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 黑格尔把哲学思想的发展过程比喻为一系列的圆圈。他说:“这种具体的运动,乃是一系列的发展,并非象一条直线抽象地向着无穷发展,必须认作一象一个圆圈那样,乃是回复到自身的发展。这个圆圈又是许多圆圈所构成的,而那整体乃是许多自己回到自己的发展过程所构成。”这个比喻包含着真知灼见。列宁赞赏这一见解,剔除了它的首尾相合的封闭性的形而上学杂质,吸取了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指出:“一个非常深刻而确切的比喻!每一种思想=整个人类思想发展的大圆圈(螺旋)上的一个圆圈。”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的哲学是德国唯心主义古典哲学的最高峰,黑格尔的最大功绩即在于回复到辩证法。确实象恩格斯所说,在黑格尔哲学里贯彻着极为明显的双重性,即一方面它可以使人们头脑混乱,另一方面它又不自觉地给人们指出了一条真正切实认识世界的道路。黑格尔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既是唯心的,又是辩证的,在哲学史上是有巨大的影响。恩格斯说:“无须特别熟悉黑格尔也可以知道,黑格尔要高超得多,他主张主体和客观力量相调和,他非常重视客观性,认为现实即存在比个人的主观理性要高得多,并且正是要求个人承认客观现实是合理的。”列宁说:“由于黑格尔研究了客观世界的运动在概念的运动中的反映,所以他比康德等人深刻得多。”这说明黑格尔关于主观与客观关系的论述虽然是唯心主义的,但是却有许多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3.
<正> 近来看到有人提出研究哲学上的“圆圈”问题。哲学上的“圆圈”之说,是由黑格尔最先提出的,后来列宁对黑格尔的有关思想给予很高的评语。列宁的《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更明确地表述了这个思想。虽然列宁当时未能对这一说法作出详细论证,但它堪称是一个带有闪光的哲学思想。现在提出研究这个问题,我认为很得其时。列宁关于哲学上的“圆圈”的思想,是为了说明人的认识是怎样按照螺旋形的方向发展的。我们今天研究这个问题,对于确立辩证唯物论的思想方法,摒弃那种形而上学的直线性和片面性,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行进步伐,是有重要意义的。所以本文想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黑格尔的《逻辑学》系统地论述了辩证法思想,同时也论述了认识论的原理。列宁指出:“在黑格尔这部最唯心的著作中,唯心主义最少,唯物主义最多。矛盾,然而是事实!”(列宁:《哲学笔记》第233页)列宁还多次谈到黑格尔的著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一章。”(列宁《哲学笔记》第165页)对我们理论工作者来说,对黑格尔的逻辑学,不要一说是唯心主义著作就不加理会,而是要象列宁那样用心研究,采取批判吸收的态度。黑格尔《逻辑学》一书内容比较丰富,本文  相似文献   

5.
异化它的一般的哲学含义是指主体(人)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客体),而这个客体又成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转过来反对主体自身。最先从哲学上详尽阐述异化问题的是黑格尔。黑格尔用异化表示绝对精神在自我运动中向着对立面的转化,他认为绝对精神突破纯粹概念(逻辑学)的领域而转化为自然界,就是纯粹概念的“异化”或“外在化”,意即纯粹概念转为与自己不同的反对方面去了。费尔巴哈则用异化说明人是怎样创造上帝的。费尔巴哈认为,宗教  相似文献   

6.
<正> 1.“本体论”曾被我们认为是马克思以前所谓旧哲学的一个范畴。黑格尔哲学就是一种比较完善的本体论体系。马克思自称为黑格尔的学生,可是,他没有简单地摹仿黑格尔再建造出一套唯物辩证法的本体论体系,当然更没有象黑格尔那样写出全面阐述自己的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唯物辩证法逻辑学专著。后来,列宁也是如此,他留下了伟大的《哲学笔记》,却同样没有来得及写出一部哲学全书。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和黑格尔关于“世界历史”范畴的规定有多方面的近似点,如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都用“世界历史”来表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等,这说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与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之间存在着继承关系。但是马克思对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中的“西方中心论”倾向进行了批判,这又说明前者对后者是一种批判继承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世界上没有一样事物不是自身等同而又包含差别的。事物只能与自身相等同而不能等同于他物 ,否则 ,万事万物之间就没有差别 ,无法区分了。任何事物内部又无不包含着差别。这些差别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融合或分化的运动 ,并从这种运动中产生旧质到新质的发展和变化。恩格斯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 ,本意是指———虽然主张“存在第一”是唯物主义的观点 ,然而如果像黑格尔那样 ,他的“存在”是其“绝对观念”(思维 )的派生物 ,二者是“同一”的 ,那么黑格尔的“存在第一”就变成了“思维第一” ,本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就“倒置过来”成了唯心主义观点了。因此 ,不但主张精神第一的是唯心主义 ,而且主张思维与存在同一性的 ,也是唯心主义 ,并且是最新形式的唯心主义 !  相似文献   

9.
钱钟书《管锥编》称引黑格尔鄙薄我国语言文字之浅陋,单字单义,不宜思辩,而夸耀德语字义丰富,冥契道妙.尝举“奥伏赫变”为例,以明其褒贬之有当.盖“奥代赫变”(Aufheben)一词,既有“灭绝”之意,又蕴“保存”之义,即融相反二义于一字之中.进而尝论,不仅一字虚含二义,且蕴相反二义之一字置于语句之中又能二义并存.黑格尔断言此种语言文字功能为汉语之所不具.钱钟书不无感叹地说:“其不知汉语,不必责也;无知而掉以轻心,发为高论,又老师巨子之常态惯技,无足怪也;然而逐使东西海之名理同者如南北海之马牛风,则不得不为承学之士惜之.”诚然,天下之大,国多语众,岂能要求黑格尔对世上语种样样精通;以博学多能之哲学宗师、美学巨匠而褒己所长、贬人所短,以维护自己尊严,纵然可笑,然亦此辈人物自掩其疵之惯常手法;然而,东西方语言文字有其自然相通之理,黑格尔曲意全己、贬损汉语,当为天下学者所叹惜!为指出黑格尔之谬误,钱钟书运用我国典籍并传统训诂学理论,条分缕析予以说明,以正视听.本文间杂笔者某些个人见解,就教方家.兹分述如后:(一)造字之初,抑或一字一义,指名坐实,别无旁义;然社会发展,名物俱增;思维进化,一字逐生多义.字少象多,原有文字必不敷应用.《周易·正义》卷一释“象”,称有“实象”、“假象  相似文献   

10.
波浪式发展,是毛泽东同志在深刻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个哲学范畴,在毛泽东的著作和讲话中,多次使用了波浪式发展这个概念。可是长期以来,理论界对此却研究不够。有的同志认为波浪式发展只不过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而不愿做深入的理论探讨。勿庸讳言,“波浪”同“圆圈”“螺旋”一样,都是比喻,但却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黑格尔说的圆圈,列宁说的螺  相似文献   

11.
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使所有社会科学部门都产生了伟大的革命性变革,揭开了历史发展的新篇章。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科学,才是真正的科学。 美学科学也是如此。尽管人类滋生审美意识、探讨美学问题,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成立却是在鲍姆嘉敦于一七五○年出版《美学》一书之后。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已经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科学。从它的成立到科学的发展,经历了艰辛而漫长的过程,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创立,美学科学才在伟大的变革中正式诞生。所以,马克思是真正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创始人、奠基者。 列宁曾经以近代西方哲学为例来说明哲学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马克思主义对于哲学变革的意义:“哲学上的‘圆圈’:……近代:霍尔巴赫——黑格尔(经过贝克莱、休谟、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列宁的这一原则告诉我们:第一、哲学上按其对思维与存在这一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分。第二、这些不同倾向的学派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出现,都有其历史的必然性,从而构成螺旋形前进的“圆圈”。第三、他们都有不可克服的局限性,因而为马克思主义所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正的科学。列宁提出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说明美学史的发展规律,适用于说明  相似文献   

12.
形势发展了,对思想解放的要求也要进一步深化。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决不是向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回归,也不是象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经过了几年的反右沉默之后出现的又一个反“左”的波峰,我们的国家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运动的实质,经典作家多有论述。黑格尔说:“某物之所以运动,不仅因为它在这个‘此刻’在这里,在那个‘此刻’在那里,而且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因为它在同一个‘这里’同时又有非有。”(黑格尔《逻辑学》下卷第67页),恩格斯也有与之含义相似的言论,他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  相似文献   

14.
<正> 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映论,它把认识看作是人的头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这种反映,绝不是象某些唯心主义者(如黑格尔)主张的那样,是什么精神的“自身反映”,也不是象有的人所说的那样,是什么“精神反映物质”、“物质被精神所反映”的过程。前者把反映者(主体)和被反映者(客体)都认作是精神或精神的派生物;后者虽然否定了把认识看作是对精神的反映的看法,但似乎是把精神当成了反映的主体,似乎精神是某种和物质同时并存的独立实体。在唯物主义看来,反映者(即反映的主体)只能是实在的人,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它有思维的机能和属性,但并不等同于精神。是具有精神机能的人在从事认识,而不是精神在认识。因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这个定义,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是以哲学基本问题的唯物主义解决为前提的。它的正确性是不可否认的。  相似文献   

15.
洛克·摩尔教授新近出版了一部《黑格尔的圆圈认识论》,引起了学术界的注目。此书于1986年在印地安娜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0页,包括7章和一个结论。这7章题目是: 1、圆圈——黑格尔思想中的难题2、认识论的证明:体系,作用与圆圈3、圆圈,系统与反基础主义:《差异》  相似文献   

16.
“异化”概念出现得很早,但是,最早明确论述异化问题的是黑格尔。黑格尔从唯心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绝对观念”的运动过程就是绝对观念的自我异化过程,而自我异化的扬弃就是绝对观念本身。费尔巴哈完全抛弃了黑格尔的观点,提出了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的理论。他认为宗教的内容无非是人的本质的异化。这无疑是唯物的。但是他又说:“我使神学下降到人本学,倒不如说是使人本学上升到神学。”这又离开了唯物主义。马克思把异化问题加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的改造,并从思想、政治、经济各个领域去研究它,从而使异化学说真正成为科学。在他  相似文献   

17.
黑格尔关于命题中的主词似有矛盾的说法:“主词首先透过谓词的决定才有其明确的特性和内容。单就孤立的主词本身言,它只是单纯的表象或空洞的名词。”(《小逻辑》,三联书店57年出版,第346页)在这里,黑格尔把主词的特性和内容看成必须靠谓词才能得到说明的。这是他的一种看法;他又说:“谓词的某种特殊内容仅表示主词的许多特殊之一。”(同上第346页)在这里,黑格尔又把主词的内容看成大大超出谓词的陈述。这是他的另一种看法。我想拿黑格尔举过的花的例子来作说明。花是具体的,具有色、香、味、形状等多种特殊,是这些特殊的有机统一。“花是红的”这个命题,谓词“红”仅仅说出某一朵花所具有的颜色,主词“花”所具有的其他特性,这一命题里毫未涉及。黑格尔认为谓词的某种特殊內容仅表示主词的许多特性之一,正揭示了主词与谓词之间存在着差异,主词与谓词相互排斥、相互斗  相似文献   

18.
现行的许多哲学教科书或哲学理论读物,当谈到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基本内核”时,往往表述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与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我认为,这种传统的表述法是值得商榷的。我们知道,所谓黑格尔哲学中的“合理内核”就是指他的丰富的辩证法思想。首先,黑格尔第一次“把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写为一个过程,即把它描写为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转变和发展中,并企图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马、恩选集》第3卷63页)。其次,黑格尔还把运动、发展的根源归结为内部矛盾,他说:“矛盾是推动整个世界的原则。”而且黑格尔还认为,矛盾是真实存在的,一切东西之所以是具体的,真实的,就是因为它包含着内在矛盾。他说:“某物之所以有生命,只是因为它本身包含着矛盾。”再次,黑格尔还科学地表述了真理的具体性,并对物质与精神的相互转化和辩证法的三大规律等都作了细致的论述。总之,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是相当丰富的,然而,这种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却被他那庞大的唯心主义“外壳”禁锢着。因此,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彻底改造了黑格尔  相似文献   

19.
“真正的人道主义”或“现实的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在1844年使用的一个特定概念。这个概念同马克思早期的其它概念一样,近几十年来在西方遭到肆意曲解和滥用,就是在研究者们中间,对之也是众说纷纭。笔者认为,只有具体而深入地考察马克思这个阶段的思想发展,特别是它同费尔巴哈哲学的联系,才能得到正确的说明。 1844年,是马克思完成世界观转变而着手创立自己理论体系的始初阶段。正象列宁所说的,“马克思在1844—1847年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又进一步从费尔巴哈走向历史(和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关于“真正的人道主义”概念,正是在他“离开黑格尔走向费尔巴哈”的时期所使用的一个特殊概念,本文试图对这一问题,作一理论的和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20.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这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在驳斥英国托马斯·卡莱尔诬蔑共产主义者怀疑或轻视“历史的启示”时所作的庄严宣告。它既蕴涵着深途的哲理,又说明了共产主义者对历史的高度重视。历史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历史研究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种过程的运动规律”(恩格斯语)。而只有揭示人类发展过程的运动规律,历史研究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社会功能。历史研究有助于认清国情。认清中国国情,乃是认清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的基本的根据。现实社会犹如一个万花筒,包罗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而这些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