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在经历了库区数十年的发展停滞、居住环境变迁以及社会资源的振荡与流失后。状况已不容乐观。从根本上解决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在经济、竞争力、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需营造有利于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发展的社会资源配置机制环境。  相似文献   

2.
温莹莹  张亮 《浙江社会科学》2023,(10):68-76+156
本文以一个城镇化社区“农民下楼”现象为切入点,分析不同社会经济条件的搬迁农民“下楼”的动因以及隐藏在此现象之下的农民与土地关系。研究发现,对于“上楼”的失利农民,乡土空间的经济补偿与社会吸纳构成了他们“下楼”的直接社会经济动因;对于“上楼”的非失利和“得利”农民,村中“陋室”演变成他们维持家庭继替结构、权力结构与财产结构稳定和延续的地缘空间,田间地头的劳作则是其重建社会联结与对抗“本体性脆弱”和维持“本体性安全”的现实场域。理解和尊重土地对农民的重要意义,有助于更好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搞好移民对口支援工作,应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对口支援"双赢"长效机制,改善和优化经济社会发展的软、硬环境,强化三峡人力资源开发,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加强受援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4.
三峡库区移民新城文化建设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库区移民新城的建设,不仅仅是移民新城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经济的问题,城市文化的建设同样对移民工作目标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县城在文化建设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新城文化建设与研究应该纳入到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5.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转变为市民。然而,在农民市民化过程中,广大城郊地区却出现了“被市民化”现象,即一种农民非自主选择的制度性市民化现象。农民失去土地是“被市民化”的根本途径,而户籍制度改革、职业变更、劳动力流动等因素在农民“被市民化”过程中具有间接辅助作用。文章对农民“被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暴富”后的困境、精神边缘人等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市民的角色再造加以思考,以期为“被市民化”的相关研究及实践完善提供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6.
元代农业职业教育超越了以往"农官劝农"的传统模式,在吸收历史经验基础上,诞生了"社学"模式。元代"社学"是中国职业教育史上农民教育的创举。元代"社学"组织形式尤其是教育与生产的双重属性,普教与职教的双重教育,农师与经师的双师制度,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教法等对于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均有借鉴意义。现代"职业农民"教育必须依托自身文化的土壤,在总结与发展历史经验过程中完成时代的建构。  相似文献   

7.
张淑利 《阴山学刊》2010,(6):98-101
包头市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清朝至民国年间,以旅蒙商为主体的"走西口"移民大潮直接推动了包头旧城的形成;促进包头商业和金融业的兴盛、土地关系的变化和社会风尚的变迁,使包头成为"皮毛一动百业兴"的商业城市。  相似文献   

8.
丁新正 《江汉论坛》2007,(7):135-138
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是世界性难题和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不仅仅是它需要搬迁安置的数量巨大,而且还涉及一系列重要、复杂并随机变化的社会问题.需要配套的、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三峡库区移民政策法制体系(含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而目前三峡库区移民政策、立法还存在诸多盲区亟待破解.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外迁移民再安置政策新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的核心和难点,而外迁移民问题则是难点中的难点。由于外迁安置风险失控,三峡库区移民外迁在使全国各地千万人受益的同时,也发生了外迁移民纷纷返回库区等严重问题。放弃“一槌子买卖”的做法,利用市场机制以提供就业机会为契机做好外迁移民再安置工作,是规避安置风险、稳定和改善外迁移民生产生活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0.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在以石家庄市为核心构建京津冀城市体系“第三极”过程中,“石家庄市—衡水市”城市链需要得到重视,依托该条城市链可以将石家庄市与济南市连接在一起,衡水市成为石家庄市与济南市间联系的节点。“石家庄市—衡水市”城市链是一条复合城市链,由北链、中北链、中南链、南链等四条城市链组成,在石家庄市、深泽县、衡水市和宁晋县构成的四边形的中央区域内构建中心城镇环,形成“中心环+三角形+一链+一带”构架的中部连接带,将晋州市南端、辛集市西端、宁晋县北端、赵县东端、藁城区东端整合在一起,以“深泽县—宁晋县”城市链为公共边建构“石深宁”三角形和“衡深宁”三角形,在两个三角形的中心分别形成“K芯”构架和“X芯”构架,使得三角形的中心与三边得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自三峡移民工作开展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峡库区农村外迁移民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不仅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而且一批移民致富带头人正在不断涌现。但是,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容乐观。因此,加快库区农村外迁移民的文化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治视角下的西部农民“贫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关于“法治贫困”广大的西部地区是典型的“乡土社会”,是“民间法”盛行的地区。费孝通先生讲“乡土社会是‘礼法’的社会”,在“乡土社会中 ,法律是无从发生的”1 。在西部 ,传统农业社会中无契约思想的价值结构是以惧法尚情为典型的 ,主要表现为 :(1 )解纷机制中的“贱讼”、“耻讼”心态。西部以土地为中心的自然经济将农民束缚于一个狭隘的社会环境中 ,这要求人们间的和谐相处和维护“家丑不可外扬”的集体荣誉 ,从而使利益之争受到压抑、以权利义务为中心的法律手段受到鄙视。因此 ,民众试图通过司法渠道解决纠纷的愿望低于城市人…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活垃圾既是被人们弃置的固体废物,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国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及处置措施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目前的处理手段主要包括填埋、堆肥、焚烧、分类回收等几种,但效果不佳。为解决“垃圾围城”问题,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也作出了相应规定,在处理垃圾问题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城市垃圾问题的内生特性提出了特殊的制度需求,一些环境法制发达国家在处理城市垃圾中的立法,也为我国完善垃圾规制制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李春海 《理论界》2006,(5):24-25
要实现公平公正地享受利益,就离不开实现利益的本质——权利。权利的缺失也是一种贫困。本文引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旨在说明所有围绕化解“三农”问题方面的体制创新都必须着眼于更有效地保障农民的权利。把构建农民权利保障机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需要突破认识层面和实践层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农民“话语权”与农村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拥有利益表达的“话语权”是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础与重要表征,当前农村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民“话语权”在制度内缺失的反映。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分析农村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的根源,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提出对策性思路,以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6.
农民“话语权”与农村社会和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民拥有利益表达的“话语权”是农村社会和谐的基础与重要表征。当前农村一些不和谐现象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农民“话语权”在制度内缺失的反映。本文以此为逻辑起点分析农村社会不和谐现象产生的根源,并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尝试提出对策性思路,旨在实现我国农村社会和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7.
由中共重庆市委党校与重庆市委组织部合作进行的《三峡库区移民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重庆出版社出版)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主要负责人为鲍刚毅、徐波。 该书选题极有价值。长江三峡工程是我国正在修建的世界规模最大、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利水电工程。而完成百万移民、尤其是农村移民对于三峡工程、顺利完工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库区经济不发达,淹没涉及的大多数地区是贫困县,移民与扶贫双重任务交织在一起,地方政府的担子异常沉  相似文献   

18.
当前,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并把社会和谐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强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促进农村和谐社会”。〔1〕可见,农民的利益和农村的和谐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实现  相似文献   

19.
一个城市,培育出符合自身特点而又体现时代要求的“城市精神”,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城市是一定区域范围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大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区域的发展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势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也处于激烈的竞争之中,这是市场竞争的延伸和扩展。跻身先进城市行列,是城市发展和竞争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20.
冯沈萍 《社会科学》2003,(4):108-112
文化生态系统是在一个地区、城镇的社会生态系统中有着巨大的生态功能价值的部分。本文提出了圆三峡工程建设而搬迁新建的城镇应当恢复和重建库区传统城镇文化生态的观点、论述了文化生态系统恢复的几个重要的内容,并提出了三峡库区新建城镇文化生态恢复具体可行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