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者来函]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 我是湖南三立集团《三立报》社的一名记者。贵刊2001年第四期发表了我和田军采写的关于苗族女教师杨翠银在社会各界的关爱下,重新点燃生命之火的报道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全国各地的热心读者纷纷打电话或写信给杨翠银老师,对她手术后的身体康复情况纷予了莫大的关注;特别是本人就职的湖南三立集团的董事长苏宪益,看到贵刊的长篇报道以后甚是高兴,当即表态一定要再去看看杨老师,看看能再为杨老师做点什么。9月24日,三立集团几大领导班子成员专程前往麻栗场望了杨老师,并再次损赠6万元。现将此条消息稿寄来,请予斧正! 彭绍银 2001年10月14日于北京广播学院湖南函授站  相似文献   

2.
沙鹏程 《回族研究》2002,(3):112-114
真没想到写这篇文章竟用了一年多的构思。这一年多又总是在飞机上、旅途中看着杨怀中老师的书,看着想着,思绪时断时续,总是难以下笔成文。 要写这篇文章,曾给朋友们吹过风,我想我会很快挤时间完成。但我竟写不下去。朋友又催我,问,杨老师的文章写完了么?我开始时回答,就写完了。又问,我就尴尬了,答,再别催我了。  相似文献   

3.
马娟 《回族研究》2005,(3):54-58
三年前,著名历史学家杨志玖先生永远地离我们而去。当时我还在南京求学,5月24日特木勒师兄告诉我:杨先生走了。那一刻,我愣在了南大校园的树阴下,久久没有回过神来。那年8月,南京将举办“元史国际研讨会”,我一直期盼在会议上目睹杨先生的风采。没料到,我的这个愿望在初夏的5月永远地破灭了。说来也巧,2003年9月我又负笈北上,来到杨先生曾经工作过的南开园继续学习。更巧的是,我的合作导师就是杨先生的弟子、著名元史专家李治安教授。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老师常常会给我们讲起杨先生的道德文章、治史方法,使得我在先生离去的日子里仍能感受…  相似文献   

4.
草本民间     
阿土 《民族论坛》2011,(2):60-62
杨梅我认识杨梅却未见过杨梅树,故乡没有杨梅树,只在杨梅上市的时节,才有商人从外地运来卖。我吃过那些运来的杨梅,觉得味道没有我心中想象的那般美好,没能感觉到江南特有的水润和甘美。  相似文献   

5.
<正>稻穗飘香的金秋,我来到“阿鹏” 的故乡剑川。县文化局长马家成说:“剑川既有‘阿鹏’,又有‘金花’,更有远近闻名的三大宝:木雕、歌会、石宝山。你现在来得正好,不但能画‘阿鹏’,画木雕,还赶上有‘南方敦煌’之称的石宝山的盛大歌会哩!”他雷厉风行,说完就挂电话通知,并立马带车送我到县文化馆,如此这般地安排妥当。 文化馆美干杨老师陪我去木雕厂。在这座旧楼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雪后初晴。应侗家大爷(侗语称补玛)杨老爹之邀,我随他一同到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的“三省坡”脚下去套竹鸡。早先听村里人说杨老爹是“三省坡”方圆数十里很有名气的逗鸟、驯鸟、斗鸟、套鸟能下,也听说杨老爹进山套鸟总是独来独往,套鸟绝技秘不示人。今人,有幸能与他同往,真令我受宠若惊。为防天气不测,临行前,杨老爹嘱咐我披上蓑衣,戴上竹笠,在脚上穿的雨靴上再套上特制的草鞋。而杨老爹早已“全副武装”,整装待发:只见他身挂竹篓、斜背猎枪、左手还提着用侗家常用的蓝印花家织布遮盖的鸟笼。看着他气宇昂轩、信心十足、喜…  相似文献   

7.
回族老贫农杨万仓,在宁夏隆德县杨河公社民权大队第三生产队是被称为“样样管”的人物。他今年五十二岁了,对集体的事一向钉是钉、铆是铆,从不马虎。他为什么能这样呢?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是个普通的社员,可我也是干革命的。”  相似文献   

8.
<正>经典在中西宗教中的不同含义游斌:杨老师,你好,谢谢您接受我们的访谈。您的学术专长是对基督教经典《新约》的研究,近来对于儒家传统也有深切的关注,长期浸染在中西经典文本之中。我们一方面可以说:"文本  相似文献   

9.
焉耆的时间     
杜剑 《回族研究》2002,(3):27-29
1985年,初识张承志老师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也许是一种缘分,抑或是真主的安排,1985年秋,我和承志老师在焉耆相遇。初识承志老师前,我就从来没有想过这一辈子能见到他,更没有奢望过能与他一起生活。我只是一个非常喜欢读他作品的人,一个狂热的崇拜者,一个死心塌地的追随者。在那个年代,承志老师的文学作品《黑骏马》、《北方的河》陪伴着我度过了我美好的学生时代。  相似文献   

10.
人民把权力交给实干家──记湖南省土家族省长杨正午佳峻1995年2月24日,湖南省第8届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800多名人民代表代表湖南6355万各族人民,选举中共中央委员、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杨正午为新一届湖南省省长。“我是人民代表代表人民选举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李华英 《回族研究》2002,(3):97-101
20世纪以来,中国伊斯兰文化领域星光璀璨,在我熟知的穆斯林学者中,有好几位贤哲型的。庞士谦老师就是其中之一。我敬仰庞老师的是他那高洁的学者风范,及其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本人师事庞老师时,他已经是一位遐迩闻名的耆宿。老师温文尔雅,仪表堂堂,既有长者气质,又有学者风度。他的言传身教、道德文章,使我深深感到这位苦斗终生的学人堪称是中国伊斯兰教育园地里一位劳苦功高的园丁。  相似文献   

12.
30多年前,我在北京铁路第六子弟学校读小学.还是顽童就赶上了家中发生变故,我犹如断线的风筝,随风飘荡.许多人只是看着着急,爱莫能助. 我的班主任韩淑贞老师把我接到她家,结束了我当时半饥半饱的流浪生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她象对待自己孩子一样照料我.韩老师身边有一幼儿和一幼女,还得侍奉年迈多病的公婆,再加上淘气的我,其负担之重可想而知. 那时的韩老师还年轻,端庄、文静,让小学生们看  相似文献   

13.
《回族研究》2012,(2):39
由王正儒、杨学农主编的《清真在我身边(图册版)》2012年5月由黄河出版传媒集团、阳光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在2009年6月出版的《清真在我身边》一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的,以图册的形式汇集了中国31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结婚     
兰沙 《民族论坛》2007,(1):56-57
小时候申请加入红小兵,都是先同学选,后老师批,然后填表,再报审,等发榜.我那次是在发红榜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名字左看右看都没出现在榜上.没敢问老师,回到家里我就哭了.第一批红小兵,报上去的候选人里只有我一个人没有被批准.从那以后我对申请报批一类的事情总是心有余悸.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震中,一位“不跑”的老师正被无数人传颂,他是谭千秋,德阳市东汽中学教师。地动山摇的那一刻,他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存活了,他却永远地走了;一位撒开腿“跑”的老师也被无数人念叨,他是范美忠,都江堰光亚学校教师。地动山摇那一刻,他喊了一句“地震了”,便第一个跑出了教室。事后,范老师论坛上发帖声称:“在这种生死抉择舶瞬间,只有为了我的女儿我才可能考虑牺牲自我,其他的人,哪怕是我的母亲,在这种情况下我也不会管的。”  相似文献   

16.
我和《民族团结》相识于六十年代,那时我还是中央民族学院的学生。她使我学到了在课本上学不到的民族文化知识,受到很多教益,是我的课余老师。八十年代,我调到北京图书馆  相似文献   

17.
“阿娃土拉”是景颇族的学生对老师的可敬的称呼——父亲老师。这里面包含着景颇族小学生对老师的无限的敬爱,也包含着老师对景颇族学生的无限关怀。这里的教师对学生们担任的工作,是许多人所从没有听到过的。这个学校,就是潞西县遮放西山弄炳的景颇族小学校。我一来到西山生产文化站,站委书记就说:到了这里,去看看我们的学校吧。我按着书记说的,到西山小学去找何坤校长。何坤校长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人,我到他住的地方时,几个女学生正围着他。何坤用熟练的景颇话和她们谈话。她们谈了好久才走出  相似文献   

18.
正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非常有幸连线/邀请到了祝唯庸老师,请他和我们谈一谈与中国书画艺术的二三事。祝唯庸:大家好,我是祝唯庸,特别高兴能跟中国传媒大学的同学们视频连线。问:老师可以跟我们说一下您与书画是如何结缘的吗?祝唯庸:现在回忆起来,我小时候在农村,第一次看见毛笔是别人在写春联,那时候农村春联没怎么有印刷的,大家都去找村里会写毛笔字  相似文献   

19.
一切为了民族的振兴──记八届政协新委员杨成哲先生聂健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不仅是我个人的光荣,更重要的是要为延边人民办实事,为中华民族大团结做贡献。”这是我采访八届二次会议新当选的全国政协委员杨成哲(朝鲜族)先生时,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杨委员今年60...  相似文献   

20.
在青扑,我看见了地球上六十亿分之十几的修行者。他们是精神可以支配肉体的那种境界崇高的人。他们足可以当我的精神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