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问题对于发展我国国民经济,对于实现四个现代化,都有重大的关系。本文只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即从人口的生育率、社会消费和劳动就业等方面,提出一些问题,谈一些看法。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人口规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地指出:“事实上,每一种特殊的、历史的生产方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抽象的人口规律只存在于历史上还没有受过人干涉的动植物界。”列宁也教导我们:“不应当不管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社会结构形式而去‘抽象地’研究人口规律”。由此可见,决不能把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规律同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口规律,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现行的人口学和经济学教科书,大都把相对过剩人口规律看成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人口规律,认为,这一规律适合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时期,反映资本主义各个发展阶段上人口运动的基本特征。对此笔者不敢苟同,下面略述浅见。相对过剩人口规律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分析资本积累趋势时揭示出来的。根据我国现行教科书的概括,这一规律产生的原因大致如下:(1)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必然伴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减少;(2)在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的同时,劳动对资本的供应都在绝对地增加。理由是:机器的使用造成了广泛使用童工和女工的可能性;资本主义向农村的发展,使大批农民破产,竟争使许多中小企业破产;大批新成长起来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入劳动力市场等等。结果就使越来越多的工人找不到工作,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相对过剩人口规律。  相似文献   

3.
一切社会形态中,都有表现其生产方式的主体经济范畴,它反映这个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体现这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特征。主体经济范畴,“这是一种普照的光,一切其它色彩都隐没其中,它使它们的特点变了样。”①在资本主义经济中,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占统治的范畴,起决定作用的生产关系”,②资本是主体经济范畴。那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哪一个范畴属于主体范畴、占统治地位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及为个人利益最大化而追逐微观效率,必然导致公法大规模私法化。无节制地追逐个人私利和微观效率,必将导致缺乏宏观效率而产生私法公法化要求。资本主义社会公私法之间相互转化的不断“轮回”的消长规律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化大生产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固有矛盾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孙峰 《理论界》2011,(6):73-74
把资源配置一般与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结合起来考察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理论的一大特点。马克思在解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限度内,通过分析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的特点:以资本无限增殖为唯一目的和轴心、以按比例配置资本为外在形式、以价值规律为内在强制规律、以三大市场机制为外在调节形式,最终通过经济危机这一特殊表现形式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剖析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对资源配置的制约,指出了资本主义资源配置方式存在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领域的革命首要地是对研究方法的变革.《资本论》 是马克思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探索的光辉典范,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逻辑起点追问、逻辑展开分析、逻辑中介考察全部矗立在辩证唯物主义的地基之上.马克思对作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逻辑起点的"商品"的考察,蕴含着抽象法的完整展开过程,既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也是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的统一.中介环节的"资本"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普照光",是从思维抽象上升到思维具体的关键一跃.在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马克思贯彻了确证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立场,亦为我们提供了重新审视与建构人与世界关系的契机.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再生产类型的特点及其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再生产,是指新一代的出生和老一代的死亡,新一代更替老一代,从而实现人口的不断更新和延续。即“种的蕃衍”的循环反复过程,也就是构成了人口自然变动的过程。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阶段发展,已经实现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五种社会形态。由于人口再生产是以生物因素为基础,并受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影响,而且也是社会的、经济的、生物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人口再生产不可避免地也会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已经成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一种特定的生产方式,其生成与布展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空间改造与重组的动态过程,对于这一过程及其结果的空间样态的分析,是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一般意义上,空间构成了马克思分析资本运动的客观前提;从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实质剖析过程来看,空间的概念溢出了作为物质性前提或对象性存在的限制,凸显出社会关系的深层含义;从资本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资本主义关系再生产的过程,同时也是资本主义不断突破其时空界限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9.
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揭示了资本主义民主虚伪的特征,马克思、恩格斯也多次批判了早期资产阶级民主的局限性,但在现实社会中却呈现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不平等与政治上民主并存的现象。究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剥削关系形成了一种权力关系,这种特定的经济形式下所决定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阶级关系与资本主义所宣称的政治平等并行不悖。而且,这种不平等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正通过民主制的意识形态机器不断强化,使社会主体扮演着意识形态的物质载体。面对资本主义社会所形成的结构性权力压迫,列宁的阶级理论对于整合社会不同抗争群体,戳穿资本主义民主幻象,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商品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关系,理由如下:第一,从人类社会发展史的角度来看,商品生产从原始公社末期开始出现,到建立在社会化和机器大工业基础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发展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形式,它还没有在它所存在过的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构成为该社会的本质特征。为什么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就硬要把商品经济拔高为本质关系的地位呢?第二,马克思曾特别强调指出,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是极不相同的生产方式都具有的  相似文献   

11.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是与时间作为社会发展的尺度同步进行的。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小农的生产方式以时间的循环与空间的约束为特征,空间决定了社会发展的现状。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兴起,以时间的优先性颠倒了自然经济社会的空间优先性,时间成为社会发展、成为资本拓殖的标尺。正如海德格尔将时间定义为探求存在意义的境域一样,时间构成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境域。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初期,空间的聚集具有一定的优先性。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得传统自然经济社会中分散的手工劳动方式,在固定的地点聚合,通过分工合作进行生产加工。分工在两个…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产生,既是经济未得到应有发展的结果,也与人口因素的变化主要是劳动力过快增长及其内部构成不尽合理密切相关.本文依据第三、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其它有关统计数据,对影响兰州地区劳动就业的人口因素作以下简要分析.一、人口增长对劳动就业的影响总人口的增长速度,决定着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虽然人口出生和成长为劳动力有相隔16年的时间差,但如果总人口增长始终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那么劳动适龄人口也随之较快地增长.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时,兰州市的人口为357393人,到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时候,从来都是将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并随时随地探究与这种生产关系发展变化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情况。马克思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指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范围内,资本主义私有关系的具体形式不断地“自行扬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流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中,对于社会结构是这样认识的:社会由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思想关系(其核心是政治关系)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为生产方式。生产关系是社会的经济基础,思想关系(含政治关系)是社会的上层建筑。这三个社会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被决定者对于决定者又有反作用。根据在历史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类型,人类社会经济形态可分为五种,即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自给经济(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属于社会结构的生产关系部分。根据传统的理论,充分发展的、完备的商品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一个方面,而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又没有商品经济形  相似文献   

15.
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不满意唯心史观对历史的解释,考察了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特别是解剖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明确提出了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一书中指出:“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决定的。所以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在人们的头脑中,在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在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接着,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了详尽的分析,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具体化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并认为这是产  相似文献   

16.
关于《资本论》的研究对象问题理论界长期没有形成共识,其原因是忽视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独特的商品拜物教性质.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致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成为其生产关系的颠倒表现.因此,马克思在关于《资本论》研究对象的经典表述中,将两者分开单列.通过透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马克思揭示了背后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实质及其相互作用,并以此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拜物教性质的表象和假象做出科学解释,对集中反映拜物教性质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拜物教意识做了深入批判.在理论批判上,把资本主义生产颠倒的社会形式再颠倒回来,是《资本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促进了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人类社会整体物质生活水平,但这也伴随着剥削、财富两极分化、阶级冲突等破坏性的副产品,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普遍福利是相互对立的关系.现代福利国家的出现,使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上实现社会福利似乎成为可能.但是归根结底,福利国家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满足特定阶段的资本主义的功能性需要,维护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因此,福利国家只是缓和资本主义与社会普遍福利之间的关系,并不能消除它们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8.
一、法律和生产力关系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应有之义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是侧重于法律和所有制、阶级斗争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述的,但它并没有忽视揭示法律和生产力的相互关系。 1、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恩格斯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伸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存在决定人们的意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无疑是一部专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鸿篇巨著,它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从而对资本主义所有制的解剖是全面系统、精细深刻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部著作只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而对资本主义以前和以后的社会形态毫无论及。相反,《资本论》确实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我们暂且撇开马克思为了考察资本主义借以发生的历史条件和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而联系考察资本主义以前的诸生产方式的某些特征不说,也撇开《资本论》在揭示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同时也揭示了物质资料生产的一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他的不朽著作《资本论》第1卷第23章中,研究了“资本的增长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影响”科学地论证了相对过剩人口产生的根源及其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指出“工人人口本身在生产出资本积累的同时,也以日益扩大的规模生产出使他自身成为相对过剩人口的手段”,从而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