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必须坚持医学科学精神与医学人文精神的统一,实现医学人才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的协调发展。中医人文教育既是医学模式发展的根本要求,也是增进医患互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中医人文教育必须以培养高等中医人才为核心,遵循中医人才成长规律,体现人文教育与政治教育、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文化传承与借鉴创新的高度统一,全面提升中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学生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 ,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唱响的主旋律。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素质教育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提出高校教育应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促进高校人才素质培养和发展 ,为社会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3.
一、促进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教育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的发展,应当把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作为主要目标,并使其与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的各项素质的基础,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被人为地割裂开来,理科学生文化素质欠缺,文科学生则对现代科学知之甚少,这都制约着大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强化了人们对科学教育价值的推崇,昔日辉煌的人文教育受到贬低和冷落。在一段时间里,理科大学教育几乎是清一色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教育,学生缺少必要…  相似文献   

4.
21世纪要求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品德,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高等教育需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高等教育工作者应积探讨教育学生的新方式和新思路,在高校构筑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教育管理模式,为把学生培养成祖国的栋梁之才而努力.  相似文献   

5.
当前面临的全球化发展,对于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提升人的精神,20世纪以后,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人为划分.从本质上说,人文与科学是相通的.高校如何培养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精神,是进入新的教育高度的举措.本文从人文教育与人文精神的提出、重视德育、树立现代科技意识、利用好高校图书馆资源等方面阐述了高校理工科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旨在提升理工科学生的人文品质,促进理工科学生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6.
人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而现代化的人又必须具有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方面的素养.从人的现代化需要出发,为实现"以德治国"的目标,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应承担起在全社会对所有人进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教育的双重职能.深入研究和大力推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整合教育,必然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医学是科学,也是人学,医学的发展是渗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过程,医学教育要克服传统医学模式中重视科学轻视人文的现象,积极探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途径,培养既有科学精神又有人文精神的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时代,社会要求中小学校既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又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感。事实上,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中小学校落实这一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小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路径。已有研究表明,实施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教育包括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的互涉、科学方法与人文方法的互补、科学思维和人文思维的互动以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互渗。基于此,广大中小学校要找到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融合的契合点:深化课程改革,推动科学与人文实现知识上的融合;实施探究性教学,促进科学与人文在教学过程中的融合;开展多元化评价,引导科学与人文趋向深度融合;建设融合型校园文化,为科学与人文的融合提供教育生态。  相似文献   

9.
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基本形式主要有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正确引导学生社团等  相似文献   

10.
梁剑宏 《云梦学刊》2012,33(5):121-124
人文精神是大学文化生态的核心,从根本上规定了大学的生存方式和生存质量。大学文化生态面临着深刻的危机,这种危机的产生主要在于人文精神在文化生态中的缺失。所以,今天谈论人文精神的回归。回归的主要途径是解构对人文学科的人文性限制,使人文回归实践本性;解构对科学教育的技术化规限,使科学重显人文精神。人文精神的回归将使大学教育重新高扬人的价值,追求自由的精神,实现文化生态的和谐目标。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教育中,加强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正涉及到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也是时代赋予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教育要更加合理有效地服务于当代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就不能不指向人文精神的塑造和培养.本文从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人文精神是衡量高素质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当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塑造,必须从高素质人才成长的政治文化背景、新的历史条件对大学生成长要求、作为高素质人才培养主渠道的高等院校建设和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完善等角度去把握。  相似文献   

13.
地理事物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对象,认识地理事物是地理学领域内一切专业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每个地理学专业的大学生都应具备认识地理事物的专业素质;地理专业学生认识地理事物能力的培养应重点抓好二个教学环节:一是专业基础教学环节,一定要让学生受到严格系统的地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的教育;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要使学生受到严格系统的实践教育和训练。  相似文献   

14.
杨冬梅 《阴山学刊》2008,21(2):104-107,128
面对世界高等教育日趋综合化和国际化的大趋势,重视大学教育的人文理念,健全高等师范教育的文化批判精神和文化创造精神,培养和造就具有人文精神的合格人才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首要目标。当前“以人为本”成为我国高师教育的办学理念,而人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注重师资人才健全和谐地发展。所以,高等师范教育的理念即是人文素质的培育与人文精神的提升。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的核心是加强素质教育 ,全面贯彻实施素质教育 ,正是迎接 2 1世纪挑战 ,提高国民素质 ,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因此 ,发挥和利用好本学科特点 ,向学生渗透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内容 ,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为此 ,下面就中学地理教育如何加强素质教育谈些粗浅的看法和认识。  一、加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 ,而且更要增强学生的求知俗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 ,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我们可将读书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第…  相似文献   

16.
吕绍明 《理论界》2006,(3):144-146
本文对继承和创新作理性思考后,提出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而谨慎地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文从应然教育视角阐述以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改进和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人文精神培养的主体。现代大学的精神本身既要有科学精神,也要有人文精神,应该是人文与科学的有机统一。一所好的大学,要同时构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且试图找到两种精神的契合点。因此,大学要通过教育观念、实践和现实这三个层面实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兰明  邓金秋 《理论界》2013,(6):93-95
本文对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内涵及其重大作用进行了深刻说明,并且指出:科学精神遵循"真理尺度",人文精神遵循"价值尺度"和"伦理尺度",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本质上是统一的。在新的世纪,文化应该是东方与西方的"合唱",科学与人文的"交响"。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内在统一,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提出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俞秀玲 《学术探索》2002,2(6):38-4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中性的 ,它们本身并不必然产生某种特定的后果 ,能够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全在于人的运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人类的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各有其特点 ,因而它们两者是互补的 ,两者缺一不可。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进发展 ,对促进人的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是有很大作用的。  相似文献   

20.
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普遍“贫血”,教师的职业素质参差不齐,均亟待加强和完善。在高职院校中倡导人文精神时,应将加强人文教育与教师职业素质的完善相结合,通过教师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渊博的知识熏陶学生、求索的精神形塑学生、人文的关怀感染学生,进而提高学生的人文修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符合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