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跨境民族研究中,民族的概念范畴决定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维度.在中国时空和语境下,西方民族概念、斯大林民族概念和中国民族概念构成了民族概念理论和现实的场域,在这个场域中并不存在普适的民族概念。民族概念及其理论的多样性使本身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的跨境民族在理论和现实上存在诸多困境。民族概念的类型化赋予跨境民族概念及其理论适宜的维度,为跨境民族研究提供了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闽南族群的跨境迁移已历千年,已然成为东南亚华人华侨重要的地缘分支之一。从族群认同视域探讨闽南族群跨境迁移中闽南方言在族群认同中和文化认同中的地位和作用,闽南方言的认同功能与其交际功能、文化功能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与长久维系闽南族群认同、构筑“一带一路”心相通、保护闽南方言资源等休戚相关,应加快闽南方言的跨境传播研究,维护闽南族群的母语方言,以更加智慧、柔软的方式维系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在对外开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概述了西双版纳跨境民族从贫穷落后到富裕进步的历史巨变,论述了制约西双版纳跨境民族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发展西双版纳跨境民族经济的构想。  相似文献   

4.
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是指生活在中越两国的跨境民族的文学叙事,作为一种边缘文化呈现出对中心文化与异文化的吸纳与创造的民间自觉,具有多元内涵。中越跨境民族文学比较研究以“比较视域”和“文化间性”为理论指导,运用文学人类学和宏观比较文学等方法论,以求清晰把握中越民族文化发展演变的渊源与脉络i建构边境和谐共生的民族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5.
在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跨境教育与跨境民族教育越来越普遍,国家间教育合作交流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得到加强,但跨境教育中的问题也日益显现。随着跨境教育类型的日趋多元化,出现了跨境教育、跨境教育服务贸易和跨境民族教育等概念上的混用。在扩大云南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人文交流平台建设中,厘清跨境教育和跨境民族教育的性质及其对象,对扩大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推进云南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把云南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人文交流的桥头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尽管以“少数民族文学观”作为统摄国内非汉民族文学之全称的观念“发明”及其体制化、系统化的理论构建,直至新中国成立后才得以全面展开,但自晚清以降,传统帝国话语向现代民族国家话语转型,多民族中国的民族问题成为现代民族国家构建的关键问题,那些非汉民族的文学在上述语境中即受到重视,这为少数民族文学观新中国成立后的构建提供了极具历史承继性的中国经验。从“民族国家共同体”到“现代化国家共同体”,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转型的百年进程中,如何正确处理中国多民族文学的“共同性”与“差异性”、“同一性”与“多样性”关系等问题,彰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相契合的中国文学共同体特征。由此,“少数民族文学观”开始向“多民族文学观”进行观念的迁移,共同体诗学构建问题凸显。  相似文献   

7.
此文为1998年10月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召开的“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研讨会”上中国世界民族学副会长赵廷光教授的发言稿。作者代表云南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和云南跨境民族研究课题组对来自中央和有关部门的领导专家学者介绍了近年来云南跨境民族研究的主要情况。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方兴未艾。作者对跨境民族的状况作了类别的划分,对跨境民族的研究方法作了新的剖析,对跨境民族研究的性质和意义及有关的民族理论,在新的视角上作了概括。作者指出:跨境民族研究的实质是民族研究或民族问题研究;其方法是比较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比较,推动我国的民族团结和经济发展;跨境民族研究的中、近期主题应当是处理好民族传统文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英美学生汉语学习过程中理解和产生话语时常犯涉及文化方面的言语错误,其根源在于“文化负迁移”。本文试图运用心理语言学的迁移理论,从第二语言学习、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的角度,探讨文化负迁移现象及其产生原因和制约因素,并对它在汉语中的言语表征进行考察和分析,这样做将有益于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寻求对策,帮助学生防止和克服文化负迁移对汉语学习的干扰。  相似文献   

10.
瑶族是个跨境民族,越南、泰国的优勉瑶族大多是明清时期从中国迁移出去的,与中国优勉同根同源,语言基本一致,但也表现出同中有异.文章主要就三地瑶族勉语的声调系统和变调问题做一初步比较,揭示其声调特点及英异同.  相似文献   

11.
景颇族传统农业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景颇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同时它也是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景颇族先民从民族发源地青藏高原往南迁徙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游徙牧畜、采集、狩猎到刀耕火种农业的物质文化衍变。中国境内的景颇族至2000年已经彻底终结刀耕火种的历史,但发展农业仍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跨界民族问题与跨境民族问题的区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跨界民族与跨境民族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跨界",而在于主动和被动的区别,跨界民族是被国家主权政治分割的产物,而跨境民族是民族主动跨境即移民的结果。有人把民族理解为政治实体,有人理解为文化实体。跨界民族必然否认跨界民族的成立而用跨界人民来代替跨界民族,跨境民族则证实跨界民族的成立。一般来讲,跨界民族问题远比跨境民族问题要严重得多,但不排除特殊例外,如"9·11"事件。"9·11"事件是跨境民族问题而不是跨界民族问题。引发跨境民族问题的主要条件是跨境民族与所在国的文明的不兼容或不相容。  相似文献   

13.
“花儿”歌谣与回回民族及其历史有密切的关系。元代回回多聚居于西北地区的历史实事,是“花儿”产生的人口因素。元明两朝,大量的回回人迁移到太西北屯田、戍边的情况,可谓“花儿”诞生的人文背景。屯田的苦难生活正是“花儿”歌谣产生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4.
    
跨境电商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而滞后的通关服务正在强力阻滞着跨境电商作用的正常发挥,通关一体化因此成为“一带一路”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诉求.在界定通关一体化的基础上,从跨境电商便捷化、跨境电商市场规模、大规模标准化产品交易、商品性价比区域差异等方面阐述了跨境电商对“一带一路”区域通关一体化的内生需求;同时,从通关标准、物流成本、运输速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方面阐述了面向跨境电商的通关服务供给现状.针对“一带一路”区域跨境电商通关服务显著的供求缺口,提出从顶层设计层面的互联互通、对接产品标准与管理制度、构建信息化通关平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等四个方面弥补通关服务供求缺口,以推进制度设计、组织机构、管理模式、作业平台等子体系一体化进程,进而实现“一带一路”区域通关一体化.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沿线涉及许多中国跨境民族,这些跨境民族虽然分属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但文化风俗相同,血脉相连。加强中国跨境民族的中华民族认同,增进跨境民族内部和跨境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交流与交融,用经济文化纽带将中国跨境民族与整个中华民族连为一体,培养他们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改善周边关系、保证"一带一路"战略的顺利实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都将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以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积极探索增强中国跨境民族中华民族认同的构建途径,不仅对于解决我国的跨境民族问题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实现世界民族的"和平跨居"也有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界定人口增长的“非自然”含义的基础上,重新划分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类型,并据以考察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非自然增长实况,具体从更改民族成分、异族婚生子女的族属选报、民族人口跨(国)境迁移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本文认为,80年代是我国民族人口非自然增长最甚的时期,这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但对民族人口自身增减变化的影响程度及其相关导因理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7.
移向,是指民族的迁移方向,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对于一个民族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甚至决定的作用。它决定一个民族地域特点的形成和经济构架的轮廓,对于民族本身的性格(或称文化心理素质),甚至语言文字都有着不可低估的影响。回回民族是自唐宋迄元明历朝历代陆续迁入中国的阿拉伯、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各族穆斯林,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融合了畏兀儿、蒙古、汉等民族而逐渐形成的一个中国特有的民族。自然,迁移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跨境民族教育软实力是文化教育软实力在边境民族地区的体现,教育文化软实力既有教育的核心软实力,也有教育的边缘软实力,在国家沿边境跨境民族地区,跨境民族教育充分体现了教育的边缘软实力。跨境民族教育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边疆安全功能,跨境民族教育软实力体现一个国家国门教育的软实力、文化安全的软实力、固边防边的软实力和民族对国家认同的软实力。因此,大力发展沿边境地区跨境民族教育不仅是建设和谐边疆的需要,也是维护边疆社会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社会人类学视野下的“迁移”与“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全球化时代迁移潮高涨,人口跨界、跨境乃至跨文化迁移及其所衍伸的社会影响,业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人类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由于越来越多人因种种原因走上迁移之路,由于越来越多人甚至终生都处于或近或远的迁移之中,家庭、家园乃至国家的客观现实与迁移者对大国小家的主观认知,成为不断深化的全球效应的一大折射。文章从社会人类学的研究视野出发,就国际学术界关于“迁移”与“家园”研究的主要见解,进行全面的综合评介。  相似文献   

20.
云南跨境民族多元历史文化与身份认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云南跨境民族具有多元的历史文化,与境外同一民族在族源历史、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有着共通点或差异.云南跨境民族的多元文化对其身份认同产生重要影响,处理好云南跨境民族身份认同问题,必须正确认识云南跨境民族的文化认同与政治认同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