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人文学院彭忠德副教授《也说“民可使由之章”》一文(载《光明日报》2000年5月16日理论版)根据《郭店楚墓竹简·遵德义》之“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对上句作出全新的解释。《遵德义》全文强调要用“礼、乐”等德去引导民众,因此,竹简此句标点作:“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于是《泰伯》章“使由”句标点宜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则为:“孔子说:对于民众,应该用(礼乐之德)引导他们,不应该用(德)强制他们。”不久,彭忠德又发表《完整理解〈遵…  相似文献   

2.
寒山子自三十余岁离开长安入天台山后,即过着亦隐亦仙亦道亦僧的生活;他的诗歌勃郁着俗语、韵语、教语和禅趣,独标一格,故其在世时,即在儒林文苑、道教羽流、禅宗佛门中流传,并颇事声望了。寒山诗之高妙曾使大诗人杜甫为之“结舌”、祥师名僧为之倾倒。《编年道论》卷十二载日:昔宝觉禅师尝命太史山谷道人和寒山诗。山谷诺之。及淹旬不得一辞。后见宝党日:“更读书作文十年,或可比陶渊明;若寒山子者,虽再也亦莫能及。”宝觉以为知言。山谷,香来少陵也,所言为此。大凡圣贤造意,深妙玄远,自非达识洞然,亦莫能辨。又,山谷或财…  相似文献   

3.
《老子》第62章提出了“道者万物之主也”的主张,古今注家轻忽老子思想本质及《老子》文本实际,多将其解为“万物被道宰制”或“道是万物的主宰”。实际上,老子是反斥外力主宰万物的,《老子》文中也未有道宰制万物的语义表述。验之《老子》,“主”于修辞角度当用其本义(“微弱的灯火”),而于语义视角则应用其与“助”、“辅”共通之义(“相依相佐”),也用其与“职”、“掌”同源之义(“主动认知而作为”),而不应释为其引伸义(“主宰”或“宰制”)。“道者万物之主也”要义为:老子于乱世中将道比作黑暗中微弱的灯火,坚信唯有道才能真正辅益万物生发成长,助力乱世返璞归真,而在此过程中起主导或主宰作用的是万物或世人,而非工具或境界性质之道。这体现了老子以人为本,崇尚自然,信仰唯有主动皈依自身本真才是万物或乱世之拯救正途的济世情怀。  相似文献   

4.
在《文心雕龙》的研究中,篇名的解释往往带有极大的麻烦。譬如《原道》之道,到底是儒家的“圣贤之道”,还是道家的“自然”之道,一直争论不休;又如《风骨》的“风”指的是什么,“骨”又指的是什么,也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关于《物色》的解释表面上看,目前的意见似乎相当接近,但本人却又有些不同的理解。下面先谈谈流行的几种解释:①“先从《物色》篇名的意义说起:物即景物、物象;色即景色、采色。”(刘禹昌《(物色)篇创作艺术分析》,《文心雕龙》学刊)5期)②一作品中写物也指物色.即景物。”“物也指事物。”(周振…  相似文献   

5.
慧思禅师是南岳佛教历史记忆中的神话。文章以佛道之争为切入点,从“神仙方术”的视角揭示福严寺、“一生岩”、“二生塔”等的创建,并在《佛祖统纪》、《神僧传》等文献基础上考证慧思立誓发愿,弘扬佛法,禅定苦修,念佛三昧,修行神通以求自度、度他的修行历程,多角度地反映了慧思在天台宗传承谱系及南岳史上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6.
巴家“巴东”连用一问,笔者在明治H活小说中见到了两例。两例意义与用法切然小同:其一,《醒世姻缘传》(下自称《酬》)第四十四回:“(薛夫人)回送了一匹红段,一对银花,一顶方巾,一件很红己家绢道抱。”按:“巴家”一词于此当为形容词尾,用犹“巴巴”。贵州贵阳,安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归国田居》组诗的第一首,开头四行写自己辞官归田的原因:“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其中“一去三十年”句中的“三十年”,应如何理解?据[宋]吴仁杰《靖节先生年谱》的说法,认为“一去三十年”句“当作‘一去十三年’”。理由是:陶渊明在诗中说自己年轻时是喜爱丘山园田的,后来却出仕做官,误落了尘网。误落尘网多久呢,三十年。这“三十年”吴氏认为有问题。吴氏推算,陶渊明自太元十八年癸巳(公元三九三)出任江州祭酒,到乙巳(公元四0五)辞掉彭泽令归田,做官做了十二年。而《归园田居》…  相似文献   

8.
释“介”     
许慎《说文》:“介,(画)也,从八从人。”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介,象人著介(甲)形。”《汉书·五行志》:介者甲,甲,兵角也。《左传》:“或梦伯有介而行。注:介,甲也。”《诗·郑风·清人》:“清人在彭,驷介旁旁”。《毛传》:“介,甲也。”等等众说纷坛。根据字形,“介”的本义应是披甲之人,即披坚执锐之士兵。于是,许多与此有关的字或解释渐成为“介”字的引伸义,“介”字便有了多种意义了。 1.介有疆界之意。《说文》:“介,■也。”徐灏注笺:“古疆界字只作介。”《诗·周颂·思文》:“无此疆而界。…  相似文献   

9.
《老子》中“道”的本义近乎对立统一规律,亦即宇宙的根本规律;而“德”是君主或国家领袖(“圣人”)与“道”相合的品格,其内容的诸方面可以用“无为”来概括。就其一般意义而言,“德”的实质与毛泽东晚年所说的“设置对立面”有契合处。因此,毛泽东哲学思想与《老子》的历史智慧一脉相承,实际上是对《老子》“道”“德”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10.
“天不变道亦不变”不是形而上学命题查中林毛泽东在《矛盾论》中说过:“在中国,则有所谓‘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形而上学思想,曾经长期地为腐朽了的封建统治阶级所拥护”。(《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76页)在这之后,董仲舒的“天不变道亦不变”,即被众多的人认...  相似文献   

11.
在《唯识三十颂》的四个译本中vijāna与vijapti及vijaptimātratā的语义与义理有各不相同的内涵,以“唯识”迻译vijaptimātratā,并非玄奘未经考虑的做法,即使以安慧《三十唯识释》(或译《唯识三十论》)来看,也难说就是“误译”,更谈不上由此“误译”而引来的研究唯识的千年“误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嘉继承了理学前辈重道轻文的思想,没有给属于“艺文”的诗一个恰当的位置。或说“作诗费工夫”,无益无用,应把精力放在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军旅刑法等“著实有用之事业上”(《答谢成之》);或说“今人不去讲义理,只去学诗文,已落得第二义。”(《清蓬阁论诗》)甚至对杜甫的成就与价值也一笔勾销:“杜诗亦何用?是无意思,大部小部无万数,益得人甚事?”(f朱子语类》卷一四0)因此,朱嘉从不倡导人们去写诗。然而事实上,诗歌作为人类精神现象的一种表球形式,又不可能完全被排斥于人生之外。于是,关…  相似文献   

13.
南怀瑾的文化史观,源于他对人生苦迫性的否定及超越。从其求道经历及著述来看,他始终坚持佛教传统的修证道路,以出尘脱俗的第一义谛作为终极。根据其师袁焕仙“非离真而有妄.实藉妄以诠真”的观点,真与妄、体与用、经与史,皆为一体二面的统一体。故能圆融无碍地出入经史诸子百家,以孔孟之学的王道德政作为治事与立身、立国的中心.而以《战国策》、《孙子兵法》等作为权变、应变、拨乱反正的运用之学。因此,了生脱死的佛法,必须落实在现实人生。亦即药山禅师所谓“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无论是出世做宗师,还是入世当英雄.关键皆在于把握时节。南怀瑾认为中国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进入国运转盛的新时期,一切有志者应为国家民族效力,而不要沉湎于仙佛之道。  相似文献   

14.
《离骚》“遵道得路”解《离骚》曰:“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王逸《章句》解曰:“遵,循也。路,正也。尧舜所以有光大圣明之称者,以循用天地之道,举贤任能,使得万事之正也。”洪兴祖《补注》与王逸《章句》所见不同,而曰:“上言三后,下言尧舜,谓三后...  相似文献   

15.
据《五灯会元》卷十九载,法演禅师曾举无名氏《小艳诗》“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之句开示后学,昭觉克勤因此而“忽有省”。其后,克勤呈偈曰“金鸭香销锦绣帏,笙歌丛里醉扶归。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法演深为赞许。男女相思的微妙心境,同禅僧参证的悟境一样,都是不可言传、不可替代的,唯有自己去“亲证”。禅宗不立文字,以坐禅内观为主,能所双遣,物我两忘。禅师接引门徒,全赖机锋峻烈,单刀直入,剿情绝见,所谓“两头俱截断,一剑倚天寒”。它鼓吹在一喝一棒之下,茅塞顿开,在以心传心之  相似文献   

16.
《老子》的道物关系论有四个层面:道生物,道成物,道统物,道通物。道生物,即道是万物的创造者,老子又用“无名”来指称;道成物,即道成就了万物的本性,是万物是其所是的根据,老子又用“一”来表示;道统物,即道是统合万物的法则,老子又用“道纪”来表示;道通物,即道是贯通万物的共性,老子用“门”来比喻。这四层关系的核心是:道在物中。道既是万物展开其本性的原动力,也是万物自行展开的整体状态。这是《老子》潜在的思想,经由庄子、王弼的诠释而大开其境。对中国哲学真实性之建立的启示在于:避免套用西方哲学的范畴,避免掉进历史的还原论中,“诠释的还元”是一条可尝试的进路。  相似文献   

17.
苏味道考     
苏味道是初唐武后时期的重要诗人,与杜审言、崔融、李侨台称“文章四友”。他位履宰相,是武后时期政坛显要。对于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其生平事迹于《庸才子传》中却无记载,也未引起今人的足够重视。一些史书虽有记载,却书焉不详,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本文拟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考证。一门贯与家世关于苏味道的籍贯,《;B唐书》卷九十四《苏昧道传》(以下简称州B传》)载:“苏味道,赵州奕城人也。”唐代架城县属河北道赵州所辖,其地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之滦城县。对味道的籍贯,《新唐书》卷—一四《苏味道传》(以下…  相似文献   

18.
《孟子》中的复音词凝固现象(三)张觉诸:“诸”原是“之乎”的合音,相当于“之乎”。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具有词组的性质。如:1)“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人傅之。”(《滕文公下》)很明显,“傅诸”即“傅...  相似文献   

19.
梅园,子姓,商王之后,封为梅伯。纣王时,因忠谏而被纣王杀死后,剁成肉酱。一、梅国的来源《楚辞·天问》云:“梅伯受醢,箕子详狂。”柳宗元《天问》云:“醢梅奴箕,忠咸以丑厚。”洪兴祖《楚辞补注》:“《淮南子》曰;,醢鬼侯之女,直梅伯之骸。”朱惠《楚辞补注》:“言梅伯忠直,而数谏纣,纣怒,乃杀之,菹醢其身。箕子见之,则被评发狂也.”刘梦鹏《屈子竟句》:“圣人即梅伯、算子。梅伯以死谏,甘受范前;箕子以奴谏,佯枉受辱。其忠爱之忱,虽无不同,而用谏之道,则未尝一复也。”丁晏《楚辞天问筹》:“《春秋繁露》,封…  相似文献   

20.
[媚痴、抹达]《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点校本)卷一五《龙境伦禅师》:“师曰:‘作么生是黄云郎当媚痴抹达为人一句?’僧无对。”(948页)庚案:“郎当”,言疲惫不振貌。“媚痴抹达”则颇费解。考《容斋随笔·四笔》卷一:“柔词馆笑,专取容悦,世俗谓之‘迷痴’,亦曰‘迷嬉’。中心有愧见诸颜面者,谓之‘缅’。……虽为俚言,然其说皆有所本。《列子》云:‘墨尿、单至、蝉、憋四人相与游于世。’又云:明、唾倭、勇敢、怯疑四人亦相与游。’张湛注曰:”墨音眉,屎,敕夷反。《方言》:江淮之间谓之无赖。眼音缅,音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