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高校开展媒体素养教育的现状、必要性进行分析,挖掘当前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整体教育水平、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等方面,并提出科学有效的措施,力求通过建立媒介素养教育体系、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发挥校园媒体辅助作用、加强媒介素质理论教育等方式,充分发挥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高校思政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校园媒体作为高校主流媒体,在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紧迫性,并就如何发挥校园媒体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中的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现代信息社会,媒介环境对大学生思想与行为的影响不容忽视;同时,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状态亦会对媒介环境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制约其自身的全面发展。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必须重视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这一新主题,并积极参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实践。事实上,高校德育与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在诸多方面是契合的。由此,使得两者的结合,不仅必要,而且可能。实践中,须进一步优化媒介环境,探索并构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前,媒介文化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如何与媒介共存,使媒介为每个人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己成为我们必须理性面对的课题,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凸显。但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尚未普遍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状况不容乐观。高校媒体应充分发挥优势,主动对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环境建构,是我们当下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自媒体视阈中的媒介素养教育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媒体的出现使信息传播发生了重要变革.面对信息传播变革,媒介素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当前媒介环境中媒介素养教育应注重培养公众自主处理信息的能力、正确运用话语权的能力以及运用自媒体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实施媒介素养教育可通过学校、社会、家庭等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6.
张梅 《东南学术》2006,(4):155-160
本文避开对媒介素养教育之理论与实践进行概况介绍的习见视角,从媒介素养教育与媒体的互动切入,打破两者简单分离的迷思,探析两者互动的理论资源与现实经验,并认为媒介素养的多元内涵与特定的教育学取向为两者互动提供了理论基石,而台湾当前的媒介生态则为两者互动提供了现实土壤,最终,在台湾地区的实践中,媒介素养教育与媒体之间呈现出分离式、抗拒式与合作式的多元互动形式。  相似文献   

7.
以礼仪教育为切入点 加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阐述礼仪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切入点。加强礼仪教育应从树立大德育观、以大学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强化礼仪课程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8.
在阐述礼仪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切入点.加强礼仪教育应从树立大德育观、以大学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强化礼仪课程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9.
黄艺琦 《南方论刊》2009,(7):93-94,86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大学生养成文明礼貌行为的重要场所,开展礼仪教育是增强高校德育的有效途径,也是为社会主义社会输送德才兼备人才的时代需求。正确认识高校德育和礼仪教育之间的关系,分析礼仪教育对高校德育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礼仪教育增强高校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科技的日益进步,被称作"新闻媒体3.0"的自媒体由于其大众化、易操作、交互强、传播快的特点,迅速受到了广大学生的喜爱,参与到其中的学生与日俱增。而针对现今高校德育内容空洞与生活实际相脱节、德育途径单一、基础条件薄弱、德育主体消极对德育不够重视等实效性不足的表现,妥善将自媒体利用到高校德育中来,可以充实德育内容、扩展德育途径、加强德育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加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渗透性教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之中。德育渗透性教育具有有目的性、易接受性和非强制性的显著特点。高校德育工作者积极探讨研究这种德育模式,不仅有助于我国高校现代德育模式的构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而且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化进程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高校德育的渗透性教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 ,人们纷纷探讨新的方法与模式。近几年人们特别关注用渗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 ,在各方面渗透德育思想。因此 ,我们应从德育渗透性教育的概念、高校实施德育渗透性教育的必要性与教育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隐性教育是通过无意识的、间接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它具有教育手段的灵活性、教育功能的渗透性等功能。高校德育应以抓好大学文化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发挥隐性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面对新形势下的高校德育 ,人们纷纷探讨新的方法与模式。近几年人们特别关注用渗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寓德育教育于潜移默化之中 ,在各方面渗透德育思想。为此 ,我们应明确德育渗透性教育的概念 ,认识高校实施德育渗透性教育的必要性 ,探讨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浅析信息化时代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琰星 《琼州学院学报》2011,18(3):46-47,45
本文概述信息素养的内涵及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阐述其信息素养培养的策略和途径。  相似文献   

16.
曾翔 《北方论丛》2010,(4):56-58
媒体素养是指由多种能力组合而成的, 包括获得、分析、交流、批判,创造等,是运用多种理论方法对媒体内容、形式、策略等进行意识形态的、历史的、社会的、性别种族等的综合批判能力.正是由于这种多种方法多种形式的批判决定了媒体素养的跨学科性、跨领域性.其跨学科性在媒体素养的核心观念中体现的尤为明显,核心观念秉承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意识,继承了文化研究中心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不仅注重提高阅听者的识别判断的能力,还注重在自媒体时代提高个体的创造媒体的能力和道德修养,使得媒体素养不仅仅是媒体教育的关键词,还成为媒体文化甚至社会文化研究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7.
媒介化社会的到来对普通民众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居民媒介素养展开实证调查,认为应该针对性地综合利用各种渠道提升我国城市居民的媒介素养,推动市民公民素质的提高和小康社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高校德育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贵 《学术探索》2003,(5):36-38
德育在高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也是培养大学生人格养成的重要手段。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 ,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模式、内容及目标要求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起到了一定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高校德育中长期积累的观念却使德育的效果收效甚微 ,最为突出的表现是缺乏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哲学观  相似文献   

19.
教育创新与德育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建国 《齐鲁学刊》2000,(1):101-103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中国的发展在于创新,而创新的基础在于教育。教育创新包括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方法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德育创新。其中德育创新是教育创新的首要问题,创新的德育教育应包括做人的教育、合作精神的教育、奋斗精神的教育、人文素质的教育和心理素质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我国信息素养教育的发展历程,从大学生的不同学习生涯阶段的信息需求来设计信息素养教育的课程体系,力求课程体系在设计上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连续性,为高校的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