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三国漫谈》一书,经郑元基先生翻译为韩文,即将在韩国出版了。这是此书的第一种外文译本,也是继《三国演义辞典》之后,我的第二部被译成外文出版的著作①。对此,我自然感到十分高兴。我是从1981年底开始集中力量研究《三国演义》的,迄今已经整整19年。在这漫长岁月里,我也从事过其他一些研究项目,但由于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多种因素,耗费精力最多,钻研最深的还是《三国演义》。19年来,除了编著《三国演义辞典》、整理几种《三国》版本、撰写几部研究专著、重新评点《三国演义》、发表数十篇论文之外,我还先后发表了140余篇有关《三国》的…  相似文献   

2.
(一)他,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可他的名字却被选入《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家辞典》,选进《中国当代文艺家名人录》,选上《中国当代青年名人大辞典》!在桂林东郊的观音山下。在一间阴暗简陋的小屋里我见到了他。青年民俗学家史昆先生。当我说明来意时,史昆先生不好意思地说:“就出了那么几本小书呗。”其实,近七年,史先生在教学之余已出  相似文献   

3.
正先生和几个发小聚餐回来,对我说他们餐桌上聊的话题竟然是在家里谁说了算。对此,我觉得有些意外、讶异,先生同样觉得有些不理解:几个大老爷们苦大仇深地声讨在家里做得主,女方种种阻拦、发难甚至夺权,不让他们成为那个"说了算"的人。我听了,哑然失笑,问先生,你是怎么跟他们说的?先生两手一摊手,说:"我跟他们说,家里大事我说了算,小事老婆做主。他们都说我吹牛。"  相似文献   

4.
拜读了石泉先生所著《古代荆楚地理新探》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以下简称《新探》),其中有些见解我很同意,如“江”并非长江的专称、曾与随的地望、古邓国地望、云杜与绿林故址等等;但对有些问题,我有自己的不同看法。这里仅就该书中的《楚郢都、秦汉至齐梁江陵城故址新探》(见《新探》一书第417—501页)一文关于东汉末年当阳、江陵两城的定位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就教于石泉先生。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中外东西,人类文明走过了七千年的历程。在人类文明的河汉中,群星璀璨,究竟有过多少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有谁能了解他们的思想概貌?有谁能知道他们的全部底蕴?如果说过去还没有一部著作能够让人们一睹这么多哲人的风采,那么可以说,重庆出版社于1990年8月推出的由刘蔚华教授任主编、蔡德贵副教授等人任副主编的《世界哲学家辞典》,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读者的这一需求。《世界哲学家辞典》(以下简称《世哲》)共收录了1871名著名哲学家,分为中国、东方和西方三部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5月,天津社会科学院资深民间宗教史研究专家濮文起先生主编的《新编中国民间宗教辞典》,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还在1996年,濮文起先生便曾在四川辞书出版社出版过一部《中国民间秘密宗教辞典》,约计40万字。到2006年,当10年版权到期之际,濮文起先生又对该书进行重新修订,十年磨一剑,终于在今年得以面世。修订后的辞典计218万余字,是目前学术界出版的中国民间宗教方面卷帙最为浩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究竟生于哪一年?目前有两种说法:武汉师范学院历史系《历史小辞典》编写组编写,1981年1月出版的《历史小辞典》第109页称:陈独秀生于1885年。而《辞海》编辑委员会编纂,1979年9月出版的《辞海》第987页称:陈独秀出生于1880年。该书1963年12月版亦持此说。但是,根据民国七年三月十五日发行的《新青年》第四卷第三号第230页刊载的陈独秀《丁巳除夕歌》,一名《他与我》一文推算,我认为,陈独秀应出  相似文献   

8.
本刊编委、著名国画家白铭先生1990年被收入《中国当代国画家辞典》,1991年被收入《中国当代文艺群星辞典》,另外,中国目前规模宏大的文艺精英传记总汇《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一套美术部,也将白铭先生的艺术成就、学术成果收编入典。国际中国画展大赛所成之“中华掇英万人大画册”也将白先生收编入册。  相似文献   

9.
一部由专家认真编写的辞典─—《孙中山辞典》邱捷在孙中山创立兴中会100周年之际,《孙中山辞典》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这应该说是1994年广东学术界、出版界值得重视和庆贺的一件事。由于孙中山对中华民族历史所作的伟大贡献及他本人的伟大人格,几十年来,孙中...  相似文献   

10.
智者的魅力——敬悼金克木先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献永 《江淮论坛》2000,(5):109-111
当我得知金克木先生逝世的消息时 ,已是他走后的第五天了 ,是一位老同志看了《新民晚报》的消息转告我的。先生走了 ,走得如此默无声息 ,我的心情感到异常沉重。我知道 ,先生的一生 ,于学问、于事业以至于生命 ,都达到了理想的境界。从他的著作和出口成章的日常谈话中 ,很容易发现 ,先生总是在以哲人之思、智者之语 ,面对着人类、地球 ,屈原《天问》式的、一个接着一个、一直不停地提问 ,答疑 :“一个老人的晚景无可谈论 ,一个世纪的晚景如何 ?”“在文化思想上有什么情况 ?老人想知道却无力知道。”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为中国传统文化、外来…  相似文献   

11.
我对于白话新体诗格律问题的看法,公开发表过的只见于《文学评论》一九五九年第二期上的《谈诗歌的格律问题》一文。另外,我在自己译的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单行本(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五六年八月初版)一书前的“译本说明”里,也有几句有关这个问题的话。现在我把一九五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作家协会创作委员会诗歌组召开的“诗的形式问题”讨论会第二次会议上的发言(曾发表在内部刊物《作家通讯》一九五四年第九期上)略作几处修订并加一条脚注,和我在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日为自己编就的诗汇集《雕虫纪历1930~1958》一书写成的“自序”中的几段有关的话,一起发表在这里,供大家参考、指正。(一) 我把上次讨论会的记录从头读下来,觉得眼花缭乱,各种意见虽好,因为缺少比较一致的看法作为讨论基础,有点互  相似文献   

12.
刊载于《社会科学研究》一九八○年第二期的任乃强先生的《成都》一文,以丰富的史、地知识,详考了成都得名的由来和成都古往今来的变迁,读后颇受启发。由于文末第十八条小注提及我说过“今西城石笋街民相传有石笋埋于地下”,我觉得,为了慎重负责,同时也为了免因这句语焉不详的话而有损于《成都》一文的学术价值,似有对此作出交代的必要。现就成都石笋残迹的下落问题,就个人所知,作一点说明。  相似文献   

13.
集知识性、学术性、科学性于一书——评介《宋庆龄辞典》周兴木梁在伟大的爱国者和民主革命家孙中山诞辰130周年到来之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以孙夫人宋庆龄为典主的大型历史工具书《宋庆龄辞典》。这是史学界值得高兴和庆贺的事。《宋庆龄辞典》编委会由15位专家...  相似文献   

14.
桂林抗战文化,是抗日战争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及其在广西贯彻执行的成功。为了很好地搜集、整理这一时期的文艺特点,广西社会科学院的同志们经过10年的奔波忙碌,艰苦耕耘,在有关单位和人士的支持下,终于在出版了《桂林文化城纪事》、《桂林文化城概况》、《文艺期刊索引》、《西南剧展》、《欧阳予债与戏剧改革》等几大本史料专辑的基础上,于1989年4月又推出了一本厚重的《桂林抗战文艺辞典》(以下简称《辞典》)。《辞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是现代文学名篇,也是中学语文的传统教材。它写于1919年11月。 如果要问《一件小事》表达了什么思想,大概连中学生都会毫不费力地回答说:“《一件小事》通过人力车夫和“我”对待老妇人的不同态度,赞扬了人力车夫勇于负责,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和“我”严肃的自我批评精神。‘从而在现代文学史上首次提出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大课题’。(陈漱渝《读〈一件小事〉札记》)这是一种被许多专家首肯因而也很有代表性的观点。 但,这是鲁迅先生创作《一件小事》的真实动机吗?或者说,鲁迅先生创作《一件小事》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什么,为知识分子指出一条向劳动人民学习的正确方向吗?我不以为然。  相似文献   

16.
王延梯同志主编的中型名言工具书《中国名言辞典》,由山东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辞典》汇集了我国上起先秦,下迄清末的各种体裁作品中的名言佳句,共计4091条,是我国近年来出版的又一部别开生面的名言荟翠之作。综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宗旨正大,立足“致用”。正如著名学者殷焕先先生在《辞典》序言中所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辞典》从“史的教育”出发,汇编祖国先民之名言,成为一集,网罗万象,彰明是  相似文献   

17.
不久前,周予同先生发表了“有关讨论孔子的几点意见”。在这篇文章中,周先生对学术界正深入开展的关于孔子思想的讨论,提出了某些建议——象编写《孔子传》、编写《中国哲学辞典》等。显然,这些积极的建议,值得大家重视。但是,就周先生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来看,是值得商榷的。周先生所提出的一些观点,涉及到历史科学的这些问题:如何正确对待史料及史料考订?历史研究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怎样?能不能以封建的与资产阶级史家的治学方法,当作我们现在研究历史科学的基本功?史学研究中怎样坚持阶级分析?我们想就这些问题,提出几点不成熟的看法,向周先生与读者求教。  相似文献   

18.
前些年,关于文学史研究的讨论正成为热点的时候,我与南开大学中文系罗宗强教授在一次会议上碰见,谈起此事。他说了一句很有风趣的话:“文学史应当怎么写,这何必要讨论呢?你认为应当怎么写,就怎么写好了。”我与宗强先生是学术上的挚友,于学问之事,是无所不谈的。当时他说了这几句话后,我们彼此都呵呵大笑,也未再细谈。此后我却时常回味这话,觉得很有意思。今天应《江海学刊》之约,谈谈对文学史研究的展望,我觉得宗强先生这番话是很值得再提的。本世纪以来,关于中国文学史的撰写,且不说外国人,仅仅本国学者,就不止写了几十…  相似文献   

19.
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词话》第七十九回写西门庆纵欲过度而病危,其妻吴月娘派人请来吴神仙诊病,吴神仙说西门庆已经病入膏肓,难以治疗,“天罡地煞皆无救,就是王禅也徒劳”。王禅何许人也?各类工具书、人名辞典均未将“王禅”立目,各类正史稗史也未见记载“王禅”的事迹。王利器先生的《金瓶梅词典》、毛德彪和朱俊亭二先生的《金瓶梅评注》均避而不释。台湾的“金学”专家魏子云先生的《金瓶梅词话注释》仅有一个语焉不详、模棱两可的解释:“王禅乃仙人与?未能详知。仅儿时听及‘王禅老祖’乃神医之说,不能详记矣!”经考索发现,王禅并不是神…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的小说《示众》引起我的注意,是受了钱理群、王得后两位先生的启发。他们认为:“《示众》是鲁迅对人生世界的客观把握与对心灵世界的主观体验二者的一种契合……我们甚至可以把《呐喊》《彷徨》与《故事新编》中的许多小说都看作是《示众》的生发与展开。”①我非常赞同两位先生的论述,但仔细推敲后疑问依然不少。其一,《示众》收入鲁迅小说集《彷徨》,写于1925年3月18日。除了《故事新编》,大部分“对《示众》进行生发与展开”的小说,都写于《示众》之前。那么,鲁迅为何还要特地写这篇以“示众”为惟一内容并以此命名的小说?其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