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伯希和所劫经编号2292卷《维摩诘经讲经文》,经王庆菽先生校录收入《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卷五。王先生在海外迻录此文,并加以校勘,使之得以公诸于世,其功诚不可没。唯因敦煌写本俗语、俗字、假借字较多,又有一些不同于今日的书写特例,所以本篇的校勘亦尚未能尽如人意。尽管自《敦煌变文集》出版后的三十多年间,有徐震堮、蒋礼鸿等先生作了匡谬补阙的工作,但当校而失校或既校而失当的地方仍不在少数。最近我们依据写本原卷(缩微胶卷)对该篇重新进行了校理,现把有关校勘方面的问题辑为一编,予以刊布,望行家指正。又《敦煌变文集》卷五录有伯2122《维摩诘经讲经文》一  相似文献   

2.
王重民等六先生轮校编成的《敦煌变文集》行世以来,徐震堮、蒋礼鸿、项楚、袁宾诸先生又续加补校,功绩卓著。未尽之处,试为补遗。本文为《敦煌变文集》卷六《地狱变文》(向达先生校录)、《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丑女缘起》(并为王重民先生校录)、《欢喜国王缘》、《秋吟一本》(并为启功先生校录)、《不知名变文》三篇(并为王庆菽先生校录)等八篇变文校勘补遗。以下引《敦煌变文集》原文仅标页码;文中“原卷”指缩微胶片原卷,卷号附每篇篇名之后;引诸家校勘省称“某校”,出处见文末。  相似文献   

3.
敦煌俗讲僧保宣及其《通难致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敦煌遗书出土之前,人们只知道唐代长安有一位俗讲和尚——文溆。他的“俗讲”颇有影响,但遭遇坎坷,作品亦一无所存。所谓“俗讲”,后世无从一睹究竟。敦煌遗书出土后,人们从中发现百余篇有关俗讲的作品,如讲经文、说因缘、变文、话本、词文、故事赋以及押座辞、解座辞、劝善文、募化文和其他几种讲唱辞。值得庆幸的是,敦煌遗书中还保存有当地俗讲僧人的若干零星资料。其中,五代时敦煌灵图寺俗讲僧保宣的资料,大体反映了他的生平和若干行事活动;他撰写并宣演的一篇变文和几篇《讲经通难致语》,更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五代讲经活动的了解。 关于保宣,今人最初是从敦煌遗书P3051号《频婆娑罗王后宫綵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中知道他是敦煌一位俗讲僧人。这篇变文的结束语  相似文献   

4.
敦煌赋校补     
敦煌遗书中的赋类作品,计46个卷号,去其重复,共得赋25篇。见于《文选》的4篇,唐人赋21篇(见于《全唐文》、《文苑英华》、五卷本《王无功集》的只有3篇),独赖敦煌遗书保存下来的赋18篇。这25篇赋,除见于《文选》的左思《吴都赋》残卷藏于俄罗斯彼得堡而尚未公布于世之外,其余赋作皆经学者校录,刊布问世。笔者用“敦煌遗书缩微胶片”同  相似文献   

5.
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先生校录成书的《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行世已三十年。迄今为至,《变文集》仍为蒐集变文资料最多的集本,使后来者赖以在新的基础上前进,其对于敦煌变文研读,阙功甚伟。《变文集》出版后,徐震鄂、蒋礼鸿、郭在贻、项楚诸先生又续加补校,成果累累,使许多疑文讹字焕然冰释。但限于条件,诸家的校勘并未使用对校法。徐震鄂先生说:  相似文献   

6.
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校录平议徐俊敦煌伯3619唐诗写卷收诗之多,仅次于伯2555唐人诗文选集残卷和伯2567.2552唐入选唐诗拼合卷,一直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全唐诗外编》第一编)从本卷中辑录佚诗一首 ̄①,黄永武先生《敦煌伯...  相似文献   

7.
敦煌写本《悟真与京僧、朝官酬赠诗》新校张先堂敦煌写本P.3720抄有敦煌都法师悟真《未敢酬答和尚故有辞谢》诗正首,京城大德辨二.、宗兰、圆鉴、彦楚4人赠悟真诗5首。P.3886卷残存京城大德圆鉴、彦楚、子言、建初、太岑、栖白、有分7人一。。。g悟真诗...  相似文献   

8.
李正宇先生,1936年1月生,河南省正阳县人。195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现任敦煌研究院遗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兼任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委员会理事、甘肃敦煌学学会理事、甘肃省方志学会理事、甘肃敦煌民俗学会会长等职。 李先生专事敦煌学研究始于1982年,至今11年来,沉潜钻研,著述丰赡。现已出版的有专著《中国唐宋硬笔书法》、《敦煌史地新论》,合著《敦煌文学》、《敦煌文学概论》,参编《全宋诗》(第一、二、十辑编纂者)、《敦煌文史资料选辑》(第一、二辑副主编),并在海内  相似文献   

9.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的一个未见著录的节抄卷颜廷亮《敦煌变文集》收有王庆菽先生校录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下文略称《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王庆菽先生的校记云:《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并序》,标题原有,见斯二六一...  相似文献   

10.
王重民先生《补全唐诗》及《补全唐诗拾遗》“据敦煌残卷补了《全唐诗》的一部分。”由于在敦煌写卷中“古典文学作品之内,诗的数量最多,也最难整理”(补全唐诗序言),因而至今仍有相当数量的唐人佚诗,尚未得到辑录。今就个人所见敦煌遗书,将未录于《全唐诗》、《全唐诗外编》及整理敦煌遗书之诸家著述中的唐人边塞佚诗,辑补如次。  相似文献   

11.
《敦煌变文集》中的《李陵变文》对李陵悲剧作了详细的铺陈渲染,慷慨悲壮。千载之后读来,仍可使人泪下。它是以李陵为题材的叙事文学的始篇,也是绝笔之作。可惜原卷残损、字句讹误甚多。变文集出版后有不少学者为它做过有益的补校,但多是零星点滴,尚有不少疑误依然失校,令读者每每为憾。有的校议容或不当,有待榷商。笔者不惴浅陋,试作集中性的补校,以期引玉。议校的例句,原有的讹误已有确校者,迳直采用,不移录原误字,也容恕不注明从何人之校。例句后括注该句起始处在《变文集》的某页某行。  相似文献   

12.
《经集》是巴利文三藏中一部重要的经典,列在经藏《小尼迦耶》的第五部。它汇集了部分早期佛教经文,其中多数经文的产生年代相当古老,有的甚至是最古老的。在公元前三世纪阿育王的跋婆罗(Bhabra)赦令中规定必须学习的经文内,就有三部与《经集》的一些章节等同:《牟尼偈》(Munigāthā)等同于《经集》中的《牟尼经》(第一品第十二章)、《牟尼经》(Mauneya sūtra)等同于《经集》中的《那罗迦经》(第三品第十一  相似文献   

13.
北魏瓜州敦煌郡鸣沙、平康、东乡三县城址考李并成《元和郡县图志》卷40云,敦煌旧郡“凉武昭王初都于此,后又迁于酒泉。后魏太武帝于郡置敦煌镇,明帝罢镇立瓜州,以地为名也,寻又改为义州,在帝又改为瓜州。”北魏瓜州所领哪些郡县?《魏书·地形志》:“瓜州,郡县...  相似文献   

14.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敦煌文学研究,发展很快。远的且不说,单是近两、三年间,成果就很多。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据初步统计,至少有二百五十多篇。出版的专著、论集等,就有十余种,如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主编的《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和《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颜廷亮主编的《敦煌文学》、周绍良和白化文等合编的《敦煌变文集续编》、项楚的《敦煌变文选注》等。其中,不少文章和专著,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我国的敦煌文学研究,确实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5.
《敦煌本〈佛说十王经〉校录研究》是近些年来我省敦煌学研究的又一成果,此书出版后,已多次获奖,并数次被推荐参加国内外优秀图书展览,颇引学术界注意。敦煌遗书中的伪经——《佛说十王经》大约抄成于五代宋初,是中国古代文化鼎盛时期的产物,为佛教中国化的结晶,所以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容。杜斗城先生经辛勤努力,对此进行辑录校释,并围绕着“十王变”和“地狱变”的内容,贯穿古今,沿波讨源,广征博引,条分缕析,揭示了许多内涵丰厚的文化内容,确实很启人思考。  相似文献   

16.
敦煌气功史料初探马德福,李重申,李金梅敦煌地处华戎之交,印度佛教约在东汉孝明帝时期(公元57-75年)沿着丝绸之路传入我国,它首先在敦煌等地形成了传教中心,继之佛教经文和佛像的传入,佛教道场、寺院、石窟、禅洞的兴建和开凿,以及大量僧人与居士长年修炼所...  相似文献   

17.
“慈悲者之城”,这个概念出自《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大乘无量寿宗要经》又称《大乘无量寿经》,篇幅极短,是敦煌遗书,收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19卷中,据分析是敦煌沦陷于吐蕃时期由吐蕃僧人法成依据梵文译出。这篇短经的藏文版据说也是出自法成笔下,《大乘无量寿  相似文献   

18.
周绍良先生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长。在敦煌学,特别是敦煌文学研究领域中,是造诣很深、国内外著名的学者。甘肃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在主持编写《敦煌文学概论》一书时;特聘请先生为顾问,以指导全书的编写工作。这里发表的便是先生为《敦煌文学概论》编写中的阶段性成果《敦煌文学》一书所写的序文。兹征得先生同意,先期刊发于此,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研究《琵琶行》不同凡响的音乐描写,以及琵琶音乐中流露的琵琶女的忧愁暗恨,突出《琵琶行》的悲凉伤感,足以“移人”。  相似文献   

20.
中国敦煌学研究的特点刘进宝,邢丽娟敦煌学研究经过八十多年的历程,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目前又进入了一个新旧交替的阶段,一方面,一些总结性的著作相继出版,如林家平等人的《中国敦煌学史》 ̄①、颜廷亮主编的《敦煌文学概论》 ̄②、白化文等的《敦煌学目录初探》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