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江西社会科学》2014,(5):248-252
调查研究表明,高校学科带头人具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对学科建设充满自信和期待,这主要来源于他们过去成败的经验、他人的示范效应、社会劝说、情绪状况和生理唤起。担当学术重任、强化学术意识、激发学术意志、协调学术关系、践行学术体验、加强学术反思,是培育学科带头人自我效能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刚 《南方论刊》2011,(11):77-78
自信作为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它是个体成长和保持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因素,也是人类的一种特殊的需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依据。对青少年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应该注重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和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我国目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疾患中,30%左右源于年幼时经历的挫折和打击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孩子在经历挫折时常会产生比较消极的情绪和抵触心理。一方面家长要注意帮助孩子获得战胜困难的成功体验,从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增强自信;另一方面要让孩子明白,有些挫折的产生无法通过个人的主观努力来阻挡、回避。对待挫折,我们要教孩子合理运用心理防卫机制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4.
自我效能是社会认知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职业自我效能是自我效能理论在职业领域的具体应用,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与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职业自我效能建立的信息源主要包括:与职业活动有关的成败经验,替代经验,社会说服和生理、心理状态。职业技术教育在教学对象、培养目标上的特殊性以及其现实压力与偏差,决定培养职教学生职业自我效能的必要性。具体措施包括:在职教语文教学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实践经验;在教学的实施和评价中注重体现主体性教育,保证学生获得良好的身心状态;加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和操作性,让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高中教师情绪智力和教学效能感之间的关系,采用情绪智力量表和教师教学效能感量表对311名高中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比于普通成人而言,高中教师情绪智力较高;情绪智力的四个维度中自我情绪评估、对他人的情绪评估以及情绪的调节这三个维度均与个人教学效能感和一般教育效能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p<0.05),情绪运用仅与个人教学效能感相关(p<0.01);自我情绪评估和情绪的调节两个维度分别解释个人教学效能感总变异量的14.5%和1.2%,情绪的调节解释一般教育效能感总变异量的2.4%。基于此,高中教师应该保持一个积极、愉快的情绪状态,并通过各种渠道充实专业和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有意识地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前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已经成为阻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职业倦怠与自我效能感是互成因果的链接,在辅导员自身发展过程中,职业倦怠和自我效能相互影响。借鉴自我效能理论对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干预,通过从个体创新学生工作模式、提升职业幸福感和构建社会支持体系、辅导员发展共同体可有效解决辅导员的心理困惑,培养和提升辅导员工作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7.
小学阶段是儿童人生观、价值观和个性发展的形成期,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形成和培养有重要影响。调查研究表明,朝、汉族小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差异显著,朝鲜族父母对子女给予了过多的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这决定了朝鲜族小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感发展水平不如汉族小学生高。因此,要注意营造朝鲜族家庭中的民主氛围,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良好的情绪,才能使其状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8.
职业自我效能感:辅导员职业化的心理保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是辅导员对自已是否具备从事辅导员职业的能力,以及能否利用掌握的技能很、好完成本职工作的自信程度。有两方面的因素影响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辅导员个人因素与组织管理因素。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将影响辅导员的专业承诺、内在工作动机、职业决策、工作绩效、身心健康等,进而影响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可通过明确职责及降低强度、加强培训提升能力、合作交流榜样示范、合理宣泄加强疏导四个途径提升辅导员职业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9.
自我妨碍是一种自我价值保护的归因策略,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个体的自我价值和自尊,但是经常使用会削弱学业成绩。学业不良学生长期通过自我妨碍来保护自我价值的后果是学习成绩的削弱。教育者要正确地运用评价反馈并调整考核制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归因方式及自我效能感和自尊,以提高学业不良学生的学业成绩。  相似文献   

10.
真正的休闲是自由的主体在自由的时间里的自主活动,是自由心灵的家园。休闲为德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道德情境、多元化的道德观念、多向互动的德育关系,对个体修正道德标准,激发本真情感,构建自我判断起促进作用。我们应运用无意识教育法,保证个体自由心境,帮助个体享受道德,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1.
《江西社会科学》2015,(11):231-235
员工情绪管理能力的强与弱,不仅影响员工个人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工作表现和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组织整体绩效的优劣。高绩效的员工不但需要具有突出的服务技巧、更高的服务智力和娴熟的应变能力,而且应该擅长调整自己的情绪以保持工作中情绪的稳定以及与同事、客户之间良好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情绪管理的四个维度(情绪觉察、情绪表达、情绪调整和情绪运用)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与自我效能感之间以及与工作绩效三个维度(任务绩效、人际促进、工作奉献)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三个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服务型企业员工的情绪管理、工作绩效和自我效能感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休闲是自由的主体在自由的时间里的自主活动,是自由心灵的家园.休闲为德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道德情境、多元化的道德观念、多向互动的德育关系,对个体修正道德标准,激发本真情感,构建自我判断起促进作用.我们应运用无意识教育法,保证个体自由心境,帮助个体享受道德,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不同年级、性别和专业的500名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进行问卷评测,并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结果发现:音乐表演专业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自我肯定和自信的倾向,但缺乏积极的应对方式,其自我效能感与积极、消极应对方式均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自我效能感对积极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其进行职业决策过程,是职业生涯发展研究探讨比较多的个体心理特征。本文主要通过文献分析的方式,探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以及干预研究。以便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提供科学的参考,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民办高校大三学生职业生涯团体训练的效果。方法:对实验组64名成员实施为期9周团体训练,并采用职业生涯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实施前后测。结果:训练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总分、各因子分和SAS上差异不显著。训练后,实验组的前后测呈现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未出现差异。结论:职业生涯团体训练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是进行职业指导的有效尝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资本的角度出发,用实证的方法研究泉州导游心理资本的构成因素,对导游离职倾向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导游心理资本由自我效能感、希望、韧性、乐观和情绪智力五个维度构成;五个维度与离职倾向均呈负相关关系,其中情绪智力、希望和乐观三个维度与离职倾向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自我效能感、韧性与离职倾向的负相关关系不显著;对离职倾向影响程度最大的是乐观,其次是希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自信主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指引下的中国社会产生正面认知和积极评价后才能形成和持续存在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心理.这些正面认知和积极评价内化后就体现为自信主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具有的较高的认知清晰感、独特感、效能感和接纳度.较高的道路认知清晰感、道路独特感、道路效能感和接纳度是道路自信形成必备的基础心理.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资本是超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之上,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本文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从积极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对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不同性别、职称和学历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性;积极心理资本对工作投入水平有正向的预测效果.我们可以通过提高个体的自我效能、开发希望、增强韧性和保持积极乐观等方式,提升积极心理资本,增强工作投入水平,促进有效管理,从而由积极和个体发展成积极的组织,最终形成组织的持续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信是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满足后的状态,是民族文化身份认同的结果。文化自信是一种主体心态、价值诉求和精神生活质量的新向度,是人的一种深度发展,是人在文化上增进自我、扩展自我的表现。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多元特征日趋明显。在多元文化境遇下,只有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通过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增强自我价值主导性;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增强精神生活归属感;批判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丰富精神生活内涵;增强文化甄别能力和消费能力,提升精神生活主体价值等可能路径,才能使人走出多元文化冲突的现实困境,在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中不断提升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黄全利 《学术探索》2015,(1):98-103
自我包括自然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个体自我认同危机表现为:时空持续性和感知确定性的丧失,根源于时空分离;身份感和信任感的缺失,根源于抽离化机制造成的纯粹关系的破裂;价值感和意义感的迷茫,根源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认同是一个现代性现象,在前现代社会根本不成问题。数字时代没有消解现代性所带来的认同危机,反而使之加剧。虚拟时空成为人们的自创物;电子方式的经验传递造成现实与虚拟的交乱,混淆了个体的亲和感与认同感;"信息—权力"结构导致个体自我本真性存在方式和身份感的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