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是卢沟桥事变发生50周年和日中邦交正常化15周年。 今天的日中关系,总的看来还是好的。但也相继出现了一些不容轻视的问题,主要有“教科书问题”、“正式参拜靖国神社”、“蒋介石遗德显彰”、“防卫费突破国民生产总值的1%”、“清津号事件”和“光华寮问题”等。这些事件的特点是,全都是由日方挑起的。因此,作为我们日方,需要深刻认识这些事件背后隐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谋杀史量才     
蒋介石曾找史量才谈话,劝他不要与政府作对,并威胁说:“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一百万兵。”史量才针锋相对:“我手下也有一百万读者!”  相似文献   

3.
探讨考察干部的谈话规律,讲究谈话的艺术,注重谈话的效能,对于正确识别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干部,具有重要意义。警察干部中的谈话艺术,是考察干部的科学的谈话方法,是谈话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是一个有规律的完整的思维过程,是由整个谈话过程构成的逻辑体系。一、准备1.掌握谈话对象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状况、本人简历、德才表里、性格特征、家庭状况、社会关系及同志间的关系等。这些情况在进入考察过程后,通过查阅档案,组织介绍,找多方面的人谈话,虽已有了解,但在准备同考察对象谈话时,还必须对这些情况进行认真的整理…  相似文献   

4.
纪彭 《东西南北》2014,(15):68-70
1927年4月4日,蒋介石第一次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美国人眼中的蒋介石,眉头紧锁,眼睛炯炯有神,一副威严的军人派头。关于这期封面人物的介绍,小标题只用了一个词——征服者。  相似文献   

5.
纵观建国后17年的文艺思潮史,周恩来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其本质所在是捍卫其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摈除“左”倾教条主义对它的曲解和凝固化。早在建国前夕,筹备第一次全国文代会时,周恩来为规划新中国文艺建设蓝图倾尽全力,曾多次找文艺界有关人士谈话,其中有两次谈话通宵达旦①。在这次代表大会上,他代表党中央做报告,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团结在“毛主席新文艺方向之下”,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这就为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文艺确定了方向,为文艺界更为广泛的统一战线的建立明确了思想基础。周恩来在阐释文…  相似文献   

6.
佚名 《东西南北》2012,(5):70-72
曹聚仁回到台湾,向蒋介石当面汇报与大陆会谈的情况,介绍了中共方面的条件,然后逐条讨论、商谈,蒋氏父子也不断提出自己的意见。经过几次讨论,很快达成六项共识。其主要内容为:蒋介石携旧部回到大陆,蒋经国任台湾省长。  相似文献   

7.
廖梦醒在《我认识的宋庆龄同志》一书中回忆陈赓被蒋介石逮捕后,宋庆龄同志亲赴南京营救并面斥蒋介石忘恩负义。蒋被她骂得俯首无言,只好让宋庆龄把陈赓带走。廖文这段回忆与历史事实有所不符。据有关史料证明,陈赓被捕后,虽然宋庆龄同志亲赴南京营救并当面痛斥了蒋介石,但蒋并没有因受宋庆龄的斥责而让她将陈庚带走。一九三二年,陈赓被逮捕后软禁在南京中央饭店。蒋介石以名利为诱饵,企图收拢陈赓为其效力,陈赓富贵不淫、威武不屈,使蒋介石极为恼恨。后来宋庆龄得知消息后,为营救陈庚曾两次来到蒋介石办公室,理直气壮地对蒋介石进行痛斥并要求蒋介石立即释放陈赓,但此时的蒋介石独断骄横,对宋庆龄早已  相似文献   

8.
<正> 一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一手挑起,并逐步扩大成为全面侵华战争的。中国驻牢卢沟桥抗战,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进行英勇的八年抗战的开端。对于卢沟桥事变的挑起责任,中日双方不少官方人士和学者历来有不同看法。中国方面认为,是由日本挑起的。事变发生后第二天,当时在北平执行军务的国民党政府军政部简任参事严宽,便电告军政部长何应钦:“日军在卢沟桥实弹演习、示威多日。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期间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次伟大事件。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之际,重温这段历史,深入探讨其经验与教训,对于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振兴中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要善于以民族利益为重,作为两党合作 的共同基础 第一次国共合作被蒋介石为首的右派势力破坏后,国共两党由合变分,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处于对立和内战状态。日本帝国主义继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变之后,又于1937年7月发动了侵华的“卢沟桥事变”,民族矛盾即中日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民族的利益成为压倒一切的利益,停止内战,抗日救国,把分裂的中国变成统一的中国,成为中华民族压倒一切的头等任务。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为着消灭日本侵略者,为着防止内战,为着建设新中国,必须将分裂的中国变为统一的中国,这是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71页)为此,中国共产党先后发表了《八一宣言》、《抗日救国宣言》等,提出中华民族已处于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抗日救国已成为每个同胞的神圣天职,中国人民的头等任务是“为祖国生命而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9日,广东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广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会、广东社会主义社会辩证法研究会为了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五周年,联合组织广东的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围绕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展开讨论。着重讨论了如下几个问题。一、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用新的实践经验和新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乌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南方谈话应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分…  相似文献   

11.
李赫恒 《东西南北》2013,(10):72-73
1949年1月28日,除夕。蒋介石与家人在浙江奉化溪口祖屋“丰镐房”团聚度岁,饮屠苏酒,吃辞年饭。这是自1913年以来,蒋介石第一次在老家度岁——也是最后一次。当天,蒋经国收听新华社广播。溪口蒋宅传来延安的声音:“南京的先生们……你们是战争罪犯,你们是要受审判的人们……你们必须动手继续逮捕一批内战罪犯……”蒋经国知道,自己的父亲已是中共认定的头号战犯。  相似文献   

12.
吴佩芬 《社科纵横》2012,(6):130-131
解放战争共产党胜利、国民党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士气的较量——国民党士气低落,共产党士气高涨。民心所向——共产党紧紧抓住与人民利益密切相关的土地问题,赢得了民心;而国民党在农民土地问题上无所作为,并以其暴政使农民状况持续恶化,进而失掉了民心。统一战线——共产党建立了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使蒋介石政权空前孤立,分崩离析。战略战术——毛泽东战略战术正确,蒋介石长于政治权术,在军事指挥上独断专行。国际形势——大国之间的博弈有利于共产党。  相似文献   

13.
守望是对生命的尊重。第一次走进湖北荣军医院护养中心临终老人的病房,初冬的阳光透过白色窗帘洒进来,间或还能听到一两声鸟叫,房间里一片静谧。虽已经过专业的志愿者探访培训,注意事项在心中默念了十几遍,大家心里还是有点紧张,有种手足无措的尴尬感,心情不由自主的随着那里的气氛变得沉重,小心翼翼地跟在工作人员后面,开始了第一次谈话。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俄裔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V.V.列昂节夫于1987年访苏期间,在苏联的美加研究所同经济学博士B.M.库德罗夫就苏联经济问题进行了一次谈话。谈话内容看起来很浅显,但实际上却很深刻。谈话涉及苏联经济的几个重要弊病及苏联经济改革的方向,同时也顺便谈到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该谈话内容发表在苏联《美国:政治、经济、思想》杂志1988年第1期上,现摘译如下:列昂节夫于1925年离开苏联移居国外,1959年第一次访苏。他说,当时苏联的生产尽管增长了很多,但人民的生活水平、服务质量及人们的心情并未发生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杨虎城同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著名爱国将领,1936年12月12日,他们激于民族义愤,毅然扣押了蒋介石,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然而由于他们在历史上与蒋介石的关系不同,与共产党的关系不同,加之在西安事变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因而西安事变之后,蒋介石对他们采取了不同的方式进行报复,从而导致了他们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6.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中国驻屯军发动了蓄谋已久的卢沟桥事变,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从七七事变到一九三八年底,中日战争由日军积极主动进攻转入双方战略相持。为配合中国战略形势的变化,执政的近卫政府不断调整对华方针,在一年中,发表三次对华声明。本文拟对近卫三次声明的背景及其内容的变化作粗浅的分析,以就教读者。 (一) 七七事变爆发后,在日本各阶层引起不同反应。日本法西斯分子欣喜若狂。七月八  相似文献   

17.
自孙中山去世后,中国国民党围绕领导权的继承问题,引发无数次的党内分裂。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很多,其中地域观念在国民党派系冲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民党发迹于广东,也造就了大批粤籍党国领袖。孙中山生前在有意无意间扩大了粤籍党员同他省党员间的矛盾。随着国民党从广东走向全国,特别是蒋介石在党内权力的不断提高,蒋同粤籍领袖之间的矛盾日益扩大,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纠纷逐渐演变成公开的武装冲突。  相似文献   

18.
赵婷  王聪聪 《社科纵横》2012,(11):10-12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同志在特殊历史时期、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对改革开放的深入实践和思考的结晶。南方谈话是推动改革开放的强大动力,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来源,是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形成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谨就抗日战争史宣传和研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管见。 一、应充分估计和大力宣传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两党所造成的积极影响,为国共第三次合作大造舆论 第二次国共合作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对国共两党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过去,我们对国共第二次合作对中国革命、对共产党的影响的研究和宣传是很有力度的,但是在它对国民党的积极影响的研究和宣传却很不够。一方面,我们强调,第二次国共合作使共产党组织、人民军队和敌后解放区都得到了巨大发展,不仅夺得了抗战的胜利,而且为后来打败蒋介石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国民党则把它在大陆的失败与第二次国共合作联系起来,认为与共产党再度合作是一个“根本错误”,“明知其为阴谋而依然中计”(蒋介石:《苏俄在中国》)。由于这次合作使中共“坐大”发展,最后颠覆了国民政府。这就容易造成一种误解:共产党占了第二次合作的便宜,国民党则上当吃亏。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看“Titanic”,是和几个同事在复旦校园的影院,第二次是有朋友邀约在影城“复习”。深信自己从来不是影迷.却从今年1月至4月,一直被“Titanic”包围着。日常谈话、CD、磁带、杂志、广播、电视、Email、乃至朋友寄来的信笺,处处都有Titanic的影子。我不禁自问,“Titanic”到底传递了什么信息?搭上Titanic:看热浪席卷全球有人将1998年称为“非常Titanic”的一年。在这一被视为永不沉没的历史名船沉入海底85年后的今天,以描述这场空前大灾难为主题的巨额成本电影,在全球掀起阵阵热浪,持续几月不息。世界各地观众的疯狂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