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郑单14号(原名郑试201)是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玉米育种研究室育成的竖叶大穗、高产、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黄粒玉米单交种,96年4月通过河南省审定,命名为“豫玉18号”。其选育技术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并在1996年4月全国第五届专利新产品新技术博览会上荣获“金奖”。同时在全国20多个省份试验示范表现突出。经河南省政府常务会议批准,在河南省实施郑单14号燎原推广工程计划,要求  相似文献   

2.
潍花8号是潍坊市农科院2004年通过国家新品种鉴定的最新优质、高产的花生新品种。2002年、2003年在密云地区进行区试、生产试验均表现非常好,平均亩产荚果293kg,比当地主栽品种“鲁花11号”增产10.4kg,亩产籽仁223.9kg,比“鲁花11号”增产9.9kg,出米率达76.4%,增产效果显著。2002—2003年全国(北方片)区试,果、仁分别比鲁花11号增产8.67%和15.84%,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绵农3号(8619—52)是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小麦组用(75—21—4/76—19)F_4作母本与(绵阳11号/Aiondras)F_3代分离系作父本杂交,经五代培育选择育成的早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经绵阳、广元两市区试及生产试验,大面积示范栽培,于1993年4月通过省级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4.
特籼占13是广东省佛山市吴炯兆先生于用高产品种特青2号为母本,与高产优质多抗粳籼89杂交育成的早、晚兼用型高产水稻。94~95两年参加广东省早稻区试,表现丰产性突出,米质特优,适应性广等优点,96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审会审定。(一)主要特征特性。(1)丰产性突出:94~95年参加广东区试和大面积种植,亩产  相似文献   

5.
济单七号是济源丰乐种业玉米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育成,2001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2001年在我县舜山乡参加夏播区试,亩产610.6公斤,居10个参试品种的第二位。2002年在本县双塘、张山、新安镇、施官、大余郢等乡镇大面积种植,均获得亩产520公斤以上的好收成。  相似文献   

6.
日本蜜蔗于94年引入我国,96年由北方蔗王李梅引入河北,98年秋季,李梅在河北大学教授路璋先生的帮助下挑选日蔗优秀变异株,育成了日蔗优系“冀蔗一号”。现已进入高产示范栽培阶段,产量和产值均高于南方蔗区,是我国北方最具竞争力的  相似文献   

7.
《小康生活》1998,(1):34-34
豫薯10号(SQ52—7农民俗称红心王、红心大王)是河南省商丘地区农科所红薯研究室研究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雷书声以红旗4号为母本、商丘19—5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1996年4月经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并命  相似文献   

8.
朝牧一号稗子是辽宁省朝阳市畜牧所由稗子变异单株采用混合选择法,经连续多代次定向优化选育而成。89年通过技术鉴定并被确认为省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90年7月通过全国审定,经农业部批准定名朝牧一号稗子。又有“谷稗”、“旱稗”,碱稗之称。91年11月朝牧一号稗子获辽宁省政府科技进步奖。96年被评为中国“八五”期问优秀科技成果,98年获中华优秀专利技术。  相似文献   

9.
“超丰早一号”由我国水稻育种专家伏军、徐庆国等研究员,用水稻与高粱远缘杂交,通过5年时间,于94年育成,在全国推广。我站通过近两年在早稻、二晚上大面积种植表明该品系有如下特点:(1)株型适中,为105.1厘米,茎秆粗壮;(2)大穗,穗长21.6厘米,每穗平均190粒,大穗250粒;(3)  相似文献   

10.
绵农4号(8619—10)是绵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小麦组用(75—21—4/76—19)F_4作母本与(绵阳11号/Alondras)F_3代分离系父本杂变,经五代培育选择育成的迟播早熟小麦新品种,经四川省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和大面积示范种植,于1993年4月通过省级审定,确定为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一)温麦六号。河南温县培育。半冬性中熟多穗型品种,株高80厘米,耐寒,大分蘖多,成穗率高达42—53万,秆粗节短,高抗倒伏,穗纺锤型,粒白胖鲜亮,匀称好看,千粒重43—48克,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综合农艺性状好,抗干热风:落黄好。96—97年河南省超高产区试,9点平均亩产538.3公斤,居第一位。五二农场高达666.4公斤。1994年—1996年区试658公  相似文献   

12.
(一)超高产、优质、高淀粉红薯——“梅营一号”。梅营一号是河南省正阳县科委良种繁育示范中心吴喜梅和叶启营通过杂交选育而成。96—99年在全国多点试验示范中,比对照普通红薯增产达2倍以上。98年在山东淮坊市寒亭区组织的1000亩示范中,一般亩产4000公斤,  相似文献   

13.
(一)西农8号西瓜。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著名蔬菜及瓜类育种学家王鸣教授,采用太空育种和生物工程等现代综合育种技术培育而成。具有复杂的遗传基因。93年通过陕西省品牌审定委员会审定,其育种方法96年7月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3109218·3),97年荣获知识产权世界组织(WIPO)和中国专利金奖,发明专利金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唯一的专利权持有者。经全国大面积生产种植,具有早熟,高抗,适应性强的优点,因而也被许多这样那样的8号西  相似文献   

14.
豫薯10号原名 S52—7,是以红旗4号为母本,19—5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已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豫薯10号。(一)主要特征顶叶及叶形为戟形或近长三角形,叶小蔓短茎细,全绿色,生长势较弱,薯形纺锤或下膨短纺锤形,薯皮红色,薯肉浅红色,表皮光滑。(二)主要特性:(1)特高产,春薯鲜薯亩产7000公斤左右,最高已达15200公斤;夏  相似文献   

15.
在 4月 2 7日举行的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由我校研制的世界首辆载人高温超导磁悬浮实验车“世纪号”独揽特等奖 ,在获奖的 1 96项重大科技成果中成为一颗耀眼的明星。在这次奖励大会上 ,我校还有 6个项目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 ,他们是 :任朗等人的“自动跟踪同步通信卫星平板相控天线阵”项目 (一等奖 ) ;高庆等人的“焊缝材料的应变疲劳短裂纹行为与可靠性分析方法”项目、杨立中等人的“秦岭特长隧道岩体裂隙涌水量计算的双场耦合数值模拟研究”项目 (二等奖 ) ;程文明等人的“U型门式起重机金属结构现代设计方法研究与实用软件…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农科院粮作所经过多年研究、试验,选育、筛选出最新各类红薯新品种,介绍如下。(一)豫薯13号:豫薯13号由河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1998年4月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1)产量表现:春薯产量可达6000—9000斤,夏  相似文献   

17.
朝牧一号稗子是辽宁省朝阳市畜牧所由稗子变异单株采用混合选择法,经连续多代次定向优化选育而成。89年通过技术鉴定并被确认为省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90年7月通过全国审定,经农业部批准定名朝牧一号稗子。又有“谷稗”、“旱稗”,碱稗之称。91年11月朝牧一号稗子获辽  相似文献   

18.
<正>4月18号,知名的雇主品牌盛典"中国任仕达奖颁奖典礼"在沪揭晓。通用电气荣获"2012年中国制造业最佳雇主"称号;卡夫食品中国荣获"2012年中国消费品行业最佳雇主"称号;埃森哲荣获"2012年中国外资企业"银奖;英特尔荣获"2012年中国外资企业"金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荣获"2012年中国内资企业"银奖;中国银行荣获"2012年中国内资企业"金奖。  相似文献   

19.
(一)品种来源。是辽宁省引进的在全国27省38个生态点试种,一举夺魁。94年11月28日—12月1日在中国农村科技博览会上获金奖。(二)植物学特征。生育期95天左右,叶片平展型,株高1.7米,穗位1米,穗长23—30厘米,穗围直径5.5厘米,穗粒重350—500克,大穗可产玉米1市斤,粒型马齿型,色微红与掖单2号颜色相似。  相似文献   

20.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关联度分析的方法 ,对 1 998年长江上游油菜区试的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 ,94 0 7N是综合性状最好的品种 ,其次为sc94 0 0 5和油研 7号。评判结果与品种的实际表现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