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出现多元化.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依然要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但要适应商品经济条件实行分配模式转换.本文试就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模式问题进行理论探讨.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和按劳分配模式转换的必然性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有计划有控制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不仅在运行上要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统一,而且在分配上要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统一.实现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以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实现按劳分配和商品经济的有机统一,则必然要改革按劳分配体制,即按  相似文献   

2.
<正> 目前,在进一步深化改革,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形势下,"按劳分配"原则被广泛地讨论着.问题集中在坚持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否与按劳分配原则相冲突?如不冲突,如何实现这一规律.这个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讨论.一、如何理解按劳分配原则.长期以来,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一些理论工作者认为过去的"大锅饭"就是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形式,把按劳分配与吃大锅饭划上等号.他们认为,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按劳分配原则就不需要了,否则必与商品经济相矛盾.还有一些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唯一原则.后来,人们进一步把这一原则规定为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认为不坚持按劳分配原则也就不成其为社会主义了.然而,在我们的改革实践中,却一步一步地感到,坚持按劳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4.
5.
一个时期以来,有些讨论经济改革和分析新的经济现象的文章中,流行着一种观点: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等量劳动相交换”实际上是无法实行的.劳动者个人之间的分配,只通过商品等价交换就可以实现了.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也通行商品等价交换的“等量劳动相交换”,按劳分配的“等量劳动相交换”是行不通也不必要的.理由是什么呢?有的文章中说:“按劳分配中的‘劳’是指什么,指活劳动吗?活  相似文献   

6.
<正>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还存在不存在?如何存在?对这一问题目前有两大派观点.一派是基于实践中分配关系的复杂化,力图另辟蹊径,作出全新的理论概括.按劳动力价值分配、按劳动所得分配即属此类.另一派是承认按劳分配的存在,但认为要受价值规律的制约.我基本上持第二类观点.本文试就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性与统一性、按劳分配规律与价值规律在分配过程中的共同作用、以及怎样正确看待价值规律"插手"分配过程后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问题提出几点看法.限于论题的性质,本文不拟涉及非公有制经济中的分配方式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基本分配原则。马克思曾指出,在社会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这种分配的方式会随着社会生产机体本身的特殊方式和随着生产者的相应的历史发展程度而改变。”因此,我们要想真正贯彻按劳分配,就必须把握按劳分配理论的本质和现阶段按劳分配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我国经济理论界在改革实践中大胆探索而取得的重大突破.然而,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的相关研究中,却出现过不可忽视的偏向.一种一度颇为流行的观点是把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按劳分配直接对立起来,认为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和《资本论》等经典著作中论述的有关按劳分配的理论和原则,是和消除了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形式相联系的,因而商品经济与按劳分配不能兼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现实在我们面前设置了这样的“二难选择”;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就意味着要否认按劳分配的客观存在;如果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就意味着否定社会主义经济的商品属性.上述论点的偏颇其源盖出于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特质.运行机制及其发展要求缺乏全而.科学的理解.本文拟对此直抒浅见,并进而就与之紧密联系的按劳分配的有关问题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9.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J·S·Adams)早在1967年就提出了著名的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更重要的受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都会把自己投入的劳动及所得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推断是否公平。它所揭示出的这种社会比较的心理现象是普遍存在的。长期以来,平均主义几乎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思维定势,还由此推出传统的公平观念,即全体社会成员要求地位平等,并在此基础上求得结果均等。“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一传统观念的巨大惯性把结果均等推广到济经生活乃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我国经济运行机制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传统的公平观念不仅明显地割断了分配和贡献之间的联系,导致经济活力衰竭,经济效率低下,而且也未能做到社会成员享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权利。这种牺牲效率换来的公平只能是伴随着社会财富短缺而来,与贫困有血缘关系;而建立在贫困基础上的公平最后归宿必然是贫困与不均并存。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论断的确立,为我们深入研究按劳分配问题开辟了新的途径。现在看来,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之所以不彻底,在很多问题上与当前的实践相抵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以产品经济论为前提的,而不是以商品经济论为前提。要想把按劳分配理论的研究推向前进,就必须把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紧密联系起来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1.
一、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精神产品与物质产品的联系和区别的重要意义 最近召开的党代会强调指出,各级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都要坚决贯彻“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充分重视和认真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顺利发展。对于党代会这一重要号召,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并付诸行动。从党的十二大以来,理论界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研究方面,已逐步走向纵深阶段,许多论者提  相似文献   

12.
一、问题的提出——争鸣 我国目前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处于“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这种基本国情决定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必须转移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来,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促进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产品经济社会。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尺度是社会平均劳动;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尺度又是什么呢?本文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15.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按劳分配理论一直以来都是制定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尤其是股份制普遍推行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有必要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按劳分配理论进行新的探讨,井对劳动者个人收入分配形式和相关问题作进一步分析。 传统的按劳分配理论,是指以马克思创立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为前提的社会主义时期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在自由人联合体中,“每个生产者在生活资料中得到的份额是由他的劳动  相似文献   

16.
工农联盟无论在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如果不把农村劳动群众联合到自己周围,任何革命和建设是不可能成功的。工人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中之所以能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归根到底是由于有共同的经济利益,在经济上互相依存。  相似文献   

17.
《江汉论坛》1987年第7期发表了钟明荣同志的文章——《论按劳分配与商品经济的矛盾》(以下简称《钟文》),该文对我国现阶段分配问题的议论,不乏精彩之处.但是,我以为,该文中的某些提法,似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特提出来与钟朋荣同志商榷.笫一,《钟文》中第一部份的通栏标题是:按劳分配是产品经济的特有现象,而不是社会主义的共同特征.对此,我是不敢苟同的.的确,按劳分配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提出来并加以发挥的,并且马克思曾把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产品经济的运行结合起来分析.但是,能否就此断言,按劳分配是产品经济特有现象?当然不能,因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探讨张宗斌由于我国正在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进程,这就决定了我国实现按劳分配的现实经济条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而决定了现阶段的按劳分配及其实现过程具有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拟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一...  相似文献   

19.
根据实际情况,正确认识和处理商品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经济利益关系,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今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就此作些探讨,希望能抛砖引玉,对解决这个问题起到一点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浅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按劳分配江丛英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分配方式也开始改变原来的单一性结构,逐步形成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多元化结构。现实社会中,除按劳分配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