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针对:虚云和尚、印光法师、弘一法师与太虚法师等四位近代佛教人物的修持方式进行梳理,这四位现代僧人,有誉为"民国四大高僧"者。文中从"虚云和尚主张禅净不二"、"印光法师强调念佛往生净土"、"弘一法师持戒导归净土"、"太虚法师要在人间创造净土"等四部分展开论述;结论部分,再对这四位僧人的修持方法与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并指出:虚云和尚虽是禅师,但他主张"参禅、念佛","道本无二",对他而言,"禅净不二"。印光法师深通经教,以一句弥陀,为日常行持。弘一法师是专弘南山律大家,因受印光法师影响,所以在修持上,推崇净土念佛法门。但他鼓励修读诵《普贤行愿品》、兼修地藏法门与药师如来法门,这是他师从印光而有别于印光之处。太虚法师是一位富有创意的僧人,在修持上他虽曾有"过定境三次",终"因为悲愿心太重,未能向禅定去继续深进",而走入人群,开展出影响当代的"人间佛教",他可以说是一位人间菩萨的真正行者。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与莫泊桑作为中西短篇小说之王与巨匠,都是高产作家,然其创作之源不同,蒲松龄靠的是想象的天份,而莫泊桑的生活经历与创作实践的联系则格外密切;他们都非常关注女性,然而他们笔下的女性世界迥然不同,一为"花妖狐魅",一为人间女子;他们都写了一些有关"如此父亲"及其"孽果"———弃儿、私生子的短篇佳作,他们的命运又如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初叶,中国佛教界发起了"人间佛教"运动,这是传统佛教因应社会时代变迁而兴起的一种"复兴"运动,其实质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佛教原典精神进行新的诠释与实践,以促进中国佛教的现代化和人间化.近几十年,人间佛教运动在台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与其他世界性宗教相比,佛教具有极大的文化包容性和社会普适性特质,具体体现在对异质文化的宽容与兼融,故可以随着时代、地域、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改变其外在的形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但也由于缺乏自身坚固的稳定性特质,因而容易产生诸多的变异.  相似文献   

4.
径直要领袖一种极端唯美主义文学潮流或派别的闻一多在留美以及归国时均欲钻进真正的"诗境"而不愿忘掉这人间世,然而面对美国的民族歧视和国内的社会黑暗,具有热爱祖国和人民天赋的闻一多就不得不从"诗境"掉到"尘境"中去,更兼之文学是人学的缘故,于是,在"诗境"和"尘境"的交织中,他就犹如一张留声机的片子,钢针一碰着他就响,这就让虽然始终没有放弃过极端唯美主义追求的闻一多创作出诸多至情至性的爱国诗篇而使他终究不能成为极端的唯美诗人。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中国画"穷途末路"论而展开的中国画大讨论,唤醒了一代中国画家对于传统中国画的变革意识。在这种变革中,有一批画家转向实验水墨,把水墨媒材作为现代绘画的中国符号予以观念性的重组;还有一批画家走出国门,通过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反观中国画的发展。画家周俊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奔赴欧洲,成为那个年代追寻文化梦想的践行者之一。在欧洲生活了20多年,用他的活来说:"他是因艺术走出国门,这其中有苦恼也有快乐,有失意也有成功。"但无论怎样,他自始至终都是以一个中国文化人的心境和思考方式,对待艺术和理解西方文化的……  相似文献   

6.
"一生凭道义,无处不新春"。综观张学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道义"无处不在,他那些在中国现代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惊人之举都与"道义"二字相连:凭道义,他劝父罢兵,诠释了百姓大义;凭道义,他毅然易帜、武装调停,诠释了统一大义;凭道义,他辞职下野、送蒋回宁,诠释了荣辱大义;凭道义,他西安兵谏,诠释了民族大义;凭道义,他放弃自由,诠释了人格大义。张学良用自己的"生命"和自由诠释了人间大义。这就是张学良精彩的道义人生。  相似文献   

7.
固定排布于《红楼梦》首回虚境神话叙事中的诗词韵语,有着叙事界点作用和意旨独立性,并隐含了作者的情感。回目联句和作为总评的七言律诗是小说开篇的一顿,前者在二元哲学和悲世情调中隐含了创作本事和内容;后者假评语以直白抒情,展开作者生事和小说故事。作者在入戏之先进行了情旨交代,他借石头事典和诗境,将存在的终极归于爱情的讲述;借石头七绝偈语"无材可去补苍天"寄托因现实事功的幻灭而作传奇的无奈;而"曹雪芹"的自白"满纸荒唐言"一诗则直接道出了辛酸和希冀被解味的作文苦心。而对三生石的故事演绎乃是对小说故事的引入,其中"假作真时真亦假"对联又是对真假笔法的提示。作者在故事性遮蔽下披露了其创作本心,进行了笔法交代,并伴随着情绪的起伏,这是他在这个诗语整体中所隐藏的玄机。  相似文献   

8.
小平 《新天地》2012,(12):23
在省科技界颇有名声的张总工自杀去世了。给他的二子一女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一套别墅、巨额存款和价值不菲的名人字画以及一些尚待收回钱款的技术专利……分得如此多的遗产,子女们一个个都喜出望外。而街坊邻居却咒骂他们是"一群丧尽天良的子女"。这还得从头说起。张总工因发明创造多,仅专利的收入就十分可观。虽不缺钱用,但精神生活却寂寞、痛楚。在他小儿子出生之时,爱妻就去世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隔”与“不隔”说内涵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隔"与"不隔"这一文学命题,众多学人对该命题的内涵进行了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他们因忽略了"隔"与"不隔"是王国维立足于"境界"这一审美形式从文学接受的角度而提出来的审美尺度这一现象,所探得的"结论"难免失之偏颇.所谓"隔",实质上是指人们在审美过程中产生的共鸣有障碍(包括迟滞与不自然),"不隔"是指共鸣产生的自然与流畅.  相似文献   

10.
临猗县政协常委阎自勉,今年62岁。26年来,他奉养舅母胜亲娘,誉满乡间。 阎自勉祖籍永济县,兄弟五人他排行老三。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小年纪便与哥哥沿街乞讨,饱尝人间辛酸。8岁那年,自勉随父亲到临猗县牛杜镇王寮村的舅父家拜年,膝下无儿无女但生活可达温饱的舅父舅母戏言要留自勉做儿子,饿怕了的小自勉欣然应允。下午当父亲要领他回家时,他歪着小脑袋说:“舅舅要我给他做儿子,这里就是我的家。”从此,他正式成为舅父家的一员。  相似文献   

11.
《可乐》2009,(1)
我总是逃学,只上过他一节课,还一直和男友喁喁私语。我们谈兴正浓时,一根粉笔飞过来。他停止讲课,一手指着我们,大声说:"要谈情说爱出去,这里是课堂。"顿时,所有目光转向我们。我窘得满脸通红,恨不得从人间蒸发掉。  相似文献   

12.
姚绍辉 《老友》2010,(8):22-22
老干部工作因他而和谐,老年体协工作因他而充满活力,老干部党总支因他而真正成为离退休党员的"娘家"。这是江西省物资集团公司上上下下对他的由衷评价。他的工作也赢得了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省老年体协、省门球协会的一致好评。他就是全省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吕登山。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佛教更好地与现代社会相适应,在继承其师太虚大师之"人间佛教"的基础上,印顺不断破斥历史上存在的佛教"鬼本论"、"神本论"和"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等学说,而提出其"人间佛教"思想。究其实质,这一过程是印顺立足"宗教"之本义,通过辨析儒佛、佛道、佛耶及佛教内部的多重关系而实现的。具体来说,印顺之"人间佛教"是以"信、智、慧"为"修持心要",以"法与律合一"为"理论原则",以实现人间成佛为目标的宗教。此为基础,印顺开启了以佛法为本位的佛教与其他宗教对话之可行性与现实性。  相似文献   

14.
最美养母     
44年前,她出于善意好心收养了一名弃婴,用勤劳的双手托举起一个孩子的希冀;40年来,她倾尽心血、无微不至地照顾着"永远长不大"的智障养子,哪怕自己年过七旬仍然坚持不渝,无怨无悔地用柔弱的肩膀扛起这名弃儿的人生。她就是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家住江西省丰城市洛市镇东安村的村民吴果英。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社会纷乱不息,著名高僧太虚大师通过"人间佛教"理论提出了如何使社会和谐的医治处方.七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这些理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转型发展上有显著的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对太虚"人间佛教"、"人间净土"理论的回顾,力图追索出其思想深层理论脉络的特点.认为,太虚的"人间佛教"阐释其佛教人生观与"人间净土"的背后,其理论依据是其世界观——唯识论,故而"真现实"思想成为太虚佛教思想的核心.在梳理太虚"人间净土"思想之余,本文还考察了他的弥勒净土思想,并尝试对这两种净土理论的关系作出一些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6.
庄子逍遥的另一面,是面对人间世的种种不幸时所展现出来的困苦.这种困苦是因为出于对世间的无奈之情.世间的无情、命运的冷酷在人间世一一展现.对此,庄子是困苦与无奈的.在庄子的哲学中,"曳尾之龟"这一意象最能体现庄子的这种困苦与无奈,而从对这一意象的分析可以看出,庄子困苦是隐藏在其逍遥之下的,故此这种困苦又往往带有一种深沉的意味.这是庄子狂狷的一面,而这种狂狷之气,使得庄子以一种游戏的态度面对世间.这是庄子用以消弥生命与世界鸿沟的审美力量,而在此意义上,庄子哲学中体现出一种困苦之美.  相似文献   

17.
现今时代是近代以来由太虚大师首先开启的人间佛教在海峡两岸及全球各地蓬勃发展的时代。鉴于人间佛教已经取得显著的进展和重要的成就,因而本文提出对其经验、教训展开建设性的研究和理性的探讨,这是有其必要性的。为此,本文提出人间佛教历史必然性这一议题,认为这一议题的提出和解决,是关乎今后深化认识、理解人间佛教思想、运动的理论关键。文章从佛陀本怀、佛陀之后的佛教史、菩萨智慧学、近现当代人类文化普世性价值的变迁等四个方面,对于人间佛教历史必然性的议题进行了简要而深入的论证。篇末我们观察、分析当今中国大陆人间佛教文化健康开展的态势,并以"南有济群、北有真广"两大人间佛教道场的耕耘与成长,概括这一发展态势。文末我们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也对星云大师佛光团队在人间佛教建设方面的卓越贡献及其世界意义进行了一些新的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8.
孟浩然诗水意象解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影响着我们的信仰和我们的选择。孟浩然大量使用水符号,表述和传达出一种因价值失落而引发惜痛的辛酸,其主要兴奋点一直聚焦于主体自我价值。水被诗人广泛地情致化,用以体现个体生命与社会及其自然的关系,成为诗人承载其人格精神和思想意趣的最合适外物。诗人企图放弃政治,然而他终究不能放弃儒家价值理想的追求,而其性格和生活态度上又常常以"道"的形态出现,这就形成了他"外道内儒"的生命风采。  相似文献   

19.
《新天地》2007,(11)
他从小是个弃儿,视力仅0.01,身高只有1.5米;作为记者他数十次冒险"卧底",专门揭发不法分子的非法勾当;经他采访的中外名流和演艺明星达七八百名;40多年来,他先后在全国600余家报刊杂志发表各种文章近300余万字;他曾接受过数十家媒体的采访,其中包括CCTV和《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中国哲学是一种人生哲学,它的主题不同于西方哲学的"爱智",而是"求乐".从孔子开始,直至近代,其道"一以贯之".中国哲人追求的不是酒色等肉体享受,而是万物一体的人生境界.进入这一境界,个人就能超越他的有限生命而达到永恒存在.但快乐不在天上,也不在世外,而就在人间.个体人格只有在百姓日用中才能得到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