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我使用他研究的新医术,为什么不跟我说一声?何况这个新医术当时还没获卫生部门认可!”患胃癌到医院做手术,旧病未好又患上了一串新病的柳州市民邓汝民气愤地将医院和主刀医生告上法庭,索赔18万余元。这是我国首例患者状告临床试验新医术侵权案。目前,该案尚未做出终审判决。  相似文献   

2.
"小伙子,多大岁数啦?""三十了.""有对象没?我们医院有个27岁的单身姑娘,我看挺合适."这是"2010年中国医药城暨南京医科大学春季医药卫生类公益专场招聘会"上记者在射阳县人民医院展住上听到的一段对话.  相似文献   

3.
热议"新闻"     
子雨 《职业》2009,(10)
新闻 →→" 包装"出来的新职业 2009 年的情人节,来自怀化的"北漂女孩"陈潇在淘宝网上以500 元的价格把自己的一天"拍卖"给了一位男士."鲜花、巧克力、首饰什么的我都送过了,实在没招了,看看你能不能帮我?"这位男士说,陈潇需要做的就是帮他"策划"一件有创意的礼物,并在2 月14 日送到女朋友手里.  相似文献   

4.
只因为多看他一眼 2020年1月底,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来自扬州市苏北人民医院的女护士张敏一有空就要拿出手机看一下工作群,心里不断地想着:"怎么还不组织援鄂医疗队?" 终于,出征令下达.张敏第一时间报名,她对院领导信誓旦旦地说:"我们院里很多医护人员家里都有孩子和老人,我一个人无牵无挂,可以冲锋抗疫第一线."看到援鄂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时,她的心如同一只战燕,早已飞到武汉.  相似文献   

5.
梁荷英院长以其填补肝血管瘤早期治疗医术的空白,为众多患者带来福音,解除了痛苦,也为我国在世界医疗界争来了一份荣誉。她的精湛医术、高尚医德和善于管理,无意公关,使她成为一位出色的、有相当知名度的专家院长。“神针治顽疾,医史添新篇”:挂在洛阳市西工肝血管瘤医院墙壁上的锦旗显示了广大患者对该院院长、著名的超声波专家梁  相似文献   

6.
名为"季经"的新避孕药诞生. 美国巴尔实验室研制成功的一种名为"季经"的新避孕药,它把女性从每月一次的烦恼中解脱出来,使女性的月经减为一年四次,成为名副其实的"季经".  相似文献   

7.
赵光  许雅 《职业》2005,(5):8-9
如今,拨通朋友的手机,传来的声音往往不再是单调的"嘟……嘟……",而是一些让人爆笑的段子:"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我坐完奔驰添宝马,没事到西方国家吃点龙虾.急啥,吃完龙虾接你电话!""对不起!主人去月球旅游了……"你知道吗,创作这些趣味铃声的人年薪高达10~50万;随着新听觉时代的到来,铃声写手堪称"当今最时尚的职业",抢尽了"短信写手"的风采!  相似文献   

8.
有天我的朋友S给我打电话.他说:"如果你抽得出时间,我想请你陪我的那一位去办个事." S说的"那一位",是他的漂亮妻子.  相似文献   

9.
喻兮 《职业》2009,(16)
计上心来,"月光"女孩发现新商机 2006年大学毕业后,我应聘到一家外企工作.和不少白领一样,我每月薪酬不低,但有个爱逛商场、爱即兴购物的习惯,到头来,东西买了不少,真正实用的却不多.和大家交流起这个问题,发现几乎每个女孩都有浪费掉的"绝用品".  相似文献   

10.
郑纯 《安家》2007,(10):40-41
从"管理"到"服务"不止一词之差 新修改的《物业管理条例》中最亮眼的一处是将"物业管理企业"改为"物业服务企业".北京京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继伦认为,从"管理"到"服务",是一种理念上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很幸运成为驻村工作队的一员.结合实际和自己的工作感受,我认为,驻村工作队必须奋发图强,自我磨砺,拥有"五要"法则,才能做好驻村帮扶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想写杜渐,由来已久.记得几年前,在一个阿拉伯文学专题研讨会的筹备会上,我提出是否可以邀请杜渐先生参加,当时坐在我旁边的一位"圈内专家"说了句:"我看那些圈外人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对于他的话我不敢也不能苟同,尽管他是把我当作一个圈内人看待的.且不说以是否懂得阿拉伯语来界定某一阿拉伯研究领域的圈内圈外,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来源不拘一格、各学科相互渗透交叉已成大势的时代,显然是偏狭的,不科学的,就说那习惯上被认为是"圈外人"中的一些学者,当他们的触角探伸到圈内时,即便是偶一为之,搞出的"名堂"也非同小可.杜渐便是其中一个.  相似文献   

13.
"重在搅和"     
我是号称亚洲最赚钱的一家公司的西北分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我已经工作十七年了,这么多年来,我的口号是"重在搅和",就是无论单位举办什么样的活动我都积极参加.  相似文献   

14.
我是在偶然中想到这个"听起来有点玄"的创业点子的. 有一天,小区另一栋楼的女邻居突然找到我,支支吾吾地说:"我想……求你件事."原来她家的小保姆突然辞职了,她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问我刚刚退休的父母能不能过去给她带几天孩子.  相似文献   

15.
这两年,周围的"80后"新妈妈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我也听说了她们的诸多"育儿新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导刊》2006,(6):40-41
"爸爸、妈妈我想你们!你们快回来吧!你们不要我了吗?"一个"留守儿童"这样呼唤.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农村家中,他们被称为"留守儿童".就在农民工生存状况一次次地拷问社会时,近2000万农村"留守儿童"也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相似文献   

17.
瑞田兄曾发表了题为《谁"遍临百家碑帖"》一文,对书法界一些人动不动就号称"遍临"的现象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一"瑞田观点",确乎点到了当代书坛一个要害.书法评论家也罢,书法家也罢,在评价一位书法家或自我介绍时,通常会使用"遍临百家碑帖"遍临诸帖"遍临古代各家"遍临法帖"等类似词语,紧接着这些习惯性套话的当然是"自成一家"自出机杼"诸体兼擅"之类.由"遍临诸帖"而"自成一家",看似富有逻辑性,实质禁不起推敲.瑞田兄的观点我深有同感,完全赞同.这篇文章,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我觉得"遍临"问题还有进一步探讨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祁婧月 《安家》2006,(10):42-43
阮维邦操着一口流利的港味普通话微笑着对记者说:"职业生涯中对我来讲影响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来到北京"可是5年前他来到北京的时候,一句普通话不会说.那时对北京的"人文"没有太多的概念.一直从事房地产销售行业的阮维邦,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就是:这是个有些"排外"的城市,仿佛只有熟悉了"游戏规则"之后才能融入其中.曾经有些"水土不服"的他表示:"开始主要感觉香港与北京在一些销售理念上有差异,他们懂的我不懂,我懂的他们又不懂.我不禁问自己来北京这个决定是否正确".最终促使他留下的理由是,"我骨子里的不服输,因为有些东西是任何人都能在短期掌握了解的,有些则是少数人才具备的职业素质,这就是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艾雯  张阳光 《职业》2005,(1):8-10
满怀好奇挑战新职业 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离开家乡济南到上海谋发展,凭借过硬的计算机操作本领,很快成了浦东一家网络公司的白领打工妹.起初,这家公司做的是一个综合类网站,后来"海归派"老总意识到综合网站不好做,果断关闭原有网站,独辟蹊径创办了一个规模较大的白领社交网.后来随着众多网络公司的跟风,公司的发展前景又显得黯淡下来.  相似文献   

20.
双重道德的悖论 中国成年人交流时往往喜欢从各自的层次大谈素质话题.倘理生观察,明显感觉这种文化"特色"的指向是不包括自己的.对此,柏杨先生有一段精彩描述:"我反对闯红灯,只是反对别人闯,我自己却可以闯那么一闯.我反对随地吐痰,只是反对别人吐,我自己却可以想怎么吐就怎么吐.我赞成法律之前,人人平等;但我自己却不能跟别人平等.我赞成建立制度,但只希望你们遵守制度,自己不能受那种拘束.盖我阁下如果不能例外,活着还有啥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