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变迁依存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经济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由强制性的制度变迁向诱致性制度变迁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 ,要注重培育制度变迁的主体 ,增强政府的有效制度供给 ,转变政府的职能 ,使之适应制度变迁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变革是一种“合辙”的制度变迁。在制度变迁中,我国实现了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并将逐步建立起以依法行政为基础的符合国际惯例的公共管制。  相似文献   

3.
企业作为一种制度结构存在于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历史演进之中,为研究企业的本质及其运行机制的关系,本文将企业作为一种制度结构来展开论述,在此基础上,企业经营机制被看作是企业制度的运行状态,而经营机制的形成和转换,则被看作企业制度变迁的全部过程。这样,本文把当前深化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问题,纳入制度创新的领域内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 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方式,是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如何解决二者的结合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改革实践的发展.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对于这两种调节机制的结合方式作了精辟论述,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本文试图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进一步探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具体内容及其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先后产生了三种典型的政府职能模式,即有限责任政府模式、政府干预模式和公共选择的模式,这是政府职能制度变迁的结果。作为一种制度因素,政府职能在政治制度中居于选择层级的位置,在政治制度资源和政治制度功能中发挥着相应的作用。系统考察政府职能制度变迁的影响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对我国当前的政府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现代公司制由于其代理关系的存在,相比之业主制而言,其代理成本(即制度成本)加大是不容置疑的,但决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公司制不如业主制,因为公司制中代理关系所能带来的收益仍是主要的,并成为企业制度变迁的一个推动力量。这一理论研究的现实意义就在于:在中国的企业制度创新中如何塑造对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以尽可能地降低其代理成本。  相似文献   

7.
转换政府职能与角色错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国加入WTO和构建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 ,一部分干部之所以出现角色错位 ,首先是因为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转变缺乏认识 ,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没有处理好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其次是因为还存在权力与利益相挂钩的问题 ,一些人不愿意放权。要解决角色错位的问题 ,一是要认清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的新变化 ,把该管的事管好 ,把不该管的事交由企业、市场和社会来管 ,不能再象过去那样大包大揽 ;二是必须使权力和利益彻底脱钩。  相似文献   

8.
郑万军 《学术论坛》2007,30(11):119-121
当前我国农村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中政府作用有效发挥的方向和最佳着力点.矫正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行为的偏差,需要在创新干部考核激励机制,保证在农村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深化财政和政府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政府职能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社会的转型期中,建立什么样的政府职能模式,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经济学、政治学、行政学等许多学科都展开了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其实,关于政府职能模式的问题,是政治学中的一个永恒的问题,因为,只要存在着政府,就必然存在着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政府如何主动地处理这一关系,就是政治学长期思考的问题。而且,也正是对这一问题的不懈探求,才推动了政府行为方式的进步。一、统治与管理:此消彼长的政府职能近代社会,随着政治社会化历程的启动,政府的阶级统治职能与社会管理职能开始了此消彼长的运动。这一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发展与政府职能转换吴先满金融发展的实质国际金融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金融发展,其实质就是一个逐渐消除金融抑制、促进金融深化、实现金融结构优化组合的过程。比较金融发展研究是当代发展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这一理论,一国金融...  相似文献   

11.
广西产业结构优化与政府职能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 ,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作为“第一等优先的经济论题”[1 ] 在理论界和实践上都达成了一致共识 :产业结构优化是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对于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 ,要使其经济在较短时期内获得较快发展 ,使产业结构较快升级 ,尽快获得规模效益 ,“政府必须发挥重要的组织与引导作用 ,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政策 ,对产业发展予以指导”[2 ] 。在这一认识基础上 ,作为西部欠发达省份之一 ,广西对产业结构调整作出了长期努力。但是 ,过去那种政府直接参与和干预的做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需要了。当前的广西虽仍然落后但产业和企业都有了一定的自我积累及自我发展能力。政府管理决策部门应如何正确发挥对产业结构调整的职能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提高经济增长效率 ,已经成为理论界和管理决策部门共同关注的现实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政府职能转换不但是政府机构改革的关键,而且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关键,也是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但是,政府职能转换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何以至此呢?我认为原因有两个:一是转换政府职能,涉及到传统观念的转变、权利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人员的裁减,这是来自政府内部的障碍;另一个是来自政府外部的障碍,政府职能转换必然要求有必备的社会保障机制、市场运行机制和法律监督机制与之相配套,不然就会造成政府管理的“真空”,而目前,恰恰我国这些机制还很不健全、很不成熟,以致我们虽在职能转换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不尽人意。要使政府职能真正得到转换,就必须克服内外障碍,建立一系列切实可行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学习与制度变迁--诺思制度变迁理论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后,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发生了新的变化,而这种新的变化主要在于他加强了对个体行为的分析,重点考察认知与制度的关系,并引入了学习机制来说明制度变迁的动态过程。在他的制度变迁动态理论中,学习处于中心地位。学习机制的引入,使诺思的制度变迁理论增加了新内容:新的经济学行为假设;人类的学习过程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轨迹;路径依赖从认知层面,经制度层面,到达经济层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度变迁理论取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两个大的方面:一个是新的分析方法和工具的运用;另一个是把制度变迁理论拓展到开放环境中.其中,新的分析工具和方法的运用主要表现在超边际分析、进化博弈论、历史制度分析和实验经济学方法的运用等四个方面.开放与制度变迁的作用机理可分为以下相互联系的三类:开放与制度学习;开放与制度竞争;开放与利益格局调整.这些文献从不同的侧面研究了开放对制度变迁的促进作用,加深了对制度变迁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西方制度变迁理论述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形成人们之间相互交易的约束,是由正式规则、非正式规则和它们的实施方式构成的。制度变迁是对构成制度框架的规则、准则和实施机制的结合所作的边际调整。制度变迁的动力是个人期望在现存制度下获取最大的潜在的外部利润。在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制度与组织之间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是制度变迁的关键之点。制度变迁能否成功,不仅取决于复杂的、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以及制度在社会生活中给人们带来的报酬递增;更取决于个人对制度变迁带来的净收益的估计。因此,制度变迁的过程实际上是具有不同偏好、利益和谈判实力的制度变迁主体之间的一种较量。  相似文献   

16.
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这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大问题。不在这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难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难以建立”。  相似文献   

17.
谢元鲁 《文史哲》2005,(1):45-47
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在唐宋时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基本结论已为国内外史学界所认同。 2 0世纪以来 ,不少学者曾力求从文化、政治、阶级、阶层、经济、婚姻等不同的专题研究入手 ,试图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作出“知微见著”的分析概括 ,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而社会经济研究 ,无疑是研究的基础。我们约请部分对这一问题作过深入研究的专家学者就唐宋时期的土地制度、商品经济、经济制度、制度变迁等问题展开讨论 ,以期推动对唐宋时期社会变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强制性制度变迁方式转换的时机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大才 《社会科学》2004,(10):71-78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时机选择关系到制度变迁成本的高低 ,关系到制度变迁的成败 ,因而选准制度变迁的时机尤为重要。本文主要探讨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进入和退出时机 ,并用实际案例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19.
政府职能转变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府职能转变以一定的制度创新为基础: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就是一个制度创新的过程:它以经济体制的转型为根本依据,以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创新为深层基础,以非政府组织的创新为重要依托,而政府管理方式的创新,则是其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论当前我国制度供给现状及制度变迁方式的转换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制度变迁方式的不同,制度结构也就会有差别。需求诱致制度变迁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核心制度缺失而导致制度供给陷阱,强制性制度变迁也可能因为供给与需求出现错位,导致严重的制度结构不均衡,这就对研究制度变迁方式及其运用规律提出了要求。本文通过对典型的需求诱致制度变迁———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和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进行实证分析,表明了制度变迁方式的交替使用能够较好地避免制度供给跌入陷阱,而且制度变迁的及时转换还能够有效地实现新的制度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