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清朝洋务派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中,兴办了一批近代军民用企业,曾经装备了数十万新式海陆军,具有一定的规模。经过甲午战败,所练海陆军几乎全面崩溃,所办军民用企业也大都奄奄一息,勉维残局。因此,一般论者,都把甲午战败,看作是洋务运动彻底破产的标志。但实际情  相似文献   

2.
作为汉冶萍主要基础的汉阳铁厂,是张之洞1890年兴办的。1894年开始出铁,前后花了规银五百六十余万两,结果因钢含磷太多和缺乏焦煤两大难题不能解决,生产不到半年便宣告停产。于是,张之洞只得把这一烂摊子交给盛宣怀去官督商办。盛宣怀接办后,先花了五百多万银两,兴办了萍乡煤矿,获得了廉价焦煤,解决了燃料问题;接下来又花了三百多万元,重新改装了炼钢机炉,解决了钢的质量问题。这两大难题解决  相似文献   

3.
世界近代史虽然与资本主义近代化运动相一致,但由于历史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为连续性、阶段性和跳跃性),所以在地区上没有同步的开端。我们不能同意王占阳把世界近代上限定在19世纪,而忽略西欧在世界上最早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意义这一新论,认为人类社会从封建形态向资本主义形态转变的开端只应定在17世纪,而19世纪则是这种转变的新扩展。  相似文献   

4.
有关近代史小资料两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政变前夕的湖南,诚如范文澜同志在“中国近代史”所说:是“思想最发达的地区”,当时抱有新思想的人物如谭嗣同、唐才常、梁启超、黄公度、樊锥等,群集长沙,做了很多影响深远的活动,其中尤以出版刊物如“湘学新报”、“湘学报”及“湘报”等所起的作用,尤为巨大。但我国报学史及出版史料对这几种刊物的出版期数,所记均有失实的地方,兹就笔者耳目所及,简述如次。在这几种刊物中以一八九七年(光绪二十三年丁酉)三月二十一日创刊的“湘学新报”为最早,它与上海出版的“时务报”及澳门出版的“知新报”,有“三足鼎立之称”(见戈公振著“中国报学史”)。该刊月出三期,“每期一本,取费百钱”。总售处为长  相似文献   

5.
张仲民 《学术月刊》2024,(1):210-216
<正>对于三年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情况来讲,可谓是成果众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首先是传统研究领域的老树新花,不管是在传统的思想文化史,或是在政治和制度史,或是在中外关系史(外交史),乃至一些新兴的研究领域如技术史、概念史、阅读史、环境史、动物史等,过去三年都出现了众多的精彩研究成果。想要在短短篇幅内对这些多种多样的成果进行面面俱到的绍介、回顾和评点,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当然很可能也是不完全必要的事情———已经有许多先行的以期刊论文为主的研究回顾。所以以下仅就笔者眼见所及,以专书为主,对这三年研究情况做一个简略评价。  相似文献   

6.
明隆庆帝继位后,在福建漳州设立海澄县,并于隆庆元年(1567年)在该地部分开放东南海禁.这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从此"海宇宴如",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平息.海外贸易得到迅速发展,白银大量内流,国内银本位制渐得确立,商品经济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并开始日益侵蚀封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明后期出现了以反矿监、税使为标志的"市民运动",思想文化领域也出现了为工商业者鼓与呼的新思潮,由此可见,明代后期隆庆开放应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史是高校历史系中国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传统的中国近代史教学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教学内容全面而突出重点;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合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史上限异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近代史上限异说刘光永史学界以1840年作为中国近代史上限的主要理由是:此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把大清封建帝国拉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国从此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组成部分和附庸、中国社会从此由独立自主的封建主义时代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这次由学潮引发的从动乱到反革命暴乱,虽然已经平息,但这血与火的教训,不能不使我们进行深刻地反思。为什么在历时五十多天的政治风波里,会有那么多的大学生被卷入这场学潮、动乱中去?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上街声援?我感到这么多年来,对我们的人民,特别是对青年学生缺乏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致使许多人在理论上不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在实践上不懂得今天应该怎样做才是真正的爱国。这次动乱的教训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相似文献   

10.
11.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先进的中国人既将它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指导中国的革命实践,又将它指导中国历史研究,科学地解释中国的社会性质,探索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取得了诸多成就,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提供了多方面的历史论证。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我们曾经急于求成,盲目求纯。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框架问题,直接的涉及中国近代史的主轴,线索以及联结点。中国近代史主轴是什么?要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考察一下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从1840年到1949年,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因此,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演变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这是近代历史发展的一种总趋势。但这种趋势,在中国,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了变化,它发展的趋势已不是旧式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通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社会,但按其性质来讲,“基本上依然还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它的客观要求,是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世界历史的人都知道,尽管人类已有五千年文明史,但真正有了世界范围内完整的历史,那只不过最近三、四百年的事情.在此之前,所谓的世界史实际上只是一些互不关联的地方史.在近代的这三、四百年里,我们这个世界发生了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不可否认的是,在这三、四百年里,在世界舞台上扮演主角的一直是欧洲和北美,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西方世界”对近代世界产生决定性影响的许多重大事件,无一不是发生在欧洲和北美,如地理大发现、殖民扩张、工业革命、思想启蒙、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科技革命、乃至两次世界大战,等等.时至今日,西方的影响在全世界仍到处可见:世界通用的英语、历法,我们生活中的电、交通工具,乃至服装、发型和其它许许多多东西.所以,了解西方的历史,研究西方国家在近代发展中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忧思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史研究状况忧思录苏全有(河南师大历史系)建国以来的四十多年里,国内的中国近代史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这是有目共睹的,但与此相对应的,我们也应该看到,突出的成绩背后又潜存着令人忧心的现象。一、机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史...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史研究5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50年以来的中国近代史研究,经历了1949—1965年的走向繁荣阶段,1966~1976年的扭曲和停滞阶段,1977年以来的复兴、开拓和繁荣阶段。在第一阶段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主导地位,形成了以“三次革命高潮”和八大事件为主体的研究体系。在第二阶段中,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儒法斗争”史几乎代替了整个近代史,本学科的学术研究处于基本停滞和严重扭曲的状态。在第三阶段中,最主要的成就是学科创新,发展和开拓了文化史、社会史、早期现代化(近代化)和区域史的研究,呈现出整体性研究、中外融合、多学科交叉和反思创新的趋向。今后学术研究的取向,应按照本身的发展逻辑循序渐进,弥补以往研究中的薄弱领域,并根据中国和世界的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开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代史与中国革命———试论毛泽东历史观之基础雷戈一、毛泽东是如何看待中国近代史的?中国近代史始终是毛泽东从事研究和分析中国国情以及领导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毛泽东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性质和特点有一段经典的概括和说明:“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主义相结合,把...  相似文献   

17.
<正> 伴随意识形态的全面改革,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变革也势在必行。如何改革呢?史学界目前的看法和主张尚不一致,但有不少同志(青年人居多)提出,要在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论方面有所突破。我赞成这种意见。下面谈谈我的看法。第一,努力搞好经济史研究,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史的研究。抓好经济史研究是进行突破的基础工作;抓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历史研究就能站到突破的至高方位,掌握其制高点, 刚跨入八十年代,老史学家刘大年曾撰写了一篇史论文章,题为《中国近代史研究从何处突破?》他从当时的实际出发回答说:“应当狠抓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其理由有  相似文献   

18.
吴怀祺在《东岳论丛》2 0 0 1年第 1期撰文指出 ,史学史是史学近代化过程中的一门学科。史学史是在史学发展过程中产生的 ,又是史学发展的需要。近代史学史的出现大致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近代史学是传统史学总结的延伸 ,而古代史学理论、史学总结又为近代史学产生、发展打下了基础。近代史学的内涵与古代史学的总结有着内在的联系。不能把近代史学与古代史学打成两截 ,当成是毫不相干的学术。二是对旧史学批判的需要 ,也是史学创新的需要。 2 0世纪初 ,有的史学家自称是史界的陈胜 ,要进行史界革命 ,提倡新史学。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  相似文献   

19.
本文第一部分通过纵横比较,阐明新中国成立后的30多年,在外部实行经济封锁和内部缺乏建设经验的条件下,尽管没有完全扭转一穷二白的遗留状况,但发展速度与生活改善比旧中国快,与世界多数国家的经济差距在缩小,进而批评有关新中国经济变迁方面的历史虚无主义观点。在第二部分,作者认为私有制有明确的财产规定性,农村改革的基本层面是推行合作经济制度,产权变革的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而非私产化;首次提出“经济美”概念,认为它是指人类经济活动中具有制度公正、运行有序与发展和谐的一种属性,并指出在内含“经济学美”要素的马克思主义启迪下,改革的走向是建立东方公有主体型“经济美”的市场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20.
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民的血泪史,是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也是清王朝腐败无能,丧权辱国,给中华民族带来无限苦难的历史;对这段历史,我们不仅不能忘记,而且应当不断提醒今人,警示后人。1840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陆续用“坚船利炮”打开了闭关锁国多年,一直做着“天朝大国”、“天下中心”的清王朝的国门。英国率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M中芙南京条约》之后,其它列强纷纷步其后尘,接道而至。1840-1919年,短短80年间,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不平等条约难以说述。这些不平等条约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