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仁”是儒家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观念,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哲学意义.郭店楚简的公布,给“仁”字研究提供了新材料,也提出了新问题.十余年来,不断有学者对郭店楚简中的“仁”字进行文字学和文化学层面的探讨.目前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仁”字的字形释读与字数统计;(2)阐释“仁”字古文的构形及其思想文化内涵;(3)探讨“仁”字古文与从人从二的“仁”之间的形义渊源演变关系.郭店楚简中的“仁”字研究,给学界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也促使学界重新认识和评价早期儒家和仁学.  相似文献   

2.
世初之初,我国学术界围绕孟子论舜的案例和《论语》“父子相隐”的观念展开了一场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儒家伦理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实际上,普遍与特殊这种西方式的两分模式并不是解读任何文明、文化、伦理价值的唯一标准,对孔子思想的真实理解应回到《论语》文本本身。“亲”“仁”“爱”“礼”只有层次上的差别,无根本性质上的对立,“亲亲”是“仁”“礼”之根源,血亲是人伦之情的发源地。重视家庭的儒家传统文化,超越一切功利的“亲亲之光”对缓和当今多元主义文化的冲突有着其自身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子理学的成就之一在于建构了儒家的道德形上学体系。之所以称之为形上学体系,乃是因为其理学背后有一套较为严整的概念结构。朱子理学的概念结构在其毕生钻研的《四书章句集注》中体现得最为充分。这一概念结构由“天—理”“性—理”“仁—理”三个层面依次展开。在“天—理”结构之层面,朱子着重强调了“天”—“理”—“天理”的绝对价值、“诚”的基本属性、“人欲”去尽而“天理”流行的基本判断、“圣人”之道的绝佳载体、“理”与“事”的体用架构。在“性—理”结构之层面,朱子生动呈现了人之“性”与物之“性”乃“天”之“性”的转化与分有之首要内涵、“天—理”与“人—性”所构成之价值序列、儒家之“性”一般指向“天命之性”而非“气质之性”之义理依据、“性—情”关系之心性论思想与方法论意义、“修”与“教”之工夫修炼路径。在“仁—理”结构层面,朱子集中反映了“仁”之于“人”的主体性确立与道德性挺立的决定作用、“仁”乃人之为人的必然之“理”的题中之义、“仁”乃“心”之枢纽以及“仁”乃人之本性的理论关键、“取舍之分明”与“存养之功密”的“为仁”方法、涵养径路解读“尊德性”与认知径路解读“道问学”的学术走向。从“天—理”到“性...  相似文献   

4.
挖掘儒家“知、仁、勇”思想的当代价值,可以为人的生命实践提供哲学指引。从《中庸》的相关原文出发,分析“知、仁、勇”在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所体现的内涵及其关系。分析认为,《中庸》提出“知、仁、勇”思想是基于儒家对人的精神价值及其人格生命的高度关注和肯定;儒家“知、仁、勇”思想的精神智趣及其道德价值对当代社会人们道德信仰缺失和道德体系重建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儒家道德思想对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儒家学说从性善的人性假设出发 ,以和谐为价值观念 ,为实现圣贤的理想人格 ,建构了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五常德”为基本原则的道德规范体系 ,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留下了丰富的道德精神财富 ,这对当代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仍有借鉴作用。有必要引入儒家“仁”的思想 ,养成大学生助人为乐的高尚道德习惯 ;引入儒家“义”的观念 ,建立大学生现代义利观 ;引入“礼”的观念 ,树立大学生文明健康的道德形象 ;引入儒家强调“仁且智”的观念 ,培养德才兼备的现代化人才 ;引入“信”的道德观念 ,提高大学生自我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6.
儒家"礼治"思想具有丰富的内容,"敬民""尚仁""贵和"是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在地传承了儒家以民为本、以仁为怀、以和为"魂"的"礼治"思想。中国共产党从儒家"礼治"思想汲取智慧养料的同时,又用现代性的观念赋予了新的时代意涵。具体表现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儒家"礼治"思想中有关"敬民"的对象范围、"尚仁"的取舍之法以及"贵和"的践行之道。  相似文献   

7.
梁实秋的创作与翻译相得益彰,其代表作“雅舍”系列散文和汉译《莎士比亚全集》恪守“中庸”之道,体现了“隔”与“不隔”的文化心态。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在闲适、幽默的氛围中描摹人性,匡救世风,他的莎剧译文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陌生化”效应,这种“隔”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形成中国文学与文化的多元化局面;另一方面,梁实秋的散文倡导儒家思想的人文精神和文学的道德价值,他的莎剧译文传递了“信”、“仁”、“中”、“和”等伦理观念,这种“不隔”的文化心态有助于弘扬中西传统文化中的某些优良特质,促进中外文学的互动。  相似文献   

8.
“仁、义、礼、智、信”五常是我国伦理型文化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范畴,这一概念经历了先秦孕育至汉代形成的过程,在汉代又有“下落以后而再向上升起以言天命”、“内收以后而再向外扩充以言天下国家”的过程,即“仁、义、礼、智、信”孕育时,由“天道”下落、内收到“人道”,后又经过董仲舒的神秘化、扬雄的道德化和《白虎通》的法典化,形成了以“天命”言天下国家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吴澄论“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理学家吴澄的心性论内容丰富,寓意深远。吴澄从心能弘、心即仁及心具道三方面,结合“仁”、“道”、“理”等重要范畴对心性之可能及其形上根据进行充分论述,并以“弘”强调主体的道德自觉在心性之动态展开与现实呈现过程中的重要性。吴澄以“弘”统贯心的三种基本含义(即知觉之义、主宰之义以及道德之义),并以“仁”为本心之全德。在此基础上,吴澄通过对“心”的辨析疏理,为心学正名,将心学纳入儒家道统,体现了其弘扬心性的治学取向。  相似文献   

10.
孔子学说的核心思想是“仁” ,是治国从政、修身齐家的思想要求 ,仁道的实现要靠“克己”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则是对“仁”的实施方法的具体解说。孔子的这一思想虽然是对当时的执政者提出的政治规范和人格要求 ,但这一观念已成了我们民族的共同心理 ,是中华民族文化中悠久的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11.
《北京人》在曹禺的创作中具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它隐含了作家以后创作的基本走向,曹禺此后的创作都可以在《北京人》中找到前兆性的趋势。它既是作家创作危机的一种表现,同时又是对其审美转向的一种预言。作家一方面在作品中高扬着反传统的旗帜,另一方面又对体现着传统美德的愫方赞美有加;一方面向往着北京人那种"敢爱敢恨"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又被"为着自己受苦,留给别人一点快乐"的人生哲学深深地吸引。作家不知不觉间陷入了悖论之中。这一悖论是由作家灵魂深处的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所决定的,它所导致的最终结果是,作家在以寓言的方式宣告了传统的士大夫家族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的同时,也在优美地向过去的"反传统"事业告别。  相似文献   

12.
《老子》哲学以“道”为核心,而“有”“无”则是“道”的核心问题。对《老子》“有”“无”的考察,大体可分为“道”为“无”和“道”统“有”“无”两种见解。作为一种合理的诠释方式,从断句、词性、义理等方面来考察“有”“无”,可以看出“道”是《老子》哲学的最高范畴、最核心的概念,也是万物的本原、本体,从本质上来说,“道”是“无”“有”的统一。“无”是指天地形成之初的无形状态,“有”为实有,是万物之母,万物同出于它,“有”与“无”同出而异名。  相似文献   

13.
14.
在《旧约》(希伯来圣经 )和《尚书》中 ,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以色列人和中国的上古先民在有关上帝的观念 ,以及上帝如何护佑善人和他们的国家 ,如何惩罚罪人和毁灭他们的国家方面 ,存在诸多相似看法。而在《新约》和《论语》中 ,随着保罗阐发“原罪”和“基督拯救”的观念 ,和孔子对“天命”和“君子”的义务的新解释 ,它们间的重要区别就显露出来了。这在很大程度上表征了基督教和儒家思想各自的特色。本文试以保罗和孔子的观点为代表 ,比较基督教和儒家有关罪与恶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旅游博客中的"景观"与"观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景观社会理论与凝视理论,从旅游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旅游博客中的"景观"与"观景"现象,即博主使用优美夸张的语言和多样化表现形式进行博文写作和展示,读者观看博文并受其影响的过程.随机选取了20篇旅游博文和其中5篇博文的全部评论,通过内容分析法分析旅游博客中的信息共享现象及其特征,研究博主与读者信息交流的动力学过程,并给出了相应的传播模型.最后利用研究结果对旅游目的地管理者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制造"与"中国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的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中国知识产权的重要课题。中国“入世”以来越来越多的外企抢滩中国,中国的改革开放得益于制造业---“中国制造”的快速致富,同时也使外企在中国土地上大获利益。“中国制造”与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走向,将决定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中国设计”既是中国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又是“中国制造”发展不可或缺的积极因素。设计就是创新,一个没有设计的国家,将永远不会走在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西,关于翻译的标准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忠实”和“对等”。事实证明,“忠实”和“对等”在文学翻译中都有其可行之处,但由于两者的提法不同,处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加之不同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它们在实际的操作中也不相同。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哪一概念在实践中更具有优势。通过实际的比较,尤其是在文学翻译系统中,从形式、内容和风格方面的比较,不难发现,“忠实”概念相对“对等”更具优势。当然,这并不是完全否定了“对等”,而是要学习“对等”的合理之处,用于发展“忠实”概念。  相似文献   

18.
古■字本作蟠螭之形(盘蜷成圆形或C形),据此我们还可以在考古实物中,系联到许多商周乃至史前的■形纹饰图案和佩玉造型。■形玉一般是供主人生前佩带,直至伴随主人死后下葬。远古以来,华夏之龙那兽类的四肢,蟒蛇类蜿蜒曲折的长躯(一般作S形或弓形),鹰类的爪子等部位都与■的造型有明显不同。■的神性在于使人逢凶化吉,龙的神性主要在于兴云作雨。继1987年发现濮阳蚌塑龙之后,近年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有史前的阜新查海龙形堆石图案、黄梅白湖焦墩的卵石摆塑龙等重要遗物,新发现的鲁山二龙岗地画土龙,乃是商汤时代招雨风习的沿承和发展,可谓历代修造土龙遗风的一则实例。  相似文献   

19.
古(贏)字本作蟠螭之形(盘蜷成圆形或C形),据此我们还可以在考古实物中,系联到许多商周乃至史前的(贏)形纹饰图案和佩玉造型.(贏)形玉一般是供主人生前佩带,直至伴随主人死后下葬.远古以来,华夏之龙那兽类的四肢,蟒蛇类蜿蜒曲折的长躯(一般作S形或弓形),鹰类的爪子等部位都与(贏)的造型有明显不同.(贏)的神性在于使人逢凶化吉,龙的神性主要在于兴云作雨.继1987年发现濮阳蚌塑龙之后,近年考古工作者还发现有史前的阜新查海龙形堆石图案、黄梅白湖焦墩的卵石摆塑龙等重要遗物,新发现的鲁山二龙岗地画土龙,乃是商汤时代招雨风习的沿承和发展,可谓历代修造土龙遗风的一则实例.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的教师教育制定了"在大学中的培养"和"教师资格证颁发的开放制"两大原则,旨在谋求教师的量的确保和质的水准提升.20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出现了"从学习中的逃跑"的教育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教师实践性应对能力和在对两大原则反省的基础上,日本在大学中进行了以教育现场中的体验与反思为基调的教师教课课程改革,并对进行教师培养的大学提出了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质量保证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