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二、三产业转移,是近几年农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特点。1988年底,浙江全省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达到640万人,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33%,农村二、三产业产值达到655.75亿元,占全部农村经济总产值的70%,农民家庭收入中,来自二、三产业的收入已占到70%。去年底开始,由于国家采取一系列治理整顿措施,乡镇企业面临种种困难,大批职工向农业回流。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无从事二、三产业的一技之长是制约其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深层次障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必须标本兼治 ,在消除制度性障碍的同时 ,积极发展农村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扩大农村教育出口 ,以适应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治省方略     
怎样才能增加农民收入?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储波强调要抓好四项工作:(一)要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一是要调整品种结构。关键是要改进品种,提高优质率,通过发展优质农产品,达到增收的目的。二是要调整产业结构。必须抓好农业产业的延伸,加快农村二、三产业发展,鼓励农民以资源开发、加工为重点,办好初级产品加工、保鲜和贮藏,鼓励农民发展运输、餐饮等三产业,提高非农产业在农民增收中的比重。三是要调整劳动力结构。必须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要加快向农村非农产业特别是向乡镇企业转移,要向小城镇转移,要向城市和省…  相似文献   

4.
这次自治区社科联组织的理论研讨会共收到论文46篇。这些论文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多方面研究论证了新疆或地州县各级发展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并提出了各种建设性的意见、构想。这些调查及研究成果,一方面反映了我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乡镇企业的巨大成就,一方面也找出了我们与内地省区存在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展现了我区发展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的美好前景。这些调查报告及研究性论文是在学习贯彻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的鼓舞下撰写的,集中反映了我区社会科学界的学者专家对发展新疆乡镇企业为主体的农村二、三产业的满腔热情、满怀希望及坚定的信心。它预示着我区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必将在十四大精神鼓舞下,在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一定会既往开来,跃上一个新台阶。对这些调查报告及研究论文,本刊由于受版面限制,只能选登其中的一小部分,分别从四个方面摘要如下:  相似文献   

5.
论乡镇企业发展股份合作制的若干问题袁朝明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体制运作后,股份合作制在农村迅速兴起,其产生的特点是:在交通枢纽、经济发达地方,股份合作制主要产生于农村工商业等二、三产业;在边远落后地方,主要产生于种养业等第一产业。乡镇企...  相似文献   

6.
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英  肖德仁 《理论界》2005,(2):182-183
影响农民增收缓慢的主要因素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因此,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治本之策。一、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单一粮食生产”格局没有根本改变。在我国,虽然有些地区的农村经济搞起了多种经营和一、二、三产业全面发展,但就大部分地区的农村经济仍然是“单一粮食生产”,这种经济结构格局没有根本上的改变。而这种“单一粮食生产”由于土地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使得多投入而不能多产出,导致农民收入不能增加,甚至减少。第二,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停滞,城镇化滞后。从较发…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户非农产业群体妇女的考察李道南吕世辰农户非农产业群体妇女,是指户口在农村而本人在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妇女,也包括在乡镇企业中从业的妇女。据统计,她们的总数约6500万人,其社会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并呈迅速增长趋势,预计到本世...  相似文献   

8.
姚宏 《江西社会科学》2001,(Z1):305-306
我省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有了新的增长,其中来自非农业的收入较过去有了明显的增加,农民购买力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农民的吃、穿、用、住、行等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农村市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农业产业化程度有了新的提高,农副产品的供应丰富,价格平稳,绝大多数由长期短缺变为供求基本平衡,有些开始供大于求,由过去的卖方市场变为买方市场,农村产业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调整,第一产业比重下降,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相当数量的农村劳动力通过乡镇企业或其它途径转移到二、三产业中来,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进步,社会稳定,治安形势总体良好.但从一些地方来看,仍不同程度地发现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其中尤以农村市场如何开拓,农民如何增收减负,如何发展小城镇建设,启动农村投资和消费,如何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等问题,这些都关系到农民思想能否稳定和农村经济能否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特色的农村城镇化道路,不可能像经济发达国家那样农村人口都涌向大中城市,而只能是走发展小城镇的道路,选择小城镇来推动农村城镇化,从而促进农村现代化。而数量庞大的农业劳动力剩余的压力、农民对收益最大化追求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愿望构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则是自下而上推进农村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动力源。小城镇的建设推动城镇体系趋于完善,促进一部分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与此同时,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推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布局区域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农村劳动分工水平的提高和二、三产业的发展。本文以南京市为案例,对小城镇建设的土地利用与有关政策作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发展小城镇的对策与土地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农民要致富,农村要振兴,一要靠政策、二要靠科学、三要靠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从自给自足的封闭式的单一经济转向开放式经济,走以工取胜、靠工致富、农林牧副渔五业齐发展的道路。本文就农村乡镇企业的形势,特点和进一步发展乡镇企业问题并结合兰州的实际,作一粗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杨金基 《南方论刊》2003,(11):31-32
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一是调整农业产品结构,瞄准国际市场,生产"名、优、新、特"产品;二是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结构,政府引导农民根据市场的需要来作出决定;三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乡镇企业发展在空间的分散状态是我国特定条件下的制度造成的 ,它与第二、三产业发展在地域上呈现出城市化趋势的一般规律相背离。积极促进农村第二、三产业发展的相对区域集中 ,推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适度规模发展 ,实现乡镇企业发展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统一 ,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农民收入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与判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我们得出了如下有意义的结论:影响农民收入的第一因素是各省(市、自治区)的二、三产业发展状况,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化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第二是农业结构调整因素,包括大农业结构和种植业内部结构;第三是农民受教育程度。农业生产条件的解释力不显著。要解决农业收入问题,乃至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不能在农业内部寻找出路,而要重新审视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在稳定农业经济发展、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前提下,通过二、三产业的发展,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农民的就业和身份问题,最终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农村与农村经济的蜕变轨迹与演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是农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农业的经济再生产是与自然再生产交织在一起的。从单一经营农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转变,是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农村是社会分工的产物,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农村的内涵也在不断地拓展。与其相联系,城市与农村不再是完全独立、绝对分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最终形成城乡一体化。与传统农村不同,现代农村不再是单一经营农业的区域,二、三产业在农村的比重已经远远超过第一产业,且出现"三产"深度融合的农村发展新格局。这时候的农村,与其称之为"农村",毋庸称之为"乡村",城乡差别已经缩小到很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当前,股份合作制在农村地区已走过自发探索、政府试点两个阶段,并开始大面积推广。股份合作制是从家庭经营向规模经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的合理形式,是农村发展二、三产业向城市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化乡镇企业内部改革的重要选择。因而,继联产承包大潮和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之后,股份合作制的推广无疑是农村经济上台阶的又一契机。 一、当前发展乡镇股份合作制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镇企业股份合作制虽然有了良好的开端,取得了初步成绩,并有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东部发达地区与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比较经济增长的结构问题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这主要是指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变动,以及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哪些产业、哪些产品的更快增长实现的。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状况决定着某一地区在全国经贸联系和区际分工中的相对地位,而这一相对地位,主要取决于该地区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水平,特别是主要制造业的专业化程度。第二、三产业较发达,主要制造业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区际分工中处于相对有利的地位。1、第二、三产业较发达的省区位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80%的劳力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的减少和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目前农村出现了1.6亿左右的剩余劳力,使这部分剩余劳力如何向二、三产业转移和主要在什么地方实现转移的问题,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与二、三产业相比较,第一产业(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狭义农业)的比较利益最低。习近平同志把这种狭义农业称之为小农业。小农业是农民陷入贫困落后的重要原因。习近平同志著的《摆脱贫困》一书,以闽东地区为研究对象,得出这样的结论,即闽东地区脱贫致富的根本途径是发展大农业。习近平同志所谓的大农业,是一种立体农业,不仅包括农、林、牧、副、渔业,还包括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运输、储存,以及一、二、三产业融合。与小农业不同,大农业大幅度提升农业的产业链、价值链。要发展大农业就必须通过人力资本投资,搞好农村教育,提升人口质量,开发劳动力资源。就地转移劳动力和就地城镇化是发展大农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一个战略性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刘肇润我国是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目前,农村的劳动力有4.4亿人,其中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上的劳动力约有1.1亿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有3.3亿人,剩余劳动力将超过2亿人”①。大量的而且正在继续增多的农村剩余...  相似文献   

20.
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目标和资本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在的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目标,不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的调整,而是第一、二、三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的调整。实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资本,也不能主要依赖农民和农村乡镇集体,而应该来源于农村以外的经济组织,如资本市场、外国资本和政府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