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蕴慧 《社科纵横》2012,(6):140-142
儒家从血缘伦理道德观念出发,把婚礼看作是整个礼制的基础。据《礼记》,婚礼所确定的婚姻关系建立在男女有别、男尊女卑的基础上,以夫尊妇卑、夫唱妇随为要义,上事宗庙、下继后世,以敬奉宗庙、繁衍后代为重要使命。同时,基于庄重审慎的婚姻仪式以及妇顺妇从的礼规要求之上所构建的家庭关系又倡导和睦亲爱,孝顺双亲。  相似文献   

2.
从《诗经》看周代的服装王幼敏《诗经》产生的年代,大约上起西周初年,下至春秋中叶;历时五百多年,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笔者在读《诗》中,发现其中有不少对当时贵族及平民服装的记述和描写,对此进行了归纳分析,证以其他文献,得以窥知周代贵族平民服装概貌...  相似文献   

3.
严奉利  郭杰 《社科纵横》2008,23(3):102-104
<诗经>中的祭祀诗歌反映出的祭祀先祖礼仪既顺应了天命,又契合了人伦;<楚辞>中的祭祀诗体现出"乐神"、"娱己"的原始精神,既使自然美渗入了人的精神美,也使人的精神美找到了具象的表征物.两者都使人与天地自然达到了高度和谐和统一.两相关照,先秦时期的祭祀礼仪始终关注着"敬天"与"亲人"的主题."敬天"的形式和内容可能有变化,但其最终目的是"亲人".这样形成了"以天亲人"的先秦时期的"天人合一"思想.  相似文献   

4.
韩玺吾 《唐都学刊》2006,22(3):135-139
周民族是一个专事农业生产的民族。农业促进了文明的进步,形成了周人定居的农耕文化。作为周文化遗存的《诗经》,正是这一文化精神的具体体现。这可以从《诗经》所流露出的农业生产的乡土情怀、宗族伦理与宗国感情、以文为本的人文精神,以及基于现实的创作精神上清晰地见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诗经》就是我国一部充分体现中国农业文化的诗集,它是中国上古文化诗的总结和艺术升华,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超出了诗的领域。  相似文献   

5.
宋娟 《学术交流》2006,(10):163-166
生命意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它艺术地凸现了周人从文化演进中汲取的丰富生命资源,隐喻了他们逐渐走向觉醒、解放、强化的内在生命理路,澄清了周人在这一历史段落中不断滋长的人伦意识。这样的生存体验不仅是原始天命观念、祖先崇拜观念等商周思想意识流变的作用物,而且构成我们从《诗经》透析周人生命意识的思维视点。  相似文献   

6.
管兰生 《社科纵横》2005,20(5):156-157
《诗经》所处的时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重要的变革时期,思想上的进步对人们的服饰文化观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人们理性的思考萌生和发展的阶段,逐渐脱离了黑暗无边的盲目的神的束缚,自觉的反省理性思考与野蛮的原始之力的结果,中国服饰文化的以人为本而不是鬼神为本的朦胧信仰观念渐渐变得清晰起来。以宗法社会礼制为基础的服饰文化观念已经是“暗香浮动”了。这正是周代“重民轻神”“以德配天”的民本思想,这一点在《诗经》上表现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宋娟 《学习与探索》2006,3(6):138-140
生命意识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本源力量,《诗经》诗意地传达了周人生命流程中的生命意识。周人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关注和对生命价值的叩问,正是主体生命体验不断滋长、深入的产物。以诠释诗义为切口,可以寻索周人生命意识的内省性与人伦性印痕。  相似文献   

8.
从《诗经》看周族先祖的农事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红 《学术交流》2005,(5):157-160
中国自古以农立国,有着悠久的农业生产历史。因此,中国古代诗歌,不管是对现实的描绘,还是情感的抒发,不免带有农业文化的烙印,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农业社会的诸方面内容。《诗经》中的大量诗篇对周族先祖的农耕、纺织、渔猎、采集和畜牧活动都有详细的记述和描绘。  相似文献   

9.
用来定格难忘时刻的,除了照相机,还可以是画布。  相似文献   

10.
张辛芬 《社会福利》2012,(12):59-59
2012年11月5日,山东省东营市福利院内举行了一场特殊而隆重的婚礼.新娘名叫小静,她从小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中长大.性格单纯、乐观的小静,其实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22年前,仅有3个多月大的小静被亲生父母遗弃,成为了一名孤儿.小静被好心人捡到后送到了东营市综合福利院.就这样,她来到了福利院这个大家庭,小静除了右手残疾外,其他发育都很正常,襁褓中的小静睁着大眼睛,看到的却不是自己的爸爸和妈妈……  相似文献   

11.
《半岛新生活》2004,(17):4-5
怎样结婚才是不俗的?这话可能谁都不敢说的太死:结过婚的吧已经欲过了,没什么资格说,没结过的吧你就能保证真的不按照常理出牌?你自个愿意你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也放不过你啊,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当年在舞台下面冷嘲热讽别人尴尬作秀的你,难免有一天也会沦落到那样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王蕾 《半岛新生活》2004,(15):40-41
派别一:爱情需要仪式感,观点人物:明霞,草长莺飞的三月里.我”昏“啦!结束了为期5年的爱情慢跑,终于看到了旌旗飘扬、鲜花美酒的终点。虽然毕业后就有模有样地过起了小夫妻的生活,虽然也自诩不拘于形式的时尚新人类。在那个再平凡不过的晚上,我们两个人被他烹得五光十色的美味撑得动弹不得.双双倒在沙发上四肢舒展时,他拍了拍我的头,捏了捏我的脸,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为我们展示了清朝复杂的社会生活和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制度,从中不仅可以发现封建王朝的宗法伦理观念和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的特点,同时由于清王朝是中国法制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变革时期,与以往各代的封建法律相比,其对婚姻家庭的法律控制已相对宽松。  相似文献   

14.
姚明亮 《社科纵横》2009,24(4):113-116
通过对《诗经·国风》中描写先民恋爱诗的绎析知道:先民们从人类第一次理性觉醒中暂时获得解放,人们能够坦诚面对自己本真的情感,能让本真的情感以恋歌的形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并在受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上古习俗的支配下,以一种略无障碍的形式流淌于文学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5.
婚礼的星味     
王慧 《东西南北》2008,(2):73-73
时代总是进步的。从前结婚三大件就很风光,现在不但要房要车,还要大房名车;从前宾客坐上桌便可以开吃,现在则要仪式节目。一开始找个能言会到的同事便可以挑起主持大任,发展到后来要请专业的婚庆主持。而现在呢,有财力的人更是让婚礼星光熠熠。  相似文献   

16.
上博简《诗论》评《诗》,惜墨如金,对于某首诗的评论,一般只有几字,少则仅用一字。而对于《葛覃》一诗则有大段评论,足见孔子对于《葛覃》一诗的重视。通过分析《诗论》中评述《诗·葛覃》的内容,愚以为有助于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廓清历来聚讼不休的诗中“采葛女”的身份,进而比较准确地理解诗意;从上博简《诗论》看《诗经·葛覃》所反映的周代礼俗@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①将第24号简系连于第16号简之后,是李学勤、廖名春、姜广辉等先生的卓见。就两简内容上看,皆有“吾以某诗得……”之类的句式,而16简末句与24简首句…  相似文献   

17.
18.
印度种姓制度是世界古代历史上最森严的等级制度。它不仅就各种姓各等级的职业、婚姻、法律上的权利等方面一一做了规定,而且就生活起居、社会交往等方面也都做了种种限定。它的存在发展不仅是自然经济与超经济强制的产物,而且也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9.
正人是二律背反的动物:贫乏时,铺张为阔;富裕时,朴素为高;散乱时,工整为美;规范时,随性为上。《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当代段子。常常有人感叹:诗人没了,大家少了,品位低了!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有人说,因为生活丰富了,人们的兴趣多元化了;有人说,不是大家少了,而是大家多了,不再稀缺了;有人说,现代人太功利、太浮躁了,没有功夫沉淀了。一时间众说纷纭,似乎都有道理。如果我们回望  相似文献   

20.
从《诗经》看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的“诚信”道德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贤秋 《唐都学刊》2004,20(3):115-117
<诗经>用大量的篇幅揭露了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道德沦丧和诚信缺失的状况.其主要表现在"五伦"关系的失序、社会秩序的混乱和诸侯国之间的背信弃义等方面.同时,<诗经>还揭露了造成这些状况的某些原因,对于我们从事这方面研究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