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元末明初《老乞大》《朴通事》中的“那”字类疑问句可分为两类:一类为是非问句和表示反诘的是非问句,句中疑问语气词“那1”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吗”。另一类为选择问句和特指问句,句中疑问语气词“那2”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疑问语气词“呢”。以上看法对前贤的观点作了补充。从历时角度考察,使用“那1”的疑问句至迟在魏晋时期已出现,使用“那2”的疑问句至迟在宋代也已出现。“那”字类疑问句在元代和元末明初使用频率较高,但它在明代以后并未消失。 相似文献
2.
莫斯和波兰尼在《礼物》和《大转型》中开创的经济人类学视角为反思当前状况提供了思想资源,但20世纪以英美人类学者为主的解读偏离了两位作者的真实意图并忽略了两者的相通性。这包括:对功利主义的形式经济概念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礼物与商品对立的反对;财富的观念和货币的形式性交换是对社会的实质性交换,即存在于社会深层结构和心智系统中的交换的组织和体现;莫斯和波兰尼在探索现代社会和个人观念的诞生问题上,可以构成互补。最后,波兰尼关于“双向运动”“虚拟商品”“嵌入”的观点以及莫斯关于“总体呈现”的论述,都应置于他们对社会的整体性和实质性的坚持中来理解。莫斯和波兰尼的论述拓展了个人和社会的概念边界,提供了对个体自由和市场的不同理解,他们提出了一种以社会整体性为基础的关于“经济”的多元概念,二者共同奠定了实质主义经济意义上的经济人类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4.
<哲学研究>(Philosophische Untersuchungen)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其写作和出版过程均颇为曲折.维特根斯坦电子版手稿全集及其与其他人的通信为这个过程的梳理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5.
<西游补>的时空向来让读者费心劳神,行者到底回到了哪一世界,这一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戏拟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西游补>从第二回起,就紧锣密鼓地进行空间大腾挪.它一改取经队伍走上西方的西游,转而让行者走下东方来,实质上是从渐趋西天佛国,转向东方青青世界--世界被还原为俗世.在青青世界中,空间的腾挪变换,使时间也随之扭曲变形,而时间的扭曲变形反过来赋予空间以独特的意义--世界被还原为迷情辛苦的俗世.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新的境遇下重新研究《资本论》的哲学思想,一个前提条件是进行《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的学术史梳理和清理。大而言之,可以把《资本论》第一卷发表近一个半世纪以来对其哲学思想的研究分为如下类型:战友和学生的阐释和宣传,政治领袖的理解和推动,《资本论》研究中的"苏联模式",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嫁接"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发现","马克思学"的指归和MEGA版的编纂原则。对于《资本论》哲学思想研究而言,我们的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经典是需要反复研读的,即所谓常读常新;但这种反复的阅读和阐释应该构成一个前后连续、渐次提升的序列或阶梯,以保证人类思维不断向前发展,而不是随着时代和思潮的转换而"忽左忽右"、"可左可右"。 相似文献
7.
通过和普通话对比,认为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有着特殊的句法特征:修饰形容词时,在使用范围、重叠形式、与"的"的搭配、句法功能四个方面和普通话程度副词"老"存在差别;能够修饰动词和动词短语;能够和否定副词"不"连用,构成两种否定形式。语义上,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含有情态义,加强了说话人的语气。语用上,焦作方言中的程度副词"老"可以用于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庄子》汪洋恣肆的世界里,大美是其最为重要的美学思想。庄子极其喜用大字,故以大字作为进入这位先哲的引线探索他的美学思想,是契合实际的。在大到大美的逻辑推演过程中,显现出大美思想的重要性及其分析的必要性。《庄子》大美的具体内涵是以阳刚雄伟与自然逍遥作为大美的逻辑起点,以阳刚雄伟为直接外观,以自然逍遥为追求理想,最终回归到圣洁高尚的道德之大美。 相似文献
9.
刘宋至北宋之前,是《后汉书》接受传播的第一座高峰;北宋至明代之前。《后汉书》的影响传播有所下降;明清时期,是《后汉书》研究的第二座高峰,也是黄金时期;20世纪三四十年代,《后汉书》研究进入全面系统阶段。 相似文献
10.
按照语用学的观点,语言的本质不是符号与句子的集合,而是言语行为的集合。话语的意义并非取决于它对经验事实的表达,而是取决于它在"生活形式"的语境中的用法。在特定条件下,说话者总是受到民族、习惯、风俗、信仰、教育、社会角色,甚至时间、场合等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1.
12.
在老舍的文本世界中,“理想市民形象”承载了他国民性改造的核心价值观念。这种价值特征在发展的过程中,遭遇了根源于“民族自尊”的“文化侵略”的想象,从而形成了认同西方文化立场与尊重传统文化优质因素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状态。这种矛盾不仅颠覆了左翼关于“现代革命”的理论想象,而且使得老舍撤回传统文化内部寻找国民性更新资源。 相似文献
13.
"反"的辩证范畴体现了老子思想的精髓,事物都是在相反相成中变化发展的.具体到治国用兵中,"反"就成为一种深刻的智谋."反"的思想源于老子对于自然和生活原则的深刻领悟,为施政用兵的思想提供了坚实的哲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悲剧不在于他的个人奋斗思想,而是其生存悖论的必然结果。祥子以源于乡土中国的生活经验对抗资本主义城市文明的理性,他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与他所处的环境之间的矛盾,使得祥子处在一种生存的悖论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华书局《汉书》点校本博采前人成果,汇集时贤之智,点校成果斐然。不过,由于该书卷帙浩繁,少数标点句读尚有可斟酌之处,兹录八则,略抒管见,以备刍荛之采。 相似文献
16.
长句是英语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无论是在大学英语的等级考试中,还是在EPT、TOFEL、BFT、GRE的外语水平考试中,"英译汉"题基本上都是复杂长句的翻译。本文主要探讨了英语长句的几种常见翻译方法:顺译法、切割化整为零法、倒置法、拆离法、插入法等,以便于指导学生对英语长句的阅读理解及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7.
虎妞没有中国女性的传统美,是中国女性的另类。她没有美丽的容貌,也没有温柔、贤惠的性格。但她却有男性的阳剐美。她身材高大而粗壮有力、聪明智慧、泼辣大胆、遇事果断。她有女性少有的侠义之美。她有卓越的管理才能和非凡的领导能力。她对爱情积极主动,体现了两性平等意识。虎妞形象折射出老舍小说创作中女性观的两难。 相似文献
18.
作为明代背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儒林外史>直接写到了许多明代的真实人物,如朱元璋、朱宸濠、王冕、高启、李梦阳、何景明等,都是以真名实姓和真实经历进入故事文本.此外,吴敬梓还以一种间接方式写到一些明代的真实人物.在<儒林外史>本文中,这些历史人物如神龙见首不见尾,并未直接写到其姓名的全称,使读者容易误解为作者虚构的人物,而实际上作者又在文本中留下了种种线索,循此线索进行抽绎,具可按迹循踪,找到真实的历史人物.这其中就有"工部大堂刘大老爷"(第七回)以及"中山府烈女"(第三十六回)等.我们认为"工部大堂刘大老爷"当为刘大夏,"中山府烈女"当为徐妙锦. 相似文献
19.
黄老学是战国之后产生的托黄帝、宗老子而又兼取百家的道家学派。其思想主张以“气”论“道”,“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重养生,尚无为,其中心主旨是讲如何治身与治国,其价值取向在于认知与实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