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台同根同源,宗亲文化交流方兴未艾,其基本内涵包括:谱牒文化、宗祠文化、闽南文化、"神源"文化,以及历史名人研究等社会的各个层面,是现阶段联系台湾基层民众的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2.
闽台区域文化是整合两岸资源,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基础.福建在两岸关系中先行先试、经贸合作成效显著、文化交流独树一帜均得益于闽台间深厚的文化渊源.福建要顺应"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趋势,着力挖掘地域文化资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努力倡导闵台企业文化,构建良好人文环境,加速推动海西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化误读中的证同审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误读作为世界文化交流中经常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不仅影响着人们对异域文化的解读,而且直接影响到人们接受异域作品时审美效应的走向.证同审美效应就是在文化误读中出现的特殊审美现象.它是接受主体借异域艺术符号来抒本民族之情的一种"先得我心"的审美心理反应,也是主体对于异域文化的硬性同化过程.这种证同审美效应与共鸣效应有着本质不同,它主要表现为某一民族从异域作品中所获得的独特审美认同感,因此,我们不可以把证同效应与共鸣效应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4.
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索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选择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文化的凝聚力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根本之攀,制定文化创新规划,增强中华文化的创新力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当务之急;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合作,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力,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之策;对外文化交流是中华文化"走出去"以增强影响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五缘文化力是建设海西的一支重要的力量,是一种包括亲和力、向心力、凝聚力在内的独特的闽台之间的联系力,是文化经济力、和谐发展力、强大的整合力,可以有力地推进闽台关系的发展和海西建设.尤其是五缘文化力作为维系、凝聚闽台人民的精神纽带,可以促使闽台之间成为经济文化紧密联系的、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有力地促进相互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经济流、信息流,有力地促进海西建设以及环海峡经济圈的形成.闽台五缘还有其独特的地域特色,对于形成具有个性的爱拼敢赢的闽台商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在海西建设中,大力发挥五缘文化力的作用,必将促使经济与文化的良性互动,促使环海峡经济圈经济与文化的双崛起.  相似文献   

6.
文化"误读"是主体文化对异域文化交流的必然产物.而翻译活动是最直接的文化交流,因此其各个环节就不可避免地受文化"误读"的影响和制约.本文着重从三个不同侧面分析了文化"误读"对翻译活动的影响文化"误读"影响翻译文本的选择;文化"误读"导致翻译的"误译";文化"误读"影响翻译策略.最后,作者还探讨了文化"误读"对翻译的影响在比较文学研究中的积极意义.但同时指出,在一定文化制约下的译者应以文化交流"使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尽量减少文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7.
刘大可 《东南学术》2011,(1):218-239
客家口传文化是前人较少关注的领域,而对闽台客家口传文化进行比较研究则更是少人问津。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田野调查,利用相关文献,将闽台客家口传文化置于同一的文化格局中,从族群和实证的角度,对其在不同的时空背景发展所呈现出来的同中之异与异中之同,进行审察对比,以期进一步揭示闽台客家的渊源与承递关系。  相似文献   

8.
闽台区域文化从总体上说与闽南民间文化有密切关系。闽台共同文化区的形成,既是移民与文化传播的结果,同时也是两岸密切交往关系的产物。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过程,强调指出,历史上大陆向台湾的移民以及闽南文化在台湾传播为闽台文化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而两岸的交流互动以及在此基础上结成的血缘文化纽带则是闽台共同文化区形成的重要条件和最终标志。  相似文献   

9.
刘登翰 《东南学术》2002,(6):109-119
本文从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的不同层面 ,对闽台文化的总体性特征提出四点分析 ,指出闽台文化是从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 ;在闽台迟缓于中原发展的从蛮荒之地到理学之乡的建构中 ,充满了“远儒”的开放、叛逆与“崇儒”的规范、制约的文化辩证 ;自明代以降六百余年反映农业文明与商业文化冲突的“禁海”与“开海”的反复 ,强化了闽台社会的商品经济生产和商业文化意识 ;而近代以来屡受帝国主义掠夺、侵占的屈辱和抗争历史 ,正反两面地在闽台社会留下深刻印痕 ,激发了闽台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斗争精神 ,这是维系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民族服饰符号与民族认同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立 《殷都学刊》2013,34(2):110-114
民族服饰是民族的“徽记”,记述着民族的历史、阐释着民族的故事,被誉为承载民族文化、传递民族信息的“动态化石、鲜活历史”.辨族别异的区分功能、恪守礼仪的规范功能、凝聚情感的整合功能,是服饰符号典型的文化功能.民族服饰潜在价值的极大彰显,有助于激发民族情感、增强民族意识、凝聚民族共识,有助于增强民族成员对群体的依附感、归属感,有助于增强民族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凝聚力,继而对民族认同感的提升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闽台海洋文化同出一源,可以说台湾海洋文化是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但是闽台两地的海洋文化传统的发展历程却有着各自的特点.福建海洋文化成为当地的传统主流,经历了长期艰难的发展历程,而台湾海洋文化作为闽南海洋文化的移植和延伸,在台湾获得了飞跃式的快速发展.这是由双方不同的历史发展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引起学界广泛争论的"文化全球化",实质上是文化交流的全球化和文化产品流通的全球化.在这样一种"文化全球化"的进程中,来自西方强势文化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也正在逐步扩大其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放弃对民族文化安全问题的重视与思考.在我们通过广泛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对话发展壮大自己的文化的实践过程中,应当强调理性的民族主义和民族文化的同一性,强调有选择地引进、阐释、利用外来文化的文化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强大、富裕和先进的国家",唐王朝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同很多国家建立了交往关系.在同各国的文化交流中,"胡风"对唐代的审美影响最为显著.鉴于这方面几无专门论述,撰此文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4.
论长征文化的历史启示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巨成 《学术探索》2001,1(1):92-94
本文提出了"长征文化"这一概念.长征的历史和精神,有关长征的文献或文本,60多年来人们对长征的历史叙事、宣传、纪念活动、学术研究等等,构成了长征文化.长征文化主要是精神文化.长征文化和长征精神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合法性依据和历史依据,提供了丰富的政治资源和文化资源.对长征文化遗产的继承意味着对政权合法性的继承.长征文化的革命话语作为党的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加强党的合法性,有利于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政治认同感,有利于引导公民追求高尚的道德观念.长征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15.
拜树节是隆林仡佬族颇具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的传统习俗.仡佬族群众通过拜树节祭祀活动缅怀祖先,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交流,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文化互动中中国文化"失语"问题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外文化交流中,文化互动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从近代以来尤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在中西文化互动关系中,西方文化始终处于强势地位,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是如何学习西方文化,中国文化逐渐失去了话语权.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化互动中中国文化的"失语"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重视,提出了所谓的"失语症".但所谓的文化"失语症"并不是西方"话语霸权"对我们的强暴,而是面对新的文化现象、社会问题我们缺少表达的新话语.为克服"本土文化的失语",我们首先应对"西方话语霸权"进行重新审视,不能把来自西方的话语统统列为"霸权"行列;其次,要坚守本土文化的话语权.最后,必须根植于我们的文化土壤,重建我们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时代,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越来越多,但文化的差异却可能导致交流中的误解甚至冲突.中法两国在"文化维度"上有差异,也有近似的地方.这些差异正反映了中法几千年来形成的思想体系的差异.弄清这些差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有助中法文化互相了解、互相交流.  相似文献   

18.
加强海峡两岸档案文化交流,对进一步增进两岸档案界的相互了解,化解彼此的隔阂,促进共识,激发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两岸档案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两岸档案文化发展交流的现状、异同点,并就扩大两岸档案文化交流,促进两岸档案事业共同发展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研究由不同社会领域之间众多的关系构成,Clifford Geertz称其为文化网络.然而,他并未用数学手段来阐述该现象.现代社会网络分析(SNA)提供了一个丰富而复杂的社会关系图论模型,让人们在复杂体系中来研究关系组和子组,并定义多种文化的结构子组.本文综述了文化理论的数学框架构成,以及如何用它来解释各群体间的社会文化结构.它反对传统交际理论的局限性,而通过交际网络模型来增强交际理论.但是,社会网络分析是有限的,一种替代的环状模型可以使跨文化交流随时间运作.文章还介绍了流行文化和深层文化的概念,认为文化分层的环状模型也解释了文化变革的机制和交际共振现象.  相似文献   

20.
文化生态观照下的全球文化互动图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生态视角下,所有文化都是平等的,都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各文化间理想的互动模式是平等对话与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然而,当前全球文化间的交流是不对等的,出现了西方文化霸权和非西方国家文化的失语,本应是双向交流却变成了单向输出,使全球文化生态平衡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在全球文化交流互动中,必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树立文化平等的思想,坚持平等、宽容和相互尊重的原则;坚持“和而不同”的文化互动交流原则;在文化交流中不断提高文化自觉.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全球文化生态的平衡,使其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