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引领。建设和谐文化,要处理好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的关系、文化冲突和文化相融的关系、文化继承和创新的关系、人与社会发展的"两本"关系。  相似文献   

2.
英国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的小说表现各类不同阶层、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信仰甚至不同性别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作者在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以及实现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和谐问题的途径时表现出了人文主义爱与和谐相融的思想意识,这种和谐思想意识对世界各民族希望建立一个和平共处、相互尊重、和谐兼容的世界家园的美好理想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石长起 《社科纵横》2012,(10):83-84
本文结合实际地分析了青海藏区生态伦理建设的难点和优势,提出充分挖掘藏区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富有伦理内涵的生态文化提供道德支撑,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4.
邱仁富 《学术交流》2007,(11):37-41
和谐文化是我国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是社会全体成员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文化共生与和谐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和谐文化是在文化共生基础上形成的高级形态,它们是辩证统一的,又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文化共生具有结构性的特征,其横向结构表征为不同国家之间、不同意识形态之间的多元文化共生,国家内部多民族文化之间的多元共生,不同文化群体的共生和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共生;其纵向结构表征为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之间的共生;其立体结构表征为文化共生的形式维、内容维与和谐维。和谐文化具有层次性的特征,包括低度和谐、一般和谐和高度和谐,它是由初级不断向高级发展的文化形态。文化共生的结构性与和谐文化的层次性昭示了多元文化发展的递进式、螺旋式上升规律。  相似文献   

5.
陶维梅 《学术交流》2007,(11):42-45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透视和谐文化的概念内涵、表现形式和形成机理,蕴涵着制度与诚信、理想与信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伦理底蕴。建设和谐文化,道德建设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特殊规范性和主体实践性为之提供了充分保证。鉴于此,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作用,将道德理想内化为公民的实践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从而,使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的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6.
和谐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任务,并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这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基本功能的认识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文化的本质来看,文化构成国家或民族的内涵,体现其个性与魅力,是精神和灵魂。历史告诉我们,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它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社会的价值和伦理取向。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制定文化发展战略,建立健全健康向上、协同进步的文化体系,用先进文化培育人、塑造人,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使之拥有良好的精神风貌、振奋的精神状态,从而使和谐文化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7.
陈家长  郭辉 《社科纵横》2009,24(11):15-17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理念的内涵是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心灵的和谐,三者内在联系、相辅相成,是构建杜会主义和谐文化丰富而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做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尊重、和睦相处;其次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此,需要和谐文化的熏陶和培育,规范与指导。中国传统和谐文化思想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介民 《探求》2005,(6):22-25
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构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本文从社会微观结构的和谐,社会宏观结构的和谐和人的各种需求和功能之间的和谐三个方面论述之。  相似文献   

9.
张丽红 《创新》2014,8(5):113-116
两千多年来,广西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融从未间断过,形成了和谐共生的文化传统。考察广西民族团结的发展历程,民族文化交融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正是持续不断的文化交融奠定了广西各民族大团结的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文化交融是广西民族团结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0.
任何文化都是民族的文化,是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并把本民族成员团结起来的制度性手段。据现代文化人类学家的研究,文化的一个主要功能(作用),就是产生和增强一个民族的社会凝聚力。服饰、国旗、节日和礼仪等等,所有文化象征形式的作用都在于增强一个民族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认同感,用同一种标志、仪式和思想观念使他们感到他们都是同一群体内的人。令人惊奇的是,中华民族具有渊源流长的文化  相似文献   

11.
李红钦 《社科纵横》2009,24(3):20-22
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角度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至少包括六个层面的时代内涵: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自身各方面的和谐;社会内部结构的和谐;外部环境的和谐。这些内涵反映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生态方面又具有丰富的伦理特征。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社会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和谐文化;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自身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没有和谐文化,就没有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也就不可能有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追求。  相似文献   

13.
2012年,普京第三次当选俄罗斯总统后,提出并形成日臻全面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深入探索加快国家文化建设的政策方法,采取积极措施推动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持续发展。这些新的政策举措,主要是围绕国家文化年活动、传统历史文化符号、语言文化文学教育、大众传媒电影等具有鲜明的俄罗斯民族文化性质的内容而展开,不仅要唤起全社会对俄罗斯的历史及国家在世界文明进程中巨大作用的深切关注,还要重新挖掘、充分发挥俄罗斯在思想意识上深刻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强大作用。这当中,尤其突出“四位一体”的新定位,把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重点培养青年一代、继承民族文化传统和维护良好国家形象对接起来,旨在夯实国家共识基础、明确国家发展方向、再现世界大国风范、增强国际社会认同。所有这些,无不践行着普京一再宣扬的“国强民富”的治国理念。  相似文献   

14.
张小东 《社科纵横》2005,20(2):42-42
将现代社区建设中文化建设的理论与社会学中“民族文化的传承”的理论结合起来,从区位理论角度剖析社区文化建设中“民族文化的传承”在“行为模式”中的理论支撑。同时,进一步探讨了“民族文化的传承”的再生机制与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行为模式”之间的相关问题,以及社区文化建设中“行为模式”的再生机制所发挥出的功能性的再生机制理论。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学必定要折射出该民族的文化特征,民族发展的不平衡性又必定会引起不同民族之间在文化上的冲突;在美国华裔的家庭中,由于两代人所受教育的背景不同,甚至又会导致他们对中国文化认同上的差异性。然而,美国华裔作家在价值观转变、身份认同和迈入美国社会的过程中,努力使民族之间的文化冲突逐渐达到和谐与统一。这些都在美籍华裔作家黄玉雪的自传体小说《华女阿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张敬婕 《浙江学刊》2008,(2):212-217
本文以作者对北京市十所高校进行的主题为"大众传媒与大学生性别观念的发展"的调研框架为主体,依凭社会性别理论、文化批判理论以及传播学理论,根据媒介形态指标、两性形象指标、两性角色指标、两性关系指标和性别观念评价指标,分别从"大众传媒塑造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气质"、"大众传媒塑造的'时尚美'"、"大众传媒反映出男女两性价值实现之差异"这三个方面,考察了大众传媒环境与大学生通过行为所表现出的性别观念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普遍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刚 《社科纵横》2009,24(8):117-119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它表现在中国古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关系中,体现于传统文化的方面面面。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许卫权 《探求》2006,(Z1):92
一、中国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和谐、包容的文化,先秦哲学思想中闪耀着和谐的思想火花.春秋时期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明确提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主张建立生产资料共有,人们之间没有等级差别,没有剥削压迫、平等和睦相处、各有所得所乐的"大同社会".中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则提倡建设一个没有欺压,人人平等,人人劳动,人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所谓理想社会.这种"大同社会"实质上就是和谐社会的初步构想."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则是指和谐社会中和谐与斗争的矛盾统一.和谐是社会的主流,矛盾斗争则是社会的另一侧面,和谐社会实质就是社会发展斗争中的统一体.至于"和为贵"、"亲仁善邻"、"协和万邦"这些重要思想则表达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天人合一"的思想则表达了人与自然、人类社会与自然长期和谐共处发展过程.可以说,和谐社会的主要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都可以找到哲学依据和精神归依.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以中央集权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尽管在近代的发展中饱受屈辱,受尽欺凌,却能够传承中华文明,建立中央集权的各民族和平共处的民主共和国,这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兼容并包、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9.
李清源 《社科纵横》2008,23(3):24-26
目前,如何充分利用传统民族文化中内生的生态伦理文化因素,为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资源和理论支持,是一个需要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文从新的视角就藏区生态和谐发展与藏族生态伦理文化相关问题作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以期引起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以党的二十大确立的“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打造“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目标为指引,深入探析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问题,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我国首个试点、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不仅承担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而且在保护自然生态的原始性和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原真性方面肩负重大使命。对此,本文在分析国家公园建设中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试从传承主体、传承内容、传承方式三个维度分析其面临的问题,并从大力支持挖掘、传承、发扬本土优秀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完善国家公园全民共享机制,推动构建人地和谐的生态产业模式等三个方面提出建议对策,以期为推进全国国家公园建设及其区域内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创新提供有益建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