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指出呈衰败趋势的四种政治制度:荣誉政制、寡头政制、民主政制、僭主政制.政制衰败的理论基础在于理念论和灵魂说.理念论揭示了现实政制衰败的可能性,灵魂说则解释了这种衰败的可能是如何成为现实的.理念论和灵魂说共同构成了柏拉图政制衰败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发展的关键是拥有一套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败在很大程度上缘于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的衰败。怀梆长达几百年的发展所依赖的正是其有效的传承机制和传统的传承模式。"文化大革命"后怀梆迅速走向衰败,其中传承模式的衰变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借鉴传统的传承方法,吸收其中有益的成分,恢复和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承机制和传承模式,对当前的保护来说非常重要。同时,充分利用大学等现代教育资源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新模式也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3.
清末民初,在中国仍至世界锑业发展史上,湖南华昌炼锑公司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湖南华昌公司因掌握了丰富的自然和社会资源、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而迅速崛起,在世界锑业发展史上占据了重要位置.但是,由于当时国内外政治环境日益险恶,华昌公司贪大求快,且过分依赖海外市场,最终迅速的走向衰败.  相似文献   

4.
一个企业最终走向衰败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企业内部出现严重的问题,在这个经济飞速增长的市场中,许多企业只注重效率,而忽略企业内控管理。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促使企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代皖北地区由于传统官方统治失位、特殊地缘因素、文教事业衰败等的影响,区域社会生态加速衰变。在这一大的时代背景下,传统"工赈"制度的多元化功能在皖北地区异化为单一的水利建设。由于地方士绅精英在民间"工赈"中的动员、组织职责严重失责,因而在淡化"工赈"效果的同时也进一步导致了整个皖北地区社会生态的衰败。  相似文献   

6.
蒙金战争同历史上许多民族征服战争一样,是一个民族掠夺、征服另一个民族的战争。已经走向衰败的金朝,是不可能克服内部的种种矛盾战胜强大的蒙古军队的。对于刚刚蓬勃兴起的蒙古民族,虽然它的对外征服有着侵占掠夺的野蛮性,但是成吉思汗实行先攻夏,后伐金,最后灭南宋的战略部署,在表现他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最终导致金朝的失败和蒙古的胜利,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需要深入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晚清国家权力的弱化及其对早期现代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有力的国家权力是后发展国家启动和推进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晚清时期,国家权力处于一种弱化状态,中央军权的不断下移、中央财政的日益衰败、地方势力的迅速崛起以及乡村社会的失控严重地影响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坎坷与曲折。  相似文献   

8.
晚清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合法性不断流失,而当时的制度安排使得整个系统形成了迪尔凯姆型的社会资本。这种社会资本一般在其成员内部创造信任,但使社会成员对更广泛的社会制度则充满了疑虑和不安,并且深深地腐蚀着清廷政治系统过程功能即政治体系的利益表达、利益综合和政治决策,从而加速了清廷的政治衰败。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巨型企业会失败?以往文献虽然对竞争能力惰性进行定义并围绕文化、组织结构、企业高管行为展开了分析,但仅仅是偏重于某一个部分,而且并没有对竞争能力惰性如何影响企业衰败的过程进行研究,而这需要基于微观机制视角来进行研究.组织的理性是有限的,在企业竞争能力发生衰败的过程中,企业竞争能力的自我强化机制加速了企业衰败的进程.竞争能力的三个载体——高管人员认知、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呈现出惰性特征,会导致企业高管人员的感觉失灵、决策态度失灵、纠正偏差措施失灵和沟通环节的失灵,最终导致企业衰败.这一研究丰富了对动态竞争理论、组织衰败和学习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高肇专权与北魏宣武帝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肇专权是影响北魏宣武帝一制政局的重要事件。本文以高肇权力的形成、膨胀和衰败为线索,对宣武帝时期北魏统治集团内部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对高肇专权出现的原因以及它的性质、特点等问题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填补了北魏晚期政治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空白点。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认为2011年以来中国GDP增长速度的下降性质是新一轮经济周期性的,此次经济周期既是国际金融危机外部冲击和总需求下降的影响,更是内部经济结构变化所致。内部结构性变化表现在:一是人口结构老年化加快和劳动力供给出现相对的和结构性的短缺;二是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导致消费需求不足;三是东南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困难,中西部地区尚未形成转移产业增长极。稳中求进之策是短期内依靠宏观经济政策刺激需求防止GDP增速下滑过大过快,尤其是扩大政府财政对农民和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长期之计是需要制度创新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民初政治小说退潮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既有外部的政治环境变化 ,小说的商业化压力 ,也有小说家自己改变了晚清对小说功能的看法。但民初的小说家仍在抗争 ,这就形成了民初小说独特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大型零售企业是流通领域里的主体,其效益滑坡势必影响流通领域内部运行,进而影响到生产领域。解决了目前大型零售企业效益滑坡问题,实际上就搞活了整个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14.
制度改革是目前大学改革的核心话题。影响大学制度改革的有内部与外部两个方面的动因。历史上引发大学制度变革的外部动因往往有一个明显的产生、主导、衰落的过程。在大学制度发展的某一阶段,某一动因会主导大学制度的变革。然而在另一阶段,这一动因可能会逐渐淡出,甚至衰亡。与外部动因相比,大学制度变革过程中的内部动因相对恒定,并且没有特别的主次之分,每一次大学制度的变革必然涉及到内部动因的所有方面。  相似文献   

15.
试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有两方面的原因:内因是中国近代社会的民族危机、传统华夷民族思想的衰落;外因是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理论、进化论的传播。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思想有其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镇江名城风貌区现状的衰退是由内外双重因素的共同作用所造成的.复兴名城风貌区必须解决好激发地区活力、改善民生环境、保持与传承历史文化等三大问题,镇江近期城市发展战略选择应整体谋划"南山北水名城"文章.规划定位为凸现晚清民国风格、滨江都市休闲功能;焕发经济活力应提升街区的综合功能,优化人口结构,鼓励和帮助形成功能多元、相互融合的都市中心区;改善民生环境应注意区分保护类别,在保护名城风貌区的整体风貌前提下,允许开发建设,逐步改造危旧房屋;地区交通必须强化纵向联系,让街区从封闭走向开放.  相似文献   

17.
明词研究前人涉足较少.有关明词衰蔽的原因,言之者更是寥寥。导致明词衰蔽的原因主要是:文体自身发展的内部原因,即词曲演进与曲代词兴;外部原因,即明代特殊的社会政治和文人精神.  相似文献   

18.
近代苏州的发展可以1900年前后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传统的自然经济占主体,战争、交通、上海崛起等外部因素导致苏州突发性衰落,也是一种绝对衰落。1900年之后,随着近代工业化的推进,苏州逐渐恢复并不断发展,但相对于邻近的上海、无锡等城市来说,呈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是一种相对衰落。近代苏州发展滞后的内部原因主要是经济结构僵化和失调。首先,主导产业衰落,棉布业一蹶不振,丝织业中养蚕、缫丝、织绸三个环节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其次,工商业结构失调,商业畸形繁荣,而工业发展的滞慢又无法吸收商业积累的资本,两者难以形成良性的互动循环。  相似文献   

19.
汉武帝时极盛的公羊学在汉末发生了章句化、神学化等异化现象,这是它衰落的内在原因。而东汉末期的黑暗统治,古文经学对它的排挤,道教、佛教对它的冲击则是促使它衰落的外部因素。东汉末期,公羊学的思想内涵已无用武之地,于是便丧失了其存在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早期新诗争取其合法性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借助现代传播媒介扩大影响力,从而夺得更大的话语权,以此挤压原本由"旧诗"掌控的话语空间。这种方式在"新诗"诞生之初的几年是十分有效的。后来随着早期新诗写作热潮的减退,报刊"新诗"栏目也日渐衰落。这种衰落意味着"新诗"开始回到内部的问题,寻求美学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