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他的父亲开着一家规模不大但能保证一家人衣食无忧的公司,他考上大学那年,父亲为他交纳了所有的学习费用,然后对他说:“这笔钱是我为你垫付的,将来你得想办法还给我。你可以利用节假日到我的工厂里打工,然后用打工的工资偿还这笔钱。”父亲的冷漠虽然让他难过,但他也没说什么,从那以后,他每逢节假日就到父亲的工厂里打工,和工人干同样的脏活累活,和他们一起排队打卡上下班,  相似文献   

2.
正高中毕业前夕,麻冲选择参军,在艰苦的环境中,她拔节成长,并结婚生子,一家三口过着颠沛流离、聚少离多的生活。多年以后,一家人终于团聚了。对于这来之不易的相聚,一家人都特别珍惜。可转业不久,她又主动申请援疆工作。为此,她无法照顾患癌的父亲;她亏欠即将高考的儿子;她经历了地震的生离死别……可她却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段续擎讲述2000年父亲段连祥因怕来日不多,对她道出“方姨”就是川岛芳子这一秘密的经过: 2000年,父亲83岁(实为84岁,因回避而说“3”)时问我,还记得“方姨”吗?我说记得。父亲讲当时说是“亲戚”,其实不是亲戚,她就是川岛芳子,是朋友托我保护她。“朋友”者,乃国民党高官,通融买命,救出她来,又让我找房子。他早年在警察学校读书,结识于景泰和“七叔秀竹”,遂得借用郊区农村的房子。我父亲负责给她买日用品,送钱送物。  相似文献   

4.
辅仁 《老人天地》2010,(3):12-13
“天崩地裂也要还上父亲的欠债!” 郑宜栋是江西省上饶市黄沙岭乡麻墩村人,在他童年的记忆中,父亲是一个宽厚、温和的人,他开办的油坊深得周边乡亲们的信任。父亲的勤劳、能干换来了一家人宽裕的生活,但在郑宜栋17岁那年,一场突袭而至的变故给他家带来了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5.
为民 《女性天地》2006,(1):32-32,33
两个人在恋爱时,总是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心里总在问:“他(她)会怎么看我?”而当这两个人成了一家人后,就越来越少想到“他(她)会怎么看我”了。不是不在乎,而是彼此太熟悉了。可是,他究竟是怎么看你的,和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价一样吗?  相似文献   

6.
快乐鼓手     
父亲是在去年退休的。此前,他是一家工厂的工会负责人。退休后,父亲没少给一拨拨的退休人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进行“思想教化”,告诉他们要调整好心态。可真正轮到自己时,父亲却好像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重心,整日里无所事事;  相似文献   

7.
父亲的信     
父亲的信,是鼓舞我奋然行进的风帆;父亲的叮咛,是激励我战胜狂涛恶浪的船桨。   父亲的信,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同炒菜中的油盐,缺了就没滋没味。   父亲是部队的在编职工,对部队了解很多。特别是部队严谨的作风、严格的纪律和正规化管理,令父亲感叹不已。我小的时候,父亲常说,他没当过兵是一生的遗憾。为找回心中的失落,他努力说服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让我这个一家人眼中的“宝贝疙瘩”参军,到部队这个大熔炉去经受锻炼。   回想刚入伍时,火热的军营生活既新鲜,又好奇。我很快就投入到严格的军事训练中…  相似文献   

8.
雅号之一:“华侨将军” 叶飞的父亲叶孙卫是福建南安人,母亲是菲律宾人,她有文化,会讲一15流利的汉语和英语。1914年5月,叶飞诞生在菲律宾奎松省。叶飞两岁时,母亲便开始对他进行英语教学。1919年,父亲带他回到故乡南安,叶飞被送到了深安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他又在厦门中学学习。课余时间,叶飞最喜欢读的是《新青年》《向导》等进步刊物。他还时常和同学们讨论时事政治,“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成了他与同学交往的主题。1928年5月,叶飞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共青团厦门区委书记。从此,他走上了职业革命者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父亲曾是一家人的主心骨。他做事果断自信,一旦下定决心,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想方设法实现。我们兄妹几个遇到拿不定主意的事情,总是要找他“拍板”。可是,最近我们发现父亲没有了过去的劲头,遇事总爱瞻前顾后,左思右想.犹豫不决。  相似文献   

10.
吴敏 《老人世界》2020,(3):15-17
打造书香社会,先要打造书香家庭。让书籍走入每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使参与其中者受益匪浅,其乐无穷。许多走进老年大学的老年朋友,就特别重视通过“悦读”营造书香家庭——故事一“捧着书本说话”的一家人69岁的老郭退休以后进人老年大学学习,他不仅自己特别爱读书,还要求儿子、儿媳、孙子平时要多看书学习,谁也不许偷懒。据他老伴说,他们一家人现在都是“捧着书本说话”。老郭是“纠察队”的,许多以前似是而非的说法,经过他一纠正,孩子们还真长了知识。  相似文献   

11.
去年12月份,秦泉和她的父亲分别给广西中烟公司工会写了一封感谢信,言语不多却简单纯朴。他们真诚的感激、逆境中的坚持、一家人风雨同舟的情感也深深的打动了读信的每一个人。“真龙金秋助学”活动让我们又认识了一位家境贫寒,但对世事经历心怀感激的女孩。  相似文献   

12.
在这个家庭中,丈夫远帆1970年10月出生在重庆,是家中独生子,备受父母疼爱.19岁时出于对父亲职业的向往,进入机床厂工作.之后虽然变换过几个工作岗位,他最终还是回归本行,在某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上班,任职车间主任.妻子艳子1 972年5月出生,家中排行第二,党员.艳子的父亲是会计师,踏实肯干,有威严;母亲是工人,性格随和.父母关系融洽,疼爱子女,兄妹也是互相爱护,一家人很幸福.艳子大学毕业后先是进入工厂,因表现出色被借调至机关单位,后经过公招进入事业单位工作,领导和同事对她评价很好.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她出生时像老鼠一样大,可以放在茶杯里,装在父亲的口袋里,说话声音像蚊子叫……有人说她是怪物。种种关于“袖珍女孩”的传说,增添她的神秘感,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小路君,你是父亲永远的牵挂。袖珍女孩长到三岁时就停止了生长。十几年来,她“原封不动”。有人说她是怪物,还不如及早扔掉。父亲赵群德说:“长得再丑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头肉,就是砸锅卖铁我也要养活这孩子。”1980年3月6日,对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侗寨铺村的村民起群德夫妇来说,是个值得喜庆的日子,早就盼望做父亲的赵群德终于如愿以偿了。他抱着刚…  相似文献   

14.
我的父亲     
我的父亲是位颇有名气的中医。他高超的医术,既源于祖业世传,又靠着自己数十年的刻苦钻研。他在武昌行医时,我读小学,看到他望间问切,诊病用药十分灵验,“险支药言”的信笺处方遍于坊间,可谓有口皆碑。我幼年身体衰弱,常常咳嗽,疫中带血,人说是“童子病”,救不活的。但经我爸爸的治疗,妈妈的护理,居然根治了这个毛病。我现在80多岁了,从不咳嗽,没有任何老年病,一个人单居独处,生活自理,这全是因为父母赐给了我一个健康的身体,让我受用一辈子。我的父亲不单行医济世,而且关心国计民生。清末时,父亲当选为湖南省咨议局议…  相似文献   

15.
瘸腿的父亲     
他慷慨激昂地说着,最后以“穷人的孩子,只要肯努力拼搏,同样会取得好的成绩!“作结束。那时候家里很窘迫,父亲是瘸子,生活的重担全落在母亲柔弱的肩上。我拼命学习,终于考上了县城的高中。一时,喜讯在我们村子里沸腾了。我看到父亲写满沧桑的脸上洋溢着自豪。他笑呵呵地拍着我的双肩说:“伢子,一家人的希望,全寄托在你身上了。“  相似文献   

16.
父亲爱回忆往事,尤其爱提他年轻时当水手的那段历史。每当这时,母亲就揭他的老底,说父亲曾在婚前多次向她承诺,放排时在木排上搭个小屋,带她到省城长沙去玩,哄得年少的母亲有书不念,才嫁给了父亲。可据我所知,父亲之所以能“哄骗”到母亲的芳心,与母亲自愿上当有直接关系。当年  相似文献   

17.
刘公南现在是黑龙江省一家媒体的工作人员,他的父母是上个世纪60年代从山东茌平县迁到牡丹江市林口县的。开始,刘家没有想到要在这里安家落户,只是想找口饭吃。刘公南当时4、5岁,弟弟2岁。“在我的记忆里,老家的贫困印象是很深的。”刘公南说,在他的印象中,一次父亲做工回来,拿回一包糖果,他和弟弟吃了几天,这一包糖果是童年给他留下的最深的回忆。父亲在牡丹江农业科研所做了两年的木工。第一年,农科所只管吃住,没有薪水。第二年,在农业科研所领导的帮助下,父亲把一家人的户口办了过来。后来,又跟牡丹江市军分区的一位领导做工,因为表现挺好,这位领导帮着转了干。之后,当上干果木材加工厂厂长、牡丹江市农委劳服公司经理。1990年辞职下海。“父亲是在1997年回山东的。”刘公南说,父亲开始去了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三天前的一个下午来的,当时家里没人,他搁下背篼蹲在门口抽叶子烟。傍晚,楼上的张婆告诉我,她下楼撞见父亲,以为是盲流,呵斥他走开,父亲惶惶不安:“这是我儿的家呢!”我向父亲求证此事时,父亲正在厨房择菜。他像犯了错的孩子,局促地站起来,搓着双手,目光游移,嗫嚅着说:“下次,我一定穿周正一点。”我本是怕父亲心灵受到创伤,欲安慰他一番的,岂料他不但没有半点委屈和愤慨,反而以为自己丢了我的丑。我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痛。  相似文献   

19.
为了缅怀和回报两位亡母,孤儿陆强义在打工时一连几次张贴了同一内容的广告:他要招母尽孝。终于,陆强义与一个寡居的女人结为母子关系。在陆强义失母又招母的故事里演绎着一段又一段人间真情。忽然有一天,这位“母亲”向她的“儿子”宣称:她要嫁给他……生母病故后他成了孤儿陆强义原来有一个温暖的家。父亲陆守甲是长航所属一家公司的船员,母亲高秀英是武汉市一家棉纺厂的纺织工。父母  相似文献   

20.
在那场“红色风暴”之中,她是“知青父母”的私生女儿。更让她尴尬的是:在媒体的帮助下,她终于有了父亲的消息,但父亲出于对自己隐私的顾虑,却不愿与她相认,而母亲又不知身在何方……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养身父母以博大的情怀最终包容了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