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孟慧英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6,(4):1-10
萨满教变迁研究遵循的是历史人类学的方法,本文努力寻找现今遗留的萨满教现象中的各种历史遗迹,分别从狐仙信仰、怀玛日祭祀、满族家祭、蒙古族白博、萨满文化遗产等几个方面说明萨满教变迁的存在,并在不同的历史语境中说明变迁出现的根据,进而在时间维度上揭示萨满教的变迁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2.
刘小云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7(3):10-14
20世纪30年代,俄国人类学家史禄国先后任职厦门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精于通古斯、中国体质人类学研究,为中国人类学确立范式,影响和培养了杨成志、费孝通等一批中国人类学者,为中国人类学的早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斯琴毕力格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7)
本文先解释了图腾及图腾观念,然后探索了萨满及萨满教的起源问题,最后得到的结论是没有图腾观念就不可能产生萨满教。图腾观念的形成、萨满教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郑文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14-119
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社会中兴起了一股新萨满教信仰和实践的热潮。这种新型的萨满教与传统的西伯利亚或北美的萨满教不同,是西方社会文化的产物。它的出现体现了一部分西方人对现代性的反思以及他们的生命体验与西方主流社会范式的紧张关系。本文主要对国内外学者关于新萨满教的研究状况做一回顾和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5.
祝贺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0,(2):52-54
本文主要由蒙古博研究总论、蒙古博对蒙古民族的影响、蒙古族语言、文学、艺术中的博文化遗存三大部分组成。从历史文化角度,考证并梳理了蒙古博文化的历史发生、发展变迁以及对现代化的改造的过程。总结了1979年以来对于蒙古博文化的研究成果,同时通过对蒙古博文化的研究探讨作出了小结性思考。对蒙古博文化的挖掘、整理并研究,不仅丰富了我们对蒙古博文化的更深认识,而且也是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总结。 相似文献
6.
孟慧英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6)
萨满教信仰观念的产生与发展除了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根源之外 ,与这两者相适应的认识论发展水平也是它的前提条件。人类的认识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它构成了整个人类认识的不断深化和不断进步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人类的宗教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本文试图在人类认识发展的一般过程中 ,探讨萨满教观念的变化轨迹 ,并说明其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孟慧英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7(1):37-42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中普遍盛行的一种原始宗教 ,曾对当时乃至后世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十分深刻的影响。文章结合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向父系氏族公社演进的历史 ,就父系氏族公社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信仰崇拜作了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8.
尹虎彬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6(6):43-47
日本的萨满教研究与韩国民族主义者的萨满教研究,二者的分歧最终归因于两国学者各自所接受的历史任务不同,而不是因为材料本身的不同。日本学者把萨满教当作一种仪式活动来研究,而不是作为宗教来对待,从而强调萨满教的原始文化的性质。1920年代韩国民族主义者的萨满教研究体现了一种二律背反,国家主权乃韩国民族认同意识所系,主权的丧失却导致了人们重新审视民间传统宗教的价值。萨满教话语代表了韩民族的精神,这一观念在韩国很重要的一群民族主义知识人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本文通过对韩国知识人和日本人类学者关于萨满教的研究,重新检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9.
代娜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21-24
本文对萨满教在朝鲜半岛的产生、发展及衰落的过程进行了历史性的梳理。论证了中国儒释道对萨满教发晨过程的影响.确定了萨满教在朝鲜半岛历史上以及富民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汪立珍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萨满教是鄂温克族传统而古老的宗教信仰。鄂温克族神话是以萨满教信仰为基础而形成的。本文从鄂温克族神话传播方式、神话蕴涵的神灵观念以及鄂温克族神话体系构成三个方面入手,对萨满教与鄂温克族神话之间存在的复杂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史禄国老师学体质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费孝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5)
本文追述了作者师从著名人类学家史禄国教授在60年前学习体质人类学的经过,并介绍了用类型比较法对东亚诸地区人的体质类型分析,勾画出东亚人类过去6000年中在地域上的流动过程的梗概。这是史氏所作出的把生物科学和人文科学相结合的一大贡献。作者最近十多年来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思路和深入社会,进行调查研究,得出对中国乡镇经济发展的多种模式的看法,都是受益于史氏教育下所打下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巫教作为契丹人早期的宗教,在契丹历史发展的个阶段中起过不同的作用。早期契丹人信奉的是自然神,并通过巫教祈禳活动,追求的是部族平安,生业发达,对契丹族的发展和壮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契丹建国时期,巫教则与政治紧密结合,通过神道设教,为阿保机建国制造宗教舆论。契丹建国后,巫教被纳入到严肃的礼仪制度中,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突出天命皇权的重要作用。在民间,萨满巫教仍然是契丹人寻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3.
胡龙彪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8(6):39-43
波爱修斯的模态逻辑直接来自古代,特别是亚里士多德的模态逻辑。中世纪早期模态理论主要关注关于将来事件模态命题的解释。基于此,波爱修斯首次对上帝的预知与人的自由意志一致性进行了逻辑论证。 相似文献
14.
试论满族家祭与萨满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小莉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4,32(2):100-102
满族家祭与萨满教的关系是萨满教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历史源流的分析,确定家祭来源于萨满教,同时又分析了家祭与萨满教的区别,最后认为满族家祭是萨满教的末期形态。 相似文献
15.
MA Jian-min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
清初到福州驻防的八旗主要是汉军八旗,汉军出旗为民后,改由满洲八旗驻防。他们带来了萨满信仰,继而受福州本地的巫文化影响,加之当时瘟疫流行的背景,痘神珠妈成为两种信仰的结合点,珠妈庙则是这一特殊信仰的表达空间。 相似文献
16.
萨满教是北方民族原始宗教,萨满是人与神界的沟通媒介。蒙古族的萨满称为"博",吉林省郭尔罗斯蒙古族地区的"博"在历史发展中保留着丰富的博文化资源,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完整脚本。本文以田野考察为基础,采用民族音乐学中仪式的分析手段,记述了博的祭祀仪式。另外,本文更意在捕捉博的文化内涵:郭尔罗斯博在分类、神偶、法器、神服上有着许多特点和迷人的神话,凸显出这块土地的古老文明,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这种宗教仪式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追求最大化利益的条件是,政府财政预算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本币汇率稳定与维护自由贸易原则,这也是国家经济逻辑的基本构成要素。然而,美国政府秉承的经济逻辑则与此相反:它将财政赤字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认为贸易逆差是经济健康发展的标志,利用国际储备货币操纵汇率以及凭借霸权地位践踏自由贸易原则,从而在世界经济体系中谋求美国的最大化利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