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公共行政承担着行使公共权力、促进社会正义的职责,因此必须对公共行政行为进行规范。实践证明借助于法律单向控制的传统手段已不能满足民众对于责任政府的要求,因而必须通过公共行政的道德化来实现公共行政的良好运行。文章提出从社会环境、公共行政组织及行政人员三个层面来促进服务行政模式的转变,为实现公共行政道德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2.
以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官僚制为基础的传统公共行政以效率和经济为核心价值。新公共行政学派强烈批判了传统公共行政的效率和经济观,认为必须把社会公平引入公共行政中去,并作为其基石和核心,才能体现公共行政的精神。公共行政道德化是社会公平的现代启示,它包括公共行政体制的道德化和行政人员的道德化两个维度,包括从行政人到公共人、从顾客到公民、从管理到服务、追求公共性4个基本意涵。  相似文献   

3.
人才素质测评方法与技术已在我国公共行政人才素质测评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却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和不足,即测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测评方法和技术欠缺科学性。因此,必须从思想理论上、测评体制及其方法、技术上加以完善,以达到更加科学的程度,才能更好地实现人才素质测评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自上世纪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共行政理论范式出现了强调“公共性”价值、公平正义、公共责任、社会和谐、行为自律的道德化转向,显示出公共行政理论范式及其实践追求不断趋向现代公民社会基本价值与要求的大方向。当代公共行政的道德化诉求打开了公共行政的人文价值视野,摆脱了泛理性化和技术主义的思维局限,实现了事实与价值、目的与手段、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不仅赋予了公共行政理论合法性根基与价值合理性基础,而且对于当前我国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乏启发性意义。  相似文献   

5.
医事法律规范的创制应该整合伦理和道德的基本规范,鼓励医事立法对医生行为的调整,着眼于医生行为逐步向"善",逐步符合公平、公正、自由平等的伦理精神和各项道德原则;并论述道德化的医事法律规范路和实现.  相似文献   

6.
道德法律化与法律道德化是事关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 ,二者在发展阶段、内容要求、地位作用、目的意义上既相互区别、有所不同 ,又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7.
法律和道德是社会控制的两种典型手段,为了使它们各自的社会调控功能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出采,法律的道德化和道德的法律化是这两种规范文化发展的必然。以德移民心于隐微,减少推行法律的阻力;以法彰善恶于显明,使德具有凛人的权威。  相似文献   

8.
推动公共行政现代发展的救赎之路是制度伦理建设的出场,要通过制度伦理的引导和规范来促进公务员自我道德人格的养成,推动公共行政道德化的新发展,实现人们对新一轮政府改革的共同期待。  相似文献   

9.
指出公共行政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公共行政文化的内涵和类型分析,论述了公共行政文化对公共行政管理活动有着重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一年一度的优秀法官评选已成为我国司法界的一件大事。这种评选除了法律技能方面的要求外,更多地还包含着政治伦理、传统美德、感人品德等方面的标准。因此,评选出来的优秀法官身上体现着一种“泛道德化”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合理的和必然的,是有其社会上、文化上的客观原因的。不过,这种现象对中国法治建设也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它对当代中国司法职业化、规范化、形式化要求也存在着不利的影响。如果要发挥我们的各种道德优势又要克服相关的不足,那只有加强相关评选制度和职业运行制度建设,进一步整合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各种优势。  相似文献   

11.
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科学化和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行政学的科学化和中国化,这是中国行政学学科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根本任务。那么,如何实现行政学的科学化和中国化呢?这是一个需要中国行政学人共同来研究的重大课题。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篇幅所限,文章仅从某些角度对行政学的科学化和本土化问题做了初步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运用规范分析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对信息社会与公共行政的新模式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变迁,主要从改变原有的经济形态、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息形态、公共行政管理部门的组织形态等方面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提出挑战;为回应这些挑战,公共行政模式可以从公民参与到开放民主、从社区建设到和谐家园建设、从信息公开到信息共享、从层级治理到网络治理等发展路径出发,探索信息社会条件下公共行政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对于推进公共行政制度变迁,降低公共政策执行成本和塑造现代政府形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就要求公共行政文化创新必须实现参与型、服务型和法治型行政文化的根本转变,通过树立效益、服务、公开、信用和团队学习等基本理念,以构筑我国21世纪全新的公共行政文化.  相似文献   

14.
公共行政的目标模式正在由效率模式向服务模式转变。公共行政的历史发展进程证明了这一点。效率行政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也许是适当的,但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效率行政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公共行政的效率目标模式因而受到怀疑。一种新的公共行政目标模式,即服务目标模式正在得到普遍认同。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初,随着西方“科学”的传播及学术知识领域的“泛科学化”趋势,中国史家以新的“科学”观念观照中国旧史,发出“中国无史论”,倡导“史学革命”,并以“科学”为标准提出建设近代“新史学”的主张,为中国近代史学变革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张康之教授在其近著《寻找公共行政的伦理视角》一书中,分析了权利在公、私领域存在的不同理由,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公共领域拒绝权利这一主张,并提出以责任意识来代替权利意识的观点。但是作者提出的在公共领域拒绝权利这一观点是值得商榷的。我们可以通过职业定位、法律规制和提高道德责任意识等方面来合理规制行政人员的个人权利,使其无害于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7.
纵观西方公共行政发展历程,它始终逃不出公平和效率的矛盾范畴,追求公平,必然有损效率,反之亦然。中国公共行政改革同样面临着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冲突。那么,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追求中,如何处理好这些问题是值得相关人士思考、探讨及实践的。  相似文献   

18.
指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公众参与已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但现阶段,我国公众参与公共行政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更新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观念、完善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制度、健全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组织三个方面分析了健全公众参与公共行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