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狼披上了羊皮,是为了吃羊。刽子手蒙上牧师的面纱,是要掩盖吃人的面目。明明是嘴角上流着人血的白骨精,却硬要装成“大慈大悲”的救世主。这是历史上一切反动统治阶级用以“吃人”的锦囊妙计。《红楼梦》里的贾母,貌似仁慈无比,实则穷凶极恶,就是一个突出的艺术典型。她成天“可怜见”不离口:看到小道士被打,她“可怜”,听到鸳鸯被贾赦逼迫做小,她“可怜”;甚至对笼子里的小雀,也大发“鸟道主义”的“可怜见”之感,下令把它们统统放生,……。主子虚仁假义,奴才赞不绝声,极力吹捧她“最是惜老怜贫的”大善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至子所谓‘人类之爱’,自从人类分化成为阶级以后,就没有过这种统一的爱。”这个“缘故”,就在于剥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里,丫环金钏儿只不过顺着宝玉的话碴儿说了几句玩笑话,王夫人咬定:“好好的爷儿们,都是你们教坏的”,骂她是“下作的小娼妇,”打她的嘴,并撵了出去,逼得她投井自尽。丫环说句笑话,竟遭此荼毒,可是贵族“爷们”,眠花宿柳,偷鸡摸狗却被他们视为绝对合理。王熙凤向贾母控告贾琏的奸情时,贾母不以为然地笑道:“什么要紧的事,小孩子们年轻,馋嘴猫儿似的,那里保得住不这么着。”老色鬼贾赦强迫鸳鸯为妾,贾母因为“自己房里少不了她”,就没同意,但出主意叫贾赦“只管一万八千地买去”,  相似文献   

3.
关于秦汉时代刑徒从军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始皇本纪》;秦二世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郦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乃大赦天下,使章邯将,击破周章军而走,逐杀章曹阳。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董翳佐章邯击盗,杀陈胜城父破项梁定陶,灭魏咎临济。楚地盗名将已死已死,章邯乃北渡河,击赵王歇等于钜鹿。”延至西汉,也有不少类似记载,如高祖十一年英布反,“上赦天下死罪以下,皆令从军”。武帝元鼎五年,南越王相吕嘉反,遣伏波将军路博德等“皆将罪人,越驰义侯遗,别将巴蜀罪人……咸会番禺。”等等。东汉时期,将罪人弛刑减罪,遣发戍边的记载更多,恕不一一列举。  相似文献   

4.
一古书经过金石竹简缣纸的变迁,又因数千年之传抄翻刻,讹误漏阙,势所难免。刘向《别录》云:“古文或误以‘见’为‘典’,以‘陶’为‘阴’。”《抱朴子》云:“书三写,以‘鲁’为‘鱼’,以‘帝’为‘虎’”。古书既然有因为传抄翻刻带来的错误,校勘就成为不可缺少的工作。俞樾《札迻序》啊云:“夫欲使我受书之益,必先使书受我之益。不然‘割申劝’为‘周由观’,‘而肆赦’为‘内长文’,且不能得其句读,又乌能得其旨趣乎?”俞樾指出了校勘的重要性。要想搞清古书的旨趣,必得搞清古书的句  相似文献   

5.
西北师大匡扶先生尝赐余一条幅,上书唐诗一联曰:“枥上骅骝嘶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徐生某君,临寒庐请益,瞻而问曰:“‘嘶鼓角’与‘识风云’动宾相对。‘风云’在目,固可为‘识’之宾语;‘鼓角’闻耳,焉可为‘嘶’所支配哉?”余答之曰:“‘嘶鼓角’形为动宾而与‘识风云’相骈,揆以诗义,实为动补也。‘嘶鼓角’者,嘶于鼓角也。犹今言‘在鼓角声中嘶鸣’也。”是生去,余因思焉。动宾结构,见之英俄诸语,后名自为前动所支配。见之汉语,则不可膠柱,须依义而慎辨之。前动支配后名者,若“观潮”、“听琴”、“饮酒”之类,固率常见之,然前动非支配后名  相似文献   

6.
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汉语》(修订本)第二册416页在解释“劝”字的词义时说: “鼓励、奖励。与‘惩’,‘沮’相对。庄子胠箧:‘虽有轩冤之赏弗能~。’左传成公二年:‘我戮之不祥。赦之,以~事君者。’又成公三年:‘所以惩不敬而~有功也。’又表示奋勉。论语为政:‘举善而教不能,则~。’引申作劝说(说明道理使人听从)的意思(后起义)。王维渭城曲:‘~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无故人。’注意在上古汉语里‘劝’字用于积极的鼓励,而不用于消极的劝阻。直到中古还是这样。杜甫遣兴:‘足以~元凶,①意思是说:这是以劝使哪些最大的恶人不再作坏事。在古代汉语中,‘劝’字后面不用否定词。”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上册“词义分  相似文献   

7.
迎春的出身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迎春出身如何,对于刻画其性格颇为重要.红学家虽有考述,但因版本复杂,读者仍有疑窦.甲成本:“二小姐乃赦老爷前妻所生,名迎春.”庚辰本:“二小姐乃政老爹前妻所出,名迎春.”戚序本:“二小姐乃赦老书之妾所生,名迎春.”梦觉本:“二小姐乃是赦老爷媒娘所生,名迎春.”已卯本:“二小姐乃赦老爷之女,政老爷养为巴女.”20回宝玉心想:“亲姐妹有元春、操春,伯叔的有迎春、惜春.”累金凤事件后,邢夫人责怪迎春时说:‘总是你那好哥哥、好嫂子(指贾琏、风姐),……通共只一个妹子,全不在意.”“你又不是我养的,你虽不是…  相似文献   

8.
在《红楼梦》中,贾府主人们在家庭中的相互关系很复杂。贾赦的地位就是个难解的谜。身为长子,袭着荣国府世职的贾赦住在“花园隔断过来的”、“小巧别致”的院宇内,而轩昂壮丽的荣府“正经正内室”却被他的弟弟贾政占去了。并且,在整部《红楼梦》中,贾政俨然是贾府的正宗主人,在贾政面前,贾赦显得黯淡无光,处处不如乃弟。其中的奥秘何在?  相似文献   

9.
【0·1】“‘之’于主谓间”这种语言现象,古汉语中十分常见。本文拟在前人基础上,重新探讨它的性质和范围。【0·2】带“之”的主谓词组本文简称为“主之谓”,其中的“之”简称为“主谓‘之’”,定中词组中的“之”则称为“定中‘之’”。本文例句在必要时作点今译。  相似文献   

10.
提起荣国府里的大老爷贾赦,便不可不说到大太太邢夫人。俗语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在荣国府诸多乱砍混战中,她的表现是在一般情况下不露声色,隐身于东边小院里,窥测方向,伺机出击。一有风吹草动,便仗剑施法,调兵遣将;或亲出马,煽风点火。贾赦不便公开说的话,由她说;贾赦不便公开干的事,由她干。真是“夫唱妇随”,有板有眼。这不能不说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她吝啬、贪财取货以自得;她“左性”又“禀性愚(亻强)”,一味铁心地顺从丈夫以自保,榆木疙瘩脑袋认死理,撞到南墙不回头。儿女奴仆,一个不靠,一言不听。她,可以说是贾府太太里败家形象的又一个典型。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第四十篇《隐秀》是全书中唯一有争议的篇章,其中“始王而末奇…闺房之极悲也”一段,一般认原文久佚,系明人伪造.《<文心雕龙><隐秀>篇补文的问题》证明所谓“伪文”,实由钱功甫据阮华山宋椠本《文心雕龙》补抄,应为文”.他还就补足的文本探寻刘勰“隐秀”论的理论内涵,其基本结论是:这一篇“论歌里顺情和柔情风格”,“刘勰所推崇的风格,不限于一种类型:既重‘凤骨’‘隐秀’.”发挥了先前刘师培的意见:“刚者以风格劲气为上,柔以隐秀为胜刚而无劲气风格.偏于柔而不能隐秀者皆死也.”《风骨》讲阳刚之美.《隐讲之美.  相似文献   

12.
正史勘误     
《晋书.五行志中》有一段话;“明帝太宁初,童谣曰:‘恻恻力力,放马山侧.大马死,小马饿,高山崩,石自破.’及明帝崩,成帝幼,为苏峻所逼,迁于石头,御膳不足.此大马死小马俄也.高山,峻也,又言峻寻死.石,峻弟苏硕也.峻死后,硕据石头,寻为诸公所破.复是崩山石破之应也.”《宋书.五行志二》作“恻侧力力,放马山侧.……‘石’,峻弟苏石也.峻死后,石据石头,寻为诸公所破也.”《世说新语.方正篇》第37条注引《灵鬼志谣征》曰:“明帝初,有谣曰:‘高山崩,石自破.’高山,峻也.硕,峻弟也.后诸公诛峻,硕犹据石头,溃散而逃,追斩之.”《世说新语.方正篇》和《晋书.五行志》都言苏峻弟为苏硕,而《宋书.五行志二》说苏峻弟为苏石,究竟孰是孰非,或者皆非,让我们来考查一下.  相似文献   

13.
我悄悄地问语文:“语文,美是什么?” 语文回答说:“‘漫步花草中’,是一种浪漫之美;‘游戏雪地里’,是一种欢乐之美;‘帮助孤寡老人’,是一种奉献之美;‘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是一种精神之美……语文之美无处不在,无所不有。”  相似文献   

14.
关于《荀子·劝学》“学不可以已”中的“可以”,有同志认为“‘以’在这里成为难点,一是由于‘可’和‘以’连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可以’混同起来,二是由于‘以’字后边有省略成分,不把省略成分补出来,信口讲为‘学习不可以停止’,和文义是不符的.”“‘学不可以巳’中的‘可以’,‘可’可译为‘可以’;‘以’,是介词,可译为‘因’,‘以’字后边省略了‘之’字,这个‘之’字,可指代‘任何情况’或‘任何缘故’等。全句可译为‘学习不可以因为任何缘故而停止。’”  相似文献   

15.
<阿部一族>是森鸥外的第二部殉死小说,本文围绕殉死问题,分析了各家臣的殉死观,并剖析了森鸥外对殉死问题的态度变化.  相似文献   

16.
《史记·高祖本记》记载了刘邦病危时和吕后的一段著名的对话: “吕后问:‘陛下百岁后,肖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戆,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余,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吕后复问其次, 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相似文献   

17.
《天问》云:“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伯禹腹鲧,夫何以变化?”“永遏在羽山”二句,《山海经·海内经》谓:“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开筮》亦谓“鲧死,三岁不腐”,均说鳅因治水不成而被“帝”所杀.然王逸《章句》云:“言尧长放鳅于羽,绝在不毛之地,三年不舍其罪也.”则王氏认为鳅只是被帝尧流放而已,并没有被杀害.张萱亦云:“屈原《天问》‘永遏在羽山,夫何三年不施?’是尧未尝杀鲧,特流放之而不赦耳”(《疑耀》).王、张两氏其说不误.《说文》:“阏,遮拥也.”又,“遮,遏也.”则阏与遏同.遮遏即禁锢之谓,故《礼记·祭法》疏引郑玄答赵商云:“鲧非诛死.鲧放诸东裔,至死不得反于朝.”由此可见,下句的“伯  相似文献   

18.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之说,毫无疑义,确实俗话不俗。只是这所进之“门”,必须是不二法门之“门”,学生方能个人“修行”而登堂入室;如果是左道旁门之“门”,学生即使怎样的个人“修行”,而欲登堂入室,也只能是一个心造的幻影。所以鲁迅认为“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有志于创作的青年的“腰包”的,因而主张“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  相似文献   

19.
汉语的方言歧异现象在周秦时代就受到人们的关注。《战国策·秦策》载:“周人谓鼠未腊者朴,郑人谓玉未理者朴。周人过郑贾曰:‘欲买朴乎?’郑贾曰:‘欲之’。出其朴,乃死鼠也。因谢不取。”《左传·文公十三年》载:“秦伯师于河西,魏人在东。寿余曰:‘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先。使士会。’”由于方言复杂,方言的调查也就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异代方言,还秦籍之,藏于科室。”这些乘着轻车(“輶轩”)调查方言的使者,其使命是“考八主之风雅,通九州之异同,主海内之音韵,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风俗也。”至于汉代,朝廷也“留心典诰,发精于殊语,欲以验考四方  相似文献   

20.
读书·悟道     
近读《庄子》时,有一段话颇令人感慨:"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言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