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教学为什么总是不尽如人意?认真反省,我们便可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语文教师文化底蕴大多比较浅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少教师可谓是想尽了办法:讲故事、奖红星、表扬、比赛……对于这些"形式主义",低年级学生倒是很有兴趣,可到了高年级,这些方法已经失去了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现当代我们大力弘扬文化强国的战略,究其原因就在于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已经在如今的和平年代逐渐转向了文化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竞争。一方面是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凝聚力的关键所在,一旦一个国家具备了统一的民族文化,那么整个民族都会对这一种文化呈现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样的国家也才会形成团结统一的合力,形成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关系。因此,不论是在我国推行的文化政策影响之下,还是在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下,不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是必需的。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要将中国优秀文化元素融入学生的学习内容当中,以教育为抓手,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文立足于小学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现状,探究小学阶段语文教师传统文化底蕴的重要状况,并分析如何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3.
陈思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194-194
语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它的厚重足以让我们了解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有大语文的思想,把弘扬传统文化作为己任,通过有效的途径让学生感受语文的博大精深。为此,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结合学科特点,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把握与理解,浅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到了大语文思想的影响,是我们每位教师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4.
黄广彬 《科学咨询》2009,(19):48-48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师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相似文献   

5.
一个合格的语文教师,首先要有较踏实的教学基本功,因为"言教"是教帅教育学生的常用手段,而语文教学又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必须"会讲",才能吸引学生学习,使他们感到语文课有学头,有趣味.如果语文教师不"善说",即便是自己满腹经纶,满腔热忱,也教不好学生.  相似文献   

6.
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拿到作文题时,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写,还有的同学不是马上回忆自己生活中亲身经历的事情,而是努力用大脑回忆看过的类似主题的作文,或者相关的报道,然后生硬地搬到自己的作文中.这些作文空洞、干瘪、不具体,不能反映儿童真实的内心世界,不能体现童真,童趣.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还要教育学生怎样做人.今年暑假我在重庆教师研究网上听了曹廷华、丁永忠、熊笃,王于飞四位教授关于(<国学经典与教育>的讲座,受益匪浅.初中教材上的古诗文多数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长河中典范的作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应该利用这些典范的作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勤奋学习,使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第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有字、词、句、篇的积累,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显然是源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说穿了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语文,也就是如何听、如何说,怎么样读、怎么样写。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有所提高,那如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呢?一、阅读教学中营造交际场,  相似文献   

9.
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师,教师的素质、责任心、奉献精神、凝聚力量是办好学校的关键,也是制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思想道德、精神风貌、学识水平、文化底蕴、教学技能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过程。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日益提高,教师不但有专业理论,而且要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仅有宽阔的文化视野,还要有高度的科学的专业水平;不仅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还要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这些都是现代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我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师,应该具备以下条件:一、胸怀理想,让自己的事业充满激情和诗意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新课标提出的第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有字、词、句、篇的积累,和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这些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培养显然是源于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而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说穿了就是要培养学生如何学习语文,也就是如何听、如何说,怎么样读、怎么样写.有了丰富的知识储备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才能有所提高,那如何对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培养呢?  相似文献   

11.
张亚利 《决策探索》2010,(18):55-55
独具匠心的教师,一般在经历了"模仿、独立、成熟"三个阶段之后,就会熟能生巧,追求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多年来,笔者深深体会到,一位好的语文教师最重要的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教给学生多少学习的方法,在于能否提高学生语文能力这一根本。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语文教学除了使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意义,增长知识,还应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能力,特别是他们的创新能力。语文教学而言,任何一篇课文,或者任何一个语文知识其实都有着各不相同的教法。但无论何种教法,最后的落脚点应该是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全体发展,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展。更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我以“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进行学习形式的探究,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快乐,真正体验到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是为了增长知识和能力,是为了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张亚利 《决策探索》2009,(10):53-53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不少教师喜欢把自己对语文的理解、感悟一股脑儿倒给学生,将教参的东西照搬于课堂或试卷上。而从心理学上说,灌输这些不符合孩子们年龄和理解能力的东西,往往会导致他们产生抵触情绪,所以优秀的语文教师应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以及良好的教学能力指导教学,创设和谐、愉悦的语文教学氛围,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情境中,从“乐于学习”到“学会学习”,继而进行创造性学习。那么如何为学生创设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呢?  相似文献   

14.
现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要按时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小学语文教师也成为了中华文化传承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小学阶段,教材当中会有很多的古诗词教学内容,这些丰富的古诗词教学内容中,也蕴含着多种多样的传统文化因素。所以说语文教师在针对古诗词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更要注重挖掘这些古诗词背后的文化底蕴。值得一提的是,针对小学生这一个群体,教师在开展古诗词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不能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因为采用单一的评价方式,很可能会导致教师的评价范围过窄,影响某一些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积极性。所以,为了探究如何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尽可能地激发小学生的古诗词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古诗词的教学现状,分析并探索有效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5.
语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有自己的空间去探究、合作、体验、创造,完成教学活动。教师则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观点、阐述自己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能让教学"有的放矢"学生预习课文时,教师可针对每篇课文的特点提出一些要求,这样学生在预习时就有了较明确的任务,也促使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和思考。新授前我先了解部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是他们不懂的问题。课上我就引导学生一起重点解决这些问题。课文的重难点就在学生的讨论、辩解中解决了,有时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社会的飞速发展,高科技在教育领域的广泛运用,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巨大的、历史性的挑战,对语文教学赋予了紧迫的、意义深远的使命。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为学生提供与教材交流的机会,与生活沟通的平台,与他人合作的氛围,与教师对话的空间。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发展他们的各种素养,为现代社会造就一代新人。一、自主探究,构筑与教材交流的平台学生的求知欲很强,对什么问题都爱问个为什么,怎么办,新型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他们这个好奇心理,最大限度  相似文献   

17.
也许有人会说,语文课本中的文章本身就是最好的读本,只是学生忙于应付考试而让语文的魅力黯然失色。许多时候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阅读之前就不厌其烦地讲要求、明目的,引导学生顺着教师自己的思路去想、去做,结果,学生却懒洋洋的。为什么呢?我们不是为了学生好,怕他们在阅读中走弯路吗?其实,阅读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投入作品中,去深入思考,捕捉"美点",因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许多人抱怨语文课堂教学:面面俱到,千篇一律。实际上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一项生动活泼、激发心灵火花、培养学生灵智的工程。语文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恰如其分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和教师一样喜欢语文,喜欢语文课。于是我学会了“动情”。然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它要求教师深研教材,感受文之情感,在体会、感受、欣赏、领悟、想象中与作者产生共鸣,为文之情而动容,为文之理而拍案。只有教师首先陶醉在文章之中,才可能情从心发,进而感染学生影响学生。我以为,教师要善于将自己对课文的感受及情感的体验传导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感召力!而老师的情感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导体,就是火种。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一支笔、一张嘴、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语文教学早已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而远程教育犹如一缕春风,吹醒了小学语文教师,大家开始重新定位自己的角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这就迫切要求每一位语文教师改变过去只重知识、技能教学的观念和做法,认真思考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的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诵读法、想象法、导情法、求异法.一旦学生拥有了这种审美的能力,那么就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下了基础,为社会培养一代全面发展的新人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