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德胜 《求是学刊》2003,30(4):96-98
今天的文学研究已越来越倾向于在"文化研究"的旗帜下标榜自己的意识形态姿态并行使文化话语权,它表明文学研究开始进入一个"后批评"的时代.这一"后批评"时代文学研究的"后性"特征,主要体现为文学研究过程的"泛意识形态化"和理论上的"泛审美主义"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李继凯 《唐都学刊》2001,17(2):79-85
鲁迅与茅盾都是具有当代性的文学大师,在接受中生成的"鲁迅文化"与"茅盾文化",在文化积累、文化再生及针砭时弊诸方面,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在当代多元文化动态发展的视野里,应以理性态度来把握鲁迅与茅盾的当代性,从论争话语、人格特征、人生形态及文学影响等方面切实理解其当代性的"存在",而文学大师的当代性亦即意味着自我生命的延续和对当下文化创造的参与.  相似文献   

3.
《唐都学刊》2016,(4):118
"西部文学研究"栏目是本刊的重点栏目之一。1996年第1期,开设"陕西作家作品研究"专栏;2003年第1期,更名为"西部文学研究"栏目。西部文学既是一个空间的存在,也是一个时间的存在。在中华文明史上,西部各民族作家创造了神奇瑰丽、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西部文学是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栏目是西部文学研究者学术交流的平台,自2015年起,特聘请西北政法大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大致沿着从文学"政治化"到"去政治化"或"非政治化",从"去政治化"到"再政治化",从"再政治化"到"泛政治化"的路线进行。然而,学界在进行文学再政治化研究时,却基本忽略与搁置了文学究竟与何样"政治"有何样深层关联的问题。检视目前学界拿来作为文学再政治化知识建构前提和指归的"政治",无外乎来自于两个系列:一种是事关政治实践性的"政治学"、"政治科学";另一种则是各种"主义"性的"文化政治"、"政治文化"。那么以这两种"政治"为前提与指归进行文学再政治化的知识建构是否"自然正当"?文学又究竟该面对何样"政治"并与何样"政治"在何样层面上融通呢?  相似文献   

5.
试构"文学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活动与政治活动之间存在着由历史构成的关联,文学和政治的关系,其实也就是文学和政治文化的关系,所以,从文学理论与政治学相交叉的角度来看,应当建构文学政治学,从而充分地解释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关系.文学表现政治是文学对政治的想象,文学政治学就是研究文学想象政治的一门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6.
浅论“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活中的"公共空间"是多元存在的,其中也存在着一个文学空间.媒体所营造的公共空间中的文学空间是由作者、编辑出版者、读者共同参与构成的一个开放的"公共性"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争鸣,媒体改变了作者的创造状态.在新文学的传播中,这一空间改变了读者的审美趣味,消费习惯,这又反过来影响着报刊风格,及审美趋向.本文试图理清"公共空间"理论与文学研究的契合之处,对文学公共空间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马汉广 《求是学刊》2013,40(2):115-123
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观念的提出,已不同于歌德和马克思当年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它既包含有那种世界主义的乌托邦理想,同时又是一种消解中心、多元并存,以全球化眼光看待本土经验的文学实践过程。这个过程既是一场世界上各个国家、民族地域文化的大合唱,也是一场文化战争,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文学概念有着多重意蕴,历来被人们在不同层面和意义上使用,诸如大写的文学、小写的文学,精英文学、大众文学,纸质文学、网络文学等等.过去我们研究的文学一般都是指前者,即大写的、由少数精英创作的、被印制成书刊文字的文学.这种研究表面上研究的是文学,但实际上是通过研究来认识主体自身,揭示主体是如何在文学活动中被建构起来的.自从雅各布森提出文学性概念以来,文学研究范式实现了从宏大理论叙事向文学作品自身的转型,从而进入了对具体的、大众消费的、新媒体形式下的文学概念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咏吟 《浙江学刊》2000,(2):106-111
文学的理论性解释和历史性解释是相互关联的两种文学解释活动,它们具有一些共同的特性。本文认为,文学解释作为一种理性认知活动,它必须确立文学的基本认识立场,对文学本身形成系统而深入的认识。在文学解释中,必须追求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时代性与历史性的统一,形成纵横比较的文化视野。本文确立了文学解释的理性话语系统的逻辑构成原则,提出了新的系统的文学解释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学政治学作为研究"文学政治"的学科,主要包括四组相对应的概念,分别是:文学政治与政治文学、作家政治与政治作家、文本政治与政治文本、接受政治与政治接受,由此构成了文学政治学的概念体系。  相似文献   

11.
作为黑人和牙买加后裔,霍尔并没有把自身的研究局限在单纯的种族问题和移民问题上,而是把对"新族性"的研究作为研究英国文化的切入点。霍尔认为,种族问题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而是与整个文化状况相关联着的,"新族性"渗透于文化的各个角落,因此对"新族性"的研究其实是对英国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刘增美 《学术交流》2008,(2):159-162
美国华裔文学现已成为文学和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受美国亚裔文学研究范式的影响,国内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往往从中国文化视角入手,相对突出了其"华裔"特色,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它的美国特征.然而,美国华裔文学作为美国文学的一部分,它首先是美国文学的问题.因此,美国华裔文学研究不仅要在中国文化中寻根,更应在美国传统中溯源.本文将从研究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多元文化语境下华裔文学与主流文学间的互动,以及自由主义传统对华裔文学的"美国化"影响.  相似文献   

13.
据西德《南德意志报》1980年9月22日报道,9月18-20日,西德作家协会在不来梅举行1980年年会,讨论"流亡文学"问题.会议指出,在德国从事"流亡文学"研究的人数很少,原因是他们把"流亡文学"说成是一种专门的文学并主要从政治上对它进行解释,从而忽略文学标准和美学标准,把"流亡文学"变成一种意识形态.会议希望将流亡文学研究纳入一般的历史研究和文学研究.下次会议定于1981年5月召开,讨论的题目是"文学与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学"在西方的实践表明,它实际上排除了现代时期以前的写作文本以及英语之外的写作文本。思考世界文学时,秉持一种"道德的以及理论理想化的包容性世界文学"观念是必要的。这样的世界文学观念将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世界的文学包括在内。如何以一种系统的方式把非西方文学包括在世界文学中,可以考虑如下三种富有成效的方法。其一,以印度、中国、日本为中心或其他非西方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文学;其二,通过东西方诗学的比较研究来看待世界文学;其三,在东方学习西方、西方学习东方的过程中来看待审美循环的结合点。这种世界文学观念将不仅更加准确地反映世界的组成,并且还将以一种更加平等的方式看待世界。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5,(3):135-137
文学类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存在属地主义的倾向,教师囿于主讲某一门二级学科课程,研究与教学的能动性被课程极大限制。为了有效培育具有一定学科跨越性的教师,整合文学类课程并开拓跨学科的宽广视野,构建一个全新的"大文学"教学新体系势在必行,这也是对20世纪以来学科渗透交叉研究方法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降,文学研究逐渐逾越了"文学"的界限,仅仅充当着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的分析材料。进入21世纪以后,"文化研究"的范式更是蔓延于学术研究领域,连同西方文艺理论的大量引入,文学研究中文学本质的探究成分越来越稀缺。近年来,在文学研究领域,回归文本的呼声已渐渐浮出水面。魏耕原《盛唐名家诗论》,就是一部以充分的文本分析为基础的文学史研究著作,也是现阶段以文本研究见长的文学史研究方面的典范之作。概而言之,魏著的主要特色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明显的问题意识、将文学创作与文学思潮的研究置于文学发展的进程中,而这两大特色的形成,都离不开作者对相关文本的细致入微的解析与阐释。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思想艺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蕴含着民族文化自我更新的先导因素,因此能在"五四"时期被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到文学正宗的地位,多方位地参与了"五四"新文学核心精神与关键理念的建构,显示出对各种言说的巨大的构成功能。围绕《红楼梦》的指涉所带来的文学命题和语言形式,是现代中国文学意义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资源。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在其他学科理论方法的影响下,一种新的理念和方法——"文学地理"逐渐得到当代文学研究学人的关注和认可。由此,当代文学的研究中,区域文化与文学的研究成为了新的学术研究和关注的领域。也正是这样的理念和方法使龙江本土的文学与文化研究有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借鉴。作为龙江本土文学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大荒文学艺术"是龙江区域文化第一个独特存在。它不同于以往的泛东北区域背景下的文化和文学存在,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黑龙江区域文学艺术。作为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北大荒文学艺术诞生于20世纪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六十年代,从其初始扬名就有着与其他地域文学或区域文学不同的显明特征,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成机制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论多利莫尔文化批评的"文本间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纳森·多利莫尔是当代英国著名的文学批评家、思想史家和社会学家,作为英国"文化唯物论"的重要开创者和积极实践者,多利莫尔在当代西方人文学术领域和左派政治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他强调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政治、文学与权力、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多重复杂关系,从而极大地拓展了文学研究的视野,这也鲜明地体现了其文学批评的"文本间性"特征,并对我们当前的文学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唐人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是一个富于文学色彩的词语,因其习用于文人学士圈中,所以其词义的约定俗成性尤其明显。把"商女"释作"商客之女"或"商人妇"的说法是缺少根据的,还是应该按照传统解释为"歌女"。古代"商女"常见于诗中,因为文人多涉足风月场,且尤善"惜玉怜香",双方互有"才子佳人"之情结,所以歌女文化是旧时城镇生活的一道"风景线"。另一方面,诗人与歌女有一种特殊的互为利用关系,即乐工、歌女靠诗人新作谱曲演唱以标新调,诗人靠歌女唱其诗词以扬才名。自20世纪上半叶到现在,由于文化转型的原因,传统的国学研究、文学活动(主要指古诗文的写作)出现了一个近百年之久的文化断层,这种事实的一个直接后果是,许多清以前文人口头笔下常用的、对他们说来谈不上有理解障碍的语词,今人却不理解了,因此今人研究传统文学更应当采取审慎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