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服务文化是激发员工快乐创新服务,促进企业、社会和谐发展的文化。服务文化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主旋律和最强音,成为服务竞争的亮点、焦点和热点。每个行业企业都应从生存发展的经营战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建设服务文化,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创建服务型、文化型、创新型和谐企业,着力提高企业品牌的美誉度、信赖度和文化服务贡献度。  相似文献   

2.
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促进了高校图书馆的发展,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移动搜索领域的创新与图书馆服务的变化等,这些无疑为高校图书馆服务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又加快了服务创新的步伐。高校图书服务与社会网络服务、教育科研服务等的有效融合是服务创新的正确方向,但在具体创新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移动网络条件下高校图书的服务创新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加快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大背景之下,上海需从世界竞争大格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区域创新辐射等维度统筹设计和思考定位,重点从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以及社会的关系、有效促进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改进科技创新治理机制、完善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等方面,推进其科技创新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支撑科技创新发展的制度基础更加成熟定型,促进创新要素的高效聚集和有效流动,激发创新动力和活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4.
创新功能型平台主要包括前沿探索类、技术研发类和创新创业服务类等,具有公益性、开放性、枢纽性等特征.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中,上海应把建设和培育一批创新功能型平台作为重点任务,加快建设1~2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前沿探索类平台,培育一批具有行业主导力的研发类平台和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型平台.  相似文献   

5.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指出,“坚持专业引领、融合发展”,“逐步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丰富社区工作理念,用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制度,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实现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社区建设是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快社会治理创新及社会建设步伐,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动社会组织申报并实施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6.
为人民服务是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我党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在当前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党组织自身也要融入创新的发展思路,对自身的服务职能进行更好的完善。本文针对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下,如何更好地实现创新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传统的图书馆文化服务已经失去了活力。面对书刊借阅量、入馆人次逐年下降,而电子资源利用率持续走高的现状,图书馆急需抓住机遇,创新服务手段,全面进入数字化转型时期。通过对新时代图书馆服务创新转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找出创新及转型发展策略,希望可以加强阅览空间功能布局优化建设,加快图书馆服务创新和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8.
无线城市作为城市的第五大基础服务,最近几年在世界各地的建设可谓如火如荼,无线城市作为一个新生的事物,它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带来的便捷服务受到用户和建设者的欢迎,因此也被很多学者、专家研究,本文主要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和自己所学从城市地理学和服务创新的角度对无线城市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海侠  陈肖菡 《城市观察》2024,(2):112-131+163
快速城市化进程使未成年人暴露在各类社会问题与风险之中,如何通过构建社会支持体系、形成未成年人保护合力,以践行儿童友好城市理念促进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成为学界的关键议题。文章基于佛山市联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建设中的丰富经验,总结其从强调社工机构服务专业性,转向以专业性为基础,有效调动商业、产业的参与,推动城市公共政策的创新发展,形成社会合作的新模式。进而思考社会工作机构在专业性以外,如何在本土性和合作性方面成为突破社会分化的催化剂,并在推动全社会践行儿童友好理念中促进城市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大数据环境下的数字图书馆科技情报服务机制也需要创新。为了满足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人类,为生活、生产需要提供足够的数据服务,本文开展了大数据环境下数字图书馆科技情报的创新服务机制研究。研究提出,应该不断提高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拓宽服务途径,才能够有效促进服务机制的建立,提升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普及程度。合理分析大数据下服务对象的多样性,是促进数据图书馆情报服务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上海服务贸易发展在规模与增速方面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但与我国香港、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相比,仍总体规模偏小,反映服务贸易能级的信息化、知识化、离岸化程度较低,服务贸易创新能力薄弱,服务贸易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升级。上海应以夯实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发展基础、增强高端服务贸易领域的竞争力和辐射力为导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国际化带动、市场化促进、信息化支撑和法治化保障,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服务业信息化、服务外包离岸化,加强对品牌、市场、人才的政策聚焦,搭建促进平台,改善创新环境,积极推动上海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海处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充分利用各类科技资源,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要进一步强化科技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升科技资源综合利用率;另一方面,更要推动“创新资源集聚”向“创新支撑服务”升级,促进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发展,服务企业发展和产业技术创新。为此,上海应完善科技研发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推动企业创新发展;建立“科技资源数据中心”,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基地,培育壮大科技公共服务产业。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2014,(6):38-44
上海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面临着困境。为了加快构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服务经济制度,上海亟需在首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开展新一轮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现"以点上的探索突破,带动面上的创新发展"。同时,为了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上海需强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指导;建立全市层面的服务业综合改革的评价考核机制;完善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的申报和淘汰机制;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给予权限下放或政策倾斜;总结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的创新经验,开展第二批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4.
邓强 《城市观察》2014,(5):96-106
从产业技术创新积累的过程看,目前广州市产业发展正处于主导产业创新及产业替代升级的关键时期。但其产业发展和创新过程中依然存在着诸多突出问题,具体表现为:支柱和优势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产业整体创新能力不高、技术商品化水平有待提升、产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尽合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竞争力低等。上述问题正成为广州通过产业创新实现竞争力整体提升的瓶颈,以及通过技术变迁实现产业升级的阻碍。本文在对广州产业创新的现状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目前产业创新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如何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创新驱动"式发展战略给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玉捷 《科学发展》2013,(12):103-108
特大型城市面临着城区创新和人口发展的双重挑战。城区创新发展与原有人口基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和矛盾。而人口因素是人口基础、产业结构和劳动力资源等3个因素中的主导因素。只有将人口与经济、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梳理城区创新与人口发展的关系,将人口发展寓于城区产业升级、旧城改造当中,才能有效地推动城区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城市的职能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城市的职能已由工业城市的生产制造功能、服务城市的管理与协调职能向创意城市的创新、创意职能转化。本文在阐述广州城市职能演变基础上,提出了广州创新城市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陆小成 《城市观察》2013,23(1):125-132,168
纽约城市转型表现为由制造业到服务业再到高端知识型服务业和绿色发展的城市演变轨迹,其特征主要表现为重视创新驱动、高端服务业集群、人才教育培养、城市功能融合、城市绿化建设等。借鉴纽约城市转型经验,北京应加强城市功能的均衡化疏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产业多中心集聚和分散布局,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休闲等服务业,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加快绿色产业、绿色技术创新和城市绿化建设,促进城市转型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三虎 《城市观察》2011,(1):119-134
从产业整体结构绩效评估看,广州正在延伸出各种增长潜力巨大的新兴技术和产业,基本趋势是技术创新驱动、服务业高端化和文化软实力提升。紧紧抓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机遇,广州要推动国家中心城市优先领域发展,促进国际大都市竞争领域发展和奠定国家创新型城市长期发展领域基础。充分考虑战略性新兴产业活动的空间价值链分布,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区域合理分工格局,加快推进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中心城区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最终要服务的是上海的"四个中心"建设。上海通过制度创新,推动了金融、贸易、航运"三个中心"的建设,但不能说上海的制度创新推动了经济中心的建设,因为金融、贸易、航运都是服务业,把信息技术加进去就是现代服务业;上海要成为"四个中心",还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实体经济,而发展实体经济,更要注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绿色经济、平台经济、健康经济,发展智能制造业。  相似文献   

20.
王振 《科学发展》2014,(8):33-38
在上海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要把发展健康经济作为上海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抓手.要以最具优势的医疗服务业为主导,以医疗器械、药品食品制造业为两翼,以信息技术应用推广、医学研究、人才引进和培养为三大支点,以智慧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为两大助推,加快打造健康经济产业集群,大力塑造健康经济城市品牌.争取在四方面取得突破:一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释放三级公立医院能量.二是激活医疗服务市场,加快引进外资、培育民资.三是促进健康经济与新产业革命融合发展.四是立足自主创新,努力培育本土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