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最近 ,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吴建民博士的新作———《中国古代诗学原理》。这是一部系统整理古代诗学理论、建构中国古代诗学体系的学术专著 ,是作者经过近 2 0年的学术积累、思考、升华而撰成的呕心沥血之作。它在李壮鹰《中国诗学六论》和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的基础上 ,把中国古代诗学的体系化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为中国传统文论走向现代、服务现代、走向世界搭建了一个新的学术平台。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重“史”的优良传统 ,鉴古知今 ,审时度势 ,治学必先治史是古代学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古代学术的重“史”观念也渗透到古代…  相似文献   

2.
"革命"、"共和":清民之际政治中坚概念的形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辛亥革命导致近代中国政治话语系统的深刻变更 ,典型的表现便是“革命”与“共和”两词汇从古典义向现代义转换。“革命”的古典义是变革天命 ,指改朝换代 ;“共和”的古典义是“相与和而共政事”,指贵族分享国家管理权。 1 9、2 0世纪之交 ,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和西方文化的传入 ,二词内涵发生异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 ,承袭“汤武革命 ,顺天应人”、“相与和而共政事”的传统话语 ,又汲纳来自英、法的社会革命论与来自法、美的共和主义思想 ,赋予“革命”、“共和”以现代义 ,与世界义接轨。而日本人幕末、明治时期借用汉字旧词“革命”与“共和”意译西方术语“revolution”与“republicanism”,被流亡日本的中国政治家及留学生传输回中国。这两个挟带西学内涵的汉字词为方兴未艾的中国近代革命—共和运动所采纳 ,成了辛亥革命乃至整个中国近代的中坚概念。“革命”与“共和”经历“中国创制的古典词—传入日本并发生演变—近代日本借以意译西方术语—从日本逆输入中国”这样一个跨国度、跨文化的传播过程 ,其间还发生改良派与革命派对两概念不同诠释的论战 ,其结果是现代义、世界义的“革命”与“共和”概念在中国逐渐普及。然而 ,现代义、世界义的“革命”与“共和”理念在中国被正确理解、健全  相似文献   

3.
南昌大学唐志全和陈学明两位教授合著的《“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一书已于 2 0 0 2年 1 1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这是作者对闽浙赣苏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它不仅内容丰富 ,资料翔实 ,文字流畅 ,而且创获甚多 ,颇富学术和理论价值 ,有较高的学术水平 ,位于苏区史研究的前列。第一 ,对“方志敏式”根据地若干问题的探讨颇见功力对“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的研究 ,从 2 0世纪 4 0年代起一直持续到现在 ,虽然出版了几种类型的简史和不少的论文 ,但全面系统的学术专著却一直空缺。此次该书的出版无疑填补了这一空白。尤其是 ,作者在前人…  相似文献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总书记 2 0 0 0年 2月在广东考察时提出的。他说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 ,关键取决于我们党 ,取决于党的思想、作风、组织、纪律状况和战斗力、领导水平。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2 0 0 0年 5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江苏、浙江、上海党建工作座谈会上进一步指出 :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 ,执政之基 ,力量之源。这充分说…  相似文献   

5.
1997年至 1 998年 ,我有幸在日本留学。在著名的中国学教授宫泽正顺先生的指导下 ,我查阅了有关 2 0世纪日本的陶学研究者研究陶渊明的专著、论文。留学归来 ,又得到几位日本学者和友人的帮助 ,他们为我寄来了有关资料。资料收集的结果令人十分惊讶 :2 0世纪 (尤其是战后 )日本陶研人数之多、成果之大均出乎笔者之意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渊明文学作为大众文学的普及化程度。漫步日本的街头闹市 ,不时可见一些以“渊明庵”、“桃花源”命名的酒店和料理店。且不说大学中学老师等一些高层次的文人 ,即使是一些政府公务员、公司职员以及一些中…  相似文献   

6.
日本沈从文研究自1926年以来,在近80年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从“疏离”到“回归”的变迁。在这近80年当中,日本的沈从文研究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译介”阶段、“初论”阶段、“变革”阶段、“创新”阶段。同时,在这近80年当中,日本沈从文研究思潮涌动,呈现出了认识逐步深入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对日本文化而言,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因此,在这近两千年的时段里,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由中国流向日本。在这种“文化的生命运动”中,自然也要发生“空间伸缩”和“内容消长”。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融入日本文化这本身就是文化空间的一种伸展现象;日本文化吸纳汉字,而吸纳是有选择的,所谓在空间上有“伸缩”,在内容上有“消长”,这从“店、馆、房、屋”四个汉字中可以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8.
重现“历史真实”———评段云章《孙文与日本史事编年》姜义华(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上海200433)孙中山与日本的关系,是近年来孙中山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近年来在中国与日本已经出版了好几部专著,如赵金钰的《日本浪人与辛亥革命》、俞辛的《孙文的革命运动与...  相似文献   

9.
侯德芳、韩源同志主编 ,名为《与时俱进的历史丰碑》的专著 ,在 2 0 0 3年 1 1月由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是一部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方面特色鲜明、见解新颖的又一力作。通读全书 ,可以看到 ,该书在下述二方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是创新性。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侯德芳教授和她的课题组同仁们 ,认真贯彻江泽民同志的上述指示精神 ,在学习、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  相似文献   

10.
“有事法制”研究在日本由来已久 ,但直到 2 0 0 2年 4月日本内阁会议才通过“有事法制”相关三法案 ,并于 2 0 0 3年在国会获得通过。“有事法制”相当于战争法制 ,日本何以绕过“和平宪法”通过“有事法制” ,又为何在开始研究之后这么久才得以通过呢 ,这虽然与日本国内政治的发展有关 ,但既是日本盟国又是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在亚太的安全战略调整对日本“有事法制”的出台有着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经济理论研究的硕果累累 ,汪素芹教授的《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研究》(中国商业出版社 ,2 0 0 0年 6月出版 ,下简称《开放理论》)可称得上是一部系统研究中国经济开放理论产生、发展、形成的学术专著。拜读之后 ,我认为 ,汪素芹研究中国经济开放理论的专著很有特色。一、系统地分析了中国经济开放的历史渊源。英国诗人拜伦说过 :“最好的预言家是过去”。《开放理论》对中国古代和近代的经济开放实践及开放观点、开放思想进行了追溯 :中国古代的对外经济开放曾达到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的高度 ,只是到了明末清初 ,才出现了“闭…  相似文献   

12.
20 0 2年 9月 5日至 8日 ,由作为教育部百所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和四川乐山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俗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 ,在峨眉山举行。来自日本、韩国、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等地的学者 ,共提交了 47篇论文 ,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议题 ,大致反映了目前中国俗文化研究的最新研究动态。会议开得非常成功。一、俗文学方面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在俗文学研究方面成绩突出。这次会议上 ,该所提交了一批新的研究成果。项楚的《三句半诗话》认为 ,民间又称作“三句半”的“十七字诗体”成熟于北…  相似文献   

13.
日本幕末"开国"与遣使上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近代世界发展潮流 ,运用中日比较的方法 ,考察和分析日本从“锁国”向“开国”的转变 ,认为 :虽然两国都是被西方打开国门 ,但日本较快地从被动走向主动 ,即使在明治维新前的 1 9世纪初中期 ,其走向世界的规模、效果 ,也都在中国同类举措之上。日本在以西方作为“开国”的主要方向的同时 ,还从本民族的危机意识出发 ,将对华关系视作战略问题 ,欲经略朝鲜与中国 ,以与对西方外交相平衡。 1 9世纪 60年代 ,日本在时隔两个多世纪后 4次遣使上海 ,就是由上述倾向促成的。这是日本试图直接对华贸易的积极举措 ;而来华日本人的见闻 ,则对近代日本人中国观的转变影响至深。  相似文献   

14.
“文革”是中国历史上很多人不愿正视的一页。对于“文革文学”,特别是最具代表性的“样板戏”,长期以来,尽管有人强烈地呼吁要进行抢救研究,但研究的选题还是极少涉及这一领域,而且真正响应又做出实绩来的则更为缺乏,更毋论从语言学角度切入的研究了。祝克懿博士的《语言学视野中的“样板戏”》(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以下简称《视野》)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正如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李熙宗教授为该书所作的序中所言:“我虽不敢断言这是我国‘文革文学’语言研究的第一部专著,但至少是这类研究中最早的专著之一;而在‘文革文学’语言和…  相似文献   

15.
福建师范大江震龙博士的学术专著《“解放区散文”研究》正式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了。在20世纪中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性地位的“解放区散文”,在江博士研究之前,尚未见到有专门的整体研究专著;甚至连解放区散文的时空界定、形态特质、衍变特征的“地形图”和“景观图”都还尚  相似文献   

16.
从“七七事变”到淞沪抗战时期的日本对华政策,一言以蔽之,就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政策。“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军政当局立即以“卢沟桥事件”为契机,制造种种事端,激化中日矛盾,以此为借口,将“卢沟桥事件”扩大为“华北事变”,再扩大为“中国事变”,将战火从中国平津地区扩大到华北地区,再扩大到上海及华中地区,终于将“卢沟桥事件”这一中日局部冲突,扩大为全面侵华战争。  相似文献   

17.
清代小说研究之所以能在2 0世纪取得重大成就,与前5 0年学界一大批为发掘、整理“新材料”的学者们的辛勤劳作密切相关。尽管这5 0年中并未见一部独立的清代小说史料学的专著,但在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学目录学著作中,我们仍能感受到学界为清代小说史料学的建构所做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8.
1997年夏 ,由于面临世纪之交 ,众多学科都在忙于对 2 0世纪的学术研究进行总结。北京出版社选定《2 0世纪文学研究概论》的题目 ,全部丛书为 12册 ,魏晋南北朝占一册。笔者负责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分卷 ,并承担撰写陶渊明研究部分。我用近四年多的时光 ,将近百年来出版的陶学专著、中国文学史、有关陶学的专著和重要论文 ,较为认真地读了一遍。对有关陶渊明研究的著作和论文 ,则反复研读。结果发现百年陶渊明研究呈现出“工夫在陶外”的特点。这里的“工夫在陶外” ,是借用陆游诗句“工夫在诗外”改造而成。此外所说的“工夫在陶外” ,…  相似文献   

19.
1898年,中国暴发了资产阶级维新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就在这一年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汉语语法专著《马氏文通》出版了,它标志着我国汉语语法学的诞生.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标志着中国现代史的开端,而从此一系列旨在研究白话文语法的论著不断出现,到1924年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的出版,就标志着我国  相似文献   

20.
以一次出使事件为引线,展开跨文明之间的比较和开掘,除了法国学者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穴商务印书馆1995年版雪以外,国内学者中冯天瑜的《“千岁丸”上海行——日本人一八六二年的中国观察》(商务印书馆,2001)也是一部十分精彩的专著。如果说佩著借马戛尔尼使团的眼光从一个文明中心打量另一个文明中心的话,那么冯著则借日本使团的目光从同一个文明内部的边缘去观察该文明的中心,由此揭示1862年前后东亚文化圈内部协奏与变奏的轨迹,以及该文化圈与西洋文化圈之间的力量对比及其文明差异。与以前学术界研究中国文化近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