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八旗制度是清代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建八旗制度,到天聪九年(1635年)清太宗皇太极编设八旗蒙古、崇德七年(1642年)编设八旗汉军,八旗实为24旗,即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入关之前,各旗人丁3年编审一次,每壮丁300名编为一佐领,后又改为每佐领编壮丁200名。八旗实行兵民合一,兼具军事、行政和生产等多方面的职能。  相似文献   

3.
清代八旗诗歌研究是一个十分重要而又尚待加强的学术领域,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诸如《国朝诗的》所收八旗作者,著名作家博明的生卒年及诗集,《戈鲲化集》保存的八旗诗人及诗歌,都值得认真考察。其中某些问题,不仅对八旗诗歌研究,而且对其他类似领域的诗歌研究,都具有启发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政府在荆州实行八旗驻防,由满族八旗和蒙古八旗组成,实际兵额始终维持在四千名左右,由一名将军统管。荆州八旗驻防实行旗民分治政策,旗人在荆州城内满城居住。驻防旗人与荆州民众产生过一些矛盾,但主流还是和睦相处。荆州驻防的设立对加强本地控制和维护清王朝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福州驻防八旗为维护清朝统治秩序和王朝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清朝统治者也对福州驻防八旗在俸饷、住房、恩赏和抚恤等方面进行了保障,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6.
在八旗组织中,汉军与满洲在政治权利、经济待遇、社会生活与舆论宣传等领域的差异是非常突出的。乾隆时期令汉军出旗为民是旗内满、汉差异发展之极致,也是“首崇满洲”这一根本政策支配与驱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试论清代八旗的翻译科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科考试是清代八旗科举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清朝统治者加强其政治文化统治的一项重要政策,同时也是清统治者借此保持和维护满蒙自身文化传统和文化习俗并进而积极吸收汉民族优秀文化的政策之一。翻译科考试采取了历代科举考试的基本规制,其考试内容和取录方式也一仍其旧,在科举考试的某些方面,则根据八旗翻译科的实际情况做了相应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民族构成问题是民族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特定民族的族源及其组成成分,最能体现出特定民族的民族特点。本文将以吉林师范大学独存的八旗家谱作为最主要的史料,通过它与史实的相互印证,来研究满族的民族构成问题。  相似文献   

9.
孙守朋博士的《汉军旗人官员与清代政治研究》一书,从八旗研究来讲,选题恰当,见解独到,特殊论断,资料翔实,是一部难得的开拓作品。此书对于整体的八旗汉军来说,是阶段性的成果,如欲较全面地完成一部有分量的八旗汉军研究著作,尚需从内容扩充、理论深度等方面继续努力。  相似文献   

10.
发生在康熙、雍正时期福州、广州的两次八旗驻防汉军哗变事件反映了这一时期八旗内部民族关系不和谐的状况,以及地方官员对驻防官员的监督.事变的起因,主要是由于驻防的汉军八旗兵丁生计所面临的困难和所受到的歧视.  相似文献   

11.
清代八旗生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关后,清政府对旗人采取了"恩养"政策,然而随着旗人人口的增加与旗丁的奢侈腐化,八旗生计问题便日渐成为朝廷的负担和社会的累赘。为此,清政府自康熙朝始,历雍正到乾隆朝耗费巨多帑项,采取汉军出旗、八旗非正身旗人出旗为民、设立井田、赏赐银两、赎回民典旗地、设立养育兵制度等诸多措施,以求解决、维系这种制度,均收效甚微。乾隆初年,政府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便开始提出了移驻京旗闲散回至东北屯田的思想,并在随后付诸实施,直至清末。虽然这一政策最终未能完全实现统治者的最初目的,但确有相当部分的京旗子弟留在了回屯地。  相似文献   

12.
八旗是清朝入主中原并维系其统治的军事支柱,但在抗击外来侵略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八旗军受到了严重的冲击。清末新政时期,为了重振八旗,清政府对八旗军制进行了改革,顺应了历史的潮流,有其进步意义,反映了时代对八旗的冲击。但是,八旗军制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近代化的目标。八旗的发展趋向仍是沿着旧体制在继续衰败。  相似文献   

13.
14.
建国以来清代八旗土地制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土地制度是有清一代重要的土地制度之一,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在关于旗地的涵义及范围、旗地的建立和发展、旗地的性质以及经营方式、旗地的具体类型及管理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相似文献   

15.
广州驻防八旗生计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满清定都北京以后,八旗军民合一的体制被打破,清政府为维护政权的稳固,分派八旗军在全国多处驻防。广州八旗在 驻防初期,有钱粮制度作保障,且旗民人口较少,因此,旗民生活较为宽裕,但随着清政府财政的枯竭,广州八旗旗民人口的增 长,广州驻防八旗旗民面临着严峻的生计问题,虽然广州采取了四项主要措施来解决旗民的生计问题,但这些措施对于多数生 计维艰的八旗旗民来说,仍是杯水车薪,最终广州八旗旗民突破了八旗驻防制度的种种束缚,开始自谋生路  相似文献   

16.
清代中期的满族诗人舒穆禄·多隆阿,名廷鼐,一字任之,另字雯溪,又字云溪、文希,舒穆禄氏,隶满洲正白旗,盛京岫岩人,著有《慧珠阁诗钞》18卷、《文钞》4卷、《诗话》4卷、《毛诗多识》12卷、《易原》16卷、《阳宅拾遗》1卷、《地理一隅》1卷。多隆阿曾入何维墀幕,并与汉族文人张玉纶、许文运、缪立孙、王筠交好。考察多隆阿的行年交游及诗集流播,分析其诗作,不但可以廓清今人对蒙古族武将呼尔拉特·多隆阿和满族诗人舒穆禄·多隆阿的淆乱,更可增补清代八旗文人文献资料,还可以佐证各民族文学家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7.
绥远城驻防作为清朝八旗驻防中的重要一环,曾对北疆防御和蒙古地区治理起到重要作用。绥远驻防设置之初,只负责巡查绥远城周边牧场及卡伦。乾隆二十一年,创设乌里雅苏台换防制度。此后,换防制度不断完善,一直延续到清末。本文重点利用军机处满汉文档案,对换防制度的若干具体问题,即换防时间及官兵、换防官兵连留制、经费支出、换防作用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