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拉丁美洲文坛骤然产生“文学爆炸”现象,一批手法独特的新小说迅速出现,震动世界文坛。拉美文学以其骄人的成就,赢得世界瞩目,向世界证实了拉美文学的存在和发展。同时,也引起文学工作者对拉美文学繁荣的原因和发展的轨迹一探究竟的浓厚兴趣。  相似文献   

2.
历览中国文坛,由于社会、传统对女性的束缚,女作家廖若晨星。当历史进入思想解放的新时期,从长期的压抑中解放出来的一批知识女性纷纷拿起笔写出了一部部轰动文坛的优秀作品,凭着她们非凡的才华几度夺走茅盾文学奖。本文揭示了新时期女作家从探讨女性的婚姻、家庭、社会价值发展到对文学本体以及历史风云、民族文化的审识这一日渐开阔的探索之路,并着重分析了张洁、刘索拉、凌力三位有代表性作家的艺术成就,以此证明新时期女作家在当代文坛上是足以能够顶起半边天的中帼英雄。谨以此文献给今年在我国召开的世界妇女大会。  相似文献   

3.
小说家的理论思考──评王克俭的《小说创作隐性逻辑》胡尹强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王克俭是浙江文坛上活跃而颇有影响的小说家。纵观王克俭的创作道路,似乎很少波澜曲折,总是追随中国当代文坛的发展潮流,步履坚实而谨慎。然而,一个作家,特别是一个当代中国作家内...  相似文献   

4.
作为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汪曾祺在当代文坛上的姿态和地位是特殊而重要的。本文试图从汪曾祺小说的世俗精神出发,探讨其作品在空前繁荣的新时期文学中独树一帜的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5.
80年代中期出现于中国文坛的寻根小说,表现出与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相似的民族文化危机感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作品都着重对民族特性进行了发掘、阐扬和批判。寻根小说明显受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启迪和影响。但寻根小说存在既排斥西方文化又模仿魔幻现实主义,既否定“五·四”文学传统又不自觉地回归“五·四”文学传统等矛盾。魔幻现实主义和寻根小说的经验表明,民族性不排斥向外借鉴,民族性并不是死守传统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当代少数民族作家,群星灿烂,各领风骚,用富于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的作品,丰富和发展着祖国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文学。各个民族的各个作家,由于社会环境、文化修养,生活经历和性格气质诸方面的差异,他们的作品各不相同,风格迥异。例如,同是建国初期便驰名文坛的第一代当代蒙古族小说家玛拉沁夫、敖德斯尔的作品,就和扎拉嘎胡的作品大不一样。 本文试对扎拉嘎胡的小说作一综合探析。  相似文献   

7.
壮族作家岑隆业是当代文坛桂军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创作执著坚守桂西民族地域文化,注重塑造壮族山民形象,开掘壮族民间器物文化,反思民族传统,因而彰显了其文学作品的个性特质。  相似文献   

8.
美国犹太裔作家菲利普·罗斯是文坛的常青树,在长迭50多年的漫长创作生涯中,罗斯取得了一系列的巨大文学成就。《遗产》是罗斯在父亲去世两年后出版的小说。罗斯在该小说的写作中淡化了常见的宗教、民族和文化等主题,也舍弃了纷繁复杂的小说写作技巧,转为关注人的生命本体,采用了简单直接的现实主义笔法来描写陪伴父亲度过的最后一段岁月。...  相似文献   

9.
恩施本土作家王月圣凭自己的悟性与对文学的挚爱写出了三百余万字的反映鄂西南山区人民生活的作品.本文将其乡土风情类小说的民族性与乡土性放在当代文坛这一复杂的大环境中予以探讨.旨在让更多评家关注恩施文学创作为促进民族文学的发展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0.
同美国一样,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多种族融合的国度。五十年代初,外民族移民开始登上澳洲文坛,到八十年代,澳移民文学已经汇聚成一股汹涌的浪潮。本文跟踪四十年来澳大利亚移民小说的发展轨迹,着重讨论了重点作家与作品并深入探讨了个中所反映的主题。作者认为,当代澳大利亚移民小说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移民生活的艰辛、思乡与遭歧视欺凌所感受的痛苦、玫瑰色幻想的破灭、文化传统的隔阂以及新老移民之间的"代沟"等。  相似文献   

11.
浅谈略萨小说的艺术特色——兼谈拉美文学的某些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拉丁美洲新小说时期。拉美文学以自己鲜明的文化特质,在群星灿烂的世界文坛上夺得了无可争辩的地位。在这期间,拉美文学形成了社会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和结构现实主义四大流派。秘鲁作家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被称为“结构现实主义的大师”。本文对他的创作道路及其优秀作品的艺术特色略加探讨,同时也兼及当代拉美文学的某些特点。(一)略萨于1936年3月28日出生在秘鲁的阿雷基帕市。在玻璃维亚的柯恰潘巴上小学。在利马和皮  相似文献   

12.
刘庆邦作为当代文坛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他擅长在小说中建构空间,和众多作家一道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和城市空间的书写,而且建构出极具个人色彩的矿区空间。刘庆邦的小说空间既关注地理又关注人文甚至是人物心理,极具研究价值。本文从文学地理学和叙事空间理论出发对刘庆邦小说中的空间建构进行解读,并探讨小说三重空间建构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二三十年来西方的文学批评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的趋势发展。相互对立而又相辅相成的观点、方法的共存,表明了作家对文学性质及文学发展规律的认识。文学批评的多元对立表现为作家对文学传统观念的反思,对艺术形式的探索。西方文坛多元对立的现象最终是当今社会现实的反应。多元存在的社会最终也将表现在文学创作———小说创作之中。多元结构的小说是当今小说的突出特点。它从现实和语言的关系,从人们对现实的不同认识,揭示语言意义的不定性,反映当代人们对认识现实的可能性的怀疑。同时,多元结构小说也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面对多元存在的文学现状,我们如何把握自己的文学立场并有所成就,而不至于失落在不定性的文学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把十九世纪俄国作家屠格涅夫在40~60年代的小说创作看作一个整体,认为其中贯穿着一条明确的“罗亭路线”,即“罗亭”式人物的形成、确立和终结的过程,反映出作家对俄国人民解放运动的认识发展。同时,从作家的阶级立场、经历和艺术个性,从俄国社会和文坛的背景等方面的动态把握中来论述屠格涅夫小说创作中的“罗亭路线”。  相似文献   

15.
近十年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史上创作最丰硕的十年,期间文学变迁非常剧烈。这种嬗变主要体现在文坛世代更替与文学范式转换两个方面。从90年代开始,新世代作家逐渐取代中坚一代作家成为马华文坛的主导力量。与此同时,当代马华文学也进入了范式转换的新时期,这主要表现在散文、诗歌、小说、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变上。  相似文献   

16.
张承志是当代享有盛誉的回族作家。80 年代,他以《黑骏马》、《北方的河》饮誉文坛。进入90 年代,他的创作热情丝毫未减,先后以长篇小说《金牧场》和融文学、历史、宗教为一体的长篇著作《心灵史》再次震动文坛。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张承志主要以自己的小说创作奠定了自己独具风貌的作家形象。但我们多少淡漠了这样一个事实:进入“后《心灵史》”阶段的张承志,事实上已进入了一个散文创作的高峰期。如果置他的散文创作而不顾,仅仅只是评论他的小说,我们就很难整体地把握定位作家文学创作的发展与变化。本文从平民意识、民族情怀、理想主义三个方面论述了张承志的散文。  相似文献   

17.
魏晋六朝是志怪小说繁荣的时代,历来对其繁荣的原因多从社会因素、文体演变等方面加以探讨。本文认为志怪小说包蕴的潜意识,诸如对生死、情爱、安全等人类永恒话题的关注,是志怪小说作家创作的内驱力。而且志怪小说的潜意识蕴含是魏晋六朝“人的觉醒”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显示出志怪小说从神话探讨自然、探讨宇宙起源转向了人类自身,这不仅是必然出现的文学现象.也是人类认识自身历程中的一个进步。  相似文献   

18.
拉美文学,经过几代作家辛勤耕耘,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取得了令世界文坛瞩目的成就.追根溯源,今日拉美文学的繁荣,首先受惠于古印第安文学.瑞典皇家学院在对加西亚·马尔克斯的授奖词中说:“丰富的民间文学,高度发达的印第安神话传说,各个时期的西班牙巴罗克艺术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中国民族作家中,艾克拜尔·米吉提有着重要意义。在对当代中国哈萨克民族性格的多维审视中,他的小说体现出鲜明的民族意识、历史意识和启蒙立场。同时,他在小说叙事艺术上的探索,为民族文学以及当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相似文献   

20.
张欣是当代文坛上拥有读者较多的一个作家。本文分析了她小说的语言艺术及其生成途径,并从语言这个角度,剖析了她小说的通俗性特点。  同时,本文还指出了张欣小说语言上存在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