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教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中很普遍的历史文化现象。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民族都信仰宗教。宗教不但隐含在古代埃及金字塔旁边司芬克斯的笑容中,也出现在当今变幻不定的国际风云中。 “宗教”,一词是外来词语。一说是拉丁语中的“religare”,意为联结或再结,即“人与神的联结”;一说是拉丁语中的“religio”,意为敬神。“宗教”一词的含义即人与神的联系,人对神圣者的信仰。随着历史的发展,“宗教”一词被赋予了越来越广泛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霍尔”语源浅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运用语言比较的方法 ,对“霍尔”一词的含义进行了分析 ,认为“霍尔”是指现在的维吾尔族的先民  相似文献   

3.
论民族与民族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主义”(nationalism)一词的起源现在还没有搞得很清楚。第一个说法,认为它是在布拉格进行了一次有关波希米亚和非波希米亚民族的宗教与经院哲学的辩论之后,而出现在于1409年建立的莱比锡大学里的。当时使用“民族主义”一词是有严格的含义的,指的是为保卫莱比锡大学教授中四“民族”之一的同胞们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一种联合。据胡伯纳于1704年编著的《标准辞典》所说,“民族主义”一词在十七世纪是被禁止使用的。另一个说法,认为“民族主义”一词首先出现于赫德对“有益的”民族引进和“过度的”  相似文献   

4.
英语常常由于吸收了来自两个或更多来源的、或多或少同义的词而丰富起来。但用于民族性(ethnicity)或民族主义(nationalism)的分析中的许多词一般含义都不很明确。对于这样一个复杂而又引起争论的题目,所有的名称都多少有些模棱两可,评论者们在表达这些词中的每一个的确切含义时往往不能取得一致意见。因而在一篇有充分权威的文章中规定每个词的“正确”含义可能是很有益的。更现实地说,我们的意图是探讨每个词的指定的意  相似文献   

5.
“部族”论者在依据斯大林对人类语言发展阶段的分期划分民族共同体的发展阶段时,认定俄文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部族”,把民族共同体分为氏族、部落、部族和民族“四种类型和四个发展阶段”。他们用“部族”指称奴隶制和封建制时期的人们共同体,从而抹煞了人类早期民族与国家同时形成于部落制瓦解之时,资本主义时期的民族与国家是奴隶制、封建制时期的民族与国家的继续和发展这一基本事实。народность一词的含义是“民族”,汉文“部族”是部落和氏族的简称,二者不可等同。  相似文献   

6.
民族性(ethnicity)一词看来是个新术语。我们所使用的含义为民族集团的性质或特点的民族性一词,在1933年出版的《牛津字典》中是没有的,但在1972年的补遗本中收录了该词,词条中记载大卫·瑞斯曼于1953年首次使用了该词。民族性一词也见于1961年第3版的《新韦氏国际英语大辞典》。1973年出版的《美国传统英语辞典》也收录了该词,将其解释为:“1.某一特定的民族集团的状况;2.民族自尊心。”由此可见,民族性一词的含义是在  相似文献   

7.
蒙古史中“黄金家族”一词的来源和含义阿尔丁夫在蒙古史中,除去“孛儿只斤”、“库克蒙古”之外,还有一个名词,即“黄金家族”或“黄金氏族”。对其指称的对象,蒙古史和蒙元史学界大体是清楚的,但其含义是什么,又是怎么来的,向来无人问津,本文试探讨这些问题,做...  相似文献   

8.
“瓯脱”的含义,因匈奴没有文字、汉文史籍记载又不详,历代史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弄清其本义,对匈奴史的研究将具有一定价值。 “瓯脱”一词,首见于《史记·匈奴列传》,文云:“东胡玉愈益骄,西侵。与匈奴间中有弃地,莫居千余里,吝居其边为瓯脱。东胡使使谓冒顿曰:‘匈奴所与我界瓯脱外弃地,匈奴非能至也,吾欲有之。’” 对于“瓯脱”的解释,自汉代以来大约有这样几种:(一)《史记集解》引韦昭曰:瓯  相似文献   

9.
关于术语"民族国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阮西湖 《世界民族》1999,(2):80-80,封三
“民族国家”(nation-state)一词最早出现于17世纪中叶的西方。此词除去政治学的含义,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民族建立的国家,因为民族(nation)用的是单数。实际上,在“民族国家”里除了建立国家的主体民族外,还居住着其他人数较少的民族。民族中...  相似文献   

10.
"民族"译谈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把汉语中“民族”一词及相关词语译成英语,或者把英语中nation、nationality、ethnicgroup、people等词及相关词语译成汉语,都是颇费心思而饶有趣味的事情。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多义词,翻译中必须对其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含义有准确的理...  相似文献   

11.
灵渠之"陡"语源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灵渠上的“陡门”的语言学考证,证明了“斗”和“陡”是壮侗语中”tu(门)的汉语音译,“斗门”和“陡门”是壮语借词,弄清了灵渠别名“陡河”的原本含义,从语言学的角度证明了“陡门”是壮侗语民族先民参与的伟大创造。文章还论述了岭南少数民族语言和中原汉语言之间的“对话”和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吐蕃”一词的含义,目前史学界说法很多。“吐蕃”即“上蕃”,是其中一种有影响的说法。持这种意见的学者认为:“吐蕃”源自藏语“Stod—Bod”(上蕃);其根据是,藏语中有“上中下部”(stod bar smad gsum)及“上部下部”(stod smad)的习惯分法。  相似文献   

13.
《下女夫词》是唐时敦煌地区民众在举行婚礼时所唱的歌词。敦煌遗书有《下女夫词》八件,记载了当时婚仪的“下女夫”之俗。女夫即“女之夫”,通称女婿。但是对“下”的含义,学术界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涯密”及“密唧”二词的含义进行了重新考证 ,兼与《‘涯密’、‘密唧’与竹筒饭和啖鼠文化》一文的作者商榷 ,认为二词并非壮语音译词 ,“涯密”乃“崖蜜”之误 ,“密唧”乃“蜜唧”之误。文章还浅述了壮侗语民族的啖鼠文化  相似文献   

15.
近些年来,在研究民族理论所涉及的广泛课题中,有关民族自我意识的问题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们对它的理解主要是:意识到属于某个民族的问题。怎样分别看待这些问题,“民族自我意识”的真正内含是什么,在确定一般民族的含义以及它的各种形式(其中包括现代民族)的含义时,民族自我意识能起怎样独特的作用,迄今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为了弄清这  相似文献   

16.
马赛人是东非高原上一个分布地域广大的跨界游牧民族(跨肯尼亚和坦桑尼亚)。“马赛”一词是Maasai的译音,这在今日中国非洲学术界已约定俗成。实际上它的含义为“讲Maa语的人”。马赛人自称“伊尔马赛”(Ilmaasai)。据1995年的统计,马赛人在肯尼亚有45万,主要聚居在与坦桑尼亚交界的中南部,西至纳罗克,北  相似文献   

17.
再过两年,苏联将进行下一次人口普查。它能回答苏联有多少个民族的问题吗?——编者按每当谈起苏联的民族成分时,通常总是说“我国有100多个民族和部族”。几十年来我们是如此习惯于早在小学时就学到的这一论断,以至于已经不再特别去思考其中的含义了。然而应当思考。这不仅是为了弄清一系列重要的社会历史问题,而且  相似文献   

18.
汪雨涵 《民族学刊》2023,(10):137-146+162
“民族性”概念有着复杂的语词谱系,由它的母体概念“民族”的语词支系和自身概念的语词支系构成。在词源和词形层面上,在英语中,民族性的重要语词形式ethnicity和nationality,分别由ethnic和nation派生而来。在中文里,“民族性”既是中文民族一词的衍生,也是ethnicity和nationality的译词。在词义层面上,ethnic和nation不仅为ethnicity和nationality的意义提供了载体,也制约着民族性意义的发展方向。nationality和ethnicity都被解释为民族特性,但前者偏重政治意义,后者偏重于文化意义,而作为译词的中文“民族性”长期受制于这两种解释。因此,民族性这一概念虽然有着固定的语词形式,却表达着变动的语词含义。从历史维度看,民族性的语词含义大致沿着生物意义向政治意义转换,再到文化意义的兴起的轨迹发展,标志着人类在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上,态度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9.
藏语将一般僧人称为“扎巴”,将高僧称为“喇嘛”。“喇嘛”原指有地位、有学问、有修养、能为人师表、领人进行修行的僧人。“喇嘛”就是“上师”的意思。后来“喇嘛”这一词的含义有所变化,人们常把蒙古僧人统称为“喇嘛”。实际上蒙古僧人叫“郝布日格”。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敦煌藏文卷子中LhoBal的研究杨铭记载有Lhobal一词的敦煌藏文卷子,目前已知的有P.T.1085、P.T.1089、P.T.1071、P.T.986及印度事务部图书馆编598号。关于此词的含义,以往国内外藏学家多评为“南方泥婆罗”或“蛮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