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土地财产权经由市场交换获得合理对价是财产权的本质,而征收则可依法不经财产权人的同意而获取财产权。权利人为满足公共利益需要承受责任规则的约束,须放弃财产自由交易权,但有权根据财产权规则获得以市场价格为基础的合理的经济补偿。征收补偿标准与市场交易价格的接轨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实现"同地、同权、同价"统一移转的前提,补偿标准应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同时酌情考虑财产权人的精神利益需求,兼顾效率与公平。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13-218
资源丰裕本应是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但在资源丰裕地区它反而影响了经济的增长,在社会稳定领域,丰裕的自然资源也给社会稳定带来了"资源诅咒"。A省两个煤炭资源丰裕乡镇的经验表明,资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劳资纠纷、地质破坏等是引发"资源诅咒"的中介变量,基于利益冲突-资源诅咒的分析框架,通过对政府、企业、当地居民三方进行的利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利益分享的失衡是资源丰裕地区更易发生社会冲突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能够做到利益均衡,再辅以善治就能极大地减少社会稳定的"资源诅咒"现象。  相似文献   

3.
随着旅游业高速发展,外来人员和社会资本大规模流入旅游社区,社区居民作为资源所有者,并没有得到与当地旅游业同步的发展.社区居民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者、外来务工人员相比较,正逐步陷入"边缘化"处境,具体表现在分布区域、民族文化、经济利益分配、景区开发决策权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资源开采补偿机制的构建,要制定合理可行的补偿目标,坚持和完善生态补偿原则,解决好补偿的主客体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政府和市场在经济发展的初、中、高三个阶段应该扮演的角色和参与度,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博弈模型分析政府、企业、居民的利益互动过程,可进一步完善油气资源补偿方式和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产业的特征、问题及其发展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宁  惠炜  白云朴 《学术月刊》2013,(7):100-106
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当前国际经济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中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要解决好的现实问题。资源型产业的稀缺性、可耗竭性、负外部性、高风险性、价格波动性、资产强专用性等特征,使资源型产业在发展中面临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资源产业的超额利润与发展装备制造业、资产强专用性与产业低关联性的矛盾,出现对人力资本的挤出及利益共享机制的缺失等问题。必须厘清资源型产业发展中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选择,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与当地居民四方利益主体在资源型产业发展中的关系,从利益共享、生态价值补偿、资源财富转化、产业结构优化以及民生创新激励等方面构建资源型产业发展的机制,规范资源型产业行为,矫正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调整资源型产业收益,建立价值补偿制度,不断优化资源财富的使用结构,加快物质财富向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财富转化,打破资源型产业的锁定效应,延伸产业链条,引导资源型产业优化升级,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双赢。  相似文献   

6.
张峰 《兰州学刊》2012,(6):160-165
利益受损是经济交换中的常见现象。利益受损可以分为由市场和政府原因导致的利益受损。利益受损是一种不等价过程,利益受损的是产权残缺。在此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利益补偿的内涵、分类、原则、资金来源、补偿途径,并对中国转型期的利益受损与补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5,(6):61-65
企业经营过程中会涉及产权和控制权的配置问题,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企业所有者)、债权人、经营者等,在企业产权和控制权配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根据企业资本结构,企业产权配置体现在所有者跟债权人之间的配置。企业控制权是指脱离于股东所有权而形成的经济性权利,各个利益相关者利用自己投入的专用性资产而获得了企业的控制权,通过控制权参与企业剩余索取权的分配来实现自己的产权收益。企业资本结构揭示了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所反映的企业各种资源供给者,在同一利益共同体下的控制权配置结果,其信息含义在于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如何分配。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解决环境问题,最重要的途径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实行公平合理的生态补偿。但现有生态补偿定义的不完善直接影响到生态补偿实践的进行。通过对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的分析发现,前三个统筹强调对人的补偿,即利益的协调;后两个统筹更强调对自然的补偿,即环境的协调。基于科学发展观,我们将生态补偿重新定义为利益环境的双协调。生态补偿中的利益协调主要指对人的补偿,包括为生态保护、建设和生态服务的可持续性提供动力的补偿;维护和保持相关者利益均衡的补偿。环境协调主要指对自然的补偿,包括对生态环境的建设和恢复,对具有重大生态价值的区域的保护性投入。利益环境的双协调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生态补偿现有定义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动机是出于对自身当下利益的保护和通过参与获得更大利益的预期.对D街道商品房小区的研究发现,居民政治参与总体较弱且结构不均衡;经济参与较强,相当一部分居民有搭便车的心理.激励业主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举措是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奖勤罚懒;注意培养小区精英;培育社区共同利益;以社区为选区,遴选人大代表或政府官员;转变政府职能,发育社区公共空间,使社区自治组织真正成为居民利益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0.
利用马克思的土地所有权与地租理论解释资源产品的定价机制.认为资源产品价格长期偏低的原因是国家作为包括自然资源在内的土地的所有者向以土地为主产的自然基础和生产的要素的租地资本没有征收或只收取极少量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超额利润落入了租地资本的口袋.国家没有主张土地所有者的地租是造成资源产业暴利及原始粗放浪费式开采的根源.不能简单地归因于资源国有.超额利润掌握在国家的手中并用来弥补资源开采给自然和社会带来的负担,是实现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11.
离婚时获得的经济补偿,既是对具体家务劳动的补偿,也包括对凝结于具体劳动中的抽象价值的补偿.与夫妻均为双职工的情形不同,全职家务劳动者在离婚时要享有经济补偿请求权不仅要有承担家务劳动的事实,还同时要有抽象价值的损失,以免出现法律对家务劳动价值的评价高于社会劳动价值的结果.对家务劳动宜作扩张解释,凡属围绕家庭共同生活所需的劳动均应包括在其中."较多义务"中的"较多"应当包括对劳动强度和时间的考量,比较的基准则是另一方承担家务劳动的强度和时间.经济补偿的具体数额需要综合考虑家务劳动的强度、婚姻存续时间的长短、受益配偶所获得的利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以个人财产予以补偿.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展、环境良好,是西部三大重点开发地区、成渝、关中——天水、环保部湾(广西)面临的双重历史使命。推进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是西部大开发的关键,生态环境保护是西部重点开发地区面临的重大任务。西部重点开发地区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主要矛盾:经济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城镇化快速推进对资源环境形成巨大要求,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带来的特殊要求、生态环境建设外部性带来的环境治理矛盾。西部重点开发地区如何协调"环发"矛盾:选择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模式、发展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生和环保产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资源开发新机制、建立生态环境资源经济核算机制、建立多层次生态环境补偿机制;采取资源开发和生态补偿的绿色税收政策,采取生态环境保护的财政投入政策、采取生态环境建设社会补偿政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区域经济利益协调问题,缺少对市场经济环境下区域间利益分享与补偿方面的制度安排,使得我国区域经济回波效应远大于扩散与辐射效应,没能逆转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和利益不平衡的扩大,从而影响到地区间正常的资源要素整合。研究表明,利益分享与补偿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调整和创新现行区域经济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合作,需要建立健全区域经济利益分享与补偿体系,并以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有效的利益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4.
劳动与资本之间经济关系的本质是利益关系,是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为获得各自经济利益而在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社会关系。以往学者只是简单地对分享经济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而没有深层次研究分享经济理论之间的存在维度、演化路径和发展逻辑。实质上,对分享经济理论的研究应持一种全面、系统、开放、多维的视角,且在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进行。分享经济理论演化的基本逻辑为:探讨如何提高劳动者的分配收入,实现由利益独占到利益共享的过渡,并以此作为解决劳动所有者与资本所有者在经济利益分配方面产生的过度不合理、不公正及不平等问题的主要途径,进而起到合理缓和甚至解决劳资矛盾、促进生产力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景区旅游开发与社区利益的冲突日益凸显.冲突涉及政府部门、旅游企业、社区居民等众多利益相关者,诱因从宏观角度包括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四个方面.其中经济因素是冲突的主要诱因,居民就业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利益分配不均是核心影响因子,环境污染、淳朴民风破坏、交通压力、居民生活水平没有有效提升是重要影响因子.为实现景区与社区的协调发展,必须建立公共投资机制、补偿机制、增权机制和公平利益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16.
征地制度的国际比较及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土地征用制度是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而动用政府征地权的一种制度安排.从现实来看,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征地制度较为有效地保障了土地所有者的利益,可以为我国征地制度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尽快出台<土地征用法>;明确产权主体,界定产权权能;严格土地用途管制,清晰界定"公共利益"范围;提高征地补偿水平;建立健全征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7.
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旅游开发过程常常会自发地偏离旅游扶贫的初始目标,学者们因此主张通过"社区参与"来克服单纯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在以具体项目为基础的开发式旅游扶贫过程中,开发商、社区居民和政府等多方利益相关者之间将进行多阶段的连续动态博弈,并形威包含"极度挟贫"和"极度开发"等多种情形在内的连续得益分布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扶贫模式意味着多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得益均衡和信息完备对称,尤其是社区居民的习俗惯例随着旅游开发进程不断变迁和优化,从而使旅游扶贫目标的实现能真正融入以资源为基础的旅游开发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目前,在西部自然资源的利用上存在诸多弊端,自然资源的国家所有制度值得反思.结合财产从所有到利用的转变,以及西方的产权理论,需要对自然资源重新界定产权,实行国家抽象意义上的所有权、地方实在意义上的地方公法法人所有权和人权意义上当地居民使用权.在界定产权的前提下,应引入拍卖、入股等有偿使用机制,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同时应建立西部地区资源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19.
利益补偿与我国社会利益关系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益补偿是社会经济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利益补偿从不同角度可以作出不同区分.就我国而论,由于政府原因和市场原因导致的利益失衡表现明显,由此导致社会利益关系不十分协调,这将极大地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与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经有实力适当地进行利益补偿,但还需要政府在公平与效率的协调,适时、适度的考量与把握,以及疏通利益补偿的表达与诉求途径等方面有所作为.近年来,对农民补偿、对城市改革受损者补偿、对非均衡发展战略推进中受损地区补偿、对生态外部性补偿等均表明我国已在利益补偿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相似文献   

20.
遗传资源及与其相关的传统知识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延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生物海盗"现象严重损害了遗传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国家经济主权是对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进行保护的国际法依据之一,对遗传资源和传统知识进行保护也是承认国家经济主权的必然结论.在遗传资源的保护问题上否认或不当限制国家经济主权会加重"生物海盗"现象,从而不仅损害资源国的国家利益,也会损害原住民和本土社区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