业生产过程中中间生产性服务的投入增加,使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的界限越来越不明显,服务业和工业的关系正变得越来越密切.在对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关系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的计量分析,从产业层次看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确实促进我国工业的增长.国外工业发展过程中信息服务业对工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改进生产流程和提高生产效率上,因此,要通过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来实现新型工业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